1、首先我想问,到底什么是设计哲学?也许根据:iphone 的设计哲学定义,是做用户体验最完美的产品。最完美体现在两个方面,满足最大多数用户的需要的删繁就简以及设计的人性化。而这些,都归结为一点,那就是给用户最舒适的体验。这种体验让用户在无意识中形成了一种使用习惯,在用别的同类产品时感到对 iphone 的依赖,自然愿意花更贵的价格购买 iphone 。iphone 可以说不断在培养它的用户,当我看到我的弟弟妹妹们用小手熟练地玩着切水果的游戏或使用 itnes 时,我脑海中便浮现了他们几年后手持钞票,急切地在苹果专卖店里排队购买 iphone Ns 的样子。为了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要,iphone
2、舍弃了 ipod 的令人眼花缭乱的颜色,只留黑白两种,如文章中说业界大俗舍弃了多余的快捷键,笔或滚动球,只留一个最简约的 Home 键和具有优美曲线的外壳形状。这些都决定了它不是小部分人的产品,虽然它的定位在中高端市场,但是它追求的方向是面向大多数人的。它不惜牺牲一些东西(牺牲 DK5 这样的强大日历程序和禁止程序访问目录外文件来保护用户隐私不受侵犯),也要保证 UI 让用户感到最舒适。给用户 iphone 设计的人性化体现在它在细节处下足了功夫,比如 Home 键与机身的缝隙间刚好达到使胡子无法夹进去的宽度,这就解决了一些人的实际苦恼。Iphone 甚至在设计中融入了心理学的元素,在程序 U
3、I 出现前先变暗屏幕,消除残影再呈现程序界面呼出的模糊动画和截图,苹果肯在意用户的 1 秒等候的焦虑心情,使我想起了某大公司在电梯中装镜子来缓解员工等候焦虑的做法。这种人性化最终发展成为了一种艺术,如文中形容 tweetie 的使用就像手指拂过丝绸,快刀切开酥油,乔布斯如果只是懂得技术绝不可能受这么大的推崇,比如当初 Apple II 的一大特色就是美观的图形界面和乔布斯从大学书法专业习得的多种字体。乔布斯总是把自己的产品做得有艺术的魅力,不得不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产品魔术师,而这也是一代代苹果粉如此狂热的原因。正如文章所说一代代 iphone killer 没有做到的,不是把分辨率做高,把屏幕做大,CPU 做快,而是做得更用心,更体现人性关怀。在这些方面,有太多公司只是疲于模仿,照猫画虎,缺乏创新。作为 PM 组的一员,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觉得体会一个产品的每一处设计的妙处是一个 pm 必备的素质,我也会在以后多加努力去学习这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