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题西林壁一、写出题西林壁这首诗的主要写了什么?二、 题西林壁中蕴含了什么道理?三、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四、形近字,并组词。岭( ) ( ) 蜂( ) ( ) 炉( ) ( ) 怜( ) ( ) 峰( ) ( ) 庐( ) ( ) 五、谈一谈你从题西林壁中学到了什么?六、古诗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 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
2、磬音。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意思是“警策”句应居于关键之处,揭示主旨。这首诗中的“警策”是哪两句?并说说理由。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2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注:此词大概创作于作者废退闲居之时。1、这首词选自稼轩长短句 。稼轩,是南宋 派词人 的号。词又名或 。2、词的上阕“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前人读此词有评曰:“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 ,请结合词的下阕作简要分析。八、对比阅读下面两首唐
3、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写情李益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两首诗都写到“明月” ,所运用的表达技法和所起作用是否相同?试结合两诗作简要赏析。3参考答案:一、横看庐山成了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看庐山成了高耸入云的山峰。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二、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客观地、 冷静地进行调查分析,就容易主观地被局部的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个事物。三、C、四、略。五、略。六、警策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 “悦鸟性” “空人心”抒发了诗人希望
4、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摆脱尘世杂念,追求精神纯净愉悦的思想情感,表达了主旨。并且这两句上承前两联写景色,下启尾联对引人忘却尘俗的钟磬音的赞美,做到了“居要” 。七、1、豪放派 辛弃疾 诗余 长短句2、此句化用了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典故。孟子话的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而本词作者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这是词人的愤激之语。 ”3、词的下阕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词人“昨夜松边醉倒” ,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他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就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酣神态,活灵活现。词人性格之倔强也表露无遗。前人评曰:“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真是十分精当。八、表达技法不同。白诗赋予“明月”人格化,借“明月”寄托愁思;而益诗以“明月”反衬哀情。所起作用基本相同,都是为突出诗人感情的。白诗中的“明月”被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之心深深地打动,愿将诗人对朋友的这种感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这样写,更突出了诗人对朋友强烈而深厚的情谊。益诗以溶溶月色创造一个分清月朗遥良宵,反衬和渲染哀情,以乐景写哀,使孤独、惆怅之情更显突出,更含蓄,也更深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