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Q 所谓的时序仿真功能事实上是在一个测量和套用公式的过程。(想起 allen 版主的一句话:会用软件不代表什么,理解软件的工作原理才是正道-软件中计算的理论基础)5 r) F n k- 5 S$ lbuffer delay 是和 load 情况密切相关的,这里看到的是一个 50ohm 的测试负载,这仅仅是一个例子,不同的芯片其测试条件一般是不同的许多人误认为 Tco 就是 buffer delay,这种理解是极其错误的。: 4 e; B- ?* U a3 n6 j( o/ / J# n% % : |+ H K2 d1 v U; g* p/ g2 s4 f0 A9 H5 X8 k! a* ZC
2、ref 在芯片设计中也有其自身的指导意义。就是外围将要驱动的最大负载,从而在芯片内时序优化提供参考依据。但是很多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的外围约束基本来源于工程师的经验值,而没有考虑真实的 pcb 板的应用情况。因为芯片工程师很少有板极布局布线概念,更鲜有作信号完整性仿真,来给他选择合适 drive bufer 提供依据。这个是国产芯片现状。4 : l: f7 : G7 q1 至于国外的芯片,怎样来设这些参考值,就不太清楚了。但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很完善的流程,会有 SI 工程师,通晓板极和芯片布局 2 方面知识进行协调和仿真,从而做出兼容性最强的芯片。需要一个独立的 SI 部门来做这件事情。聊过了 bu
3、ffer delay,同时也明白了 buffer delay 会随着 load 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而我们实际关心的应该是 test load 情况下的 buffer delay,他将作为我们时序分析的参考基准,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A3 L: P2 u! U$ W, U$ OTco 的提出是基于 test load 的测试结果,buffer delay 作为 tco 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Tco,很显然,我们实际系统系统的 load 情形是不同于 test load 的。那么就要考虑到如何修正 Tco 的问题。5 Q. S/ t3 U J- T, 1 X1 u这里的 Tcom 为 240.741p
4、s5 H6 i$ x3 k. X/ Y3 t5 s2 e而 A,B 间的时间间隔即为我们的板上走线延时(注意,这里的板上延时不同于传输延时)-Tlayout$ E x3 + g6 z3 + K/ d- v( c/ Z: 就像下图,Vmeas 电平持续 Tref 时间,非线性边沿的存在使得我们不能将 Vmeas 作为参考。: D* B0 ! k3 d. X这里的 Tcom+Tlayout 即为 SQ 标榜的 settle delay 和 switch delay ,其实就是 flight time(max,min)。这些概念比较晕,好多厂家的定义不同,比较愤愤。tcom 已经讲过 8 F% H/
5、 I9 ?6 2 cTlayout 由于终了参考点的不同进而冒出了几种不同的情形。本帖隐藏的内容MD,突然想起来,还要搞 N 多不同驱动能力条件下,rise,fall waveform 的排列组合。没错阿,信号完整性分析,仿真就是要遍历各种 case,找出各种临界 case,一个输出有几十种组合是很常见的情况。过去为了节约人力,我一个人控制 4 台 PC24 小时的跑仿真,还编过自动脚本,根据输入的不同,来自动产生仿真用的 sp,并对输出波形数据,用自编的分析软件进行整理和筛选。2 : f6 x3 / ?7 H( $ g因为单纯靠人工来做这个事情,你将面对成千上万的仿真数据,而且很容易算错。上
6、次聊过,Tcom(补偿时间)+Tlayout(板上走线延时)=flight time(飞行时间有 min、max 之分,之所以如此划分是因为我们的电压参考点为 Vil/vih)对于时钟线是没有 min 和 max 飞行时间之分的。而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等才会牵涉到 min,max(时钟信号要求严格的单调性,故可以用 Vmeas 作为参考电压点,而其他信号线不要求严格单调性,故要以 Vil/vih 作为电压参考点); C settle delay-建立延时,对于上升沿,就是 Vih 作为参考电压点,对于下降沿,就是 Vil 作为电压参考点6 f! x6 h9 N) Y5 ; 7 F% O* u
7、; g对于单独的上升沿下降沿来说,开启延时定义为 first settle delay,建立延时定义为 final settle delay t3 X U9 J! I- d) h8 a上升沿和下降沿中两个 first switch delay 最小值即为 switch delay。9 t* Q3 x1 |0 P4 S9 e7 |上升沿和下降沿中两个 final settle delay 最大值即为 settle delay。(至于为什么取最小和最大,到了后面的实际时序计算过程就明白了)$ o) j5 n( e) u3 K- y4 N需要罗嗦一个问题,所有的参数的采样点都是 pin,而不是 di
8、e(大家基本都在使用的可不是裸片,没法 die 上直接采样)6 Z# q9 O8 f3 U/ F2 r* o( w) g r既然在 pin 上,我们就要考虑 pkg 寄生参数寄生参数精确程度可以分为几个等级 5 / |$ B: v h ?7 W“ O“ qclass1! : I2 K1 + M这种厂家够省事,把所有的引脚参数只是给出典型值 ; + S* : U3 D3 u O. q“ A1 oclass2这种厂商还好,给出了每个引脚的参数 5 D3 N“ X t3 x# ! ( X: oclass37 O8 Q8 q% X( 8 E# - e利用 pkg 文件来描述引脚的封装参数就相当详细了
9、4 r! u8 z6 ?9 m6 ?“ q5 p因为这个前几日还劳烦了香港科技园 IC 孵化中心的一个 engineer 感激之!至于上升时间,就是咱们常说的信号波形从低电平爬升到高电平的时间。下降时间类似。 (任何一本电子方面的书应该都会涉及到)有两种定义方式:10% 90%(通用定义)20% 80%(IBIS 定义)如果实际的负载比厂家测试时的标称负载轻,那么 Tcom 是否就变为负值了其实抓住 Tsetup、Thold 这两个核心条件后,不论什么时序系统,只要一步步写出 Tsetup、Thold 的表达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至于Tfligth,Tco 那是软件使用上、理解上的窍门,大家看
10、看当初 ibis 委员会为什么在 ibis 模型中要定义测试负载就清楚了要看你的应用对象。每个软件的适用范围大都会有区别。: s V6 E# Q- 4 r0 b S A) S0 q, P如果是 clk,则 C 点输出的 clk 是由 A 点输入的 clk 处理得到的。“ Q! 8 B% Q+ J. O这样理解对吗?+ q3 a/ x: B5 - # I1 : D! a8 RA 点输入的 CLK 是驱动信号吗?(晶振产生的 clk 或别的 IC 提供的 clk)# d x5 E3 x 1、S3C2440a 的 IBIS 模型中 “Vinh= 1.30 Vinl= 0.50 Vmeas = 0.9
11、5V | s8 R2 S/ e“ GCref = 50pF Rref = 50ohms”发现测试负载比实际的走线负载要重。仿真出来的波形是 测试负载比实际走线负载 波形靠后面很多,计算出来的 Switch time 为-0.687ns 即 flight time 是负的 Tft_data =-0.687ns 图见附件4 P2 z8 l7 % uS3C2440a 数据手册中的 Tco 是 14ns,SDRAM 的的 Hold time 是 1ns根据公式Thd_margin (建立裕量)=Tco_min + Tft_data - Tclk_skew-Thold# g$ X5 V( 4 s, x-
12、0.88ns =1ns + (-0.687ns )-(0.2ns)-1ns小于零的。但实际板子做出来了 可以正常运行。请问这是为什么未命名.jpg (77.63 KB, 下载次数: 2) 问:strobe 比 data 信号会有一个延迟,这是怎么实现的你要搞 IC 设计?可以了解下 DDR 控制器是如何实现的 % 6 Z“ 5 ?. L+ ; O( K+ Z8 Z5 W问:writecycle 和 readcycle 的各是什么样的writecycle: data transfer from cpu to memory7 v5 c% J, o9 Wreadcycle:data transfer from memory to cpu3 J- C( v4 Z) | d4 b源同步的重要特点就是 strobe 和 data 是由共同的 driver 产生的,同源。至于 strobe 和 data 的相位差控制的原因可以了解下 setup/hode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