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春市双阳区土地整治规划文本( 2016-2020 年)长春市国土资源局双阳分局2016 年 10 月1目录第一章 前言 1第一节 规划目的 1第二节 规划任务 1第三节 规划依据 1第四节 规划范围 3第五节 规划期限 3第二章 规划背景 .4第一节 自然与社会经济 4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6第三节 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8第四节 本轮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9第三章 土地整治潜力 .12第一节 农用地整理潜力 .12第二节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13第三节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 15第四节 土地复垦潜力 .16第四章 规划原则与目标 .19第一节 规划原则 19第二节 规划目标 20第五
2、章 土地整治任务安排 22第一节 农用地整理 222第二节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23第三节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23第四节 土地复垦 24第六章 土地整治项目安排 25第一节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5第二节 农用地整理项目 .25第三节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 .26第四节 土地复垦项目 .26第五节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27第七章 土地整治投资与效益 29第一节 土地整治投资 .29第二节 土地整治筹资分析 .29第三节 土地整治效益 .29第八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3第一节 健全规划实施的政策体系 .33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激励措施 .33第三节 提高规划实施的管理水平
3、.34第四节 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35第五节 增强规划实施的科技支撑 .35第六节 大力探索土地整治新模式 .36附表 1: 372015 年末双阳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373附表 2: 38双阳区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 38附表 3: 39双阳区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 39附表 4: 40双阳区 2016-2020 年土地整治项目表 .401第一章 前言第一节 规划目的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指导和规范长春市双阳区土地整治工作;因地制宜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长春市双阳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
4、用;实现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规划任务全面分析长春市双阳区上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客观评价上一轮规划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科学、全面分析评价当前土地整治的现状及潜力,深入研究当前土地整治中的重大问题,合理制定土地整治的方针和目标;落实双阳区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补充耕地任务,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选定土地整治项目;逐步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第三节 规划依据一、文件依据(一)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4 中华
5、人民共和国物权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二)政策文件1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国发200428 号)2 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47 号)3 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 (国土资发2003287 号)4 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 (国土资发2005207 号)5 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69 号)6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 (国土资发2008138 号)7
6、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0162 号)(三)相关部门资料1.长春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 年) 2 长春市双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五年规划纲3要(20162020 年) 3 长春市双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4 长春市双阳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 5 长春市双阳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6 长春市双阳区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052015 年) 7其他相关规划和文件(四)技术标准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 (TD/T 1035-201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 (TD/T 1033-2012)二、数据和图件规划基期土地
7、利用现状数据是在长春市双阳区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核准数据基础上,结合双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及逐年土地利用数据的变更,调整形成规划基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现状图。第三节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长春市双阳区行政辖区,包括 4 个街道、3 个镇、1 个民族乡:云山街道、平湖街道、奢岭街道、山河街道、齐家镇、太平镇、鹿乡镇、双营子回族乡,辖区总面积为 1677.04 平方公里。第四节 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2015 年规划期限:2016-2020 年4规划展望:2025 年第二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自然与社会经济双阳区位于吉林省中北部,长春市区东南部 46km 处,地处东经 12526 12600
8、、北纬 43164356。东濒饮马河与永吉县隔河相望,南与磐石市为邻,西与伊通县接壤,北与长春市南关区、二道区相连。距长平高速公路 30km、长春国际机场 35km。依托省会城市发展,在长春市大城市辐射带动下,具有明显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一、自然条件(一)气候双阳区属于中温带东亚大陆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降温快,冬季寒冷漫长。平均气温为 4.8,最高气温为 36.1,最低气温为-38.4。双阳区年平均降水量为 619.4mm,大多集中在夏季,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北部年平均降水量 600 毫米以下;中部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600650 毫米;最
9、南端太平镇的土顶子、山河街道的烧锅街一带年平均降水量在 650 毫米以上;冬季、春季风速较大,夏、秋季风速较小。无霜期为 136 天,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525 小时,日照率 57%。(二)土壤5双阳区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由北向南渐变的地带性规律。双阳区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显示共有 87 种不同的土壤种类。随着地形、植被、母质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南部低山灰棕壤区(主要的土壤类型有灰棕壤、白浆土、部分草甸土和水稻土,零星的山川草甸土和岗川草甸土) ,中部台地黑土区(主要的土壤类型有黑土、草甸黑土,少量的薄层或破皮黄黑土、白浆土)和北部丘陵白浆土区(主要土壤为黑土和白浆土) 。(三)水文双阳区内河流属于
10、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饮马河、双阳河,其次有肚带河、奢岭河、兰旗河等。除饮马河和双阳河外,其他河流均属季节性河流,流量较小,且上游地段都有小型水库、塘坝、截取了部分地表水。双阳区境内除了双阳河、饮马河两大河流,有 2 座百万方中型水库和许多小型水库和塘坝,地下水资源总量为 1.10 亿立方米,水资源较为丰富。双阳区的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饮马河、双阳河河谷地带以及伊舒槽地。(四)地质、地貌双阳区位于吉林省准褶皱带边缘,东部山地向中部平原的过渡带上,西南部海拔在 300700 米之间,东北部海拔在 300400 米左右,最高山峰海拔 711.5 米,具有典型半山区特征。全区地形南高北低
11、中间洼,受奢岭到四家的东北-西南向的深断裂和自刘家经崔家、石溪、二道、太平、三姓的弧形断裂影响,全区地质构造多样,南部主要为低山丘陵区,北部为丘陵区,中部则是平原区。6低山丘陵、波状台地和河谷平原是双阳区的 3 类主要地貌类型,组成了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中间洼的“双阳盆” 典型盆地地势特征。二、矿产资源双阳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已发现各类矿藏 34 种,矿床、矿点143 处,有开采价值的矿产 19 种,其中石灰石、油气、煤炭、矿泉水、膨润土等资源储量大、品质高、开采利用前景十分广阔。石灰石储量达到 30 亿吨,煤炭资源总储量 8902 万吨,占长春市煤炭总储量的 64%。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 800
12、0 万吨,天然气储量为 24 亿立方米。石油、天然气分布面积达 47 平方公里,矿泉水资源总储量为 10215 万立方米。目前已勘查鉴定的矿泉水产地 8 处,可开采量达到 7862 万立方米,膨润土资源总储量也达到 380 万吨,开发价值非常巨大。三、社会经济(一)人口长春市双阳区辖 4 个街道办事处、3 个建制镇、1 个民族乡。2015 年末全区总人口 38.89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5.19 万,非农业人口 13.70 万人。(二)经济2015 年末长春市双阳区地区生产总值为 203.5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地方财政收入 80860 万元,增长 2.6%。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
13、19.02 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 98.76 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85.72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53793 元。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9.3:48.6:42.1,地方财政收入实现 50358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69.10 亿元。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结构2015 年末,长春市双阳区土地面积为 167703.99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 110043.1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65.62%。园地 85.9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0.05%。林地 28479.0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16.98%。草地 1114.0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0.66%。城镇及村及工矿用地1570
14、5.2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9.36%。交通运输用地 5056.5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3.0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6890.9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4.11%。其他土地 329.0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0.20%。二、耕地质量情况(一)自然等别根据长春市双阳区 2013 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分析报告,双阳区国家自然质量等共划分了三个等别,为 911 等,共三个等别,地类总面积为 110301.19 公顷,比 2012 年减少了 113.53 公顷。其中,九等耕地面积 13953.51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12.65%,比2012 年减少了 12.56 公顷;十等耕地面积为
15、63051.54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57.16%,比 2012 年增加 5.84 公顷;十一等耕地面积为33296.35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30.18%,比 2012 年减少 5.17 公顷;十等地的主要地类为水田,九、十一等地主要地类均为旱地。(二)利用等别双阳区国家级利用等分为 912 等,共四个等别,地类面积为8110301.19 公顷,比 2012 年减少 113.53 公顷。其中,九等耕地面积为 2792.02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2.53%,比 2012 年减少 1.19 公顷;十等耕地面积为 26657.26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24.17%,比 2012年减少 8.
16、55 公顷;十一等耕地面积为 61378.38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55.65%,比 2012 年增加 14.54 公顷;十二等地面积为 19473.53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17.65%,比 2012 年减少 1.22 公顷。(三)经济等别双阳区国家经济等分为 1012 等,共三个等别,地类面积110301.19 公顷,比 2012 年减少 113.53 公顷。其中,十等耕地面积为 12267.82 公顷,比 2012 年减少 2.6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11.11%,主要分布在奢岭街道和齐家镇;十一等耕地面积为 22073.22 公顷,比 2012 年减少 6.5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17、 20.01%,主要分布在太平镇和齐家镇;十二等耕地面积为 75960.16 公顷,比 2012 年增加12.73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68.87%,主要分布在山河街道和鹿乡镇。十、十一等耕地主要地类为旱地,十二等耕地主要地类为水田,与 2012 年情况基本相同。第三节 上轮规划实施情况一、上轮规划取得的成效长春市双阳区上轮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以农用地整理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主,规划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 826.7041 公顷,投资总额为 9879.7704 万元。通过“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超额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阶段性所确定的补充耕地面积目标。9同时通过土地整治,促进了田块集中、
18、提高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了耕地质量,增强了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改善了生态环境,美化了生态景观格局,提高了农民收入。二、上轮规划存在的问题(一)规划基础工作仍需加强,部分规划项目未得到很好的落实上轮规划受编制条件与编制时限的限制,同时处于新行业规划探索阶段,缺乏编制经验,基础数据、图件等资料也与实际存在部分偏差,加上对经济社会发展预测不准确,因此,上一轮规划在项目布局和各地项目安排上缺乏充分的依据,规划确定的部分项目无法落实。(二)规划的法律权威性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由于规划管理观念薄弱规划滞后等问题,出现盲目申报项目,使项目选址随意性较大和科学性较差等问题。(三)整治资
19、金不足,影响规划项目的实施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不能充分调动社会资金的投入,土地整理资金瓶颈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相关机制与制度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过程中拆迁补偿的标准低、预算资金安排少,从而造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难度大,在上轮规划中基本无法实施。(四)部门联动机制没有落实土地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更多依靠国土资10源管理部门展开。因此,必须建立“政府牵头、部门联动” 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在土地整治中的不同职责和职能分工,做到任务明晰,步调一致,同时,协调和解决在土地整治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保障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第四节 本轮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一、外部机遇1、2009 年 8 月 30 日,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 。同时,国务院批复同意东北振兴“十二五 ”规划 ,为长春市双阳区土地整治提供了战略机遇。2、双阳区距长春市中心区 37 公里,处于长春半小时经济圈内,是长春市城市规划空间格局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功能区。域内交通环境非常便利,长清、双蒋公路连接长春市主城区,龙双公路连通龙嘉机场,长双烟铁路贯穿双阳南北、连接沈吉和京哈铁路,长春至双阳城市高速公路和城市轻轨即将开工建设,初步构建了辐射全区、纵横全境、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网络。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双阳区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
21、基础,同时,为土地整治创造了良好的空间条件。3、吉林省政府 2009 年第 4 次常务会议,安排部署吉林省政府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吉林省中部黑土地保护治理。会议决定编制吉林省中部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总体规划 。长春市双阳区土壤共有 87 种不同的土壤类型,其中双阳区中部台地和北部丘陵区分布比11较肥沃的黑土类,为长春市双阳区土地整治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性保障。二、内部挑战1、土地整治的内涵扩大。未来土地整治规划的地位、作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土地整治走向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方向,土地整治将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改造旧村庄,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如何将土地整治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与特点统筹
22、考虑,成为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任务。2、经济发展导致土地整治任务加重双阳区作为长吉图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长春市城市发展的重要组团,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逐年提升。但是,随着双阳区生态退耕速度加快,耕地保护的难度加大。未来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快速发展,也将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大量的耕地。因此,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能力的同时,必须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确保实现耕地保有量达到现有水平。3、土地整治配套财力的相对短缺。土地整治工作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较长。特别是包括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土地整治项目,要统筹解决土地整理、复垦、拆迁安置补偿、居民点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的资金,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在实
23、施中,土地整治资金普遍以政府投入为主,而 2014 年末,双阳区全口径财政收入为 15.3 亿元,对于支撑今后土地整治实施,资金相对薄弱。4、转变土地整治观念,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法。土地整治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依然存在。同时,在土地整治过程中易受经济利益12的驱动,从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尤其体现在工程设计中采用大量硬体工程建设,隔绝了土壤的呼吸,破坏灌排渠系中水生微生物的环境等问题。如何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整治的关系,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仍是未来土地整治活动的所要面临的挑战。5、城镇建设用地需求进一步增加,土地整治要求更高。随着双阳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土地需求会不断增加,包括城镇基
24、础设施建设到公共服务设施的提高,都需新增建设用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土地整治的社会需求更为旺盛,土地整治肩负着着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的双重重任。第三章 土地整治潜力第一节 农用地整理潜力一、农用地整理潜力根据对历年耕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来源的调查及项目完成后沟渠、道路、林网及农业设施用地等地类比重的测算,双阳区农用地整理主要通过降低田埂系数、整理沟渠、农村道路及养殖用地等农用地中的零星地类和线状地物来增加耕地面积。经过分析测算,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在行政村之间相差较大,各行政村新增耕地率在0.02%14.77%之间。全区待整理农用地规模 10224.64 公顷,整理后可新增耕地潜力 623.76 公
25、顷。二、农用地整理潜力分级以行政村为潜力分级基本单元,以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与新增耕地系数作为分级依据,采用四象限法,将双阳区农用地整理潜力13从大到小分为 4 个等级。级潜力行政村有 35 个:包括平湖街道的宋家村、杜家村 2 个村;奢岭街道的新兴村、前城村和五星村等 5 个村;山河街道的新开村、五家村和立新村等 5 个村;鹿乡镇的鹿乡村、崔家村和常家村等 5 个村;太平镇的田家村、板石村和小河村等 12 个村;齐家镇的永安村、三姓村和下河村 3 个村;双营子回族乡的尹家村、庞家村和鲁家村 3 个村。级潜力行政村有 22 个:包括平湖街道的黑鱼村、双湾村和小龙村 3 个村;奢岭街道的团结村和双
26、胜村 2 个村;山河街道的朝阳村、柳树村和八面村等 5 个村;鹿乡镇的尖山村和石溪村 2 个村;太平镇的长山村、太平村和小石村等 6 个村;齐家镇的范家村、管家村和郭家村 3 个村;双营子回族乡的大营子村 1 个村。级潜力行政村有 33 个:包括云山街道的前进村和园艺场 2 个村;平湖街道的新阳村、城郊村、常明村等 6 个村;奢岭街道的新民村、爱国村、普安村等 7 个村;山河街道的万宝村、沿河村和宝善良村等 5 个村;鹿乡镇的信家村、刘家村和育民村等 4 个村;太平镇的沃土村、新村村合国林村 3 个村;齐家镇的四屯村、官地村和曙光村等 5 个村;双营子回族乡的新生村 1 个村。级潜力行政村有
27、54 个:包括云山街道的于家村 1 个村;平湖街道的梨树村、莲花村合杨家村等 8 个村;奢岭街道的奢岭村、双榆村和九三村等 9 个村;山河街道的烧锅村、大将村和三家村等 11个村;鹿乡镇的菜家村、黄金村和方家村等 9 个村;太平镇的贺家14村、二道村和种畜场等 5 个村;齐家镇的关家村、卧龙村和齐家村等 11 个村;第二节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一、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长春市双阳区 2015 年末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为 12089.5 公顷,人均建设用地 452 平方米/人。参照当地村镇建设标准,规划期间双阳区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控制在 150 平方米/人,通过对部分村屯的迁村并点和村庄内部改造,采用人
28、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2020 年全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后可节约用地面积为8000.26 公顷,如全部整理,理论上预计可新增耕地 3200.10 公顷。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级别划分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以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为分级依据,将双阳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从大到小分为 4 个等级。级潜力行政村有 2 个:包括奢岭街道幸福村 1 个村;双营子回族乡鲁家村 1 个村。级潜力行政村有 26 个:包括平湖街道的双湾村、宋家村和杜家村 3 个村;奢岭街道的奢岭村、前城村和五星村等 5 个村;山河街道的五家村和隆兴村 2 个村;鹿乡镇的菜家村、鹿乡村和石溪村等 5 个村
29、;太平镇的长山村、小河村和土顶村 3 个村;齐家镇的官地村、双顶村和长岭村等 5 个村;双营子回族乡的尹家村、庞家村和大营子村。级潜力行政村有 55 个:包括平湖街道的黑鱼村、梨树村和杨15家村等 4 个村;奢岭街道的新民村、双榆村和爱国村等 11 个村;山河街道的沿河村、朝阳村和柳树村等 8 个村;鹿乡镇的信家村、刘家村和育民村等 12 个村;太平镇的贺家村、沃土村和太平村等 8 个村;齐家镇的关家村、范家村和四屯村等 12 个村。级潜力行政村有 44 个:包括云山街道的于家村、园艺场和永红村 3 个村;平湖街道的新阳村、莲花村和小龙村等 7 个村;奢岭街道的新兴村、裴家村和徐家村等 6 个
30、村;山河街道的万宝村、新开村和大将村等 12 个村;鹿乡镇的黑顶子村 1 个村;太平镇的田家村、小石村和齐家瓦房村等 11 个村;齐家镇的齐家村、广生村和官马村 3 个村;双营子回族乡新胜村 1 个村。第三节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一、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土地利用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适宜开发利用的地块,采取先进工程技术和生物措施,通过土地平整与改造、配套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修建田间道路、营造防护林等措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逐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双阳区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土地主要是其他草地、内陆滩涂、盐碱地
31、、沼泽地和裸地等,其中其他草地面积为 1115.03公顷,内陆滩涂面积为 1004.88 公顷,裸地面积为 28.60 公顷,沼泽地面积为 85.63 公顷,盐碱地面积为 1.94 公顷。利用双阳区坡度图、土壤普查资料和图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和图件、农业气候资16料以及各种区划资料,采用间接经验评价法,遵循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对宜耕后备土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确定全区理论开发潜力为 2236.08 公顷,预计新增耕地 1341.65 公顷。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级以双阳区各个行政村为分级单元,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依据进行土地开发潜力分级。双阳区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从大到小分
32、4 个等级。级潜力行政单位有 2 个:包括奢岭街道的马场村 1 个村;鹿乡镇的黑顶子水库 1 个村。级潜力行政单位有 8 个:包括奢岭街道的黑鱼村 1 个村;奢岭街道的徐家村 1 个村;山河街道的朝阳村、柳树村和阳平村 3 个村;鹿乡镇的黄金村 1 个村;齐家镇的三姓村 1 个村;双营子回族乡新胜村 1 个村。级潜力行政村有 60 个:包括平湖街道的宋家村、梨树村和杨家村等 4 个村;奢岭街道的奢岭村、新兴村和前城村等 16 个村;山河街道的万宝村、沿河村和新开村等 10 个村;鹿乡镇的刘家村、菜家村和鹿乡村等 12 个村;太平镇的贺家村、沃土村和桦木村等 6 个村;齐家镇的关家村、卧龙村和官
33、地村等 10 个村;双营子回族乡尹家村和鲁家村 2 个村。级潜力行政村有 70 个:包括云山街道的于家村、前进村和园艺场等 4 个村;平湖街道的新阳村、双湾村和莲花村等 13 个村;奢岭街道的双榆村、爱国村和向阳村等 5 个村;山河街道的烧锅村、17大将村和三专村等 12 个村;鹿乡镇的信家村、育民村和王西村等 6个村;太平镇的长山村、田家村和太平村等 17 个村;齐家镇的范家村、四屯村和管家村等 11 个村;双营子回族乡的庞家村和大营子村2 个村。第四节 土地复垦潜力一、土地复垦潜力积极开展废弃土地复垦,立足优先农业利用、鼓励多用途使用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安排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
34、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将综合利用效益差的土地逐步纳入复垦范围。对依法需要复垦的土地,应当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可行、合理利用。依据适宜性评价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的用途,并采用先进复垦技术,能复垦为耕地的,应当优先复垦为耕地。双阳区土地复垦对象主要为采矿用地等。截止 2015 年末,全区现有采矿用地 887.47 公顷。二、土地复垦潜力分级以双阳区各个行政村为分级单元,以可复垦土地规模为依据进行土地复垦潜力分级。双阳区土地复垦潜力从大到小分 4 个等级。级潜力行政村有 2 个:山河街道的羊圈村 1 各村;鹿乡镇的常家村 1 个村。级潜力行政村有 8 个:云山街道的园艺场 1
35、 个村;平湖街道的宋家村 1 个村;奢岭街道的双胜村和大屯村 2 个村;山河街道的18新开村 1 个村;鹿乡镇的石溪村、方家村和石灰村 3 个村。级潜力行政村有 24 个:云山街道的于家村 1 个村;平湖街道的城郊村、甩湾村和帅甩湾林场 3 个村;奢岭街道的团结村、普安村和幸福村等 4 个村;山河街道的柳树村、八面村和三家村等 5 个村;鹿乡镇的育民村和丁家村 2 个村;太平镇的二道村、小河村和将军村等 5 个村;齐家镇的卧龙村、管家村和李家村 3 个村;双营子回族乡尹家村 1 个村。级潜力行政村有 59 个:云山街道的前进村 1 个村;平湖街道的黑鱼村、小龙村和林家村等 4 个村;奢岭街道的
36、奢岭村、新兴村和前城村等 8 个村;山河街道的万宝村、沿河村和朝阳村等 14 个村;鹿乡镇的鹿乡村、王西村和崔家村等 8 个村;太平镇的长山村、田家村和太平村等 16 个村;齐家镇的广生村、双顶村和长岭村等 6 个村;双营子回族乡的新胜村和庞家村 2 个村。19第四章 规划原则与目标第一节 规划原则一、坚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耕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生态管护相统一,立足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以农用地整理为重点,大力开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积极补充耕地数量的同时,注重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对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加快损毁土地复垦及经济和社会效益差的采矿企业关停后土地复
37、垦工作,土地整治与生态旅游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按照生态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推进土地资源综合整治,确保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二、坚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改善环境的要求,对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同时,对定点扶贫区域积极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三、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立足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
38、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促进城乡20一体化发展,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四、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始终把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以人为本、依法推进,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切实做到整治前农民了解、整治规划农民支持、整治项目农民认可。五、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根据双阳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顺应人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求,统筹安排、因地制宜,突出双阳区优势。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农田保护、生态涵养、村镇建设、产业发展等用地布局。第二节 规划目标双阳区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以生态建设
39、和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结合双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田、水、路、林、村土地综合整治。根据双阳区农用地整理潜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以及土地复垦潜力的分析测算结果及分级情况,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指导方针,合理安排 20162020 年土地整治目标,落实整治项目,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为双阳区经济发展打好坚实、有效的基础。土地整治规划补充耕地目标:确保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规划21到 2020 年末补充耕地 558.30 公顷。农用地整理目标:挖掘农用地整
40、理潜力,规划到 2020 年农用地整理规模为 6437.92 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业基础生产设施,提高耕地等级。规划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为 3000.00公顷,利用等别提高 1 等。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目标: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实施迁村并点,整理农村废弃地和闲置宅基地。到 2020 年,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为 1194.76 公顷,补充耕地规模 362.752 公顷。土地复垦目标:加快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到 2020 年,土地复垦规模 271.03 公顷,补充耕地 162.618 公顷。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目标:双阳区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对象主要为内陆滩涂,虽然其
41、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但在目前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之下,不宜在近期开展开发。因此,规划期内暂不安排土地开发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目标:依据双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 ,严格、有序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期内,拟定拆旧区规模 2271.72 公顷,建新区规模 2046.11 公顷。22第五章 土地整治任务安排第一节 农用地整理农用地整理以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和旱改水田为重点,实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有效耕地质量的目标。一、高标准农田建设依据长春市国土资源局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标,同时结合双阳区农用地管护实际情况,规划期内双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为 30
42、00.00 公顷。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现有耕地利用等别提高1 等。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旱涝保收、增强耕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提高耕地产出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目的。建设满足机械化耕作要求的高标准农田田块,完善田间路、生产路布局,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配套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加强田间灌溉和排水工程建设,增强农田防洪排涝能力,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通过农业生物科技措施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提升土地利用率和耕地产出效能;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改善管理条件及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二、农用地整理农用地整理优先选择整理潜力大、利用等别高的地区进行整理。整理工作尽可能与中低产田改造,农业
43、结构调整相结合。本规划的农用地整理的确定是在调查和潜力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双阳区土23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及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参考双阳区及各乡(镇) 、村经济发展水平确定规划期内农用地整理项目。本轮规划期内涉及的提质改造、补改结合相关项目在本轮规划中一同视为农用地整理项目界定。因此,本轮规划期内,双阳区农用地整理目标确定为 6437.92 公顷。第二节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结合双阳区城市总体规划及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强全区中心村的建设,开展实验性的“整村推进 ”,稳步推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合理布局城镇发展空间。依据双阳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规划期内(2016-2020
44、 年)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划面积为 1194.76 公顷。规划期内重点完善中心村道路、上下水、垃圾清运、文体设施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全区经济实力和村民意愿,可以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对于偏远山区居住条件差的农村,以及城乡结合部快速发展的农村可以先行;以务农为主,农民生活条件比较便利的村庄,可以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逐步实施。第三节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为抓手,通过城乡要素的互动,统筹解决整治资金需求,科学合理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严格控制挂钩试点范围和规模,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制定科学合理的挂钩规划实施方案;挂钩试点要在充分保护耕地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合理
45、补偿与安置搬迁农户,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24来源,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土地收益应主要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按照“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先易后难,逐步实施” 的原则,优先选择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实施增减挂钩。依据双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要求,规划期内,拆旧区规模为 2271.72 公顷,建新区规模 2046.11 公顷,此次增减挂钩项目规模较大,资金需求上更是巨大,因此,本次规划确定的增减挂钩规模完成情况为预期性指标。第四节 土地复垦一、加快关停采矿用地复垦对于综合效益差的采矿用地,特别是私人采矿场,要制定计划逐步关停,纳入土地
46、复垦范围。零散或单独分布,且面积小的采矿用地,因不能产生规模效应,纳入土地复垦范围。二、及时推进重大工程临时损毁地复垦重大工程建设除永久性占地外,因工程需要还需占用临时用地。工程结束后,按照“谁损毁,谁复垦 ”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最大限度地对临时用地进行复垦,使其恢复原状或变为宜农地,控制和减少对土地资源不必要的破坏,确保不欠旧账。依据双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长春市国土资源局双阳分局矿产科和长春市国土资源局下达的相关规划指标,结合矿产资源规划、土地复垦潜力和级别的划定,拟于规划期内在国家资金拨付到位情况下完成复垦土地面积 271.03 公顷,通过复垦25可新增
47、耕地 162.618 公顷。26第六章 土地整治项目安排第一节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依据长春市双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与长春市国土资源局所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结合双阳区耕地利用的实际情况,确定规划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4 项。专栏 1 双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规模1 长春市双阳区奢岭镇 2016 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罗家村、向阳村、新安村、双胜村5002 长春市双阳区山河街道 2017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三专村、三家村、宝善村、羊专10003 长春市双阳区平湖、太平镇2018 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黑鱼村、新阳村、杨家村、宋家村、梨树村、杜家村、三道村、林家村10004 长春市双阳区山河街道 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烧锅村、河沿村、镇区 500合计 3000第三节 农用地整理项目依据分析测算的全区各行政村新增耕地潜力,结合待整理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水资源供需状况、生态适应程度、投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