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位因素对北京发展的影响北京市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全国第二大城市及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 3000 余年的建城史和 850 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其最初见于记载的名是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正以它古老又时尚的全新面貌,迎接每年超过 1 亿 4700 万的旅客。我 的 家 在 北 京 , 我 在 那 里 生 活 了 多 年 , 对 北 京 比 较 熟 悉 。 我将从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源、能源、土壤因素,并针对市场、经济
2、活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人类居住分布、发展变化特点,以此来分析北京的城市发展状况。人口等各种因素在空间的聚集和分布称为区位,这些因素在不同区位的运行过程和综合作用形成了该区位独特的形式、特征与发展规律。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体现了发展中的许多优势,这与城市人口的高聚集度及其在空间的各种分布形式是分不开的。首先,城市中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形形色色,各具特色和异质,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提高社会效率,增加人们沟通的频次,加强人们的相互依赖感。其次,城市集中提供热、自来水、电等公共资源和能量,节约了能源、土地,同时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有着紧密联系的商品市场和较为广阔的个体发展空间。再次,城市中的自然资源、人
3、力等高度和广泛的集中,有利于进行社会化的规模建设,促进社会重要目标的达成。最后,城市众多不同的人相互影响,有利于创造出新的丰富多样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事业。但是,在现代社会,人口等各种因素在城市的聚集及空间分布上所体现出来的重要特征是快速且不平衡的。当前先进的工业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达80以上,发展中国家也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城市化水平大为提高。据估计,到203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达到51亿,城市人口比重将提高到611。北京的区位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 2060 米,山地一般海拔 10001500 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 2303 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
4、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北京全市土地面积 16807.8 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 6390.8 平方公里,占38。山区面积 10417.5 平方公里,占 62。城区面积 87.1 平方公里。近郊区面积 1282.8 平方公里,远郊区面积 3198 平方公里。县的面积
5、12239.9 平方公里。市区规划范围: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河,面积750 平方公里。市中心地区(即旧城区,东西以二环路中心线为界,南北以护城河中心线为界)面积 62.5 平方公里。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 1012 摄氏度,1 月-7-4 摄氏度,7 月2526 摄氏度。极端最低-27.4 摄氏度,极端最高 42 摄氏度以上。全年无霜期180200 天,西部山区较短。年平均降雨量 600 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 700 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 75%
6、集中在夏季,7、8 月常有暴雨。北京工农业发达,传统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历史:50 万年前周口店就出现“北京人”。春秋战国为燕国都城,称蓟。辽为陪都,称南京,又名燕京。金建都于此,号中都。此后 800 年,元称大都,明、清称京师,曾改称为北平、北京,及民国初年,称为首都。 地理: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经 11525至 11730,北纬 3926,面积 16807 平方公里,市中心海拔 43.71 米,年均气温 11.5 度。行政:全市共划 13 区、5 县,东距渤海 150 公里。北京的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北京是一座由封建统治者创建的城市,并不是像上海那样自发形成的,所以经济因素很小
7、,都是政治因素。北京作为首都是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的。根据中国地理,人口,经济,均是个方面权衡做的决定。中国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少,经济东部重,西部轻,所以首都必然在偏东部。地理上,东北是中国资源集中的地区,北京处在兼顾东北和内陆的地理平衡点上。此外,北京周围,北有山海关,东有天津,南有保定,西有张家口,四把大锁拱卫京师。北京西北高,东南低,背山面水风水好,不会有大的水旱灾害。西安地处西部,不能够很好监管东南沿海和东北,自唐以后就没有作为首都了。因为唐以前,西部葱岭以西的阿富汗,伊朗部分,中亚都是中国势力范围,之后丧失,所以西安作为内陆国家首都的地缘因素消失了。武汉东阳不能够兼顾东北,且地处长江中
8、游,水患难除,上游可以开闸泄水,淹没武汉,下游可以军舰溯江而上,当年日本人就是这样打过去的。首都不一定在国土正中心的,澳大利亚,英国,美国,韩国,印度,俄罗斯。其首都都不在地理中心。首都北京是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是国家政治管理与权力的中心。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已近60年了,由于其先天自然环境的不足,以及后天长期集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等中心于一体的功能设计,导致北京城市规模无限制扩大,城市有限空间受到多种功能的挤压,已经出现了许多不相适应的弊端:水资源匮乏、地震威胁、沙尘暴、环境污染、人口膨胀、交通堵塞、地价高昂、古都建设性破坏严重、对周边地区产生强烈的“空吸效应”等等,而且这些问
9、题还呈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困扰着北京首都功能的正常发挥。首都安全存在较大隐患立国之道,安全第一,而目前北京的自然环境安全、物质安全、军事安全均存在着较大隐患。首先,最基本的自然环境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北京水资源极度匮乏,人均水量只占全国的17,世界人均量的4,主要水源密云水库水量逐年减少,地下水位严重下降。而南水北调工程的作用也有限,华北沿线各省都是干旱的工农业大省,能够北调的200亿m3的水能有多少流到京津将有大疑问。北京还面临着荒漠化的严重威胁,国家为北京的防沙治沙虽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每年春天仍会出现规模不等的沙尘天气。另外,北京还位于纵横交错的数条地质断裂带上,一旦发生天灾,国家神
10、经中枢有可能瘫痪;其次,北京的物质安全令人担忧。北京1 000多km2的土地集中了1 400多万常住人口和几百万流动入口,造成了土地资源极度紧张,未开发的土地资源不足4,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其副食品供应大量依赖于外省的支援。假若发生战事,在外来物质不能畅通进入的情况下,北京的物质安全问题令人担忧;最后,国内外军事安全形势变化,北京历史上特殊的军事地理战略价值已经不复存在。从对内军事安全而言,北京地处国家北部沿海,既不利于对东南沿海地区的控制,而且也不便于对长三角、珠三角和沿江经济带的控制,距离西部地区也较远。从对外军事安全而言,随着海权时代的到来以及航空母舰、巡航导弹、战略轰炸机的
11、出现,中国的安全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北京居于国防的第一线,地理位置上无法获得从容应战的时间,而地形上东、南面是广阔的平原,北面是低矮的丘陵,只有西部有山,一旦发起战争,无险可守,既容易遭到空中打击,也易于受到白海上以及航空母舰的威胁。与12个国家同等规模的城市比较,北京城市化地区人口密度高达14694人km2,远远高于纽约的8811人伦敦的4554人,巴黎的8071人。而且随着北京加快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申办2008年奥运会,城市人口膨胀速度还将加快。人口的膨胀和高度集聚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衍生出物价昂贵、住宅困难、交通堵塞、古都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矛盾突出、环境污染等“都市综合症”,北京城市的空
12、间集聚经济效果已被集聚不经济效果所取代。另外,北京过度集中的空间结构,使其地价用“寸土寸金”比拟毫不为过,但是中央机关及其附属单位所占面积却超过北京中心建成区面积的13,且都属黄金地段,布局分散,这无疑加大了定都成本;再加上每年为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沙漠化逼近等问题的巨额城市维护费以及来自外省的大规模物资支援的运输成本,这样算来,北京的定都成本实在高得惊人。一个国家的首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统摄作用和战略意义是非常重要的。通观全国,主要经济地带基本有东部沿海、长江黄金水道、陇海兰新大陆桥、哈大沿线4条。北京地处渤海之滨,远离大陆腹地,其所处位置应该算是一个相对偏僻的“角落”,跟其他经济地区联系很差,不能起到平衡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北京的周边自然环境(北边是山地、草原、沙漠,西面是干旱、半干旱的高原)较差,发展潜力不大,难以形成一个上规模的经济区。尤其是北京的“空吸现象”还导致了“环京津贫困带”的出现,这在世界上是极为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