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鸿门宴讲义 新人教必修1.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028851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鸿门宴讲义 新人教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鸿门宴讲义 新人教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鸿门宴讲义 新人教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鸿门宴讲义 新人教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鸿门宴讲义 新人教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鸿门宴(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司马迁(约公元前 145约公元前 90),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任汉朝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等。年二十,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几遍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做了良好准备。二十几岁任郎中,三十六岁父谈死,三十八岁继任太史令,广泛阅读皇家藏书和档案,四十二岁主持改订历法,修“太初历” ,同年开始写史记 。五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

2、狱,因史记未完成而忍辱接受宫刑。作品 史记评价他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 史记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人物轶事天汉二年(公元前 99),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兵,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却听说他投了

3、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2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

4、中,而他杀伤匈奴兵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贬低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

5、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 。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 ”,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

6、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 ,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一)背景链接公元前 209 年(秦二世元年)7 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 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 岁)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7、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3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这件事后的情节为:项羽封侯诸侯反叛彭城大战俘汉妻父汉楚讲和弑父未遂单独挑战攻韩信彭越鸿沟割地张良说刘垓下

8、之围乌江自刎。(二)常识整理.文学常识1纪传体通史纪传体通史: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经,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并且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2 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化常识古代位次常识1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左迁”即表示贬官。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

9、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 ,称臣叫作“北面” 。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2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 。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仍有“虚左以待”一语。4567891011121314学 习 目 标 1掌握重点实、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以及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10、一、诵读开端部分(第 1 自然段),完成以下各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4)此其志不在小 明确:(1)军:驻军 (2)王:为王、称王 (3)山东:古今异义词,指崤山以东地区 (4)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译文: (2)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译文: (3)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译文: 明确:(1)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省略句。) 15(2)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相,珍宝全都占有了。(省略句,同时又是

11、状语后置句。)(3)财物没有被掠取,妇女没有被宠爱。(被动句。)环节二:把握文意3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无伤告密是“鸿门宴”斗争的根本原因。B项羽 “怒”表明他是一位性格火暴,极易冲动,城府很浅的人。C本部分点明双方的驻地和兵力,说明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为后文的故事做了铺垫。D范增指出刘邦的天子气,目的就是要项羽抓住时机消灭竞争对手。解析:选 A 曹无伤告密是“鸿门宴”斗争的起因,不是根本原因。二、诵读发展部分(第 2 自然段),完成以下各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素善留侯张良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距关,毋内诸侯,

12、秦地可尽王也 (5)君安与项伯有故 (6)张良出,要项伯 (7)项伯杀人,臣活之 (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1)吾得兄事之 (1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3)籍吏民,封府库 (14)不如因善遇之 明确:(1)素:一向,平时 善:友善、交好 (2)夜: 名词作状语,连夜 之:动词,到 (3)为:介词,替,给 为:动词,谋划,设计 (4)距:通“拒” ,把守 内:通“纳”,接纳 (5)故:旧交情 (6)要:通“邀” ,邀请 (7)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8)婚姻:古今异义词, 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9)

13、出入:偏义复词,进入 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 (10)倍:通“背” ,忘恩 (11)兄:名词作状语,像16对待兄长一样 (12)蚤:通“早” (13)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14)因:趁着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译文: (2)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译文: (3)孰与君少长?译文: 明确:(1)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判断句, “者,也”表判断。)(2)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状语后置句“以事具告”和省略句“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3)他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固定结构,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环节二

14、:把握文意3能表现刘邦和项伯联络感情的一组是(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A BC D解析:选 D 是张良话语,表现张良的智谋;是刘邦对项伯表白不敢背叛项羽。4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透露了军机,后又禁不住刘邦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B张良在危机之时仍想着为刘邦谋划,表现了刘邦集团的团结以及刘邦的知人善任。C刘邦说,是一小人为他出谋划策不要接纳诸侯的领土,只要占领秦国的土地就可以称王,其实是他自己的想法。D第 2 自然段共写了两件事:第一,项伯夜访张良被张良利用;第二,张

15、良献策,情节发生变化。解析:选 C C 项, “不要接纳诸侯的领土”错,是不要放诸侯进入;同时“其实是他自己的想法”在原文中没有依据。三、诵读高潮部分(第 34 自然段),完成以下各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17(3)令将军与臣有郤 (4)范增数目项王 (5)常以身翼蔽沛公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7)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9)毫毛不敢有所近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1)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明确:(1)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2)河北:古今异义词,黄河以北 河南:黄河以

16、南 (3)卻:通假字,通“隙” ,隔阂 (4)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5)翼:名词用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6)止: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7)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8)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9)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 (10)王:使动用法,使为王 (11)因:趁机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译文: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译文: (3)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译文: (4)客何为者?译文: 明确:(1)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状语后置句,即“因于坐击沛公” 。)(2)否则,你们

17、都将被他俘虏。(被动句,以“为所”做标志)(3)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无以:固定结构,没有用来的东西)(4)客人是干什么的?(宾语前置句,即“客为何者”)环节二:把握文意3下列全都表现项羽缺乏斗争经验、政治上不成熟的一组是(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18A BC D解析:选 D 表现了项羽的骄矜自大,是樊哙的观点。4对本部分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小心谨慎,轻车简从,来见项羽于鸿门

18、。其整个的活动表现,真可以说极尽低首小心以博求项羽的信任。在称呼上,对项羽是一口一个“将军” ;对自己是一口一个“臣”字。又用共同起义江东的老关系来打动项羽。接着恭维了项羽的功勋,也表白了自家的苦劳。最后,他用真情打动了项羽。B项羽粗豪大意、骄傲自恃,几乎是完全疏于戒备,竟在刘邦一番口蜜腹剑的说词面前,迅速而又彻底地解除了思想武装,成为刘邦的思想上的俘虏。并且把密告给他如此重大消息的曹无伤,轻易地泄漏给刘邦。下面的不听范增、放任项伯、害怕樊哙等自损行为,都是有其由来的。C在击杀刘邦这一问题上,项氏集团内部,步调不统一,并且有人公然出来破坏。而刘邦集团则有组织有准备,步调也极为统一,并且能做到互

19、相配合联合作战。张良看见情况紧急,于是出军门招樊哙,通过张、樊二人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这一方是无一人无一刻不在高度紧张戒备之中。D在本部分最后一节中,是写樊哙的场面,也是写项羽的场面。樊哙一派为刘邦解释的有胆有识的说辞,表明他性格粗豪,也有其精细之处。但他所以能受到项羽嘉赏,主要是因为具有“能饮” “健啖”的粗豪风格,与项羽相投契。解析:选 C A 项, “最后,他用真情打动了项羽”错,是他的态度使项羽放松了戒备。B 项, “害怕樊哙等自损行为”错,他没有害怕,只是樊哙闯进来时的一种戒备。D 项, “主要是因为具有能饮 健啖的粗豪风格,与项羽相投契”错,主要是因为指责当中包含着尊敬的讲话。四、

20、诵读结局部分(57 自然段),完成以下各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道芷阳间行 (2)沛公不胜杯杓 (3)再拜献大王足下 (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明确:(1)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2)杓:酒器 (3)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4)督过:责备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9译文: (2)沛公安在?译文: (3)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译文: (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译文: 明确:(1)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 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

21、辞干什么呢?(宾语前置句)(2)沛公在哪里?(宾语前置句)(3)项王就接受了玉璧 ,把它放(在)座位上。(省略句)(4)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判断句和被动句)环节二:把握文意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刘邦脱逃前所做部署的一句是( )A乃令张良留谢 B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解析:选 D D 项是张良替刘邦所说的致歉词。4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乘势逃席,本意就想逃归。但他却假惺惺地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直等樊哙说出“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替他解嘲的话来,他才“于是遂去” 。他把带来的厚礼留给张良,以

22、便进一步麻痹项羽。B. 写刘邦正式逃遁时,他狼狈地扔掉车马,和樊哙等四员心腹将领,走僻路抄近道,急急逃回自己的营垒。临行时,还没忘掉告诉张良“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其沉稳镇定的心理显现出来。C张良入谢,向项羽、范增献礼。张良的措辞,极为婉惬得体,项羽在听到刘邦逃走的消息时,也没什么明显表现,相反地,还“受璧,置之坐上” 。范增则大不同。这种场面,无异于在说明他的几次老辣机谋,都归破产。D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密告他的曹无伤,剪除了内部的隐患,加强了内部团结。这和项羽一方的变化动态,构成极为鲜明的对比。解析:选 B B 项“其沉稳镇定的心理显现出来”错,应是恐惧不安

23、的心理显现出来。20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 合 作1从教材中积累每每提及鸿门宴,总有人要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扼腕叹息,宴会之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妄图杀掉刘邦,项伯以身蔽之。这就是团队不合作的结果。2从自然中积累非洲丛林中,生长着一种高大的榉树,树的顶端结有形似南瓜大小的坚果,果实虽甜润多汁,但所有善于攀爬的动物都无法打开它近一厘米厚的坚硬果壳,只有望“果”兴叹。而大象和狒狒却能品尝到坚果的鲜美,每到坚果成熟时节,狒狒们便聚到榉树尖上发出唳声呼叫,象群会闻讯而来,狒狒们就摘下坚果凌空抛下,象群的首领会用粗壮的尖牙将坚果一扎两半,紧随其

24、后的大象马上将其一半卷入口中,而决不再吃另一半。偶有不懂规矩的幼象吃了另一半,大象会毫不客气地用鼻子狠狠地“教育”它,直到它吐出来为止。如食兴未尽,首领会将另半个再扎开,吃掉其中的一半当象群摇头摆尾地离去,狒狒们便蜂拥下树,抱起地上的半个或四分之一个坚果美美地享用起来说不清大象和狒狒的互助行为是先天本能还是后天感知,但这种合作、默契、诚信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践行。3从历史中积累歌德与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两位伟大的诗人,也是同时代旗鼓相当的两位竞争对手。在争霸诗坛的同时,他们也是一对朋友。歌德在谈到他们的友谊时说:“像席勒和我这样的两个朋友,多年结合在一起,兴趣相投,朝夕晤谈,互相切磋,互相

25、影响,两人如同一人,所以关于某些个别思想,很难说其中哪些是他的,哪些是我的。有许多两行诗是我们俩一起合作的,有时意思是我指出的,而诗是他写的,有时情况正好相反,有时他作头一句,我作第二句”合作与竞争并不矛盾,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正是两个人的友好竞争和团结合作,使两人同时成为了最伟大的诗人。4从名言中积累(1)单调难成曲,群柱可擎天。徐特立(2)唯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泰戈尔(3)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奥斯特洛夫斯基21(4)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歌德(5

26、)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中,要是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爱因斯坦5从佳作中积累孙刘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成就周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美名,也为吴、蜀各占一分天下奠基。无奈孙吴贪小利,夺荆州,吕蒙白衣过江,麦城擒关羽,一代虎将死于东吴,致使吴、蜀相攻,两败俱伤,曹操渔翁得利。先前刘备、孙权执手相游,跃马驰骋,誓共伐曹操;后来却反目成仇,水火不容,招致祸患。前合后分,前胜后败。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禁令人感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缺乏合作的团体注定是一盘散沙,只懂得单枪匹马自顾自的人注定难成大事,唯有合作,才能创造双赢,甚至多

27、赢。正如克雷洛夫所言:“一燕不能成春。 ”如果不能够齐心协力,通力合作,那么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二)这样运用素材精 彩 片 段 刘邦之所以成就千秋大业,那是因为他拥有一个优秀的合作团队。在激烈险恶的斗争中,合作凝聚的力量无可抵挡。张良的智慧、樊哙的勇猛、刘邦的缜密(以退为进),组成了一支力挽狂澜、绝处逢生的力量。然而项羽的团队缺乏合作、人心涣散,项伯夜会刘邦、项羽优柔寡断、范增怒言相斥,四面楚歌的结局已露端倪。合作的力量可以决定个人命运,甚至可以决定历史的走向。合作的力量,不在于突出个人的棱角,而在于同伴之间的了解和配合,互用所长互补所短,形成整体的强大能量。完美的合作,力量是超乎想象的。就

28、像刘邦,他拥有一支出色的合作队伍,险象环生的鸿门宴上,刘邦负责谦恭事人,樊哙负责临危救驾,张良负责善后,所以这支队伍最后毫发无损地返回。可见合作,使整体大于个体之和,合作力量至关重要。领悟 一个素材可以运用多个主题,这个语段从合作的角度挖掘,在挖掘时又运用对比手法,把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对比论述,主题更加突出。精 彩 范 文 常常把“为之奈何”挂在嘴边的人,大概只有两种:没有思想的傻瓜和有思想却偏偏要装得像傻瓜的人。刘邦属于后者。 佳作赏析这篇文章能够高屋建瓴地评价刘邦的口头禅“为之奈何” ,全文充分地肯定了刘邦高超的领导才能和驭人之术,条分缕析地讲出了这句话的作用,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22

29、显然,刘邦能紧紧攥住韩信这一干良臣的忠心,可见他的驭人之术;楚汉相争时汉军阵营得以逐步壮大,可见他的战略眼光;多次面对项羽的强势威胁而能次次化险为夷,可见他的灵活机变。刘邦能走到这一步,固然少不了一帮人的辅佐,但能够统率这帮能人的首领必有其过人的智慧而绝非遇事而一筹莫展的阿斗。 所以, “为之奈何”这句口头禅,不仅仅是在询问计策,它更多的是在摆出一种姿态。其实刘邦也应该明白这一点,他一次又一次向属下无意或有意地流露自己的笨拙与对他们的倚重,这自然成为君臣之间极为有效的沟通方式。在“信任”这一点上,刘邦的确比项羽强得多,虽然项羽也信任范增,但在关键时刻却常常固执己见,而刘邦对于自己的谋士则是用人

30、不疑,从萧何月下追韩信到重金离间项羽阵营,在每次行动中刘邦都不曾因猜忌而怠慢自己的谋士。尽管现在许多人都质疑刘邦对于臣子的“信任”是不是在作秀,因为之后他杀韩信的做法确实令人寒心,但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刘邦至少在君臣互信这一点上把握得非常好,即使对于疑人他也能巧妙地拉拢利用。 “为之奈何”也是君臣关系的促融剂。对臣子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固然能增加天子的威仪,但这不利于君臣团结,更难以广开言路,尤其是在“打天下”的阶段,过分强调“君权”实际上是孤立自己。刘邦的口头禅,不知不觉就拉近了对话双方的距离,减少了君臣隔膜,使言者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说,刘邦用自己的“笨拙”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许

31、多能人甘愿在这个平台上为主子卖力。刘邦“为之奈何”的口头禅并不表示他真的无计可施,这是他处理君臣关系的艺术手腕。“为之奈何”还反映了刘邦处理事务的一贯原则,即知人善任而非事必躬亲。刘邦更像一个战略家,他能把握住整体形势和一个阵营的步伐,他懂得向合适的人征求合适的意见,这样就可确保决策的正确性。从这个层面上看,尽管刘邦的治国能力未必强于诸葛亮,但在整体调度上他比孔明更胜一筹, “为之奈何”这句话表明了他对宏观与微观事物的科学掌控,仅此一项,刘邦就确有做帝王的潜质。 不论“为之奈何”是真的无计可施还是装傻作态,问这话的人使文章层次清晰。说理一分为二,全面中肯,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为之奈何”这句口

32、头禅进行评析,结构严谨,文气荡漾,很好地体现出语言的厚度和张力。 写作借鉴1学标题本文巧妙地使用了正副标题。 “有句话常挂嘴边”是这篇文章的正(或主)标题,用来提出文章中心或主旨,“浅谈鸿门宴中刘邦的口头禅为之奈何 ”是文章的副标题,其功能是对正标题加以解释说明,明确并完善自己想表达的内容。2学开头本文采用开门见山式开头。议论文开头要求“明、简” 。 “明” ,即开头必须点明文章主要内容;“简” ,即语言文字要简约、精巧,且不拖沓,最好是开门见山。这篇议论文的开头很好地落实了这两点。3学论证思路本文采用并列式结构。作者从四个方面论证“为之奈何”这句话的作用:促进君臣沟通;融洽君臣关系;发挥贤臣

33、作用;丰富人物形象。四个论证层次之间为并列关系,条分缕析。4学论证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对比论证说理。在论证“促进君臣沟通”时,拿项羽来对比,在论证“发挥贤臣作用”时,拿诸葛亮来对比,都突出了刘邦高超的驭人之术;文章末还对比了刘23一定是能够平衡各种关系的人,倘若当初项羽也能学学刘邦,凡事多问个“为之奈何” ,他也不至于成为孤家寡人吧?楚汉之争,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更是人才的较量,刘邦关键就胜在人才资源的争夺与利用上, “为之奈何”既表现了一种管理手腕更表现了一种平等姿态,刘邦的领导艺术对于今天也是有借鉴作用的。 “为之奈何”常挂在嘴边,不知这个习惯是历史的真实还是太史公的揣测,但无论如何,有这

34、个口头禅的刘邦比冷冰冰的皇帝更为可爱。等他称帝之后,威严之中多了残酷与陌生, “为之奈何”这样的话似乎已成为了记忆。 我总是在想,如果做了皇帝的刘邦仍能把这句话常挂嘴边,那么他在诛杀韩信前应该会问问身边的人吧,若真是这样,历史上也许就会少一段“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伤;如果雄心未已的刘邦仍把这句话常挂嘴边,那么在他与匈奴交战前应该也会反复思量这句话吧,若真是这样,大漠里也许就会少一场“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苍凉。有人说刘邦从来都是小人,我却认为楚汉争霸时他是一个精明的管理者,而贵为皇帝时却是一个冷酷的独裁者。 “为之奈何”这样的口头禅既增添了刘邦几许平易谦逊的风采,亦表现了同甘苦

35、共患难的创业情怀。 大风起兮云飞扬,而那曾经的情怀已不复存在,奈何!奈何!邦称帝前后,并用两个设想与历史构成对比,丰富了刘邦的形象。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子夏 曰:“贤贤 易 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注释: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 44 岁,生于公元前 507 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致其身:致,意为“献纳” “尽力”

36、。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翻译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24明理知义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 “忠” “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按图索骥成语释义: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指顺着线索去寻找。成语原文: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蹄如累麴”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

37、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参考译文:伯乐在他写的相马经书里有“额头高、眼睛亮、蹄子大,就是好马”的说法。一次,伯乐的儿子拿着相马经去认马。他看见一只癞蛤蟆,就对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其他条件都符合,就是蹄子有点不够大!”伯乐知道儿子很笨,被他气得笑了起来,说:“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能骑啊!”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人们关注的风云人物,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他倡导洋务运动,创立湘军,在治家、治军、治国、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地方改革派。一生著述颇多,以曾国藩家书流传最广,影响

38、最大。他善于用人,清朝的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中流砥柱,他对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坦诚之外显胸襟曾国藩求才心切,但也有被骗的时候。有一个冒充校官的人,拜访曾国藩,高谈阔论,谈笑风生,似有不可一世之概。曾国藩礼贤下士,对投幕的各种人都倾心相接,但心中不喜欢说大话的人。他见这个人言辞伶俐,心中好奇,而当论及用人须杜绝欺骗事时,此人正色道:“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何种人。我纵横当世,略有所见,

39、像中堂大人至诚盛德,别人不忍欺骗;像左公(左宗棠)严气正性,别人不敢欺骗。而别人不欺而尚怀疑别人欺骗他,或已经被欺而不知的人,也大有人在。 ”曾国藩察人一向重条理,见此人讲了四种“欺法” ,颇有道理,大喜称善,待为上宾。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暂时让他督造船炮。25多日后,兵卒向曾国藩报告此人挟千金逃走,请发兵追捕。曾国藩默然良久,说:“停下,不要追。 ”幕僚问他为什么不发兵追捕。曾国藩的回答高人一筹:“现今捻军正很猖獗,此人只以骗钱计,若逼之过急,恐入敌营,为害实大。区区千金,与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 ”此事在令人喷饭之余,亦足见曾国藩的远见与胸襟。人生教益 每个人都有其可取的一面,做人和交

40、友能够胸襟坦荡,虚怀若谷,就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互相信赖。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令将军与臣有郤 D杀人如不能举解析:选 D A 项,距:通“拒” ;内:通“纳” 。B 项,倍:通“背” 。C 项,郤:通“隙” 。2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解析:选 C A 项,河北,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省。B 项,细说: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小人的谗言” ,今义为“详细地说” 。D 项

41、,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 ,今义是“异乎寻常;十分,很” 。3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选 C C 项,均为副词,趁机。A 项,连词,于是,就/副词,才。B 项,代词,它们,指白璧和玉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项,介词,替/句末语气词,呢。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沛公军霸上 常以身翼蔽沛公 范增数目项王 籍吏民,封府库 君为我26呼入,吾得兄事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A/ B/C/ D/解析:选 B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目:名词作

42、动词,使眼色;籍:名词作动词,登记;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B大王来何操沛公军霸上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沛公奉卮酒为寿解析:选 B A 项,判断句;B 项,宾语前置句/省略句;C 项,被动句;D 项,省略句。6下面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人。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交战五年,终于失败自杀。B参乘,亦作“骖乘” ,古时乘车站在车左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C沛公,刘邦,起兵于沛

43、(今江苏沛县),故称“沛公” 。D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解析:选 B B 项, “站在车左”错,应为“站在车右”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译文: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译文: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 参考答案:(1)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2)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27(3)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樊 哙 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

44、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项 伯 常 屏 蔽 之 。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 ”项羽曰:“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

45、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常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精读设计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与高祖俱隐 隐:隐藏在乡间(2)麾樊哙去 麾:招呼(3)沛公事几殆 殆:危险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46、的意义和用法。(1)乃持铁盾入到营 乃:副词,于是,就 (2)何其壮也 何其:副词,多么(3)臣死且不辞 且:连词,尚且3.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2)项羽目之目:名词作动词,注视(3)暴师霸上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露宿284.分析下面句式的类型并翻译。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句式:判断句式(“者,也”表判断 )译文: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仿 真 考 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屠狗为事 为事:为职业B项伯常屏蔽之 蔽:用屏风遮挡着C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 让:责备D吾适丰沛 适:到解析:选 B

47、 B 项, “屏蔽” ,像屏风一样遮挡着。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选 D D 项,都是表修饰的连词。A 项,由,通过;趁机。B 项,连词,来;介词,用。C 项,副词,于是,就;副词,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B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C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D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