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讲 自然观.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018413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  自然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三讲  自然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三讲  自然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三讲  自然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三讲  自然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讲 自然观(下)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典自然科学与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经典自然科学革命机械论自然观的产生机械论自然观的主旨与特点经典自然科学的产生一、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社会历史背景二、近代自然科学革命三、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一、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社会历史背景1,十字军东征2,地理大发现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与生产力的发展1,十字军东征10961291 年,8 次,法、意、德、英等国国王参与了东征;促成十字军东征的三股力量:城市经济和商人贵族和骑士教会旗号是保卫圣地,实质是侵略东征后果:东西方贸易增加 10 倍以上 促进了文化交流消耗封建和教会势力刺激资本

2、主义发展2,地理大发现背景:15 世纪托勒密的地理学被译成拉丁文:地球是圆的托斯堪内里绘制的地图:中国和印度在大西洋对岸东方与西方的距离被大大低估了阿拉伯人控制了传统的贸易通道哥伦布(意)发现新大陆:1492.8.31493.3.15达伽马(葡)到达印度:1493麦哲伦(葡)环球航行:1519 1922,率五只船,西班牙南美菲律宾印度非洲好望角 西班牙麦哲伦在菲律宾被土著人所杀 意义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

3、发展。 ”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古典之再生,指的是对古希腊、罗马思想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的思想的研究与发扬。人文之再生,指的是包括文法、修辞、诗、历史与道德等人文学科的发展。 恩格斯说:“ 这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 文艺复兴打开了欧洲人的视野,古代自由思想的强烈诱惑。文艺复兴形成了现代科学(甚至包括现代技术) 赖以产生与发展的一整套先行观念 1、人的主体性2、自然的数学化3、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4、人类世俗生活的先决性宗教改革基本内容:1、16 世纪,马

4、丁路德(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核心:“因信称义” 、 “圣经为唯一权威”,教义理解的自由化。2、加尔文教:教徒应为荣耀上帝而努力工作,世俗的成功是得到拯救可能的外在标志。意义:1、教会分裂,动摇传统神学的权威地位,促进了自由思考。2、新教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精神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与生产力的发展工场手工业的崛起、行会的衰败,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天地。资本主义对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强烈依赖,生产力发展的强迫症。生产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提出了迫切的研究课题。二、近代自然科学革命 “近代自然科学就是在这场普遍革命中产生和发展的,它必然会受到这个时代革命精神的影响,而且它本身就是

5、彻底革命的。 ” 1、哥白尼( Copernicus,1473-1543)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天球体系均轮、本轮体系被纳入基督教的神学体系,以支持基督教Alfonsine Tables, ca. 1220哥白尼革命哥白尼简历:在意大利学习 10 年,1499 年成为罗马大学教授1543 年 5 月 24 日出版论天球的旋转 ,同年去世。 内容: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各行星绕太阳运转地球在运动,绕太阳公转自转,由此而形成四季和昼夜月亮是地球的卫星行星按距太阳由近至远的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士星,最外层是恒星天意义: 论天球的旋转是自然科学宣布其独立的革命行为,是近代革命的先声。反对宗教神

6、学:反对被宗教化了的“托勒密体系”对宇宙观、自然观的进步有重要意义科学理论的判别标准乃至其本质都正在发生变化2、开普勒( Kepler, 1571-1630)狂热的毕达哥拉斯主义者上帝用数学设计宇宙,寻找天体运动的和谐音乐 行星三定律行星运动的椭园轨道具有科学革命的意义第谷伽利略 ( Galileo Galilei, 1564-1642)Padua 2 December 1609近代物理学之父创造新的科学实验传统望远镜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追求事物的量的数学关系为目标的研究纲领,实验传统与数理传统的完美结合。理想化方法的成熟运用哲学被写在宇宙这部永远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大书上,我

7、们只有学会并熟悉它的书写语言和符号以后,才能读懂这本书。它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字母是三角形、圆以及其它几何图形,没有这些,人类连一个字也读不懂。单摆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惯性定律 抛物运动理论软禁4、哈维( William Harvey, 1578-1657)盖伦理论的神圣化血液循环理论:血液在人体内不断循环,血液循环的中心心脏是微型宇宙的太阳,与哥白尼日心说互相映照。维萨留斯解剖剧场5、波义尔( H.R.Boyle,1627-1691)近代化学的诞生元素说元素是指“某些原初的和单纯的即丝毫没混合过的物体,这些物体不是由任何其他物体组成,也不是相互组成,而是作为配料,一切所谓的完全混和物体都直接由它

8、们化合而成,最终也分解成它们。6、牛顿( Isaac Newton, 1642-1727)生平:(16421727)生前丧父,三岁后母亲改嫁,14 岁务农,1661 年考上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选为巴罗的助手,16651667(18 个月)回乡躲避瘟疫: 引力、微积分、光分解;16871727(40 年)没有大的科学成就,潜心于神学研究成就:数学:微积分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 三大定律光学:太阳光谱,粒子说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 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

9、站在巨人们的肩上。我不知道世人怎么看,但在我自己看来,我只不过是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不时地为比别人找到一块更光滑、更美丽的卵石和贝壳而感到高兴,而在我面前真理的海洋,却完全是个谜。开创了一个理性时代,确立了用理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自信。POPE 的名诗:大自然和它的规律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就有了光三、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1、力学成为主导学科2、分析方法成为主要方法机械论自然观的产生主要观点与特点一、机械论自然观的产生二、机械论自然观的主要观点与特点三、机械论自然观的历史意义一、机械论自然观的产生1、新兴科学的哺育早期的机械论自然观蕴含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近代前期自然科学主要是力学

10、得到充分发展,力学的辉煌成就引导人们用力学的观点来解释客观世界2、机械的广泛使用由于钟表、机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上的流行,使得人们倾向于用力学的或机械论的观念看待一切,甚至把整个宇宙也看成是一只硕大的机械钟。 3、新哲学体系的提炼二、机械论自然观的主要观点与特点前提与基础:1、人与自然的两分2、自然的数学设计3、物理世界的还原论说明4、自然与机器的类比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原于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基石,它是不变的、不可分的,具有广延、硬度、不可入性和惯性等性质,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例如一个物体的质量就是

11、它所包含的原子的质量的总和,由于原子的质量是不变的,所以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2、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 。“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 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 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整个自然界被认为是由原子组成的巨大

12、机器,它一经起动,就按照既定的力学规律确定无误地运转下去,其中的任何事件都由力学规律预先决定,从而排斥了偶然性的客观性,排斥了其它形式的运动规律及因果关系。 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女性主义的批判(自然之死 )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总体而言,机械论自然观提供了一幅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图景。在这幅图景里,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时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机械论的

13、自然观没有提供关于自然界的演化图景。特点1、唯物主义2、形而上学3、机械论4、决定论5、还原论1、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拒斥目的因2、形而上学恩格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相当广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中是正当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迟早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要成为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的相互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3、机械论浅薄的机械论 :把万物都看成机器拉美特利:让我们勇敢地作出结论:人是一架

14、机器,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着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人的身体是一架钟表,不过是一架巨大的、极其精细、极其巧妙的钟表。深层的机械论: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牛顿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第一版序言中指出:“哲学的全部重任在于由运动现象去研究自然力,再由这些力去推演其他的现象我希望其他的自然现象也同样能由力学原理推导出来。 ”4、决定论对于自然界中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 只要我们知道了物体运动的初始状态和边界条件,利用牛顿定律及其方程,便可以单值地确定物体任何时刻的运动状态。“宿命论”(一切命中注定,或一切早已被决定) 拉普拉斯决定论智慧,如果能在某一瞬间知道鼓动着自然的一切力量,

15、知道大自然所有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再者,如果它是如此精确,足以分析这些材料,并能把上至庞大天体,下至微小的原子的所有运动,统一包括在一个公式中,那么对于它来说,就再也没有什么是不可靠的了。在它的面前,无论是过去或是将来,一切都将会昭然若揭。 ” 5、还原论牛顿指出:“在自然科里,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总是应当先用分析方法,然后才用综合方法。用这样的分析方法,我们就可以从复合物论证到它们的成分,从运动到产生运动的力,一般地说从结果到原因,从特殊原因到普遍原因,一直论证到最普遍的原因为止。 ” 三、机械论自然观的历史意义机械论自然观是自然观发展中的一次进步,第一次将自然观建立在科

16、学的基础上,在相当时间中是绝大多数科学家所持的自然观,与近代自然科学早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历史局限静止、片面、孤立、绝对。无法解释演化问题,最终不得不回归神学的上帝,因此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第一推动)割裂了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无法认识到运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臆造了许多种力,动量与动能的争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一、社会历史背景二、科学基础三、德国古典自然哲学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及其主旨与特点 一、社会历史背景产业革命工具机的革新飞梭、珍妮机、水力机、骡机与自动织布动力机蒸汽机机器制造机器移动刀架与移动刀具车床,机器大生产体系产业革命英国 1760-1830 年,法、德

17、、美紧随其后,最后成为全球人类发展的必然阶段。社会历史意义:社会经济现代化,人类新文化的基础。产业革命加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的联系,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二、科学基础18 世纪后期及整个 19 世纪,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在牛顿力学和其他学科的积累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各门科学都有长足的进步,出现了许多划时代的科学发现,突破了原有经典自然科学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图景。1、星云假说2、地质渐变论3、生物进化论 演化图景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5、细胞学说6、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1、星云假说( 1)德国哲学家康德 1775 年提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太阳是由星云形成的:一团弥漫物质通过万有引力形成了

18、太阳系“给我物质,我就能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就是说,给我物质,我将给你们指出,宇宙是怎样由此形成的”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吸引和排斥:“吸引和排斥相互斗争会引起一种运动,这种运动是自然界永恒的生命。 ” 对恒星轨道,行星质量和密度分布作出解释1、星云假说( 2)拉普拉斯 1796 年出版宇宙体系论独立提出类似假说,并从数学和力学上分析论证。 当拿破仑问此书为何没有一处提到“宇宙的创造者上帝” 时,拉普拉斯回答:“我用不着那个假定”。星云假说的意义星云假说迄今仍然只是一个假说,并未得到证实,有许多细节问题仍然未能解决。星云假说的核心思想:太阳系不再是一个既成的东西, “天”在演化中。“

19、在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学术价值与思想价值的区别。2、地质渐变论水成论与火成论灾变论与渐变论的争论:居维叶的灾变论:地球在历史上曾经经历多次灾变,其标志是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每一次灾变后,一切生物灭绝,便上帝又重新创造新的物种在 地球表面的革命 ,将 18286 种动物化石分为 27 个系统,认为 27 次创造。2、地质渐变论赖尔的地质渐变论:1830 年发表 地质学原理 ,认变地球是一个“屡经变化的舞台,而且至今还是一个缓慢的、但是永不停息的变动物体”。从自然的原因来解释地球的形成及变化,驳斥了“灾变论”和神创说。“只是赖尔才第一次把理性带到地质学中,因为它以地球的缓慢变化的渐进

20、作用,代替了造物主的一时兴起所引起的突然革命。 ” 2、地质渐变论的意义地质的演化无须外来的神秘力量,是一个自然的发生过程,可以用科学来研究。演化的地球,思想上强烈地暗示着物种的演化。3、生物进化论林耐:物种不变论物种是至高无上的上帝创造的。最初创造了多少物种,现在就是多少。布丰:早期进化论的代表驴是退化了马,猿猴是退化了的人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3、生物进化论达尔文:学生时代喜欢动植物标本,放弃医学,准备当牧师。1831 年随贝格尔号航行 5 年,阅读赖尔的地质学原理 ,改变了观念。1842 年理论的 35 页简略摘要,1844 年 230 页,1858 年华莱士论文和达尔文摘要同时发

21、表,1859 年物种起源发表。生物进化论:1、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分化而来。2、微小的自发变异经过定向的选择可以积累成新种,人工选择会产生新种。3、由于繁殖过剩 引起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会导致物种的自然选择。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4、人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直接起源于猿。3、生物进化论纯粹机械的进化机制,科学思维中目的论、上帝创世说遭受了重大打击。生物进化论“ 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 ”,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3,达尔文进化论的困难、修正和思考人的进化机制劳动的作用?中性漂变理论适者生存同义反复?地质记录与进化论的冲突达尔文进化论的社会文化背景:资本主义崇尚竞争、种族歧

22、视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背景:伏特电池:化电尼科尔森电解水:电化奥斯特:电磁法拉第:磁电 德国自然哲学的预见迈尔、焦尔、赫尔姆霍兹、格罗夫等,在不同领域、从不同角度独立发现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迈尔的工作最具哲学的普遍性,焦耳的工作则最具科学的精确性。法拉第、麦克斯韦提出电磁理论。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揭示了热、机械、化学、电、磁等各种运动形式的统一性,摧毁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彼此割裂的形而上学观点,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性与统一性。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阐明了物质的永恒运动。将自然哲学的直觉和洞见转变为精确的定律。5、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提出:1838 年施莱登发现植物细胞,1839

23、 年施旺发现动物细胞背景:消色差显微镜的发明,莱布尼兹的单子论 重要意义:把动植物在细胞水平上统一起来,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性与统一性。还原方法在生命现象研究上的伟大成功。6、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原子论:道尔顿 1808 年化学哲学新体系 。提出化学原子论。阿佛加德罗 1811 年提出分子概念。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 1869 年提出化学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各种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暗示原子是有结构的。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同样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性与统一性。19 世纪自然科学的特点与意义特点1、从分门别类地收集材料进入相互联系地整理材料。分门别类的研究自然界各过程的联系;机械运动的研究各种运动形式的

24、特殊本质2、从研究事物到探索时间相继的过程既成事实的研究自然过程的变化发展从存在到演化总体上说,19 世纪的科学不再只是关于自然界存在图景的科学,而且也是关于自然界演化图景的科学。意义暴露出机械自然观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局限性,要求建立新的自然观和新的思维方式。三、德国古典哲学基于自然科学的成果,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出现了辩证思维的思想,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提供了理论资源。康德: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谢林: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精神辩证发展的动力在于概念自身的内在矛盾。恩格斯:“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25、、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及其主旨一、创立 二、主旨与特点三、意义一、创立1、划时代的科学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前提。“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来说也能指出各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 ”2、德国古典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供了理论的资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头脚倒立的唯心主义辩证法重新颠倒过来,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结合起来,以物质自身的内在矛盾取代构建了历史上最为完整、严密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26、二、主旨与特点“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熔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的东西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三 意义第十讲 科技与社会 第十讲 科技与社会 科学的社会建制 科学与工业 科学与价值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 * 大学所扮演的角色 * 研究所 * 企业的研发机构 * 学会 * 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基金会,图书馆,博物馆 * 产学研协作问题 科学的社会建制 17 世纪的英国的皇家学会和法国国家科学院的建立。 19 世纪的德国,其典型的表现是:1.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新型大学的出现;2.

27、科学学会的建立;3. 实验室制度的建立。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中叶的美国,其主要内容包括:1. 大学中系级组织的建立和研究生院设置;2. 工业实验室的建立; 3. 国家机构中科学实验室的建立。 早期的专业科学学会 1560 年意大利那不勒斯“自然奥秘学院” 1603-1630 年意大利罗马 “猞猁学院” 1645 年英国伦敦“哲学学会” 、牛津“实验哲学俱乐部”(波义耳称之为“无形学院”) 1662 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是知识生产专业化的标志性组织。1665 年皇家学会哲学会刊出版。 1666 年“法国科学院”成立 1700 年德国“柏林学会”成立(莱布尼兹主持) 1766 年英国伯明翰

28、成立“太阴学会”(“月社”) 早期职业化科研机构 1824 年德国吉森大学实验室 1871 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笛许实验室 1876 年美国爱迪生建立门罗顿实验室 1873 年德国建立“国立物理研究所” 1877 年德国建立“国立化学研究所” 1879 年德国建立“国立机械研究所” 1887 年美国海军成立卫生实验室(国家卫生研究所 NIH 前身) 1901 年美国签署创建国家标准局(后继者即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 法令 1900 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实验室 1925 年美国 AT&T 公司贝尔实验室 科学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科学家、科学

29、哲学家波兰依 (M. Polanyi)于 1942 年提出。 共同体(community) 一词在普通社会学中指 “社区” ,即某一地缘范围内的人群。 泛指以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和共同的规范来从事科学工作的科学家群体。 科学共同体是科学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的职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是科学共同体产生的直接基础。 马太效应与小镇效应: 20 世纪 60 年代默顿首先提出 “马太效应”的概念,指在科学奖励过程中经常存在着一种不公正的分配现象:有名望的科学家的贡献被给予了过高的赞扬(马太效应) ;另一方面,那些相对不知名的科学家虽然做出了程度相近的科学贡献,却只能得到低得多的承认(小镇效应

30、)。 马太福音第 25 章:“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 楼台现象处于科学共同体分层结构不同位置的科学家的权威性、影响力不同,对资源(信息、社会资本和机遇)的占有程度不同,这种差异将辐射到与之相关的其他成员,并由此造成“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现象,也造成科学共同体中科学奖励与承认的“师徒链”和“家族相关” 。 二,科学技术与工业 1,科学化的工业和工业化的科学 * 产业革命以来生产对科学的依赖 * 科学对生产的依赖:实验手段,资料的获取和分析手段等 * 科学化的工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工业化的科学:科学本身已成为一种产业。 2,资本的流动与科技的“配置”

31、 (以日本为例) * 企业科研比重的上升 * 资本流动的逻辑:从生产性低的部门向生产性高的部门集中 * 资本配置对人员配置的影响 3,创新系统:研究职能的分化 *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 大学,研究所和企业的职能 * 产学研的协作体制问题 4,大科学的出现 * 规模的扩大:1907 Chemical Abstracts 创刊以来,1939 年达 到 100 万件,1957 年达到 200 万件,1965 年 300 万件。400 万 增加到 500 万件,只用了 3 年。科学家人数的增加。 * 实验手段的大型化:欧洲的加速器,拥有 2000 职员 * 国家的科学事业(以日本为例) 1

32、)核动力燃料开发事业团(1987 年预算,4212 亿日圆) 2)宇宙开发事业团(1987 年预算,12096 亿日圆) 3)通产省“大型技术开发制度”:如超大型集成电路(1966 年,国家出资 300 亿,民间出资 400 亿。此外,大型计算机等 后学院科学(产业科学)的特点 集体化:科学研究的课题越来越复杂,仪器设备越来越庞大,因此产生的“大科学”课题,往往需要集中各类专业的科学家集体协作,共同攻关。 政策化:一方面科学家的活动深刻地受到政府科学政策的影响,并且以不同方式满足政府政策的要求;另一方面,科学政策本身也变成了政府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官僚化:科学研究活动日益成为政府和企业发

33、展关心的重要问题,也成为政府或企业形象的重要方面,科学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政府的官样文章的影响,科学共同体的自治因此受到来自政府和技术官僚的约束和冲击。 产业化:学术界与产业界的联系更为密切。 效用化:科学发现满足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内在冲动的功能被淡化,作为工具的功能被强化,因此对科学研究问题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地考虑其应用前景,或往往更关注其商业价值。 John Ziman:后学院科学产业科学是 所有者的(Proprietary) 局部的(Local) 权威的(Authority) 定向的(Commissioned) 专门的(Expert)PLACE PLACE 它产生不一定公开的所有者知识;

34、它集中在局部的技术问题上,而不是总体认识上; 产生研究者在管理权威下做事,而不是作为个体做事; 他们的研究被定向要求达到实际目标,而不是为了追求知识; 他们作为专门的解决问题人员被聘用,而不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创造力。 科学知识社会学 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简称 SSK) 。 社会建构论 科学和技术的知识不是已有知识的理性、逻辑延伸,而是不同社会、文化、历史过程的偶然产物。 建构论者将科学知识看作仅仅是科学家一致同意的结果,因此是偶然产物,然后采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科学家是如何达成一致的。 小结: 只有把科学技术当作一种社会建制才能全面理

35、解科学技术。 只有把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的子系统才能全面理解科学技术。 科学研究中追求创新、客观求实、批评怀疑的精神气质不应该改变。 科学技术的社会学研究应该确立适当的机制,捍卫科学的精神。 科学技术与战争 1,科学化的战争和战争化的科学 * 传统战争对科学技术的需求 * 传统的科学技术与战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 现代战争中的科学技术 * 现代的科学技术战争 2,两次大战的启示 * 第一次世界大战:科学对赢得战争的决定作用 * 第二次世界大战:科学的国家动员,进而成为战后国家的事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 研究所成为前线,科学家成为战士 * 科学与科学家在两次战争中的得失 3,军事优先型的科学

36、研究体制美国的军产学复合体 * 格罗斯的建议:“若想获得科学家们(对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关心与合作,唯一的做法是重视研究工作。 ” * 原子能委员会的建立 * 1957 年前苏联“同伴者”号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后的危机 * 密西根大学校长约翰汉内的发言:“我们的大学要像超音速轰炸机和核潜艇那样,成为保卫美国公民的要塞。 ” 4,军事研究开发的畸形发展 * “动作与反动作” 模式下的研究开发的终结 * 飞机与潜艇:“自相矛盾” * “新的防御系统” 将人类引向自灭的计划 5,军事化的科学研究对科学的公开性原则的侵犯 * 科技对战争和武器的各个部分和环节的渗透:从核 弹头到运 载和控制手段,从兵器

37、到指挥系统 导致军民界限的模糊 * 在 1980 年美国真空装置协会主办的国际会议上, CIA 要求事先提出会议议程,而商业部则对所邀请 的人员提出了限制条件。1982 年的在照相与光学仪 器学会召开国际会议之际,被要求向五角大楼提交 报告论文的目录,同时会议的参加者被要求在誓约 书上 签字,承诺不将会议的内容泄露给苏联东欧方 面。 科学与价值一、古代的“客观价值” 古希腊人没有以下的二分:(1)科学与价值( 或知识与善);(2)科学与哲学;(3) 主观与客观;(4)对世界的事实或描述层面,与世界的规范的、评价的、或道德的解释。 亚里士多德从“人是理性的动物” 推论出“人应该追求理性” 。 孟

38、子从“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圣人存之,庶人去之”的事实,推论出“人应该追求仁义” 。 二、休谟的二分在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道德学体系中,我一向注意到,作者在一个时期中是照平常的推理方式进行的,确定了上帝的存在,或是对人事作了一番议论;可是突然之间,我却大吃一惊地发现,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通常的“是”与“不是”等连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一个“不应该”联系起来的。这个变化虽是不知不觉的,却是有极其重大的关系的。因为这个应该与不应该既然表示一种新的关系或肯定,所以就必须加以论述和说明;同时对于这种似乎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即这个新关系如何能由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些关系推出来,也应该举出理由

39、加以说明。不过作者们通常不是这样谨慎从事,所以我倒想向读者们建议要留心提防;而且我相信,这样一点点的注意就会推翻一切通俗的道德学体系,并使我们看到,恶与德的区别不是单单建立在对象的关系上,也不是被理性所察知的。 人类的知识讨论的“是怎样”的问题,而道德讨论的是“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是两类不同的问题。 休谟的二分往往被称为“实然与应然的二分”(to be / ought to be),也称为“事实与价值的二分”(fact / value)。 休谟的影响 事实和价值划分为两个不同的范畴。事实可以有客观世界与之相对应,因此或者为真,或者为假,它的标准为是否符合客观世界。价值领域没有相对应的客观世界,

40、因此无所谓真假。 逻辑实证论更是在伦理领域主张“情感主义” ,即所有的伦理判断最终都只是我们的情感表达。 我们现在通常讲的科学是“价值中立”的,或科学与道德是分离的,就是来自休谟的二分。 三、客观主义及其批评 “客观主义”(Objectivism):世界作为科学研究的主题,是由定律和过程控制的,独立于人类信念、价值、欲望和解释,人类的知识必须符合客观世界。 客观性意味着:(1)本身是客观的;(2)能够通过不含主观的、不带偏见的方法达到客观真理。 近代科学与客观主义图像 伽利略区分了“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 。第一性质包括广延、位置等,它们由机械力学的定律来管辖;第二性质包括颜色、价值、解释、

41、目的与理论等,它们与人类的主观性有关,不是客观的。 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表明了物质领域都是服从机械运动规律的。 牛顿试图用机械力学来解释所有的自然现象。 科学的范围:第一性质或能够还原于第一性质的某些第二性质。 对客观主义的反驳 客观知识是对私人的、主观的经验所做的“理性重构”而得来,因此所谓的客观知识的基础是主观经验。 M. Polanyi 提出,知识、真理与客观性都是植根于人类价值与人类目的。否则,科学根本不必研究人类所居住的世界。 追寻知识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价值观。此外,区分可靠知识与不可靠知识,好与坏的方法,也都需要规范性的价值判断。 四、科学中的价值1 鲁德纳(Richard Rud

42、ner): 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时,往往需要接受或拒斥科学假说。因此科学家必须决定证据是否足够强,这需要判断“重要性” ,这是个伦理判断。 我们接受假说的确信程度,往往是取决于错误可能有多严重。 科学家在接受或拒斥假说之前,需要做价值判断。 2 亨普:科学知识需要价值预设科学活动本身就已有价值预设:(1)科学家选择从事科学研究而非其他活动,就已经预设了科学家的价值判断:科学研究是更为重要的活动;(2)科学家的选题也有价值预设。 科学理论选择需要价值预设科学家需要在原则上可能无限多的理论中做出选择。而在决策理论中,往往需要三个方面:(1)事实信息,即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2)赋值,对不同

43、后果赋予不同的价值;(3)选择标准,例如较为保守的最小损失原则或较为进取的最大得益原则等。后两个方面都需要价值判断。因此科学家在做理论选择时需要价值判断,而理论选择又是在科学研究中非常常见的,所以科学需要价值。 科学对价值的反作用 科学能够为价值判断提供事实性的依据,如某个目标能否实现,哪种方法实现目标的概率最高; 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结果,有时候可能会在情感上激发某种价值,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发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科学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如不能对所谓的“终极价值”抱教条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 3 库恩:价值判断与理论选择 科学理论选择不存在客观的规则或证明。科学家接

44、受或放弃一个理论或典范,这样的决定不能用“证明来解决” 。其选择机制在于“说服的技巧,在没有证明情况下的论证与反论证” 。因此科学理论的选择不是纯粹客观的,而是科学家根据价值观所作的决定。 精确性(accuracy)是指科学理论导出的结论应表明同现有观察实验的结果相符; 一致性(consistency)要求科学理论不仅要内部自我一致,而且与现有公认的理论相一致; 广阔的视野(scope)是说,理论的结论应远远超出它最初想要说明的特定现象或定律; 简单性(simplicity)要求理论在数学上形式简洁,避免增加不必要的预设; 丰富性(fruitfulness)是指理论应当产生大量新的研究结果。 “客观性”应当用精确性、一致性等价值判准来分析。他写道:“我的论证表明的可能不是客观性的界限,而是客观性的意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