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概述 电化教育的出现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目标,1、说明“电化教育”名称的由来2、阐释电化教育的定义及其实质3、说明学校电化教育和远距离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4、阐释教育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原因5、阐述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一节 概述,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和程序教学运动,在中国则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电化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我国的教育改革,为教育现代化注入了活力,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两阶段,1、我国电化教
2、育的出现和初步发展(1920-1965年) 2、我国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的迅速发(1978现在)现状: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在概念和内涵存在原则不同,在不同学会和领导支持下分别开展工作,第二阶段按学校电化教育、远程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和教育技术分别阐述。,第二节 电化教育的出现,20世纪20年代,幻灯、电影、无线电等教育媒体开始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应用,揭开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序幕。具体表现:幻灯、电影、无线电广播应用于教育;“电化教育”一词的出现;兴办电化教育专业和出版电化教育刊物,资料:,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 1936年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 1937年成立“播音教育委员会”;
3、 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电化教育”术语的来源,1、“电化”一词在三十年代的中国具有“快速先进”的含义;幻灯、电影、播音以及即将实验成功的电视,都和“电”有关联。 2、“教育电影、教育播音以及幻灯片等,都是利用电力影响一个人与其世界的相互关系”。,兴办电教专业,随着电影和播音教学的开展,一些学校开始开设电影播音课程,开办电影播音专业,培养专门的电教人才。 1936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电影播音教育专科; 1939年,金陵大学电影播音专修科; 1940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 1947年,北平师范学院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选修课
4、。,40年代主要电化教育出版物,金陵大学,电影与播音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教通讯 社会教育司,电化教育 舒新城编著,电化教育讲义,结论:,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响下引入的,诞生于本世纪20年代,出现之初沿着学校、学者倡导,产生了一定影响,引起政府注意,从社会教育实验到学校教育推广; 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科技落后,政府重视投入不足,电化教育处于自发状态,大规模推广不可能。,第三节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1949年11月,新中国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电化教育处(后该为幻灯处),负责全国电教工作; 1950年,文化部商同教育部把所属各省、市文化馆划归文化部领导,以利推动电教工作; 我国的电教事
5、业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开始起步和发展。,社会电化教育的发展,开展播音教育1949年,北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俄语广播学校”;1953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文化补习学校”;1958年天津举办“广播函授大学”。 开展电视教育1960年起,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地相继举办“电视大学”,开设数学、物理、化学、中文、政治、俄语、英语等课程。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到1966年上述电视大学先后停办。,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高教电化教育的恢复和发展高教电化教育的开展包括两个方面:开设电教课程(主要是师范大学教育系)和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主要外语电化教学实验)。并成立电教中心、电教室、电教馆负
6、责电教工作的开展。 普教电化教育的发展普教的电化教育主要由各地的电教馆来组织和推广,主要工作是在中小学中开展幻灯、电影、录音辅助教学,制作、汇集和交流电教教材和资料。,总结:,从建国后的1950年到1965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初步发展。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教育受到了严重摧残,电化教育也未能幸免。省市电教馆被撤消,电教工作人员被“下放”或改行,电教设备器材被瓜分和抢劫,电教资料散失和毁坏,广播电视教学相继停办,整个电化教育事业处于瘫痪和停止状态,而且这一局面一直持续了13年。,第四节 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大计;
7、邓小平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第四节 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购置现代化电教设备;编制发行电教教材;电化教育深入课堂教学;电化教育著作的出版;电化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 电化教育理论的研究 电化教育的定义;电化教育的本质;“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名称之争;电化教育发展的新趋势。,1.购置现代化电教设备,硬件设备:据1987年6月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学校幻灯机、投影器25万多台,电影放映机4万多台,电视机6万多台,录放像机3万
8、多台,电教室2万多个,录像制作设备1500多套,语言实验室3000套; 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中小学电教器材配备目录:详细规定了设备配置数量,如重点中学应配备投影器12台,自动幻灯机1台,幻灯机6台,电影机1台,录音机12台,双卡录音机1台,录象机1台,彩色电视监视器1台。目录的颁布和执行,推动了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2.编制、发行电教教材,国家成立了电教教材协作组,省市电教馆、高校电教中心建立了音像教材出版社,通过专业生产厂家,各级电教机构和教师自制等多种形式,编制、发行了包括唱片、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电影片和录像带等多种电教教材。 统计资料: 1987年由中央电教馆发行的录像片达356
9、部,教学内容覆盖化学、生物、物理、文学、历史等高校的主要学科;1992年全国现有的中小学幻灯片20亿万张,录音教材730万小时,录像教材2000万小时,教学影片7万个拷贝。,3.电化教育深入课堂教学,80年代初,为了探索电化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中小学有组织地开展了媒体对比实验和专题电教研究。 媒体对比实验:将电教媒体和传统教育媒体进行对比,探讨其作用及在不同学科中的使用方法和教学效果;专题研究:研究电教媒体在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如何发挥其作用。 通过实验和试验,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电教经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电教积极性的发挥,推动了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10、4.出版电化教育著作,电教教材编写组成立:电化教育的实践要求电教理论的指导,电化教育专业的开设要求加强专业教材的建设,全国成立了电教教材编写组。电化教育著作的出版,反映了电化教育实践经验和电化教育理论研究成果。 主要著作:电化教育(河北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版);电化教育学(高教出版社,1985年7月版);电化教育导论(高教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电化教育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月版)等。,5.培养电化教育专门人才,1979年6月,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兰州座谈会:讨论电教专业人员的培训,师范院校电化教育课的开设和电化教育专业的设置。 专业人员培训:1978年全国电教人员14
11、00人,1979年底达19400人,从1978年到1984年,接受培训人员达10万人次。 课程开设和专业设置:1983年起,华南师范大学电教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办起电化教育专业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到1986年底,全国已有25所高等院校设置了电化教育专业。,电化教育理论研究,“电化教育”到底是什么?(包括它的名称、概念、定义、本质等)是我国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电教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电教界长期探讨和争论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掀开了我国电教理论研究的序幕。,电化教育的定义,“所谓电化教育,简单说,就是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具体说,就是指利用幻
12、灯、电影、广播、录音、录像、电视、语言实验室、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以提高学习效率,扩大教育规模,从而使教育更好得适应时代的要求。” (电化教育萧树滋 1983年) 分析: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质量,扩大教育规模。,电化教育的定义,“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学 南国农 1985年) 分析:电化教育不仅指现代化声、光、电设备的应用,而是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目的是实现教育的最优化,不仅是提高学习效率、质量和扩大教育规模。,电化教育的本质,1.手段、工具说认为电教是辅助教师讲
13、授的一种重要手段或工具(电教器材、设备、教材、资料) 2.教育方式说没有自己特殊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只采用特殊的教育器材、教材形式、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育设施来传递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电化教育的本质,3.新教育说认为电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是教育的延伸与发展,是一种新教育,它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 4.新形态教育说教育形成一种新的形态,需经历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育形态三阶段,我国目前的电教,处于新手段的初期试用阶段,距离方式和形态有很长路程。,对电教本质的认识,“手段工具说”对广大教师和电教实际工作者比较赞同,认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中小学教学的辅助手段”。 “教育方式
14、说”对电教学术界接受,在电教专著、教材及论文中经常引用“电化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 关于电教的本质,至今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和共同的结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和一致的“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最大特色”,“电化教育”的名称之争,两种观点的交锋: 1、“电化教育已不能代表该领域半个多世纪发展的情况。它已经造成了理论研究的混乱和实践的困难,造成了电化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电教是在从整个教育中自我孤立和隔绝。” 2、“从电教名词的诞生、目前使用的设备、与其它名词的比较,该词反映了时代特征,是一个名实相符的概念。”,名称之争的意义,名称之争实质上是学科领域之争,研究对象之争,即
15、要不要把电化教育的范围从今天的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扩大到对整个教育过程的研究。 争论活跃了学术气氛,推动了电教理论的深化,反映了电教工作者对电教事业健康发展的关心。,电化教育的发展的趋势,8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经验、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被引进。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学在理论概念、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我国电教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电化教育研究的重心开始转移:从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优劣的比较,转向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方法”、“教学设计”、“整体教育技术”等原理的研究和实践。 我国电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以从简单化、表面化走向
16、综合化、深层化。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也逐渐从“媒体观”转向了“系统观”,第五节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 计算机辅助教育(CBE)的发展 远距离教育(DE)的发展 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我国电教迅速发展并取得成就的原因,政府在方针、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国外理论经验、技术设备的引进。 我国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为电教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电教专业队伍的建立,成为推动电教事业的骨干力量。,积极开展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和推广,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教育事业迫切需要恢复与发展,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要制定
17、加速发展现代教育手段的措施,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和推广,1978年末,1979年初,全国科学技术“六五”规划中列入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研究课题,具体制定了开展电视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卫星远程教育等方面新技术的研究子课题。 课题由有关高校分别承担。在措施中提出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设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南京工学院设立卫星教育研究室,具体执行有关研究子课题。,积极开展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和推广,在全国科委下成立教育技术领导小组,由原教育部副部长任组长,北京师范大学为秘书单位。这个小组先后在1980年、1981年两次召开会议,聘请全国知名的电子技术、计算机
18、等方面的专家一起研究和修订具体的执行计划。,积极开展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和推广,1979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和同意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并将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援助款l00万美元拨给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其目的是为了在我国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积极开展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和推广,198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组成考察小组,赴美国考察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后又组团赴美国考察卫星教育,赴日本考察教育技术。 以上所有工作为在我国迅速开展电视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卫星教育的研究打下了基础,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提出计算机辅助教
19、育研究项目,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下设“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室”,专门从事这一研究。 随后,国内一些大专院校相继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和开发工具的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1984年,计算机辅助教育在高等院校开展,以大学课程为主开发了教学软件。1985年,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成立。1986年,国家教委设立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具体负责指导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育。1993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研讨会,并在中国教育发展学会下,成立了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会。,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育是程序教学原理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
20、物,在计算机教学课程开发中,系统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得到了具体体现和实际应用,使电化教育突破了视听的范围,研究的重心从只重“教”转向了重视“教”也重视“学”。 计算机辅助教育迅速发展,成为90年代我国教育技术的重要实践领域。,远距离教育(DE)的发展,我国远距离教育系统的的形成我国远距离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1978年创办的中央电视大学,经过80年代的建设,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已发展成为一个由中央电大,43所省(计划单列市)电大,575所地市级电大,1500多个县级电大组成的远距离高等教育系统,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城乡的广播电视教育网络。,远距离教育(DE)的发展,全国电大专职教师3.6万多人,从高等学校
21、聘任的兼职教师已达1.4万多人。共编写、出版文字教材800多种,发行1.5亿册,音像教材300多种,总计2万多学时。电大共开设理工科、文科、经济管理科和农科的21个专业科类100多个专业。中央电大共招收全科生161万多人,已毕业105.5万人,200多万人有计划地收看了工程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方面的课程。,远距离教育(DE)的发展,建立卫星电视教育网1986年,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卫星电视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各地卫星电视收转网的规划和建设,以及利用卫星电视培训中小学师资,开展成人业余教育的计划和方案;到1990年,我国已建成教育电视台和卫星地面接收站3000多个,放像点21840个,全国收看电视师范
22、课程的中小学教师超过100万,中国教育台播出高等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学节目达4万小时。,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教育技术学专业及学科的确立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师大、华南师大、河北大学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生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1992年讨论通过全国高师本科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中电化教育概论改为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1993年,国家教委正式确定了“电化教育”改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名称,同时批准在 北京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博士点;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将原“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
23、更名为“全国高师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到1996年底,全国已有30余所高校设立了本科(含专科)教育技术学专业,10余所高校被批准建立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点,一所高等师范院校设立博士点,从而构成了一个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完整的教育技术学学科专业体系,并形成了一批教育技术专业队伍。,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教育技术著作的出版:80年代后期,一披以“教育技术”为名称,反映教育技术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专著,译著和教材出版: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8)、教育技术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教育技术学基础(译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教育技
24、术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教育技术学导论北师大出版社1992)、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极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由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教材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设计、教育传播学、电化教育管理等19种,陆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自1987年批准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后,各有关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运用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课程开发理论,在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了一批研究成功。,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研究”,为
25、制定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提供基本的数据和素材;1993年、1994年为职业技术方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室内装修专业开发专业课程计划等。此外,计算机辅助教育、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教育、教学设计理论在电化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对本章的总结,20世纪20年代,受美国视听教育运动的影响,我国教育界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后来,还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此外,在一些大学里,像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央大学,还开设了电化教育的课程。电化教育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1949年,我国成立了电化教育处。20世纪70年代,受“文化大革命”的影
26、响,我国的电化教育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教育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政府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在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给予教育技术大力支持。80年代初期,国家拨款进口先进的视听教学设备,在学校建立计算机室、语音室等用于教学。1995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标志着中国的网络教育应用的开端。1998年5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2000年,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至今,教育部已经投入了至少3.6亿元从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涉及硬环境建设、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相关问题研究。,组织机构,从19
27、79年开始,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负责全国的电教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现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电化教育机构。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立。1991年,“电化教育教材委员会”成立,1993年更名为“教育部电化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01年4月,重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0年5月,教育部高教司将全国高等学校文科CAI与试题库建设协作组、全国高等学校理科CAI与试题库建设协作组、全国高等学校工科CAI协作组、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计算机教育研究协作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改建为“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
28、术协作委员会”,旨在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高等学校的教育技术活动。,学术刊物,主要有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外语电化教学等。其中,中国电化教育由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教育工作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的综合性杂志,属于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电化教育研究创刊于1980年11月,是一本理论性刊物,主要由电教理论探讨、网络教育、中小学电教研究等栏目构成。,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1978年全国有教育技术从业人员1400多人,据1995年的调查,我国已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从1978年开始,几所高等院校着手开设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业。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到2000年,近百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近20所高等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具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多层次的、多方向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