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一、知识结构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 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3.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二、学情分析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比如,学生形成了 1 厘米、1 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就不至于产生“1 米10 厘米”的错误,才有可能利用表象进行一些简单的估测,如估计窗的宽和高约是几米。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观念。线段的概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因此教材在
2、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采取给出线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四、教学重难点1、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2、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五、教学思路与建议: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
3、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六、课时安排共计四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1 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 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1 课时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1 课时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的估算等内容。进位加法部分,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 1 着重解决笔算加法写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例 2 着重解决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问题。进位加法部分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
4、十位进位的问题,二是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总结。二、学情分析两位数减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有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基础,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所以教材只安排了一道例题,例题重点解决如何对位和计算顺序的问题。退位减法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让学生装在全面了解其计算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的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更新的综合运用,除计算顺序外没有多少新知识。本单元教材突出了单元知识的整理,在全面整理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了练习七,以全面巩固 100 以内加
5、减法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三、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计算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 10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四、教学重、难点:1、 掌握并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 掌握并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四、教学思路与建议:1、 提供实际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熟悉的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加减法计算。2、 充分利用所学旧知识,从口算过渡到笔算,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多样性。3、 利用小
6、棒、学具等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六、 课时安排:1、两位数加两位数 2 课时2、两位数减两位数 3 课时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 课时4、加、减法估算 1 课时5、整理和复习 1 课时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1 课时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一、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二、学情分析角和直角本册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通过
7、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即可。如认识角,只要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和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就可以了。关于角和直角的其他知识,将在以后的教材中进一步学习。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浅显,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四、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2、帮助学生建立角、直角的空间观念五、教学思路与建议: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角和直角本册是第一次出现,只要
8、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即可。如认识角,只要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和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就可以了。关于角和直角的其他知识,将在以后的教材中进一步学习。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浅显,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例如,指导学生画角时,教师应说: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而不应说成:“从一点起,用尺子横着画一条线,斜着画一条线,就画成一个角。”六、课时安排:1、角的初步认识 1 课时2、直角的初步认识 1 课时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一、知识结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
9、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了解、认识。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以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同数相加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认识。二、学情分析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
10、的基础上熟记 26 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4、6 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三、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四、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五、教学思路与建议1、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2、通过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方法。3、加强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乘法是在学生学习完连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六、课时安排1、乘法的初步认识 3 课时左右2、 26 的乘法口诀 5 的乘
11、法口诀 2 课时左右3、 2、3、4、的乘法口诀 4 课时左右4、 6 的乘法口诀 3 课时左右5、复习和整理 1 课时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知识结构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二、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图形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都是有很大益处的。本单元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三、
12、教学目标 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四、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五、教学思路与建议1、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使直观形象的物体在头脑中形成表象。2、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发现教学问题,培养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六、课时安排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体 1 课时2、观察立体图形
13、1 课时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一、知识结构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7 的乘法口诀、8 的乘法口诀、9 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 79 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 26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相信学生会达到计算正确、迅速。本单元结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19 的乘法口诀,但由于内容多,有序性强,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巩固练习,力求学生都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
14、计算。但学生的基础必竟是有区别的,知识巩固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复习时既要重视练习的全面性、全体性,同时也要侧重于较易出错的内容如 7-9的乘法口诀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针对性练习。 三、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 79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9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 79 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15、 难点: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五、教学思路与建议1本单元的内容是在 26 乘法口诀学习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习 26 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 79 的乘法口诀。应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在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自觉吸收自己喜欢的思路,学习口诀、记忆口诀。2为了更好地记忆口诀,在操作或推想出连加结果后,一定要记熟连加的结果,再写乘法算式,编口诀。这样,记忆口诀的负担不至于留在最后的“背诵”上,使难度适当分散。再是记忆口诀要把重点放在数目较大、容易混淆和比较拗口的口诀
16、上。在训练时,应注意变换方式,以游戏和比赛等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在解决问题时,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另一方面要用学具进行操作,为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书中的线段图是为学生思考问题做帮手的,不宜要求太高。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合作交流。在教学中要注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削弱每个人“再创造”的机会。要采取适当措施,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六、课时安排1、7 的乘法口诀 5 课时2、8 的乘法口诀 3 课时3、9 的乘法口诀 3 课时4、整理和复习 1 课时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1 课时第七单元 认
17、识时间一、知识结构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几时几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用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 1 时=60 分。解决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 1 时=60 分。第二层次是在 5 分 5 分数的基础上,解决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
18、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 1 时60 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 1 时60 分。教学难点:1、通过 1 分 1 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2、推算经过的时间五、教学思路与建议1、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2、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3、教师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挖掘丰富的生活资源,注意体现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19、六、课时安排: 1、认识时间 1 课时2、解决问题 1 课时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一、知识结构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二、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版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单元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
20、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三、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
21、象、概括能力。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难点:1、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用数字、字母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五、教学思路与建议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 数字编码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只要能从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具体实例中初步了解蕴含其中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出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能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就可
22、以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编码中每个数字的信息和含义。另外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有不同的编码方法,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并且要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会、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只是在必要时给以一定的点拨、引导。六、课时安排: 简单的排列组合 1 课时稍复杂的拍了组合 1 课时第九单元 总复习一、知识结构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五部分:100 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认识时间。本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23、。二、学情分析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三、 、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1、熟练地掌握 100 以内的加减法。2、熟记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求积。3、会量、会画线段。4、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空间观念。5、学会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五、教学思路与建议:1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 100 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长度单位” 、“角的初步认识” 、 “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六、课时安排1、100 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 课时2、表内乘法 1 课时3、空间与图形 认识时间 1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