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全书必会必记一览一、数与代数加与减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乘法 乘法的意义列乘法算式19的乘法口诀 除法 除法的意义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购物 人民币的认识实际生活中的付款问题 1.加与减:第一单元 P 2-9(1)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2)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加法:运算时,从个位加起,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减法:运算时,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3)连减运算时,可以先求出要减去的两个数的和,再用被减数(第一个数)减去这个和。 P 4(4)常用的数量关系:部分数与总数的关系: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总数-已知部分数=未知部分数
2、付出的钱-商品总价钱=找回的钱两数相差关系大数-小数=相差数小数+相差数=大数大数-相差数=小数2.乘法(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2)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几个几相加可以写成几乘几。(3)乘法算式:4 2 = 8 乘数 乘号乘数 积读作:4 乘 2 等于 8 P 182(4)乘法口诀:第五单元 25 的乘法口诀,P 30-43;第八单元 69 的乘法口诀,P 78-85。几的乘法口诀相邻口诀的得数之间就相差几。乘法口诀的应用: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3.除法(1)除法的意义:平均分 P 58平均分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 数平均分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
3、 平均分 P60 (2)除法算式:24 8 = 3 被除数除号除数 商读作:24 除以 8 等于 3 P 64(3)除法的应用:第九单元 P 90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求一个数中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就是求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4)常用的数量关系:每份数、份数与总数的关系 每份数 份数 =总数总数 份数 =每份数总数 每份数 =份数 两数的倍数关系 大数 小数 =倍数小数 倍数 =大数大数 倍数 =小数 4.购物:第二单元 P 10-15(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 元=10 角1 角=10 分3(3)简单的元角加法:相同单位上的数相加,满 10 角向
4、元进 1。如果算得的结果是 10 角以上,要转化为几元几角。(4)简单的元、角减法:相同单位的数相减,单位不同的,要先化成相同单位再相减。例:5 元 6 角+3 元 5 角=8 元 11 角=9 元 1 角10 元-6 元 4 角=9 元 10 角-6 元 4 角=3 元 6 角二、图形的变化对称:把一个图形对折后,两侧的 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P26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 现象 P28例 1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轴 做圆周运动的现象 P28例 2 三、测量 :第六单元 P 49-571.长度单位的认识厘米:用厘米表示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字母 cm 表示。P 51米:用米表示较长物体的长度,用字母 m 表示。P 53厘米与米的换算:1 米=100 厘米或 1 m=100 cm。P 532.简单的估计和测量估计的方法:先确定标准,再进行比较,得出估计值。测量方法:a.根据物体的长短,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b.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把尺子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放平拉直,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的刻度值就是这个物体的长度。c.量较长的物体时,尺子不够长,可以每量一次做一个记号,接着再量。记录方法整米数的可以用米作单位,不够 1 米的用厘米作单位,1 米以上就写成几米几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