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壮大县域经济 ”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经济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发展县域经济能够带动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也必然要求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一、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联系1、县域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根本。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 ,把“生产发展”作为首条提出来,说明党中央始终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方针。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2、村,只有使生产力得到更好更快发展,才能使更多的农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实惠。只有发展生产才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生活宽裕;只有在经济发展、农民收人增长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农村的面貌,也才能将新农村建设持之以恒地搞下去。县域经济则涵盖县城和农村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是按照城乡一体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统筹的要求进行发展的,更紧密地与新农村建设个体结合在一起。因此,县域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根本。反之,离开了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应有的物质基础。2、新农村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较高境界。县域经济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新农村建设也赋予了
3、县域经济更丰富的发展内涵,为广大农民带来了更高层次的享受,保障了他们的政治、文化权益和精神享受。同时,抓好新农村建设,既有利于巩固县域经济发展成果,又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因此,新农村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较高境界的体现。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互为支撑,二者不可偏废。不能因为县域经济所起作用关键,就不顾及新农村建设的其他要求。不能因为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而对县域经济发展关注程度有所减弱。只有把二者科学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双赢。 二、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1、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而发展农业、巩固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生产发展是建
4、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指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二、三产业逐步扩大。生产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保持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农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规划,既保证农业用地和生态平衡,又要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业发展要注重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基本适应全面小康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面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重点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农业基础设施大幅度增强,生产工具现代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基本适应。农
5、村性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村社会才能稳定。从全国经济发展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只有农村小康了,才能有全国的小康。2、新农村建设利于统领县域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加以实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实力,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增强县域经济实力,重点在于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工业
6、。要坚持走“工业强县”路子,以农业产品转化增值为重点,以非公有制为主体,增强县域经济的内在活力;要切实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要大力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农村要主动承接全市主导产业的辐射,搞好产业和产品配套,促进城市工业的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要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民的增收能力。要大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要千方百计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千方百计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好务;要提高对农业的综合服务能力,不断为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积极地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三、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 县域涵盖“三
7、农” ,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县域经济肩负着面向“三农” ,服务“三农”的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所以,县域的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县域经济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1、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对于繁荣农村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条件,有效地改变欠发达地区的面貌,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发展县域经济要作好五个结合。一是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发展特色经济结合起来;二是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起来。三是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四是要把发展县域经
8、济同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五是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2、县域经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中城市就业和社会管理的压力,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目的。转移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县域经济发展了,县一级中心有望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县域经济发展能够提供一条将发展经济和提供就业结合起来的发展之路。所以要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作用。3、县域经济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产业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务工收入越来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主渠道。在这样的情
9、况下,农民要增加收入必须转移到城镇或者是非农产业。县域经济的发展,将有效推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门路和就业机会,成为农村增收的重要途径。另外,农民收入增加了,县里的财力也就能增加了。从“三农”问题看,农民增收是中心。所以在发展县域经济的时候要看到这个根本目的,县域经济发展要落实在农民增收上。县域经济发展如何就看当地农民是否增收。4、改革县域体制、发展县域经济,对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更好的建设新农村都有帮助。首先,发展县域经济要求深化就业与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体系,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坚持就地城镇化和就地就业为主的方针,增强区域块状经济和
10、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和安居乐业。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为重点,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其次,发展县域经济要求深化城乡投资建设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加大对农村建设投入的力度,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也能分享现代化的文明成果。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再次,发展县域经济要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要适应从投资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增加对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增加农村教育投入,让每一个农村儿童和青少年都能享有平等优质的教育。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的投入。建立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县域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第四,发展县域经济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以县级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系。要加快县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农村综合改革与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结合起来,深化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产加销、内外贸管理一体化的集中、高效、协调的农业行政管理体系。第五,发展县域经济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必须统筹兼顾经济与社会发展、城镇与农村进步、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利益。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其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是建立农民医疗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