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丫丫杯参赛课例大班语言活动:大象救兔子(讲述)长沙市教育局幼儿园 朱怡君设计思路:大象救兔子是一则幼儿喜欢的童话故事,它采用生动有趣的动物形象,向幼儿讲述兔子遇险、大象相救、老虎得到惩罚这一惊险动人的故事情节,因此容易吸引幼儿的兴趣。同时又可以拓展幼儿的想象,让幼儿大胆的地想象出多种大象帮助兔子的方法,留给幼儿较大的想象空间。现在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增长,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对看图讲述接触较少, 词汇缺乏,有时讲不清楚,语言的逻辑性条理性不够强,通过看图讲述活动,帮助幼儿梳理语言讲述的条理,并且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倍受宠爱,缺乏关心、帮助别人的情感。通过这个活动,即丰富了幼儿词汇
2、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让幼儿想办法解救兔子,从中体会出同伴之间是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道理。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活动,体验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情绪。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丰富词汇:扑、慌张、急急忙忙、高兴等。3、这里我不晓得怎么写了?活动准备 1. 教学挂图 “大象救兔子“。2.兔子表情图两幅、幼儿小图若干、小动物若干。3、空白画纸若干、油性笔若干。活动过程 1. 欣赏图片 ,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1)出示两幅不同的表情图,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词汇、句式表述出兔子的表情。 表情图 1 大挂图 表情图 3(兔“慌“) 背面空白 (兔“ 高兴“)这只小兔子怎么啦
3、? (图 1)这只小兔子又怎么啦?(图 3)为什么先是慌张,后来又是高兴呢 ?(2)出示教学挂图 1,并引起了解 “空白图“所要表现的故事重点部分的兴趣。 (将挂图 2 和 3 遮挡)谁来抓小兔子了? 想一想,小兔怎样才能战胜大老虎呢? 可以请谁来帮忙呢?2、幼儿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进一步激发幼儿表述故事“ 发展“部分情节的兴趣。(1)幼儿分组进行讲述,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1 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小图片,自由讲述。2 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小动物图片,自行在绘画纸上画出解救办法,并自由讲述。(2)两组各派一名幼儿进行讲述,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的能力。你们觉得刚才两名小朋友,讲述得怎么样?(初步学
4、习评价这里要吗?)3、完整地出示教学挂图,教师示范讲述,丰富幼儿词汇。你们觉得我讲述得怎么样?我用到了哪些好听的词语呢?还可以用哪些相近的词语呢?(随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字卡。 )4、幼儿集体跟述,教师小结。(大班讲述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幼儿学会有重点地把握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内容,有趣地讲出某个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特征和关键情节。本活动运用听、视觉相互影响的策略,帮助幼儿更准确、生动、有重点地去观察理解讲述对象图片,促使幼儿详略得当地进行叙述是有益处的。(老师共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活动让幼儿有重点地感知“大象救兔“ 的情节,第一,出示兔表情和空白图,激起幼儿对兔子命运的关心:“为什么兔子会先那么
5、惊慌,后来又那么高兴?“一定发生了什么事!“ 第二,通过“听音“帮助幼儿想象“ 谁帮助了小兔“ 发散 幼儿的思维,使其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空间进行独立构思。第三,出示讲述的图片,这时,幼儿的种种疑问、期盼。在这里得到了证实,又一次促进他们更加仔细、准确地去观图,把握“大象如何救兔子“这一重点情节。这种多途径、多层次的感知也将有利于幼儿在后面的“有重点讲述“。 在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时,同样注意了有重点讲的要求,这里,老师的倾听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倾听,老师可以了解幼儿是运用怎样的思路进行有重点讲述的,以此为下面的活动作好准备。 )(将两位幼儿的讲述重点进行比较,主要的目的是
6、引进“增加角色间对话,进行有重点说“ ,同时培养 幼儿 辩析性倾听能力。如果无目的地给两段话让幼儿进行辨析它们的相同、不同之处时,幼儿抓住的往往是一些零散的字词。 “集体跟述“很重要,幼儿在刚刚了解一种讲述思路时,往往不可能一下就进入记忆的表象。因此,运用“跟述“ ,让 幼儿讲一讲,可促进幼儿 去想一想,有一个回味的过程。有一个接受新思路的缓冲过程,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去消化新知识。 )重点:新纲要中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并不是“鹦鹉学舌”。在看图讲述活动中,给了幼儿说的内容,最主要的是如何让幼儿大胆地、完整地、有条理地说,因此把“能在集体面前
7、大胆地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利用听音、看图,教师规范性的语言示范,帮助幼儿梳理语言表达的条理性,从而更好的完整表达。难点: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培养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的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是一个难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开动脑筋,想出多种办法解救兔子,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事情的发展和自己的想法,对于幼儿来讲有一定难度,因此将本次活动的难点确立为:根据情节发展,大胆的创编大象救兔子的过程。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运用鼓励、表扬、引导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表达,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三、说准备:物质准备:1、 教学挂图:大象救兔子;2、 表
8、情图 2 张;3、 兔子、大象、老虎的图片;4、 标志图 2 张;5、 音乐大象和兔子 ;看图讲述借助图片吸引幼儿,因此在图片的设计上要通过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动物形象来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四、说流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预设策略 主要目标一、看看、听听、想1、出示表情图:这是什么通过展现两种不同的表情从而引起幼儿的讲述兴趣,采用直观法和设置悬念法。喜欢参与语言讲述想、猜猜,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表情?你有碰到过一开始很惊慌害怕,后来又很高兴的事情吗?2、出示兔子,引导幼儿猜测:为什么兔子先是害怕,后来又是开心了呢?通过设置疑问让幼儿用自己的经验合理的猜测并表达。活动,能在集体面前
9、大胆讲述。二、根据图片,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一)出示背景图一,引导幼儿观察:1、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观察兔子的不同表情,引导幼儿猜测。3、观察老虎:学一学,演一演。4、出示标志图,引导幼儿完整讲述。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交流机会,让幼儿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来积极想办法解救兔子,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标志图有条理的进行讲述,发展语言讲述的完整性、条理性。 开放式的提问围绕“怎么救 ”展开想象;动静结合在讲述的过程中穿插表演,提高幼儿积极性;图谱标志帮助幼儿梳理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想出多种办法帮助兔子,并能大胆地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表达。体验帮助别人带来的
10、快乐情绪。(二)出示背景图二,想出多种大象救兔子的办法:1、开展想象,大胆讲述:2、出示标志图,引导幼儿有条理地完整讲述:(三)完整讲述图片内容:三、延伸 1、音乐感知故事发展情节。2、小结:讲故事不仅可以通过看图片讲述,还可以根据音乐来讲。通过多通道感知故事情节的发展,给幼儿留有较大的空间进行想象。多通道感知 多通道感知故事情节的发展,进一步引起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五、说教法、学法:1、开放提问: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开放的提问为中介,激发幼儿积极的思考。给予幼儿更多说的空间,不束缚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有话好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也是新纲要的体现: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1、逐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开放提问的过程中,仍然围绕故事的中心:“怎么救”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2、巧妙运用图谱:看图讲述活动是利用图片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的一种常用的教学形式。为了充分的利用图谱,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图谱的设计上采用了不同的方法。1)直观法:直观法是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决定的,幼儿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利用图片,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口语表达做充分的准备。2)设置悬念法:在出示图片时将其中的一部分情节隐去,用空白图片替代,能引发幼儿更大的好奇心,主动的去思考故事发展的线索。3)标志帮助、梳理条理:因为大班幼儿对
12、故事的学习,已由喜欢听逐渐倾向想讲,但由于缺乏表达的经验,在说故事中常是说了前句连不了后句,难以完整地表述。因此,为了更好的让幼儿较完整、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采用图谱标志的形式,用一些简单的记号,有序的排列,以帮助幼儿能流畅、完整的讲述。3、猜测法:运用音乐手段,多通道的引起幼儿表达的积极性。运用猜测法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4、讲述的形式多样:第一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观察图片讲述;幼儿猜测讲述;第二环节,个别幼儿示范性的讲述,集体讲述,分角色表演。第三环节,幼儿自由交流;个别讲述;集体讲述。5、多通道感知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看看、猜猜、听听
13、、想想、说说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故事发展的情节,给幼儿有充分表达的机会。七:说亮点、特色: 1、围绕“怎么救” ,以开放提问为中介,激发幼儿积极思考,自主表达。2、完整有条理讲述的要求图谱标志化。3、看看、听听、猜猜、说说等多通道感知故事发展的情节。八、说反思:1、目标的达成度。预设的策略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使难点突破到位,目标有效达成。在教师提供的多样化的示范与指导下,大部分幼儿都能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的进行表达。2、幼儿的参与性。幼儿参与的积极行高,能大胆的进行表达,充分体验了与同伴一起交流的快乐。3、不足运用策略后,目标的达成度高,但是如何让每位幼儿有更多表达的机会,使幼儿说的内容更丰富,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