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豆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973914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豆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豆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豆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豆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豆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豆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1)大豆根腐病症状主要发生在大豆根部,幼苗或成株均染病。初期茎基部或胚根表皮出现淡红褐色不规则的小斑,后变红褐色凹陷坏死斑,绕根茎扩展致根皮枯死,受害株根系不发达,根瘤少、地上部矮小瘦弱,叶色淡绿,分枝、结荚明显减少。发病条件1 连作地,土质黏重、偏酸,土壤中积存的枯萎病菌多的田块,2 土壤中有一定量的线虫等地下害虫,病菌从害虫危害的伤口侵入根部危害,3 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或有机肥带菌,或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粪蛆危害根部,病菌从伤口侵入而危害。4 氮肥施用过多,磷、钾不足的田块,5 连阴雨后或大雨过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或时晴时雨、高温闷热天气。最易感病温度

2、 :2428 左右。感病生育期:幼苗至成株期。感病盛期因病原菌而异。防治方法1. 种子处理。 防治大豆根腐病选用 2%的菌克毒克水剂(宁南霉素)拌种,药种比例为 1:100,阴干后播种。2 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3 深沟高畦栽培,雨停不积水,4 提倡轮作,最好水旱轮作;5 使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不得混有上茬本作物残体及腐烂物;6 选用抗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7 合理密植,及时去除病枝、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8 适当增施磷钾肥。9 防治用药(浇灌):4% 农抗 120 水剂 1503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 70%甲基

3、托布津甲基硫菌灵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 10002000倍液(2)大豆菌核病是大豆在种植到七月下旬之后易发作的真菌病害。危害的真菌核盘菌,属于子囊菌亚门。最初茎秆上生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长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一样的菌核,病株常枯死呈白色。该种病害可以通过轮作或喷洒农药等方式防治。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地上部,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花期受害重,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表皮撕裂状。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初叶面生暗绿色水

4、浸状斑,后扩展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褐色,外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亦生白色菌丝,叶片腐烂脱落。茎秆染病多从主茎中下部分权处开始,病部水浸状,后褪为浅褐色至近白色,病斑形状不规则,常环绕茎部向上、下扩展,致病部以上枯死或倒折。湿度大时在菌丝处形成黑色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充塞其中。干燥条件下茎皮纵向撕裂,维管束外露似乱麻,严重的全株枯死,颗粒不收。豆荚染病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荚内、外均可形成较茎内菌核稍小的菌核,多不能结实。生理生化特征病原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是 2025。微酸性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发育,菌丝在中性条件下生长缓慢,碱性条件完全抑制菌丝的生长。随着 C/N 比值的提

5、高,菌丝的生长速度减缓C/N 值降低,即氮素的量相对较大,菌丝的生长速度加快,说明氮素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发育。 侵染循环病原真菌以在土壤中和混在种子间的菌核越冬,种子亦可带病。 越冬后的菌核, 在大田封垄后,在土壤温度和湿度适宜时,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孢子为初次侵染源,可以气传,最远能传三十米。大豆扬花期 病原孢子落到花上,利用花的养分萌发,在花开过以后侵染进入植株。病原菌在茎内部生长向上发展。然后转到茎杆的外部,显症。菌核在土壤中可存八到十年 ,但在潮湿土壤中存活时间短。初次侵染引起发病后,病害扩大再侵染可能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病株接触而相互感染,另一种方式是病叶或其他染病部分落干大豆茎的

6、分枝处而引起发病。发病条件该病在阴雨连绵的年份,发生重,地势低洼和重茬地发生重。此外,施有氮肥过多,大豆生长繁茂,茎秆软弱,倒伏地段发生重,过度密植田,发病率重。扬花期长的品种更容易感病。宽垄种植,株间增加通风,可以减轻病害。向日葵茬种大豆、重迎茬大豆、低洼地大豆、密度大长势繁茂的大豆发病重,7 月底至 8 月降雨多的年份,发病重。防治方法(1)实行与非寄主作物三年以上的轮作。菌核在非寄主轮作的生长季也可以萌发,无效侵染而死。(2)选用优良品种在无病田留种,选用无病种子播种,或选用株型紧凑、尖叶或叶片上举、通风透光性能好的耐病品种。种子在播种前要过筛,清除混在种子中的菌核。(3)及时排水,降低

7、豆田湿度,避免施氮肥过多,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发生严重地块后,豆秆要就地烧毁,实行秋季深翻,使遗留在土壤表层的菌核、病株残体埋入土下腐烂死亡。(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40%多 硫悬浮剂 600700 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700 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 倍液、50%复方菌核净 1000 倍液。(三)大豆灰斑病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大豆灰斑病是我省大豆生产中常发生的间歇性流行病害。病害流行年份,造成大豆产量、品质严重损失,一般可减产 5%10%,严重时可减产 30%50%,百粒重下降 2

8、3 克,蛋白质和油份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症状大豆灰斑病对大豆叶、茎、荚、籽实均能造成危害,以叶片和籽实最重。子叶上病斑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深褐色,略凹陷。叶片上病斑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白色,周围红褐色,与健部分界清晰,这是区分灰斑病与其它叶部病害的主要特征。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有密集的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一叶片上可生几十个病斑,使叶片提早脱落。茎、枝和叶柄上结荚后产生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后期中央灰色,边缘黑褐色,其上布满微小黑点。荚上病斑圆形或椭圆形,形状颜色同叶上病斑。种粒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中央灰色,边缘红褐色,形成蛙眼。发病规律大豆灰斑病与温湿度关系。灰斑病菌孢子萌发温度是基础,湿度是关键,孢子萌发最低温度为 12,以 2126为最适,超过 35萌发率明显降低。萌发的最低湿度为 65%75%,湿度越大萌发率越高。如果 7 月上旬到 8 月中旬雨量大,雨天多,相对湿度大,发病就重。化学防治要抓住防治时机,田间一次施药的关键时期是始荚期至盛荚期。1、40%多菌灵胶悬剂,每亩 100 克,稀释成 1000 倍喷雾。2、50%多菌灵可湿性粉或 70%甲基托布津,每亩 100150克兑水稀释成 1000 倍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