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时评例文.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980315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评例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时评例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时评例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时评例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时评例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时评例文围观“犀利哥”是在“消费”良知 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这名被称为“犀利哥”的年轻流浪汉蹿红网络。“走红”之前,他逡巡于小城宁波的街头巷尾;“走红”之后,他平静的流浪生活彻底受到了惊扰,无数围观者拍照合影,“犀利哥”放声大哭的照片又被放大了。此时,网友们所谓对“犀利哥”的救助,还在不知所终地继续着。很难精准地概括出这名流浪者为何会在瞬间红遍大江南北,甚至红到了中国台湾和日本。现在,“犀利哥”的走红终于让很多人的内心开始变得不安且内疚起来。新闻后续的报道里依稀透露,“犀利哥”很可能是 1998 年的抗洪老兵,也可能是被家庭遗弃的精神病人,他的发型,他的衣着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围观者所谓的赞誉

2、、追捧,与他原本卑微的人生而言,并不能算是“美丽的误读”,而是一种蓄意的消遣。在众人的消遣中,一个在楼宇森林和钢铁洪流中无声无息流浪的弱者被塑造成了“网络红人”,弱者没有被同情,反而被消费,无论如何,这都是这个时代的病灶之一。在消遣“犀利哥”获得某种快感的同时,不知道是否有人想到他也是公民,也有尊严?以娱乐的精神来消费弱者,“犀利哥”不是第一个“牺牲品”。远的比如杨丽娟,在追星的途中被大众媒体和公众趣味所主导,大众和媒体在观望杨丽娟的过程里获取快感,而作为弱者的杨丽娟却丝毫没有认知到自己所付出的代价;近的比如罗玉凤,大众媒体带领公众消费着罗玉凤的征婚故事,罗的人生缺陷一次次地被公众作为调味生活

3、的作料。值得警惕的是,在消费弱者之前,无论是大众媒体或者普通围观者都善于举起行善的标杆,有了行善的名号,所有的关注似乎只能向好的方向发展。殊不知,忠实记录是一回事,参与干预又是一回事,很多时候,哪怕有着行善的动机我们也应当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具体在“犀利哥”身上,六七年来,“犀利哥”虽然生活在宁波最繁华的街头,但却像个隐形人一直游离在世界之外,突然有一天,世人把目光聚焦在了他身上,这到底是惊喜还是惊扰?作为想帮助“犀利哥”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自问一下是否能为他做得更好?只要他是社会生态能容纳的,保护和尊重“犀利哥”的选择,是我们不可逾越的界限。在这个春天,“犀利哥”一个悲惨的人生故事,

4、被我们以娱乐精神消费了。消费弱者的同时,其实也在消费着内心中的良知。那些聚焦的目光最终远去,对于“犀利哥”而言,这是不是幻梦一场?对于围观者而言,以消遣开始,以痛感结束,只是不知这是不是终点?“骂官有奖”能否成为善待批评的标杆?常州一网友去年 7 月在网上发帖骂该市环保局长不作为,必须引咎辞职。我一直在为这位网友的“骂”局长担心,为他捏了一把汗。想不到,却传来了一条令人欣喜的好消息:今年 3 月 11 日,常州市环保局同样通过网络发帖,对这名叫“认真”的网友发动“人肉搜索”。 3 月 15 日,网友“认真”来到了常州市环保局,获得了常州市环保局长周斌亲自送上的 2000 元“网络监督奖”。(北

5、京青年报3 月 18 日报道)局长被网民“骂”了,非但没有打击报复,反而给予奖励,怎不让人为其鼓掌。“骂”了有奖,表现出这位局长正视问题的实事求是精神,敢于接受批评监督的高姿态。其实,那位网民“骂”局长并不是出于个人恩怨的私愤,也不是对干部的人身攻击,而是对环保工作的关注,希望环保部门把工作做得更好。也是对环保部门工作缺陷的提醒,这样的“骂”何尝不是一种监督,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没有群众的“骂”声,不知道问题的所在,那才是十分可怕的。网民“骂”局长是一种善意的关心,善待网民的“骂”更是可贵的责任意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创造条件让群众批评政府。听不得“骂”声、受不了批评,在这

6、种封闭的环境中干部很可能会自我陶醉、分不清是非。善待群众的“骂”是我们的好传统、好作风,当年毛泽东主席也挨过农民的骂,毛主席非但不怪罪,反而从自身找原因,要求地方干部不要为难骂他的人。领袖都能善待群众的骂,还有什么干部不能接受群众的批评?群众的批评就是很好的建言,“骂”局长有奖正是这位局长清醒的表现,是做好工作的希望。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容不得群众的批评、听不得群众的“骂”声,听人说他好便笑容满面,听到个“不”字便老大不高兴,如同捅了马蜂窝,甚至以权代法,网络追捕,跨地抓人,弄得人都不敢提意见、不敢讲真话。善待“骂”声会让干部耳聪目明,工作有方向,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尊敬

7、。“骂”局长有奖应当成为群众批评政府的一个标杆,成为监督干部的一种常态。(张君明)例文:山东一位法官夸口说能游一百米,旁边一个小孩指出法官吹牛,不料法官大怒,将小孩扔进水库淹死了。对这则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为死不瞑目的孩子树碑童言本无忌。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一个金发碧眼的孩子一语戳破弥天大谎,使裸体大巡游的皇上淹没在民众的一片哄笑声中,还不能对那孩子“龙颜大怒”。孩子赢了,赢得天真无邪这是丹麦童话,听来却入情入理,折射出现实。而在山东,当一个法官夸口能游泳 100 米时,一个乌发黑眼的孩子一语戳破这小小的牛皮,不料法官竟“官颜大怒”,把孩子扔到水库里淹死了

8、。孩子输了,输得死不瞑目这是中国的现实,已见诸多家报纸的报道,然而怎么听也像童话。我宁愿相信这篇新闻是假的,宁愿发布这假新闻的记者被推上被告席,宁愿他承认以毛骨悚然的童话冒充新闻,宁愿记者被判刑,报纸被查封总之,我什么都肯相信,就是不肯相信那天真无邪的山东娃被淹死了,就是不肯相信童言无忌的时代真的一去不返了。 有先例可类比吗?有,然而比起来非常牵强。不错,日本鬼子和德国鬼子确实虐杀了无数儿童,但那是侵略战争,是法西斯匪徒才干得出来的呀!国民党特务确实在歌乐山下虐杀了小萝卜头,但那是白色恐怖,是灭绝人性的刽子手才干得出来的呀!一位导演曾经对我说,“十年浩劫”中,他的一个孩子被坏人塞进下水道闷死了

9、,但那是大人们的政治游戏导致兽性大发作,而且人面兽心的家伙也只敢偷偷摸摸虐杀孩子呀!近些年来,确有犯罪分子在拐卖儿童作人质时,因欲壑难填而虐杀过孩子,但那是财迷心窍而丧尽天良,而且也只敢偷偷摸摸虐杀呀! 而这山东娃儿的被杀害,一点背景材料也找不到。一无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二无你死我活的政治游戏,三无谋财害命的动机,四无前冤今仇的伏笔,孩子就这样平白无故被杀害了被一个不是法西斯、不是国民党特务、不是“文革”中的禽兽、不是发儿童财的罪犯、也不是精神病人的法官扔进水库里,活活淹死了!而且杀害在光天化日之下!杀害在大庭广众之中!一切的一切,仅仅为一句童言三个字孩子认为法官游不了 100 米,笑嘻嘻对法

10、官说:“你不行。”稍有良知的人们呵,谁肯相信这并非童话而是现实的呢?如果非要在古今中外的悲剧中寻一事例来类比,恐怕只有中非帝国的皇帝博卡萨吃儿童肉一例了。然而,世上的山珍海味何其多,非要吃儿童肉才能“饱口福”吗?说穿了,这是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暴君快感”的满足。同样,那个法官司在扔出孩子时所寻求的,除了这种“暴君快感”的满足,还能有什么?让他自己说,还能有什么?有学者说,“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活剥一句,可以说,“权力滋生残暴,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残暴。”有山东娃的冤魂为证,任你巧舌如簧,也抹杀不了铁的事实。 按说,在我们这个法治国家里,谁也不是特殊公民,谁也没有不

11、受制约的绝对权力,执法者犯法,更是罪加一等,实际上也如此。然而,为什么还是发生了上述惨剧呢?答案只有一个:在某些掌权者的骨子深处,依然盘踞着早被历史唾弃的暴君的幽灵生杀予夺,谁奈朕何!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同样,法治的精神,也代替不了精神的法治。在这个意义上,应该为那死不瞑目的山东娃儿树碑,一则安魂,让一代代人牢记这旷古不闻的惨剧;二则驱鬼,驱散至今还徘徊在中国大地上,而且钻进某些人骨子深处的暴君幽灵。否则,我堂堂中华民族,还有何面目重温 80 年前鲁迅先生那振聋发聩的呐喊:“救救孩子”联想与类比:是时评最常用的手法,也是文章的关键。由材料推开去,由此及彼,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或历史

12、,或现实,或集体,或个人,用相近相似的事件,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时评的基本思路: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办法摆现象:引述材料,摆出现象。引述材料,不是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论危害:揭示反面现象所产生的影响和危害(指出正面事例所带来的下面作用)。挖根源:剖析导致事件发生的心理原因或社会根源。提办法:提出解决办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时事评论文章。“铁腕”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局长蒋文辉因在会上打瞌睡,

13、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之后,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此后,会场上再没有人开小差。(据都市时报)示例文章 1“打瞌睡丢官”属“量刑过重”在 2 月 22 日举行的中共呈贡县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了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据悉,在 2 月 20 日举行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蒋文辉因在会上打瞌睡,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分析:第一部分要写好由头。写时评要就事论事,所以要先把所评之“事”交代出来,这“事”是引发评论的缘由。引用时要注意简明扼要。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会上

14、打瞌睡,就是不被领导点名批评,也应该受到应有的纪律处分,然而,仅仅因为在会场上打了一次瞌睡,就被迫辞职,显属“量刑过重”。(表明观点)从新闻中看,蒋文辉并非被“免职”,而是“主动辞职”,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外交辞令”,等于是给干部一个台阶下。如今,在会场上打瞌睡、溜号、打电话等行为,屡屡见诸报端,有的也只能批评,哪有因为打了瞌睡就主动辞职的?果真有这样的发自内心的自省自觉,那还真是一个好干部了。即使是主动辞职,从正常的人事任免程序来看,也应该是发文了事,而不应在纪委全体扩大会上“宣读”。“宣读”的本身,就是一种“示众”。蒋文辉之所以会成为因为在会场上打瞌睡而“辞职”的第一人,一则可能是因为撞

15、到了社会舆论的“枪口”上,在大众对会场官员在会场上的不良“表现”深恶痛绝之时,你打瞌睡了,犯了众怒了;二则是因为撞到了领导的“枪口”上领导一批评,后果真的很严重。会风透出的是作风,不管是从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还是从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来看,整治会风很有必要,然而,对违反纪律的干部从严从重处罚不能过头。无论是从公务员管理条例,还是干部管理条例,还是党的纪律处分条例上,我们都找不到在会场打瞌睡必须主动辞职,更找不到免职的规定。在依法执法的今天,不管这个典型具有何种警示意义,我们还是要依法、依规办事,不能因为谁“撞到了枪口上”,就一棍子打死。分析:文章中间的这两段主要是分析材料。写时评不

16、但要写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写自己这些看法的依据和理由。而且,在评论时要集中精力对所评之事作出分析思考,作到就事论事。一句话,该给的处罚一定要给,但绝对不能把“小偷”判成“死刑”!(结论)分析:得出结论。副局长开会打瞌睡丢官,冤枉吗?在 22 日举行的中共呈贡县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了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据悉,在 2月 20 日举行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蒋文辉因在会上打瞌睡,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2 月 23 日都市时报)副局长开会打瞌睡丢官,近日在网上引发热议。从网友的留言来看,似乎

17、同情的不少,甚至还有网友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哗众取宠,是上级官员在滥用权力。对此,我不敢苟同。分析:道出由头,表明观点细读报道全文,这位副局长丢官,其实并没有“被勒令辞职”的情节。且看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的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吴庆昆表示,蒋文辉已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并提出辞职”。干部提出辞职,组织予以批准、同意,难道不符合组织程序吗?懒、散、推、拖的机关作风,难道不应该予以制止和整治?有网友认为,蒋副局长可能是因“抗灾累得撑不住”,这条理由我看也难以服人。且不说蒋副局长有没有参加抗灾,就是真的因“抗灾累得撑不住”,我想请个假也是情理之中的;再说了,一个招

18、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作为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不认真听讲反而打瞌睡,似乎也说不过去吧?由此看来,开会打瞌睡丢官并不冤枉。分析:谈依据与理由当前有一种怪现象,即我们一方面在大声疾呼要雷厉风行地推进“吏治改革”,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同情那些懒散、拖沓的领导干部,甚至为他们打抱不平,这真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怪圈”。分析:联系实际说理在我看来,开会打盹丢官绝非小题大做、哗众取宠,恰恰是一次对官场潜规则的彻底颠覆!在我的印象中,对官员作风不正、工作失误的追究、问责,常常是“千呼万唤不出来”。不要说是开会、听讲座这样的“芝麻小事”,就是出了人命关天的大事,在很多地方处理、问责的棍子,也总是高高举起轻轻放

19、下。在这样的官场潜规则影响下,久而久之,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也就养成了一种拖沓涣散的工作作风了。我也假设一下,蒋副局长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面前都敢打瞌睡,在普通百姓面前,他又会是何种表现呢?分析:在所评之“事”的基础上发挥,深入剖析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引起震动,改变以往懒、散、推、拖的机关作风,以振奋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区的建设发展中。我想理应如此,人们必须明白,对领导干部严厉管束,绝非小题大做。为政之道,贵在实,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开会打盹丢官的副局根本不值得同情,恰恰相反,如此雷厉风行颠覆官场潜规则的实事和细事,在如今实在是太“珍贵”了!分析:重申观点

20、,总结全文。评论事件常见的构思角度有以下几种:1评论事件本身或人物本身的对错;2评论事件发生或人物行为的原因;3评论事件结果或人物行为的影响;4反思事件或人物的给人留下的教训和启发;5探索事件的解决办法。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华盛顿邮报做了次有趣的实验,请著名小提琴家乔舒亚贝尔在地铁站卖艺。在 43分钟里,贝尔拉了 6 首名曲。期间 1097 人经过,只有 7 人驻足聆听;27 人给了钱,但多数是边走边扔给他的。而贝尔的演奏会,票价上百美元,并且总是座无虚席。要求:请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价值随位置

21、而改变生活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注意路边的风景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它展现的地方风雅拒绝附庸街头也会有流水放慢脚步,欣赏生活的美好音乐,是那般美好。许多人愿为欣赏贝尔大师的演奏会而付出上百美元,但当贝尔在地铁站卖艺时,却发现能欣赏这美好音乐的人寥寥无几。生活之中,处处有美好的事物。能否欣赏生活的美好,关键在于是否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人生长途上,不妨时不时地放慢脚步,别让赶路激起的凡尘蒙蔽了那颗慧心,那双慧眼。苏轼,从乌台诗案起,屡遭小人打压,一贬再贬。可看看他是如何回应的。贬至黄州,他高唱“老夫聊发少年狂,锦帽雕裘,千骑卷平冈”,赏出一阵豪情;贬至惠州,他轻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

22、南人”,赏出一脉闲逸;贬至海南,他笑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赏出一番淡然无论多偏远,无论多蛮荒,他始终能用那双善于欣赏美好的眼睛,细细打量身边的世界,总能在困逆之间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有了在泥泞中坚持行走的力量,最终昂然傲立在精神世界的巅峰。海德格尔说:“思想最深刻者,热爱生机盎然。” 那么何谓热爱“生机”,何以热爱“生机”?当生活中的美好总是自然而然地映入你眼帘,总能不容分说地为你欣赏时,你如何不热爱?如何不感到快乐?又何惧无以面对人生的无常?欣赏生活的美好,这关乎精神,而不仅在于物质。只要热爱生活,拥有良好的心态,盲者一样能“看”到春天的斑斓多彩,聋者一样能“听”到百灵鸟的婉

23、转动听,哑者一样能高“唱”心中的激昂壮阔!既然生活里的美好总是在那里,不会为任何物质情况而改变,那么所有人都应当能触摸到它,欣赏到它。只是许多时候,人们会被生活的重压搅乱感性的思维,迷失方向;只是许多时候,人们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心灵的沼泽,举步维艰。有的人认为自己是迫不得已,才“两害取其轻”,选择放弃欣赏美,以求让自己全身心融入“高效率”的工作生活中。孰不知,这么做恰恰是最不该的,因为这背离了自己心灵的快乐,也正是人生最可悲之处当一个人不再能自如地在生活中欣赏到那些遍地的美好时,使心灵的快乐销声匿迹,那么又何谈幸福?当年海明威和川瑞康成错觉生活已一无可取时,他们选择了死亡,留给世人多少遗憾、反思

24、。你欣赏,或是不欣赏,生活总在那里,美好总在那里,始终不变。而你若能放慢追名逐利的匆匆脚步,细细欣赏生活的美好,那么你的生活将变得格外多姿多彩。 路人匆匆而过,却不肯花 1 秒钟来听约夏贝尔的演奏陈荣生 何来 编译2007 年一个寒冷的上午,在华盛顿特区朗方广场地铁站里,一位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 6 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 45 分钟。他前面的地上,放着一顶口子朝上的帽子。显然,这是一位街头卖艺人。没有人知道,这位在地铁里卖艺的小提琴手,是约夏?贝尔,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是一首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 350 万美元的小提琴。在约夏?贝尔演奏的 45 分钟里,大约有 2

25、000 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大约 3 分钟之后,一位显然是有音乐修养的中年男子,他知道演奏者是一位音乐家,放慢了脚步,甚至停了几秒钟听了一下,然后急匆匆地继续赶路了。大约 4 分钟之后,约夏?贝尔收到了他的第一块美元。一位女士把这块钱丢到帽子里,她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6 分钟时,一位小伙子倚靠在墙上倾听他演奏,然后看看手表,就又开始往前走。10 分钟时,一位 3 岁的小男孩停了下来,但他妈妈使劲拉扯着他匆匆忙忙地离去。小男孩停下来又看了一眼小提琴手,但他妈妈使劲地推他,小男孩只好继续往前走,但不停地回头看。其他几个小孩子也是这样,但他们的父母全都硬拉着自己的孩子快速离开。到了 45 分钟时,

26、只有 6 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大约有 20 人给了钱就继续以平常的步伐离开。约夏?贝尔总共收到了 32 美元。要知道,两天前,约夏?贝尔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而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得花 200 美元。其实,约夏贝尔在地铁里的演奏,是华盛顿邮报主办的关于感知、品味和人的优先选择的社会实验的一部分。【试验目的】精心策划这样一个试验,华盛顿邮报针对的问题是:一、在平凡的地方、不方便的时刻,我们能够感知到美吗?二、如果能够感知到的话,我们会停下来欣赏吗?三、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认可天才吗?【实验预期】在实验前的准备阶段,华盛顿邮报的编辑们紧张地聚在一起讨论:“

27、如果围观者众多,该怎么办?”根据华盛顿地区的人口以及约夏?贝尔的知名度,很容易做出如下逻辑推导:一定会有不少人认出他来并停留观看,随着人越来越多,其他不明就里的人也会暂停脚步“看这些家伙在看什么”,进而在交通尖峰时间引起出入口堵塞,被赌的人爆发脾气,通知国民警卫队前来接着催泪瓦斯、塑料子弹等等齐上像暴动一样,说有多恐怖就有多恐怖。实验开始前,作者走访了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史拉特金(Leonard Slatkin),询问他对实验结果的预期。他说:“即使没被认出来,而被当成一般街头艺人但是因为他真的够好,所以我不认为人们不会注意到他。”史拉特金推测,在 1000 人里,至少有 3040 人能够辨别

28、音乐的好坏;75100 人将停下脚步,花点时间聆听;最后,约夏?贝尔应该至少有 150 美元的收入。【实验分析】结果,编辑们显然忧虑过头,根本就没有那种既惊讶又感动竟然可以在地铁站遇到大师的场面出现。非但没有人群聚集,连收入,史拉特金都高估了太多!根据隐藏摄影机与报道记录,45 分钟内总收入为 32.17 美元,扣除事先放入的 25 美元,大师 45 分钟只挣了 7.17 美元。也就是说,其余投钱的 25 人大部分给的是 25 分硬币(Quarter),甚至有人只给一美分(Penny,有人评价,这丢给乞丐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与约夏?贝尔平时每分钟 1000 美元的演奏酬劳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29、怎么了?难道朗方广场地铁站位在穷乡僻壤吗?还是出入的人没有美学品位?事实上,朗方广场地铁站位于华盛顿的核心,出入的人大多是中产阶层的公务员,也就是说,多的是戴着响亮头衔的人物:政策分析师、项目管理员、预算审查官员、专家、顾问等等。针对这个结果,作者询问了美国国家画廊馆长莱特霍伊泽(Mark Leithauser)的意见。他说:“如果我拿一幅抽象画杰作假设是埃尔斯沃思?凯利的作品好了,一幅价值500 万美元的画将它从画框上取下来,走下国家画廊的 52 个阶梯,穿过雄伟的圆柱来到餐厅。这里刚好在寄卖可可然艺术学校的学生原作。我把价值 500 万元的画作挂在标价 150 元的学生作品旁边,即使有眼尖

30、的艺术评论家抬头看到了,也只会说:嘿,这幅看起来有点像凯利的喔。请帮我把盐递过来好吗?”【实验结果】没有什么结果,最后的结果只是试验者丢给读者的思考题。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上最美的乐器来演奏世上最优秀的音乐时,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儿倾听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在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中,我们又错过了多少其它东西呢?约夏贝尔当今乐坛最热门的美国小提琴家,曾因电影红色小提琴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声音乐奖,青春阳光的“帅哥”形象,令他被美国著名人物杂志评为“全球 50 大最俊美的人”。约夏贝尔的个人才华与实力在小提琴家中称得上数一数二。2007 年,华盛顿邮报的专栏记者基因? 温加滕找到他,邀请他参加一项社会试验,在地铁站内“测试”旁观者反应。一向喜欢接受挑战的贝尔答应了。虽然这篇报道获得了2008 年的普利策特写奖。不过贝尔过后觉得,路人匆匆而过,却不肯花一秒钟来听他的演奏,多少令他沮丧。贝尔在美国拥有大量女性乐迷,官网上也贴满了粉丝们与他的合照,论坛上也满是对贝尔俊朗外形的赞叹。不过他自己则说,他宁愿乐迷评价“他的琴拉得真好,可长得太丑了”。2010 年 6 月,约夏贝尔曾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