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2 卷 第 5 期 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Vol122 No152008 年 9 月 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ep12008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刘保华( 天津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与管理系 , 天津 300381)摘 要 :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方法 , 分析了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结果表明 : 中国竞技网球 运 动 发 展不仅促进了群众网球 、 竞技网球产业的发展 , 而且也促使中国竞技网球基础资源的利用与配置更为合理 。 国内 竞 技 网 球举国体制将进一步完善 , 已
2、经呈现出与国际竞技网球全面接轨的趋势 , 国内竞技网球的社会化 、 职业化与产业 化 进 程逐渐加速 , 竞技网球 、 群众网球和其他方面的关系将更加协调 。关键词 : 中国 ; 竞技网球 ; 现状 ; 趋势中图分类号 : G84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23596 (2008) 0520045202近年来 , 网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 , 2004 年雅典奥运会李婷 、 孙甜甜获得女双金牌 , 2006 年中国女双选 手郑洁 、 晏紫获得两项大满贯赛事冠军 , 2002 年始我国连 续 成功举办了四届 上 海 大 师 杯 赛 与 四 届 中 国 网 球 公 开 赛 ,
3、 这不仅表明中国竞技网球无论是运动成绩还是竞赛组织都 已 经逐步与世界竞技网球运动接轨 , 也说明中国竞技网 球 事 业已经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 。 研究中国竞技网球运动 的 发展趋势 , 有利于促进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健康 、 稳定 与 持 续发展 , 同时也可为国内各省市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 提供理论依据 。1 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现状111 管 理 体 制 一 定 程 度 上 制 约 了 中 国 竞 技 网 球 运 动 的 发 展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是一种以执行国家和政府所赋 予的特定任务 , 体现国家意志为特征的竞技体育体制 , 是 特 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 中国竞技体育体制主要表现出 两
4、 个 特性 , 即 “举 国 体 制 ”和 “全 运 会 体 制 ”。 中 国 竞 技 网球 运动同样遵循着这种管理体制 , 虽然国家体育总局提 出奥 运争光计划 , 但是省市体育局的 “全运会战略 ”与 国 家 体 育总局的 “奥运战略 ”冲突越来越激化 , 出现了国 家 忙 奥运会 、 省市忙全运会 、 地区想省运会的局面 , 这种 “奥 运 会效应 ”、 “全运会效应 ”、 “省运会效应 ”在一定 程 度 上 给 中国竞技网球运 动 的 健 康 发 展 带 来 了 一 系 列 的 负 作 用 , 领 导的压力 、 利益的驱使使得年轻的运动员过早地承担 起 省运会 、 全运会上夺金牌的任务
5、 , 从而忽视了运动员的 系统训练 , 导致了成材率的降低 。 这种体制严重阻碍着运 动员的健康成长 , 成为制约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健康 、 稳定 发 展的因素之一 。112 中 国 竞 技 网 球 运 动 与 国 际 竞 技 网 球 运 动 联 系 更 加 密 切随 着中国竞技网球运动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 中国 竞 技 网球运动与国际网球运动的联系更加密切 , 主要表现 在以 下四个方面 : 一是中国网球协会与国际网球联合会之 间的联系更为频繁 , 二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 二 是 中 国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国际男女职业赛事 , 包括上海大 师 杯赛 、 中国网球公开赛 、 广州网球公开
6、赛以及一系列希 望 赛 事等 ; 三是中外 运 动 员 、 教 练 员 之 间 的 交 流 更 为 广 泛 , 通 过参加一系列国际赛事加强了运动员 、 教练员彼此之 间 的 交流 , 促进了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与教练员训练能力 的 提高 ; 四是中外竞技网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越来越频繁 。 随 着竞技网球运动在中国的进一步开展 , 中国网球 运动 的国际化发展也必然会继续向前迈进 。 网球运动的国 际化 发展对中国竞技网球运动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 : 一是 参 加或举办国际网球竞赛与国际网球活动时必须要遵循国际 网 球竞赛与组织提出的要求与规则 , 必须按国际网球活 动 通 行的标准和办事方式以及
7、运转程序进行 ; 二是中国要 紧 跟 国际竞技网球发展的步伐 , 全面整合国内与国际竞技 网 球资源 , 把中国的竞技网球惯例转化成为国际惯例 。113 中国竞技网球产业相对落后 , 但潜力巨大体 育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体育社会化 、 市场化的 结 果 , 它同整个社 会 生 产 力 发 展 水 平 、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状 况 、 体育的社会化程度 、 全民体育意识相联系 。 竞技网球运 动 在 自身发展的同时 , 以产业的方式运作并逐步形成自身 的 产业 , 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 不断给竞技网球运 动 注 入新的活力 , 为实现良性循环带来更多机会 。 中国竞技 网 球 产业化
8、经营相对还比较落后 , 竞技网球的商业化运作 还 不够成熟 。 而从目前世界的竞技网球产业状况看 , 其潜 力是 不可估量的 , 仅四大网球公开赛或奥运会一项就会给 举办 国或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专家预测 网 球 用品和网球竞赛市场将会日益扩大 。 我们应该抓住世 界 竞 技网球发展的趋势 , 促进我国的竞技网球产业化更好 的 发展 。114 中国竞技网球运动不断促进群众网球运动的发展 收稿日期 : 2008206201作者简介 : 刘保华 (1972 - ) , 男 , 山东莱芜人 , 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第 22
9、 卷46自 2004 年雅 典 奥 运 会 中 国 女 网 夺 取 女 双 冠 军 、 2006 年 夺取两项大满贯赛事女双桂冠后 , 中国的竞技网球运 动 成 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 伴随着中国竞技网球的快速 发 展 , 中国的群众网球运动事业有了突破性发展 , 并取得 了 巨大成就 。 广大群众参与网球运动的意识普遍提高 , 网 球 已 成为他们健身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目前参加网球 运 动 锻炼的人 口 较 2004 年 有 了 明 显 增 长 , 群 众 网 球 运 动 场 地 设施明显改善 。 每年不同行业系统的群众网球运动赛 事 不胜枚举 , 不断掀起了群众参与网球运动的热潮
10、 。随 着群众网球运动的广泛开展 , 学校网球运动也得 到 了蓬勃发展 。 网球运动作为一种时尚的体育运动项目 , 越 来 越受到广大学生们的喜爱 。 全国各类高校不仅都设有 网 球运动场地 , 开设了不同形式的网球运动课程 , 而且有 许 多 高校还设有网球运动代表队 。 许多中小学体育课教学 中 也开设了网球课程 。115 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基础资源的利用与配置达 到竞技网球的高峰是一个系统工程 , 只有基础打 好 了 , 好成绩才能保持得持久 。 因此与竞技网球相关的因 素和 条件 , 包括竞技网球人才 、 资金投入 、 网球基础设 施 以 及社会政治 、 经济 、 文化等 , 都要充分发
11、挥其效用 。 纵 观 中 国竞技网球的发展可以看到 , 从最初的人力资源优势 在 竞 技比赛中占主要作用 , 发展到物力 、 财力 、 体制等 资 源 起 主导作用 , 再到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竞技网球资源整 体 系 统起决定作用 , 这一过程体现出在竞技网球资源利 用 与 开 发方式上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 , 在投入方式 上 也由量的投入 (主要指在资源数量上的投入 ) 逐步转到 质的 投入 (竞技网球科技资源的投入 ) 上来 。 目前中国 在 竞技 网球领域都非常注重系统化原理的应用 , 从竞技网球 自 身的人 、 财 、 物到外部的经济 、 政治 、 文化环境都被 纳 入 到了提高竞
12、技网球水平的系统工程之中 , 政府 、 社会与 家 庭 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将逐步协调 , 同时依据竞技网 球 资 源管理的控制目标和任务要求 , 依据灵敏的信息反馈 系 统和监督保证系统 , 并按照系统化 、 动态化的要求设置 竞 技 网球资源管理的宏观调控体系 , 建立了竞技网球资源 培 育 、 开发 、 配置 、 利用 “四位一体 ”的竞技网球资 源 与 调 控体系 , 结合短 、 中 、 长期效益 , 提高竞技网球的可 持 续 发展水平 。2 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趋势分析21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技网球举国体制将进一步完善体育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 、 非突变性的过程 , 从 以 前政府
13、进行竞技体育管理为主的格局过渡到以社会进行竞技体育管理为主体的格局 , 不能一蹴而就 。 2008 年奥运会之 前 , 现有的竞技体育多元化管理主体格局将基本保持 不 变 , 体育行政部门和军队系统仍将是竞技体育事业发展 中 的主导 , 与此同时 ,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 , 公司企 业 、 高 等 院校以及单项体育协会的作用将有所增强 , 其他管理 主 体 成为有益补充 。 将继续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竞技体育 管 理体制 , 同时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 理顺国家与地方的 利 益关系 , 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 建立和完善竞技 网球人才保障体系 , 加强政策方面的引导 , 吸引更多的青 少年
14、参与到竞技网球的训练中来 ; 发挥市场的作用 , 积极 推进竞技网球 产 业 的 发 展 , 形 成 竞 技 网 球 多 元 化 的 发 展 格 局 。212 竞技网球将全面与世界竞技网球接轨竞技网球具有开放性特征 , 竞技网球人才 , 竞技网 球 的 政策 法 规 与 管 理 体 制 , 竞 技 网 球 产 业 , 赛 事 成 绩 的 确 认 、 计量 、 记录与报告 , 国际性竞技网球活动的组 织 与 运 营等必然朝着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 引进或输出教练员 、 运 动 员以及管理人 员 已 成 为 竞 技 网 球 人 才 交 流 的 普 遍 现 象 , 通过国与国 、 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人才
15、交流 , 确保了一些 竞技 网球发达国家在世界竞技网球竞技场上的优势地位 , 进而促进了竞技网球人才的成长 、 开发与使用 , 使世界竞 技 网 球运动水平不断地提高 。 我们应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 在 竞技网球方面的先进技术 ,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 不断提 高 自身的竞争力 , 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 。 中国 申 办国际性网球赛事 , 尤其是广州网球公开赛 、 中国网球 公 开赛与上海大师杯赛的成功举办将成为中国竞技网球与世 界竞技网球全面接轨的历史性转折点 。213 竞技网球的社会化 、 职业化与产业化进程加速竞技网球社会化是竞技网球与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相 互作用 、 相互影响的一
16、种社会过程 , 是网球文化同市场 经 济 相互作用的结果 。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 革 是 竞技网球社会化的根本原因 。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 缺乏 雄 厚资金支持的竞技 网 球 将 是 苍 白 无 力 的 , 不 但 难 以 发 展 , 还 会逐渐萎缩 。 “纯 网 球 ”的 体 育 观 念 正 在 受 到 商 业 化 、 产业化和职业化的冲击 。 竞技网球的社会性 、 群众性及 市 场 经济导向使得竞技网球必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 其普 及程 度越高 , 就越有 利 于 项 目 的 发 展 。 竞 技 网 球 的 社 会 化 、职业化与产业化进程的加速会更好地促进竞技网球运动的 发
17、展 ,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 一是给竞技网球发展提供 了 动 力 , 促进竞技网球水平的提高 ; 二是资金投入加 大 , 增 强 了竞技网球自身的造血功能 , 改变了竞技网球的投入 方 式和比例 ; 三是扩大了规模和社会影响 , 促使其社会化 程 度提高 。214 竞技网球与群众网球和其他方面的关系将更加协调竞 技网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 , 核心是社 会 公正 。 竞技网球可持续发展强调代际公正和代内公正 , 即 当代人与下 代 人 在 享 有 资 源 、 获 得 发 展 机 会 方 面 的 公 正 性 。 我国竞技网球在突出成绩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竞技网 球 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 在建
18、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 , 加强 竞 技网球内外 部 的 协 调 ; 在 竞 技 网 球 赛 事 的 组 织 与 运 营 方 面 , 加强有关部门的支持 、 协调和保障 , 互相尊重 , 互 相 支 持 ; 在人才的培养体系 、 场地设施的建设 、 投资与 收 益等 各方面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 ; 在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 健身计划实施的过程中 , 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 , 尤其以中 国 网 球公开赛为契机 , 加大群众网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 网 球 文化宣传等 。 随 着 竞 技 网 球 与 各 方 面 关 系 的 不 断 协 调 , 竞技网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将增强 。3 小结中 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
19、展不仅促进了群众网球 、 竞 技 网 球产业的发展 , 而且也促使中国竞技网球基础资源的 利 用与配置更为合理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 (下转第 66 页 )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第 22 卷66参考文献 : 1 汪广茂 ,宋 允 清 ,侯 远 峰 ,等 . 广 东 省 体 育 后 备 人 才 培 养现状与对策 J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7 (3) 1 2 须晓东 ,郝 小 刚 ,高 雪 梅 ,等 . 江 苏 省 高 校 “体 教 结 合 ” 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 . 辽宁体育科技 ,2007 ,29 (5) 1 3 马宣建 . 我国体教结合政策的形 成 与 发 展
20、研 究 J . 上 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5 , (4) 1 4 黄炜皓 . 构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学 籍 管 理 模 式 J . 西 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 (2) . 5 张守 冬 . 江 苏 省 高 校 体 育 场 地 设 施 现 状 与 对 策 研 究J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 (4) 1 6 黄香伯 ,周建 梅 . 体 教 结 合 培 养 体 育 后 备 人 才 模 式 研 究 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 (1) 1 7 曹灵 ,李明 . 我 国 大 中 小 学 优 秀 体 育 后 备 人 才 一 体 化 培养模式研究 J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1、,2001 , (8) 1 8 张军 平 . 湖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及 对 策 研 究 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 (6) . 9 杜伟 . 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 才 现 状 与 对 策 J . 体 育与科学 ,2006 , (2) . 10 李相如 . 中 国 体 育 传 统 项 目 学 校 发 展 现 状 与 管 理 机 制研究 J . 体育科学 ,2006 , (6) . 11 徐持忍 . 上 海 市 高 校 试 办 高 水 平 运 动 队 的 现 状 及 对 策 J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 , (4) . 12 沈建青 ,戴镇 德 ,吴 鸿 . 上 海
22、 市 青 少 年 业 余 训 练 可 持 续发展的对策 J . 体育科研 ,2003 , (6) 1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at College in JiangsuHAO Xiao2gang , XU Xiao2dong( Sport College ,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Zhenjiang 212003 , China)Abstract :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aff
23、ecting“the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 expert talk and logical analysis1 Then it gives some advice for the benign develop2 ment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 aiming to be helpful for fostering the high2quality
24、laborers and excellent sports reserve talents1Key words : Jiangsu universities ; the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 benign developmen(上接第 46 页 )技 网球举国体制将 进 一 步 完 善 , 已 经 呈 现 出 与 国 际 竞 技 网 球 全面接轨的趋 势 , 国 内 竞 技 网 球 的 社 会 化 、 职 业 化 与 产 业 化进程逐渐加 速 , 竞 技 网 球 、 群 众 网 球 和 其 他 方 面 的 关 系将更加协调 。参考文献 :
25、1 李宗浩 ,肖 林 鹏 ,姜 达 维 . 2010 年 我 国 竞 技 体 育 发 展 战 略研究 J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4 , (3) 1 2 胡永红 . 国际 竞 技 体 育 产 业 化 对 我 国 的 启 示 J . 浙 江 体育科学 ,2005 , (4) 1 3 肖林鹏 ,李宗 浩 ,裴 立 新 . 社 会 转 型 期 竞 技 体 育 资 源 实 施 优化 配 置 之 必 要 性 探 索 J . 西 安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2002 , (2) 1 4 刘保 华 . 备战 第 十 一 届 全 运 会 天 津 市 竞 技 网 球 运 动 发 展对策研究 D . 天津
26、 :天津体育学院 ,20081The Status Quo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mpetitive TennisL IU Bao2hua(Mass Sport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 Tianj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 Tianjin 300381 , China)Abstract : The article studies competitive tennis sport and analyses the status quo and trend of de
27、velopment of Chinese competitive tennis spor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mpetitive tennis sports not only ac2 celerates mass tennis sport and competitive tennis sport industry , but also promotes the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a
28、llocation of the basic re2 sources of Chinese competitive tennis sports ; that the institution of domestic competitive tennis sport is continuously improving and is catch2 ing up with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 that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 spec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domestic competitive tennis sport is speeding up ; that the relationships of competitive tennis sport , mass tennis sport and other aspect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harmoni2 ous1Key words : China ; competitive tennis sport ; status quo ; tr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