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杂粮病害及其综合防治.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771283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粮病害及其综合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杂粮病害及其综合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杂粮病害及其综合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杂粮病害及其综合防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杂粮病害及其综合防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杂粮病害及其综合防治,第一节 玉米病害 (maize or corn diseases),发生概况已知全世界玉米病害约有100多种。中国已报道数10种,造成产量损失约为9.4。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瘤黑粉病和几种病毒病。发生不很普遍但在个别地区、有的年份或某些品种上发生较重的病害有纹枯病、圆斑病、全蚀病、穗腐病。褐斑病、南方锈病、炭疽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国内尚未发现,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对象;干枯病和霜霉病局部地区发生并有扩展趋势,是检疫对象。此外,缺锌等生理病害也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栽培品种布局的改变以及耕作制度和措施的变革,玉米病害种类及在

2、生产上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由于推广杂交玉米,品种感病和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连作重茬地增多,致使大斑病和丝黑穗病在春玉米区、小斑病在夏玉米区严重发生,造成重大损失,曾有玉米“三大病害”之称。然而,随着抗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品种的选育推广,原来生产上的一些次要病害,如茎癌病(俗称青枯病)在全国各玉米区迅速蔓延,很快跃升为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玉米矮花叶病、粗缩病等病毒病分布普遍,矮花叶病在西北和华北流行。大斑病2号和3号小种,小斑病C种的出现和流行,将给玉米生产带来新的威胁。,玉米大斑病(leaf turcicum spot)症状,玉米大斑、小斑病症状,玉米大斑病(Northern corn

3、leaf blight),发生概况:该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分布 1876年首次报道玉米大斑病,20世纪初,世界五大洲均有发生。1899年中国东北地区最早记载此病。目前几乎所有玉米产区都有发生,以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等温度较低地区以及南方高海拔山区发病较重。为害 严重年份或地区,产量损失达20-50%。近年来由于新小种的出现,大斑病仍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识别特征:1.危害部位:叶片为主,苞叶、叶鞘亦可受害。 2.发病时期:整个生长期,但以生长中后期为主,特别是抽穗以后。 3.症状特点:玉米叶片受害后,病斑先呈水浸状或灰绿色小点,后沿叶脉迅速扩大,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大梭斑(5

4、-10cm*1cm)。田间湿度较大时,病斑表面密生一层灰黑色霉状物(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能汇合连片,使植株早期枯死。严重发生时,叶鞘或苞叶亦能受害。,病原,分类:病原物为大斑刚毛座腔菌(Setosphaeria turcica), 自然界未发现。无性态为大斑病突脐蠕胞(Exserohilum turcicum), (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Bipolaris turcica, Drechslera turcica)。 2. 形态:分生孢子梗单生或3-5根束生,褐色、不分枝,自气孔伸出。分生孢子梭形、褐色,脐点明显、突出。 3. 寄主范围: 病菌除为害

5、玉米外,尚能侵染高粱、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约翰逊草 (Sorghum halepense)、野生玉米等禾本 科植物。,4. 致病性: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多数研究者根据 病菌对寄主的致病力区分为不同的专化型。凡能侵染玉米、高粱、苏丹草、约翰逊草的病菌称为大斑病凸脐蠕孢高 粱专化型,只侵染玉米的称为大斑病凸脐蠕孢玉米专化型。目前在玉米专化型里发现有5个生理小种,我国发现3个,3号是新发现的。(在生理小种鉴定工作中,要特别注意鉴别寄主病斑反应对光照强度和温度的要求,20左右和25-50千勒克斯的光照强度最)。5.生理:菌丝发育适温28-30(10-35),分生孢子形成适温

6、20(13-30),孢子萌发入侵适温23- 25,致死温度52(10 min)。分生孢子形成、萌发、入侵都需要高湿度。光线对孢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病害发生规律,侵染循环:玉米大斑病菌以休眠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里越冬,其还可以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随风传播,直接入侵或气孔入侵。在田间侵入玉米后10天左右便可在病斑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 。,影响发病的条件: 气象条件:高湿度利于病害流行。大斑病的分生孢子在2028产生,发病的温度一般在22以下。多雨多雾或连续阴雨利于发病;在气温正常年份,玉米生育期多雨则急剧发病,蔓延十分迅速,容易引起病害大流行。在气温15以下,相对湿度

7、小于60,持续7天以上,病害的发生将受到抑制。 2. 品种:不同品种抗病性有差异。 3. 寄主发育状况:氮肥不足利于发病;晚播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流行;连作地一般发病重。,综合防治,1. 种植抗病品种及品种合理布局:抗源基因区域化即在不同的区域种植不同的抗病基因品种,使抗病品种的布局合理,起到隔离作用。重视品种的兼抗性在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混合发生区,应选用能兼抗几种病害的多抗性品种。 兼抗品种:中单2、掖单12号、丹玉14、丹玉6、吉单131、四单8、郑单2号、承单4号、京黄105、京黄113、恩单2号、新单1号、鲁单15号、鲁单19号、冀单2号、沈单5号、沈单7号、锦单6号、本玉9号、陕玉9号

8、、掖单12号。,2.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 玉米从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的发育中期,最易受大斑病菌的侵染,因此,在苗期和抽雄期阶段特别要注意增施氮肥,以保证苗期的茁壮成长和防止后期脱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性,凡玉米生长健壮的大斑病发病轻。中耕、及时排水 改变田间的小气候,能促进植株发育健壮,增强抵抗病害的能力。适期播种 在气温较低的北方和南方山区,早播可以减轻发病, 但早播玉米出苗慢,丝黑穗病发生重。因此,要注意播种期的调整。,3. 清除越冬菌源:玉米收获以后,彻底清除田内外病残组织,收集的 病残组织连同收下的玉米秸秆经高温发酵沤熟施用。在以玉米秸秆为燃料的地方,应该合理安排烧 柴顺序,力争

9、将玉米秸秆在玉米出苗前后烧完。深翻土地或进行轮作,可以消灭埋在土壤里的病残体 组织上的大斑病菌,轮作同时可以防治玉米丝黑穗病。4. 药剂防治:主要用于制种田。选用多菌灵、粉锈宁、百菌清等。,玉米小斑病 (Corn leaf spot),发生概况:又称玉米斑点病、玉米南方叶枯病,是温暖潮湿地区玉米的重要病害。 分布:世界分布,较普遍。 危害:由于种植高感的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种,造成小斑病流行。一般年份产量损失在10-20%。,病害识别,发病时期:苗期-成株期,但以抽穗灌浆期发生严重。 危害部位:叶片为主。叶鞘、苞叶、果穗、籽粒也可受害。 症状特点:苗期染病初在叶面上产生小病斑,周围或两端具

10、褐色水浸状区域,病斑多时融合在一起,叶片迅速死亡。感病品种上病斑为椭圆形或纺锤形,较大,不受叶脉限制,灰色至黄褐色,病斑边缘褐色或边缘不明显,后期略有轮纹。在一般品种上,多在叶脉间产生椭圆形或近长方形斑,黄褐色,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纹圈。有时病斑上有2一3个同心轮纹。多数病斑连片,病叶变黄枯死。,抗病品种上产生黄褐色坏死小斑点,有黄色晕圈,表面霉层很少。叶鞘和苞叶染病病斑较大,纺锤形,黄褐色,边缘紫色不明显。高湿条件下,病部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果穗染病病部生不规则的灰黑色霉区,严重的果穗腐烂,种子发黑霉变。,病原,分类:病原菌为异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he

11、terostrophus), 无性态为小斑离蠕孢(Bipolaris maydis, )(Helminthosporium maydis, Drechslera maydis)。 2. 形态: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3根束生,褐色,自气孔伸出。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褐色、多胞,脐点明显、凹入基细胞内。 3. 寄主范围: 病菌除为害玉米外,尚有其他几种自然寄主。但国内外研究结果不尽相同。,4. 致病性: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分为三个小种,T小种对T 型细胞质杂种玉米有专化致病性,O小种无专化致病性,C小种对C 型细胞质玉米有专化致病性。三个小种均能产生致病毒素(Hm),毒素的专化性决定了小种对细胞质类型

12、的专化性。 5.生理:菌丝发育适温26-29(10-35),分生孢子形成适温20(8-30),孢子萌发入侵适温26- 32(5-42)。分生孢子形成、萌发、入侵都需要高湿度。分生孢子抗干燥能力很强。,发病规律:越冬 主要以休眠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初侵染源。传播 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入侵 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有水膜的情况下萌发,从气孔或表皮直接入侵玉米叶片。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或胞内扩展,潜育期5-7天。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孢子在24C下,1小时即能萌发。遇充足水分或高湿条件,病情迅速扩展。发病条件 发病所需适温比大斑病高。1.玉米孕穗、抽穗期降水多、湿度高,容易造成小斑病的流行。2.低洼地、过于密植荫蔽地、连作田发病较重。3.玉米自交系间、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抗性多为水平抗性。玉米对小斑病菌O小种的抗病性由细胞核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