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产镜头中镧系玻璃的使用.docx

上传人:saw518 文档编号:9015650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1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产镜头中镧系玻璃的使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产镜头中镧系玻璃的使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产镜头中镧系玻璃的使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产镜头中镧系玻璃的使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产镜头中镧系玻璃的使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产镜头中镧系玻璃的使用由于镧系光学玻璃所具有的特殊光学性能,它是制作光电产品读写镜头和成像镜头必备的高品质光学玻璃新材料。传统的光学玻璃组分中一般都含有铅、砷、镉等元素,因为氧化铅的加入可提高光学玻璃折射率和色散,氧化砷可澄清气泡,而氧化镉可用于改善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然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这类传统的含有害元素的光学玻璃正逐渐被各种绿色环保的光学玻璃(或称生态玻璃)所取代。一。 青岛六型相机 国产相机的镜头使用镧系玻璃的最明显的有一例,就是 1985 年生产的青岛 六型相机,在 1990年以前,它用的是西德 AGFA color-solitar 标准镜头,焦距 40MM,最的相对孔径

2、1:2.8,4 片 4组结构,其中前镜和后镜使用了二片镧系玻璃镜片,镜头表面镀单层氟化镁增透膜,镜头的鉴别率,中心视场:31 条线/MM , 0.7 视场处:15 条线/MM,镜头结构合理,彩色还原性能好。 1990 年四月青岛照相机总厂设计的无镧 40MM/F2.8 镜头通过了部级鉴定,它的技术指标达到了国标 GB9917-88 中的 II 级镜头标准。 青岛 6 型相机青岛 6 型相机所配 40mm/f2.8 AGFA 镜头二。珠江 S-207 相机的标准镜 华光仪器厂引进生产的原潘太克斯 K-1000 相机标准镜,为 5 组 5 片结构,用了 3 片镧系玻璃,其中 2 片相当于国内的重镧

3、火石玻璃,使用同样材料向国内定货,每套材料费高达 60 多元,而一般的国产普通标准镜的材料费不过 10 元。 珠江 S-207 单反相机珠江 S-207 单反相机所配 50mm/f2 标准镜头三。长江-巴尔达相机 中德合资,武汉巴尔达照相机公司生产的长江- 巴尔达相机,镜头中使用了二片镧系玻璃镜片,最大光圈为 F2.8,采用 4 片 4 组结构。据说在实拍中,与美能达 X-300S 相机带 TOKINA35-105镜头,在相同条件下,拍摄婚礼照,从扩印出的彩照看,清晰度与彩色还原几乎没有区别,逆光情况下,巴尔达相机拍摄的照片,灰雾少,更透一些,镜头素质不失德国光学传统。长江-巴尔达相机注:我也

4、曾拥有过一台长江-巴尔达相机,为折叠式旁轴袖珍相机,镜头素质相当了得四。三片式物镜 国产或组装相机中采用三片式物镜的低档相机很多,但是其中一些相机物镜有相当高的水准。如GOKO UF-2 相机与三星合资,前后镜片使用了镧系玻璃,镜头素质不错,东方 EF-35 相机,引进的柯尼卡技术,前后镜片也是镧系玻璃,其光学质量在同类相机中首屈一指。东方 EF-35 相机五。华光镜头 1987 年,华光仪器厂曾设计过一款 38MM/F2.8 镜头,这款镜头是否投产,不清楚,但是它确实在历史上存在过。这个镜头使用了一片 LaF7 玻璃(重镧火石玻璃) ,像质达到了国家二级镜头的标准。 注:华光厂即是生产华蓥

5、120 相机和华蓥 135AE 相机的那家企业,珠江 S-207 相机的标准镜也是由他生产的。 六。35MM/F2.8 镜头 1988 年前后,四川有一家军工企业研制过一款 35MM/F2.8 的镜头,是否投产,不清楚。 镜头采用 4 片 4 组结构,使用了一片 LaK2 玻璃(镧火石玻璃) ,镜头的成本按当时的价格核算是每组 6 元。经实拍 使用保定生产的黑白电影胶片拍摄,照片的照相鉴别率达到了国标二级标准。结论: 1976 年前后,国外在大多数 135 简易相机上使用了后置光栏 3 组 4 片式的镜头,它们采用高折射率的玻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80 年以后,国内各照相机厂相继设计,试制并批量生产了这种类型的镜头。如西光厂的华山II 型/III 型照相机镜头,江光厂的 JG-302 照相机镜头,南京的百花 EF 镜头和上海的海鸥 KJ-1 型镜头。 一些生产厂家试制,生产的经验表明:采用高折射率玻璃的这种镜头可达国标一级镜头的照相鉴别率,而采用普通玻璃的镜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鉴别率的,大批量生产都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这一时期国内镧系玻璃的价格十分傲贵,其中 LaF 玻璃达到 500 元/公斤,据测算,用高折射玻璃生产的一组镜头成本高达 15 元/组,同时也不能保证大批量的供应,所以在 1988 年以前国内还没有那个单位大批量的生产高折射的这种镜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