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石潭记归类复习小石潭记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 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一、重点文言实词1、 水尤(格外)清冽(凉)2、 卷(弯曲)石底以(而)出3
2、、 为坻(水中高地)为屿(小岛)4、 为嵁(不平的岩石)5、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来” )头6、 怡然(呆呆的样子)不动7、 俶尔(忽然)远逝,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8、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差互(参差不齐)9、 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10、 以其境过清(凄清)11、 隶(跟着)而从者12、 斗(像北斗星)折蛇(像蛇)行二、重点语句翻译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翻译: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 (我的)心情高 兴起来。2、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翻
3、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 围 什么也没有似的。3、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翻译: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 鱼的影子,静止不 动;又忽然向 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4、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翻译: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5、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翻译: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7、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
4、见。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8、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翻译: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三、课文内容理解1下面的句子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答: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 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3作者抓住小石潭的幽静特点,写出了自己幽深冷寂,孤凄悲凉的感受。4.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5、”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俶尔远逝”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5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答: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 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6.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答: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 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 为了 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
6、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7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答: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 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 得好起来, 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8文章前面写“心乐之” ,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答:“乐”是“忧 ”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 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 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 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9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句子:潭西南而
7、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答: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 “斗折”、 “蛇行”、 “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10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答: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 鸣珮环,下 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11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答: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12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答:隔篁竹,伐竹取道。13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8、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14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答: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15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答: 动静相应。 “佁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 ”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恰当映衬。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借景抒情。 “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
9、作者改革受挫 时的心境。16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答:侧面衬托水的清。17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答: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小溪源流 潭中气氛(闻声见形) (水石树鱼) (溪身岸势) (气氛感受)18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答: 作者敢于选择被遗 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 境界,表 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四、拓展延伸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 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
10、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3 分)答:此题答案 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 1 分)和社会的人文美(1 分)(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 (表述 1 分)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答: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 120 步, 这里石奇水清,游 鱼相 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 闻名遐迩。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 、 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
11、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下句:琅琊山蔚然深秀。或“ 岳阳楼壮美雄奇”;或“桃花源和平宁静”。 4.小石潭的景色很美,你最欣赏哪一点呢?选取一点展开想象进行描绘。答:站在潭边向远处看,远山淡淡的,象是谁用水墨在天边 勾勒上那么几笔,晨曦给山峰披上了一件金色的纱衣,使它更加秀美,山间有一道泉水潺潺地流着,唱着一支 动人的歌,又像是给大自然述说着一个迷人的故事。5.文章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与中写月的笔法有类似之处吗?答:没有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就使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各尽其妙的显现出来,意境深,令人拍案叫绝;有类似之处:写月不用月。6.找出文中描写游鱼的传神之笔,分析吴均写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油鱼细石,直视无碍”以及郦道元写的“绿水平潭,千丈见底,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就选材来说,与本文有何不同?答: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吴均、 郦道元都概括地、抽象地写这些事物、是从人的直观感受来写的,客观地体 现山水的特点。而柳宗元自己感受写得少,大部分内容刻画了鱼的形态、神情。是以山水之美排遣被贬后抑郁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