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讲 攻击行为与利他行为,一、攻击行为,(一)什么是攻击行为,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者言语行为。 敌意性攻击行为:由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 工具性攻击行为:只是把伤害作为达到其他手段的目的攻击方式:行为攻击、语言攻击,4,(1)人类的愤怒情绪,人们为什么会愤怒?遭到他人攻击或烦扰 :对待暴力的策略以牙还牙受到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来自哪些方面?归因:知觉到的意图有意或者无意,5,愤怒的人会怎样做? 口头或象征性攻击(82% 49%);予以拒绝或收回某些利益(59% 41%);身体攻击(40% 10%)。 间接的攻击行为:向第三者说或诅咒(42% 34%);伤害对冒犯者有重要意义的东西(25%
2、9%)。 替代性攻击:攻击无生命物体(32% 28%);攻击另一个人(24% 25%)。 非攻击行为:平静活动(60% 60%);就此了事不伤害无礼者(59% 59%)。,括号内前一个数字为侵犯冲动,后一个数字为实际的表现,(二)攻击行为的理论,生物学理论:人类有基于生物本能的攻击性驱力 挫折攻击理论:攻击是对挫折的自然反应 社会学习理论:攻击行为是习得的,1.生物学理论,本能论和进化心理学 神经系统的影响:脑区的影响 基因的影响 生物化学因素:酒精、雄性激素(性别) 酒精:酒精能使人变得易于被激怒及好斗,许多研究支持这种假设。过量饮酒的人易于被激怒,从而表现出高的侵犯倾向。为什么喝酒能使人们
3、变得好斗呢?一些研究者认为是酒精给侵犯行为提供了直接的生化刺激,使得喝酒的人的激起增加:“酒壮人胆”。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则认为酒精降低了人们对侵犯行为的控制,Hull等人称之为“去抑制”,8,酒精: 酒精能使人变得易于被激怒及好斗,许多研究支持这种假设。过量饮酒的人易于被激怒,从而表现出高的侵犯倾向。为什么喝酒能使人们变得好斗呢?一些研究者认为是酒精给侵犯行为提供了直接的生化刺激,使得喝酒的人的激起增加:“酒壮人胆”。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则认为酒精降低了人们对侵犯行为的控制,Hull等人称之为“去抑制” 。,9,本能理论:弗洛伊德和麦独孤等人均认为侵犯和暴力是人的本能体现,战争和暴力不可避免就是因为
4、这一点。他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生之本能,他称之为Eros,同样,人也天生具有另一种同样有力的死之本能,称之为Thanatos:它在每一个生命体内发挥作用,它致力于摧毁生命,并将生命还原至没有生命物质的原始状态。,10,本能理论基本上是依据理论的分析得到的,没有严格的验证。到目前为止,即找不到支持的证据,也找不到反驳的证据。比如生物学家Zing Yang Kuo(1961)关于猫鼠关系的研究即使证明了猫和老鼠可以成为朋友,但也不能认定猫就没有捕鼠的本能,只能证明在有的条件下猫会抑制自己的行为。,11,Konrad Lorenz(1966)对丽鱼行为的研究: 雄丽鱼会攻击同种的其他雄鱼,以捍卫自己的地
5、盘。但雄性丽鱼并不攻击雌性丽鱼,也不攻击异种的丽鱼。若将所有同种类的丽鱼从水箱中移走,只剩下一只异种雄性丽鱼,这只雄性丽鱼会攻击异种的雄鱼。此外,如果所有其他雄鱼也被移走吧,雄丽鱼最终会攻击并杀害雌丽鱼。Lore 和 Schultz(1993)指出:动物中普遍的侵犯现象之所以在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下来,乃因为其具有使动物存活的价值。同时,几乎所有的动物似乎都已演化出一种有力的抑制机制,使他们在最有利的情况下,抑制他们的攻击。,2.攻击行为的挫折攻击理论,挫折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挫折是指任何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事物。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会增加一个人作出侵犯行为的可
6、能性。挫是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侵犯是挫折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心理学家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对意图的认知的影响,当人们认为别人有意给自己造成挫折的时候,人们才侵犯他人。,经典挫折攻击理论,挫折 (目的阻碍),攻击的激发,其他反应 (如退缩),外向攻击,内向攻击 (如自杀),直接攻击,替代攻击,修正的攻击理论,无法接受的挫折,愤怒 攻击线索,攻击行为,3.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攻击行为的回报 观察学习,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不愉快的体验,代价和回报,情绪唤醒 结果预期,依赖 成就 退缩与顺从 攻击 躯体症状 用药物和酒精来自我麻醉 建设性地解决问题,17,兴奋转
7、移: 敌意性的侵犯行为总是伴随着情绪的激起,所以心理学家想知道由于其他刺激所引发的生理激起是否会转移到侵犯性冲动之上。Zillmann等人在研究爱情行为时发现,由其他刺激诱发的情绪性激起会转移到爱的对象之上,他称这一心理过程为兴奋转移。他认为兴奋转移不仅发生于爱情中,也可以解释侵犯行为的发生。 启示:不要惩罚那些已经愤怒的人,(三)控制攻击行为,1.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厌恶事件:疼痛、炎热、攻击 唤醒 攻击线索:情境中与侵犯相关的一些线索,如刀、枪、棍等器械往往会成为侵犯行为产生的起因,这种现象称为武器效应。比赛中应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媒体影响:文学、电视、电子游戏 群体影响,19,媒体与侵犯
8、行为,媒体暴力导致儿童的侵犯增加 TV Aggression B-Violence Leonard Eron个体在儿童时期从电视上看到的暴力行为越多,其在青少年时期及青年时期所表现出的暴力行为越多。即使不具有暴力倾向的小孩,若长时间观看暴力影片,也将变的更具有攻击性。,20,去个体化: 群体中的个体有时候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自身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上甚至丧失,从而做出平时不敢做的反社会行为。Zimbardo认为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个体从群众中所获得的不败感,即认为群体是战无不胜的;二是个体在群众中具有匿名性,即没有人可以认出自己,因而不必为这些破坏性的行为负责任。 对群体事件的处理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心理原理?,2.减少攻击 宣泄: 利用惩罚:假如人们预期自己的行为可能遭受惩罚,则会避免表现侵犯行为,但事实上惩罚往往使受到惩罚的儿童比平常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 自我意识:尝试体验一下他人的痛苦,并通过自我意识反省自己,都能够有效地减少自己的侵犯行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事情。,二、利他帮助他人,个人出于自愿而不计较外部利益帮助他人的行为。,(一)定义,(二)理论,(三)影响因素,旁观者数量:旁观者效应、责任分散 榜样的因素 时间压力 相似性 人格特征,增加帮助行为,减少模糊性,提高责任感 内疚 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