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过程与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教具准备鸦片战争录像、 虎门销烟课件、网络。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
2、理由。(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出示要求:自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2、检查自学效果。(3)出示词语。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四、练习巩固。1
3、、描红。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2二、精读课文。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 (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 “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 (板书:伟大壮举)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 ,在“壮”下加“” , “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 ,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
4、事件之“壮” 。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 “男男女女” , “老老少少” ,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 ;官员“身着朝服” 。 (板书:场面:壮观、隆重)(3)指导朗读。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
5、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 (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交流:“群情沸腾” 、 “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 ,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
6、是分几步销烟的?(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 (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 (板书:先再然后)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 。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教师点拨:
7、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从“成千上万” 、“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 、3“23 天” 、 “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三、拓展练说。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 (板书)指导朗读。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 年 6 月 3 日。四、学法练笔。1、齐读第三自然段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5、怎么说就怎么写。五、练习巩固。1、小练笔。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