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中外园林基本知识(重点)我国古典园林主要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皇家园林:是属于个人或皇家所私有的。分为:因功能的不同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例如:北京北海、中南海、故宫内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西路花园(乾隆花园) 。其特点:规模宏大、选址自由、建筑富丽、皇权的象征寓意、江南园林意境的汲取。私家园林:私家园林: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造园特点:规模较小、内向式布局、诗画情趣意境深远、相对集中在江南。例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个园。寺观园林: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造园特点:特殊的受众群、发展的稳定性、选址多名山胜地、主要
2、依赖自然景貌构景。例如:我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生成期(殷周时期)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盛年期(隋唐) 、成熟期(宋元明清) 、尾声(清末) 。古典园林发展生成期:殷周“囿”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台”的结合。秦汉“宫” “苑” 与“一池三山”: 秦始皇阿房宫、汉武帝扩建上林苑;一池三山:建章宫中的太液池中建立瀛洲、蓬莱、方丈。刘武 “梁园” 。如图 1.2,6 页小结:这个阶段造园的主流是皇家园林;其次园林功能转为游憩、观赏为主;最后本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处于较低水平。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私家园林中,以山水为骨干作为园林布局的基础。洛阳伽蓝记 、石崇金谷诗
3、描写金谷园。南北朝时佛道盛行,佛寺道观大量出现,相应出现寺观园林,他已有公共园林的性质,逐步成为风景游览胜区。皇家园林不如私家园林之胜,但后期皇家园林也受私家园林的影响,且后期逐步受私家园林的影响。三大园林体系并行发展,成为中国园林史上一直贯穿的事实。主要表现两个特点: 园林风格得到了发展。开始了本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探索。 园林形式编的多样化。从皇家宫苑为主转向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大园林体系并行发展。园林一词已出现在当时的诗文中,园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话色彩转为浓郁的自然气息,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追求自然恬静、情景交融。为以后的园林艺术创作开拓了暂新的
4、局面。古典园林发展的盛年期(隋唐):隋代统一全国,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园林如雨后春笋。出现了西苑、华清池、芙蓉苑等宫苑,辋川别业、庐山草堂、杜甫草堂等“文人园林” 。 皇家园林的三大御园类型分工明确,集中在长安和洛阳的城内、近郊和远郊,规模宏大。隋唐宫苑 西苑:隋炀帝在洛阳兴建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以北海为中心,周长十余里,海中三座岛山,建各种亭台楼阁,水上有船,连接十六院。结合水道的穿插构成园中有园的小园集群,为规划创新之举。西苑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的土木和绿化工程,是规划设计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到来。城市私园与文人造园的兴起:1 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2 文
5、人园林的出现 3 白居易庐山草堂 4 典型的郊野别墅园出现。(重点)郊野别墅园 辋川别业:王维晚年在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建造的;唐书 、 山中与裴迪书 、 辋川集 ;别业内山、岭、岗、湖、溪、泉、植物茂盛,总体上以天然风景取胜,重画意,寓诗情于园景。辋川别业郊野别墅园庐山草堂:白居易 草堂记小结: 皇家气派完全形成,规模宏大,出现了象西苑、华清宫、九成宫这样具有划时代的作品。 私家园林融糅诗画,意境含蕴。唐代以诗入画、因画成景,文人参与,把道家、儒家、佛家哲理融汇于园林中,深化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为宋代文人园兴盛打下基础。 寺观园林世俗化,发挥出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郊野寺观的园林,不仅
6、促进旅游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由于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相互渗透,诗画情趣形成,走向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古典园林成熟前期(宋):宋朝的皇家园林寿山艮岳: 突破了秦汉以来宫苑“ 一池三山”的模式,把诗画情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苑中叠石、掇山的技巧,以及对于山石的审美趣味都有提高。是一座集叠山、理水、花木、建筑为一体,具有浓郁诗情画趣而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宋代皇家园林的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成为以后的借鉴。私家文人园林的兴盛: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 。萌芽于唐代的文人园,到宋代已成为一股新兴潮流,还影响了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文人园相承南北朝以
7、来的隐逸思想的表现,而不重生活的享受,其园林的特点:简约、疏朗、雅致、天然。寺观园林除保留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之外,与私家园林的差别已基本消失。其它园林:公共园林名山胜景,修建寺院,庐山、黄山、嵩山、终南山。风景名胜区已成型, 杭州西湖风景区,皇戚官僚及富商的园林数以百计,白居易、苏东坡等众多诗人画家以西湖为题吟诗作画。小结: 文人园的兴起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到成熟的标志。 皇家园林较多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佛寺园林也由俗世化进一步文人化。 公共园林比之前活跃,皇家园林定期开放。 造园要素处理技法更加精湛丰富,提升精制度。 写意山水园得以完成,深化了园林意境。古典园林成熟后期(元明清):元明清的西
8、苑三海、故宫御花园、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 ,静宜园(香山) 、静明园(玉泉山) 、承德避暑山庄等。 宫苑中仍可明显地看到“一池三山”传统的影响。元朝宫苑代表作为太液池。沿袭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最大的岛屿是金代的琼华岛(曾改名万岁山) ,明代西苑是在元代太液池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来的。北海与中海、南海连在一起,总称西苑。清代皇家园林重点转向行宫和离宫。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此期的皇家园林特点是: 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建造的数量大。 使用上的多功能。 再现自然,模仿江南。江南私家园林:明清时期形成了北方、江南、岭南三大体系,江南私家园林代表作为拙政园,计成著有园冶一书。此
9、时的私家园林新的特点: 以小见大,巧于因借。 特有的室内陈设艺术。 有更多的文人画家参与园林的设计与造园实践。小结:这一时期造园活动发展表现在 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的高峰,形成江南、岭南、北京三大风格鼎峙局面。 皇家园林的规模趋大,皇家气派浓郁,反映了明以后绝对君权集权政治的日益发展。皇家园林中引进江南造园技艺,南北园林大融糅,为宫廷造园注入了新鲜血液。明末清初,江南出现一批优秀造园家和理论著作,如园冶 、 一家言 、 长物志等。明末清初,叠石假山更为流行,促使写意山水园的开辟发展,丰富造园技艺。 在发达地区,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大多利用废旧水渠、运河、废园等加
10、以改造而成。开放性、多功能性已非常明显。如图 1.6古典园林发展尾声(清末):由古典园林转入近代园林的急剧变革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全部发展历史的终结时期。这一时期既继承了传统,取得辉煌的成就,也暴露封建文化的末世衰退迹象。中国近代园林:中国近代园林概况: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巨大变化,园林带来新发展,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西方园林艺术的进一步传播,人们认识到园林是为公众服务的,出现了三种类型:(1)租借公园,如上海的外滩花园(现黄埔公园,1868 年) 。 (2)自建公园,如齐齐哈尔市的龙沙公园(1897 年) 。 (3)转型公园,北京城南公园(先农坛,1912 年开放) 。紫竹公园:北京西北近郊,
11、海淀区白石桥附近。图 1.7,17 页,长风公园:上海吴淞江,图 1.8,17 页,改革开放后的园林发展: 上海东安公园(以竹为主) 。 昆明世博园(5 个展馆、7 个专题展园、34 个国内展园、33 个国际展园组成) 。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重庆公园简介:万州西山公园(中国百家名园之一,前身西山观园林,1924 年军阀杨森筹建) ;北碚公园(1930 年爱国实业家卢作孚) ;鸿恩寺森林公园(以桂花展示为主,齐聚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 4 大类 60 余品种) ;彩云湖城市湿地公园(改变了周边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处理生活污水) ;龙头寺公园(以科技生态为主题) ;南山植物园(西南第一,全国
12、第二大展览温室) ;重庆园博园 第二节 西方园林简介(内容少)古代时期西方园林:公元四世纪之前的造园。人们对园林的想象是从神话传说中发展起来的。 旧约圣书创世纪中出现的伊甸园是早期造园的蓝本。古埃及园林特点:园林呈方形,四周围着高墙,入口的塔门及远处的三层住宅楼构成全园的中轴线,成排种植:埃及榕椰枣棕榈等园林树木、矩形水池;中轴对称式布局)代表:底比斯阿米诺非斯三室。古巴比伦园林:(空中花园)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古代巴比伦园林的特点:采取类似屋顶花园的结构和形式,为避免阳光的直射,屋前有宽敞的走廊,起到通风和遮荫的作用。在屋顶平台上铺设灌溉设施,铺以泥土,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屋顶花园。古
13、希腊园林:分为“公共活动游览、庭院宅园、神庙园林风景区”等三类;古罗马园林:柱廊园和公共园林,着重发展了以哈德良山庄为代表的别墅园。中世纪时期西方园林:5 世纪至 15 世纪,分类:1 寺院庭院 2 城堡庭院 3 伊斯兰园林(分布于波斯、西班牙与印度,以阿尔罕布拉宫为代表)阿尔罕布拉宫:有四个主要中庭“桃金娘中庭、狮亭、达拉哈中庭和雷哈中庭” ,桃金娘中庭、狮亭最负盛名。中古时期西方园林小结:前期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实用性寺院庭园,中期以西班牙的阿尔汗布拉宫苑和印度的泰姬陵为代表的伊斯兰园林,后期以英国和法国为中心的城堡庭园。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产生背景:政治、经济、地理、文化条件。别墅园最
14、具代表。造园特点:1 以佛罗伦萨和罗马为中心,建筑位于山坡的最高处,在它前面沿山坡而引出一条中轴线上开辟一层层的台地,分别配置平台、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各层之间以蹬道联系。中轴线两旁种植高耸的丝杉、黄杨、石松等。2.16 世纪末至 17 世纪,受巴洛克艺术的影响,整体风格从庄重典雅向华丽装饰转化,反对僵化形式,追求自由奔放,追求新异,夸张。建筑体量大,林荫道纵横,充斥大量的装饰小品,绿雕和绿植花纹日益复杂和精细。3.17 世纪下半叶,转向没落,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登上历史舞台。4 文艺复兴时期,丰富的理水手法是显著的特点。有 “水魔术”之称,如水剧场、水风琴、惊奇喷泉等。代表作 埃斯特庄园:位
15、于意大利罗马以东梯沃里小城;面积约 4.5 公顷;花园分为三段,平坦的底层台地、错落的中层台地,引导人们拾级而上,抵达山坡上的府邸。六个台阶,上下相差 50 米,三纵一横的园路划分出八个方格。底层露台占地约 90180 米; 庄园因其丰富多采的喷泉著称于世, 加上园中没有鲜艳的颜色,而由深浅不一的绿色植物芒太罗花园 唐纳花园做背景,结合精美的雕墅 ,造就了优美的水的乐章。庄园中轴线明确,每条园路的焦点处均有重点处理; 庄园中轴线明确,每条园路的焦点处均有重点处理; 埃斯特庄园有诸多泉池:龙喷泉, 水风琴,百泉台, 阿瑞托萨喷泉等。17 世纪法国古典式园林:产生背景: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政治和艺
16、术等条件。勒诺特尔与法国古典式园林: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反映辉煌时代的特征,是贵族、主教们的别墅庄园难以企及的,成为路易十四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凡尔赛花园成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代表作 凡尔赛花园(重点):凡尔赛宫是设计师勒诺特尔和著名建筑师勒沃为法王路易十四建造。造园特点: 府邸居于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的统帅作用,常在地形最高处。花园的规划服从于建筑。 花园的构图上采用了意大利园林轴线对称的手法,园林形式以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花园的构图也体现出等级制度。最美的花坛、雕像、喷泉布置在中轴线上,道路分级严谨 。 空间的广袤与无限性,具有外向性特征 地形平缓或略有起伏。 水景以静态水
17、镜面或运河为主。 刺绣花坛是重要的造园要素。18 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 造园风格的发展 17 世纪前模仿意大利别墅庄园, 17 世纪受法国勒诺特尔的造园风格成为上流社会的风尚。18 世纪初探寻本土的新园林形式,形成自然风景园。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色。产生受英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审美等有着很深的联系。此外还有欧洲风景画、田园文学、中国园林、绘画的影响等。造园家及造园思想:造园家 布里奇曼、肯特、布朗(自然风景学派) 、雷普顿、钱伯斯(出版了中国建筑设计 、东方造园泛论 ;造园思想 回归自然 ,肯特、布朗(斯陀邱园)与雷普顿是三位最杰出的造园家。
18、斯陀园是自然风景园的一个杰作也是首先冲破规则式园林框框走上自然风景式园林道路的一个典型实例。西方近现代园林:产生与发展:西方传统园林多是为上层服务的,它是社会地位的象征。18 世纪中叶,由于中产阶级的兴起,英国的部分皇家园林开始对公众开放。随即法国、德国等国家争相效仿,开始建造一些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开放型园林。 1854 年,继承道宁思想的奥姆斯特德在纽约修建了 360h中央公园,传播了城市公园的思想,影响深远。19 世纪欧美的城市公园运动拉开了西方现代园林的序幕。但城市公园运动尽管使园林在内容上与以往的传统园林有所变化,但在形式上没有创造出新的风格。真正使西方园林有别于传统园林的是 20 世纪
19、初西方的装饰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引发的现代主义浪潮,正是由于一大批富有进取心的艺术家们掀起的一个又一个运动,才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的艺术形式,带动了园林风格的变化。哈佛革命,托马斯丘奇的“加州花园”形式。“加州花园”锯齿线、钢琴线、肾形、阿米巴曲线结合形成简洁流动的平面,通过花园中质感的对比,运用木板铺装的平台合新物质,如波状石棉瓦等,创造了一种新的风格学派。布雷 马科斯的芒太罗花园:花园坐落在一个宽阔的山谷中。自然景观构成了花园的一部分。把栽种的形式同自然融合的设计在一起给人印象简单而平静。 显示了设计师驾驭建筑与环境的能力,将建筑通过某种方式组织到园林景观中来,设计方式对现代园林产生了很深的
20、影响。六十年代之后的反思与创新:麦克哈格生态学思想。野口勇、穆拉色和塔哈等景观雕塑艺术家大地艺术渗透到园林中。建筑师、艺术家,屈米、彼得沃克、玛莎施瓦茨、拉茨、哈格里夫斯等为现代园林注入了新的活力。园林类型和风格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主要代表作品:屈米设计了拉 维莱特公园(解构主义的代表,位于法国巴黎东北部,面积:50 公顷,公园结构由点线面要素体系相互叠加而成,这种深受解构主义哲学影响,以纯粹的形式构思为基础的公园设计,以明显不关联方的重叠裂解为基本概念建立新秩序及其系统的尝试,是对传统的审美原则的反叛)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的。在 20 世纪
21、 80 年代,成为西方建筑界的热门话题。 “解构主义” 可以说是一种设计中的哲学思想,它采用歪曲、错位、变形的手法,反对设计中的统一与和谐,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产生一种特殊的不安感。 解构主义的风格并没有形成主流,被列为解构主义的景观作品也极少,但它丰富了景观设计的表现力。巴黎为纪念法国大革命 200 周年而建设的九大工程之一的拉维莱特公园(Pare:de la Viuette) 是解构主义景观设计的典型实例。它是由建筑师屈米(BertnardTrschumi 1944-)设计的。彼得.沃克设计的泰纳喷泉(极简主义,简洁的形象和秩序化的景观,创造丰富的环境。利用新英格
22、兰地区的材料;由 60 英尺的直径圆组成,内部由一些同心、但不规则的圆组成。每块巨石为 422 英尺,且镶嵌于地面中。草地、沥青、和混凝土路面在圆的不同点上相互交错,不断改变场所的质地与色彩) 。 “极简主义”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追求抽象、简化、几何秩序。以极为单一的几何形体或数个单一的形体的连续重复构成作品。不少园林设计师从形式上追求极度简化,用较少的形状、物体和材料控制大尺度空间,或是运用单纯的几何形体构成景观要素和单元,形成简洁有序的现代景观。彼得沃克在福特沃斯市的伯纳特公园即是该风格的代表。彼得.拉茨设计的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园(生态主义,工厂原植被保留,工厂废弃材料尽可能地利
23、用,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德国北杜伊斯堡的一个后工业景观公园,由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与合伙人于 1991 年建立,目的是为了理解过去的工业,而不是拒绝。其原址是炼钢厂和煤矿及钢铁工业,使周边地区严重污染,于 1985 年废弃,19 世纪中期之前为农业用地。公园设计与其原用途紧密结合,将工业遗产与生态绿地交织在一起。1994 年正式对外开放。彼得拉茨也因此设计于 2000 年获得第一届欧洲景观设计奖。设计师彼得 拉茨(Peter Latz)的设计思想理性而清晰,他对原有场地尽量减少大幅度改动,并加以适量补充,使改造后的公园所拥有的新结构和原有历史层面清晰明了
24、。他用生态的手段处理这片破碎的区域。首先,工厂中的构筑物都予以保留,部分构筑物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工厂中原有的废弃材料也得到尽可能地利用。其次,工厂中的植被均得以保护,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第三,水的循环利用采用了科学的雨洪处理方式,达到了保护生态和美化景观的双重效果。拉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工厂的历史信息,利用原有的“废料”塑造公园的景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节省了投资。经过 4 年多的努力,这个昔日的钢铁厂被改造成为一个占地 230 公顷的综合休闲娱乐公园,与之相关的许多分支项目在随后的几年中也都逐步完成。第二章 园林设计基础知识第一节 园林美学概论 一、园林美学概述及其特征园林
25、美学是是园艺、建筑、美术、文学和生态等交叉的边缘学科,将美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园林的研究上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二、园林美学研究内容和对象:园林历史、园林艺术、园林审美、园林实体、园林考古。三、1 园林美的物质建构序列:建筑之美、山水之美、花木之美、天时之美。2.园林美的精神建构序列:传统的人文意识积淀、实物(历史人物和事件)所留下的存在对象。四、1.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原则:规则式;中轴为主,横轴辅助;依轴对称,几何构形;地形开阔、平坦或成台地。 2.园林形式美的创造:形(点、线、面、体) 、色、声、形式美各因素的组合规律。3.园林意境的创造:虚实对比、自然事物的暗示、自然环境的启示、建筑语言、
26、文学语言。五、园林美学的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最大的魅力在于综合了意境美学、抽象美学和接受美学,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审美意识,拓宽了欣赏者的审美空间。意境美学在传统园林设计中有提纲挈领的地位。传统的园林与文学、绘画、题名、屏联等结合,调动欣赏者的审美经验,激发联想。真正意识到人类的渺小,认真领悟和学习大地山川的骨韵、气势,是造园的基础。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概论1、景观:由若干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的异质性区域。2、景观 3 要素:斑块( 外貌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块状地域单元)、廊道(外貌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线形地域单元) 、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均质背景地域)3 种类型。3、景观生态学
27、: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及管理的科学。其核心是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关系。涉及生物、气象、农林、美学文化、系统论、控制论等。4.景观生态学的内容 4 方面: 景观结构指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类型、面积、形状、数量、空间、分布方式、能量物质分配。景观功能指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景观动态指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景观管理指把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5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系统论、等级理论。6.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景观整体性原理、景观异质性原理、景观等级性原理、景观尺度性原理、景观动态性原理、景观稳定性原理、景观生态流原理、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原理
28、、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景观多重价值原理。7. 景观空间格局:特定尺度上,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元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包括均匀、聚集、随机 3 种格局类型。8. 景观异质性:包括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 3 种类型。景观异质性是指在景观中对一个物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空间异质性包括三个方面:空间组成、空间构型和空间相关异质性。9.生物多样性的四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10 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景观格局与景观异质性理论、干扰理论的应用、尺度、确立恢复目标选择回复地点、评价退化生态系统恢复
29、的成功性。第三节 环境行为学概论1. 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是研究、探讨外界环境与人类自身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互为影响关系的学科。相关学派包括:格式塔心理学、构造论、皮亚杰学派。2、行为研究:人与行为和环境三者关系、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人的基本需求(马斯罗层级论:生理需求饥、渴、寒、暖,安全需求 安全感、领域感、私密性,相属关系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学习与美学的需要) 、人的创造力与环境。3.领域性: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领域行为的空间层次:分为微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宏观环境 3 类。4. 环境行为学在园林设
30、计中的应用:个人空间(每个人都被看不见的个人空间气泡所包围) 、人际距离(切密距离0 0.45m、个人间 0.451.2m、社交 1.23.6m、公共空间 3.68m ) 、领域性、私密性(一个人独处、集中精力、不受干扰) 、安全感(是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自然性需求) 、看与被看、抄近道行为、趋光行为。5. 环境行为学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景观环境和行为关系研究(环境对使用者行为的诱发性) 、景观环境认知研究、景观环境利用研究(通过不同人群活动需求和心理研究找到共性的需求和行为模式) 、景观环境评价研究、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研究。第四节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1、形式美要素在园林中的应用:点、线、面、体
31、、质感、色彩(冷暖、距离感、运动感、面积感、重量感) 。 2.形式美法则在园林中的应用:总法则 多样统一;四个分项法则(8 大金刚)对比与调和、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第五节 园林设计技术与表达一、绘画工具与创作环境:笔纸颜料等二、园林要素绘画技法:植物、人物、建筑及环境图纸绘制:(1)平面图: 设计方案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反映建筑室内的空间关系。(2 )立面图:反映建筑的 4 个立面,可看到造型,包括体量、比例、门窗、台阶、表面装修。 (3 )剖面图:选择适合的视点最恰当地表现室内空间状况,可看到屋顶的形状,包括女儿墙的高度,屋顶的厚度以及室内外地面的落差、踢脚、台柜、洗手池等室内
32、设施。三、调子的质感:1. 调子:把线条紧密的画在一起,以形成细腻、流畅、均匀的各种层次。2. 质感:质感不仅仅是图案,是使观者引起触感并激发想象的灵活交织的线条,各种影子反映了承影物表面的各种质地。第二章 知识要点:1.园林美学 2.景观生态学 3.环境心理学 4.形式美 5.绘图工具及绘制方法第三章 园林规划设计阶段一、园林规划设计程序:包括项目前期调查研究、园林规划、园林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一些列环节。二、园林规划和园林设计是两个不同概念、不同阶段,先规划后设计。三、园林规划的概念:是指明对未来园林绿地的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名经济发展需求,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
33、、发展模式、速度和投资等。园林规划的任务包括: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强调园林要素的合理布局和组合。四、园林设计的概念与工作内容:园林设计的内容包括:对园林空间进行组合,包括地形设计、建筑设计、园路设计、种植设计及园林小品等方面的设计,确定造型手段、方式、构筑材料、植物造景方式等。第二节 项目调研与分析阶段该阶段包括调研和分析两个部分,调研部分需要与甲方或者管理方进行充分沟通、搜集相关的图纸及文字资料、进行现场踏勘;分析部分需要整理资料并做各项现状分析,拟定初步的规划设计方向。一、项目调查研究:前期沟通工作、文
34、字资料搜集、图纸资料搜集(地形图、局部放大图、现有建筑图纸资料、现状树木分布位置图 1:200 或 1:500、地下管线图 1:200 或 1:500、现场踏勘)二、项目现状分析:1 用地现状综合评价 2 地形分析 3 拟定规划设计方向(规划设计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项目用地和城市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确定公园性质和主要内容;项目总体规划设计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要求;项目地形地貌的利用和改造,确定其基本的园林山水景观脉络;确定基本功能和游人容量;项目分期建设实施的程序;项目建设的投资框算)第三节 园林规划阶段园林建设项目规划成果包括规划图纸和规划设计说明两个方面。一、规划图纸内容:区位图、综合
35、现状图、现状分析图、结构分区图、景观分区图、总体规划方案平面图、竖向控制图、道路总体设计图、种植总体设计图、园林建筑方案图、管线设计总体图、鸟瞰图以及局部效果图。二、规划说明内容:规划说明书包括:位置、面积、现状;现状分析;规划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功能分区、规划主要内容及游人容量;管线、电讯规划说明;分期实施计划;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七各方面的内容。第四节 园林方案设计一、设计图纸内容:平面图(比例1:500,需标明所有细节的平面位置、标高和尺寸,要有图注和说明) ;地形设计图(横纵剖面图:在重要地段或艺术布局最重要的方向做出断面图,一般比例尺为 1:200-1:500) ;分区种植设计图;
36、园林建筑设计图(立面图、剖面图和效果图) ;管线设计图(上水、下水等各种管网的位置、规格、埋深、外观形式等) ;结构分析图(包括空间结构分析、景点视线分析、交通分析、高程分析等) ;园林景观意向图;园林景观效果图;主要植物材料说明;主要功能设施小品说明。二、设计说明内容:包括园林项目设计的规模、现状概况、现状分析、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定位、布局与设计要点、各个景观要素说明、经济技术指标等。设计说明中应当包括该项目建设的清单以及投资概算表。第五节 园林施工图设计一、施工图图纸内容:施工总平面图(放线坐标网、基点、基线的位置,标明各种设计因素的平面关系和他们的准确位置) 、施工放线总图和定位总图、
37、竖向设计图(高程图,竖向设计可通过竖向平面图和竖向剖面图来体现,竖向平面图现状等高线、设计等高线高程;涉及溪流河湖岸线,要标明水体的平面位置、水体形状河底线及高程、排水方向;各区园林建筑、休息广场的位置及高程,挖方填方范围等、填挖工程量注明;各区的排水方向、雨水汇集点,以及建筑、广场的具体高程等。竖向剖面图:剖面表示主要位置山形,丘陵、谷地的坡势轮廓线及高度;表示水体平面、高程变化,注明水体的驳岸、池底、山石、汀步及岸边的处理关系;注明所有剖面的剖切位置、编号。 ) 、道路广场设计图(平面图表示各种道路广场、台阶山路的位置、尺寸、高程纵横坡度、排水方向;在转弯处,主要道路注明平曲线半径;路面结
38、构、做法、路牙的安排,以及道路广场的交接、交叉口组织、不同等级道路链接、铺装大洋、回车道、停车场等;剖面图表示纵曲线设计要素,路面的尺寸及具体材料的构造) 、种植设计图(其平面图反映乔灌木和地被的具体位置、种类、规格、数量、种植方式和种植距离。大样图:对于重点树群、树丛、林缘、绿篱、花坛、花卉及专类园等可附种植大样图,将群植、丛植的各种树木位置画准,注明种类数量、标出坐标网、注明树木间距,并在做出立面图以便施工参考。 ) 、水景工程设计图(表示水景工程的进水口、溢水口和泄水口大样图,池底、池安、泵房等的工程做法,水池循环管道平面图) 、园林建筑设计图(要求达到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 、管线设计图
39、(平面图表达上下水管线的具体位置、坐标,并注明每段管的长度、管径、高程以及如何接头等;园林用电设备、电讯等的位置及走向等。剖面图上需要画出各号检查井,表示井内管线及截门等交接情况)二、工程预算:预算包括直接费(人工、材料、机械、运输等费用)和间接费(按照直接费用的百分比计算,包括设计费和管理费)三、设计施工说明书:说明书应写明设计的依据、设计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园林建设项目设计的内容、要点,各类园林工程的做法规范。第四章 园林绿地设计理论(公园最重要)公园绿地的定义: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等的园林。园林的邹形为“伊甸园” ,新的社会概念、
40、新的自然理念。以美国迪斯尼乐园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形成一种独特的休闲娱乐和特殊体验的园林形式。表 4-1,98 页1949 年是我国城市公园发展史上近代和现代的分界点,1992 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城市绿化条例和公园设计规范 ,对公园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北京宪章提出建筑、景观、规划三位一体的观点和大地景观的宏伟构想。我国公园分为综合公园(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 、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 、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他专类园) 、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等。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整体性、地方性、生态可持续性(1 反映生物的区域性 2 顺应基址的自然
41、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 3 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 4 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 5 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痕迹)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四个阶段):接受委托任务书、收集调查整理分析现状资料、编制计划任务书、进行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图 4-2,101 页公园绿地游人容量 C=A/Am,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 ;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人) 。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市区级 60,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居住小区游园 30,风景名胜区大于 100,水面和坡度大于
42、50%的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 50%的,人均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综合公园概述:是在市、区范围内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休憩及文化娱乐活动的综合性、多功能、自然化的大型绿地,其用地规模一般较大,园内设施活动丰富完备,适合各阶层的城市。综合公园分类:全市性和区域性公园。全市性公园:用地面积 10100 公顷或更大,服务半径 35km,步行 3050 分钟,车行 1020 分钟;区域性公园:用地面积 10 公顷左右,服务半径 12km,步行 1525 分钟,车行 510 分钟。全市性公园:用地面积 10100 公顷或更大,服务半径 35km,步行 3050 分钟,车行 1020 分钟;区域性公园:用地面
43、积 10 公顷左右,服务半径 12km,步行 1525 分钟,车行 510 分钟。综合公园面积不少于 10 公顷位置选址考虑:服务半径使居住地内的居民能方便地使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复杂破碎地形及起伏变化较大的坡地;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优美景色;原有树木、古树、森林、苗圃、花圃较多的地段;原有绿地;将来有发展余地。综合公园设置内容:观赏游览、安静活动、儿童活动、文娱活动、科普文化、服务设施。影响综合公园设置的因素(大题通读):1 居民习惯爱好 ,公园内可考虑按当地居民所喜爱的活动、风俗、生活习惯等地方特点来设置项目内容;2 公园在城市中的地位,在整个城市的规划布局中,城市绿地系统对该公园
44、的要求,位置处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公园,一般人流较多人流量大,要考虑他们的多样活动要求,在城市边缘地区的公园则更多考虑安静观赏的要求;3 公园附近的城市文化娱乐设施设置情况,公园附近已有的大型文娱设施,公园内就不一定重复设置,例如附近有剧场音乐厅则公园内就可不再设置这些项目;4 公园面积的大小,大面积的公园设置项目多、规模大,游人在园内的时间一般较长,对服务设施有更多的要求;5 公园的自然条件情况,例如有风景、山石、岩洞、水体、古树、树木、竹林、较好的大片花草、起伏的地形等,可因地制宜的设置活动节目。综合公园规划原则(选择):1 满足功能,合理分区 2 园以景胜,巧与组景 3 因地制宜,注重选址
45、4 组织导游,路成系统 5 突出主题,创造特色。公园的出入口三种类型: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专用出入口。综合布局:平面构图中心:在平面布局上起游览高潮作用的主景。立面构图中心:在立体轮廓上起观赏视线焦点作用的制高点。上海松江方塔园平面图 4-3,107 页冯计中设计全园可有一二个构图中心;各景区刻有次一级的平面构图中心,以补充全园的构图中心。图 4-4 上海虹口公园平面图(看布局)公园规划布局的三种形式: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公园规划的五大功能分区:安静游赏区(占地面积最大) 、文化娱乐区、体育运动区、儿童游乐区、经营管理区。儿童活动区的布置:栽植丰富多彩、颜色鲜艳、不易对儿童产生伤害的植
46、物,地面不宜用凹凸不平或尖锐的材料而应多铺草地或海绵软性铺装,一般应设在出入口附近,应用绿篱或栏杆与其他区隔离以防止游人随便穿行。地形设计:1 不同的设计风格应采用不同的手法 2 应结合各分区规划的要求 3 应与全园的植物种植规划紧密结合 4 竖向控制的内容:山顶标高、最高水位、常水位、最低水位标高水底标高保证游园安全:水体深度 1.51.8m ,硬底人工水体近岸 2m 范围内水深不得大于 0.7m,超过者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 2m 范围内水深不得大于 0.5m。公园中园路种类(三种):主要道路(大型公园 46m、小型公园 34m) 、次要道路(23m ) 、游步道(1.2 2m)
47、 。公园中建筑的类型:1 服务类建筑(茶馆饭店厕所) 2 休息游赏类建筑(亭台楼阁) 3 专用建筑(办公室仓库)植物种植设计原则(重点):1 首先满足功能要求,并与自然和人工环境协调 2 要以乡土树种作为基调树种,另外充分利用现状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 3 植物配置注意全园的整体效果,主体突出,层次清晰,具有特色 4 植物配置应充分利用植物的造景特色,注意季节特征 5 植物配置应对各种类型和种植比例进行适当安排,密林占 40%,疏林树丛占 25%-30%,草地为 20%-25%,花卉占 3%-5%。总的来说应形成一年四季季相不同的动态景观。公园供电排水规划:照明设计宜分线路、分区域控制。采用城市供
48、水系统的自来水。公园内水电燃气等线路布置,不得破坏景观,同时要符合安全、卫生、节约和便于维修的要求,设施应设在隐蔽地带。第二节 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广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户外公共活动空间。满足政治、文化、商业、休憩等多种功能,是城市风貌和文化内涵表达的主要窗口之一。城市广场的五种类型: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娱乐休闲广场。城市广场的五种类型: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娱乐休闲广场。城市广场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贯彻以人为本原则、把握城市空间体系分布系统
49、的原则、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两种手法:地区环境文脉手法、时间 历史文脉手法) 、体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原则、突出个性创造特色原则、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原则。广场空间尺度分析:2025m 模数,D:H=1:13.(日本芦原义信提出,采用 20-25 米模数)城市广场空间环境设计的五种要素:色彩、水体、地面铺装、建筑小品、植物。第三节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城市道路的三种类型:主干道(高速交通干道、快速交通干道、普通交通干道、区镇干道) 、市区支道、专用道路。城市道路绿地的四种布置形式: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图 4-10-13,123 页行道树种植方式:有树池式、树带式两种。边长或直径不得小于 1.5 米。行道树的定干高度:一般不低于 2m、干道不低于 3.5m。路侧绿带:宽度大于 2.5m 种植 1 行乔木 1 行灌木、大于 6m 种植 2 行乔木、大于 10m 可多行或布置花园林荫道。分车带绿化: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缘石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