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曲靖一中 2017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1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御宴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礼仪。在宴会中,皇帝要按例赏赐出席官员花朵,官员将之簪戴于头上以示荣宠,所簪之花俗称“御花” “宫花” 。宋朝时期,男子簪花的习俗变得普遍,并逐步成为宫廷宴会的固定礼仪。 宋史礼制就说“凡国有大庆皆大宴中饮更衣、赐花有差” 。这些大宴包括春秋大宴、圣节大宴、闻喜宴、锡宴、曲宴、饮福宴等。需要指出的是,宋太祖、宋太宗两朝并未见到宴会簪花的记载,簪花之礼正式在宫廷宴会中
2、流行是在宋真宗时期。宋真宗为了淡化澶渊之盟的负面影响,大搞天书封禅,努力营造太平盛世的局面,富有喜庆意味的簪花礼仪大受青睐或许也与此有关。南宋时期,御宴簪花依然十分流行。与北宋相比,南宋的御宴簪花发生了两点显著的变化:首先,皇帝在宴会中逐渐不再簪花,如嘉定四年宋宁宗就降旨“遇大朝会、圣节、大宴及恭谢回銮,主上不簪花” ,对此南宋人的解释是显示皇恩浩荡, “惟有至尊浑不戴,尽将春色赐群臣” 。其次,簪花礼仪进一步细化,绍兴十三年宋高宗明确规定“臣僚花朵各依官序赐之” ,亲王和宰臣簪大花一十八朵、栾枝十朵,以下官员按照品级逐步递减,品级最低者仅簪两朵而已。同时规定百官用罗花,禁卫、诸色祗应人(内侍
3、官)只能用绢花,规定可谓不厌其烦。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非常重要的礼仪,可分为赐花、簪花、谢花三个环节。通常情况下,簪花在御宴进行至一半时进行,随着“正安之乐”的响起,整个宴会已达高潮,这时皇帝宣布赐花,内侍将事先准备好的宫花捧送于各位官员。皇帝、亲王、重臣由内侍簪戴,其他官员则自己簪花。有时皇帝还会亲自为某位官员簪花,以示恩宠。群臣簪花完毕后要向皇帝谢恩,最初官员在谢恩时不需离开自己的座位,天禧四年后,朝廷采纳直集贤院祖士衡的建议改为在殿庭中间集体跪谢,成为定制。宴会结束后,预宴官员要簪花而归,不戴归私第或由仆从持戴的行为则视为对皇帝不敬, “违者纠举” ,并要受到惩罚。宋代宫廷宴会中所簪之花
4、可分为鲜花与人工花两种。百花之中,宋人最爱牡丹,其中又以千叶牡丹最为珍贵,只有皇帝和大臣才能簪戴。不过,真花在簪戴时极易受损,官员往往不免忙于收拾凋落花瓣,狼狈不堪,因此宋代宫廷宴会中的御花大多是人工制作的布花。蔡绦铁围山丛谈中记载了徽宗朝的三种人工花,最华丽的是“滴粉缕金花” ,以金丝镶嵌制成, “极其珍藿” 。其次是罗帛花,用于春秋大宴, “甚美丽” 。再次是绢帛花,材质最为普通,只在接待辽使时使用,目的是“示之以礼俭” 。南渡以后,由于财政拮据,御花多以普通的罗、绢为主,远不能与“滴粉缕金花”相媲美。随着簪花成为一种正式的礼仪,它也不可避免地附加了一些政治色彩。例如最初御宴官员在谢花时可
5、以不离开座位,真宗时期改为集体于殿庭中跪谢,意图明显在于强调君恩浩荡。再如高宗对赐花数目的繁琐规定,显然是借此来强化现实权力结构。(选自杨倩丽御宴簪花:宋代宫廷宴会的独特礼仪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宴簪花是宋朝宫廷宴会中皇帝将花赐给出席官员,官员将花簪戴于头上以示荣宠的一种礼仪,这种礼仪特别引人注目。B御宴簪花之礼并非在宋朝立国之初即成定制,而是在宫廷宴会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其正式流行在宋真宗时期。C据宋史礼制记载,宋朝时期,凡是国家有大庆必定举行大宴,这些大宴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最初大宴不一定簪花。D宋真宗有意淡化澶渊之盟的负面影响,努力营造太平盛世的局面,
6、因此,簪花礼仪便因其富有喜庆意味而大受青睐。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南宋时期,皇帝在宴会中自己不再簪花,其理由是皇帝尽将象征美好春色的花赐给群臣,君臣同享,以示皇恩浩荡。B南宋与北宋不同,簪花之礼进一步细化,皇帝赐给臣僚的花在数量和质地上都有严格的规定,依官阶品级逐步递减。C御宴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非常重要的礼仪,一般在御宴进行至一半、整个宴会达到高潮时进行,同时伴有“正安之乐” 。D御宴簪花分三个阶段:首先皇帝宣布赐花,然后皇帝、亲王及大小官员分别由内待、官员自己或皇帝亲自簪花,最后群臣向皇帝谢恩。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宴簪花是皇帝对臣
7、僚的恩赏,是官员的荣耀,官员不得怠慢,御宴结束后,官员必须簪花而归,否则将受到惩罚。B宋代御宴所簪之花以鲜花为贵,人工花次之,百花中尤以千叶牡丹最为珍贵,只因鲜花容易凋落,才改为人工制作的布花。C材质最为普通的绢帛花之所以只在接待辽使者时使用,是因为出于政治目的,即把大宋的“礼俭”显示给辽使者。D宋朝御宴簪花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礼仪形式,其中还包括一些政治因素,其意图在强调皇恩浩荡、强化现实权力结构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崔遵度,字坚白,江陵人。纯介好学,始七岁,授经于叔父宪。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解褐和州主簿,换临汾。馈刍粮,
8、三抵绥州,涉无定河,河沙与水混流无定迹,陷溺相继,遵度悯之,著铭以纪焉。淳化中,吏部侍郎李至荐之,迁殿中丞,出知忠州。李顺之乱,贼遣其党张余来攻,遵度领甲士百余背城而战,贼逾堞以入,遵度投江中,赖州兵援之,得免。坐失城池,贬崇阳令,移鹿邑。成平初,复为太子中允。会修两朝国史 ,与路振并为编修官。大中祥符元年,命同修起居注。东封,进博士,祀汾阴。遵度与物无竞,口不言是非,淳澹清素,于势利泊如也。掌右史十余岁,立殿墀上,常退匿楹间,虑上之见。善鼓琴,得其深趣。所僦舍甚湫隘,有小阁,手植竹数本,朝退,默坐其上,弹琴独酌,翛然自适。尝著琴笺云:“是知作易者,考天地之象也;作琴者,考天地之声也。往者藏音
9、而未谈,来者专声而忘理。 琴笺之作也,庶乎近之。 ”世称其知言。七年,东郊,建坛恭谢。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 逾岁,并复其秩。九年,仁宗以寿春郡王开府,诏宰相择耆德方正有学术之士,咸曰遵度力学,有士行,时称长者。遂命与张士逊并为王友。上作七言诗宠之。因谓左右曰:“翊善、记室,皆府属也,故王皆受拜,今宾友之礼,当令答拜。 ”府中文翰皆遵度所作。王读孝经彻章,复以御诗赐之。遵度性寡合,喜读易 ,尝云:“意有疑,则弹琴辨其数,筮易观其象,无不究也。 ”(节选自宋史崔遵度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坛
10、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B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C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D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代老百姓穿的是粗布衣服,称为“衣褐”,“解褐”就是脱去粗布衣服,担任官职。B铭是一种刻在器物或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C古代帝王筑坛祭天叫“封”,祭地
11、叫“禅”、“东封”谓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D在我国古代的官职中,有“博士”和“学士”学称,博士是比学士品级还高的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崔遵度关心百姓疾苦,作铭记念死者。他任职绥州时,因运送粮草,渡过流迹不定的无定河,看到百姓淹没河中,心生怜悯,作铭记之,以示警戒。B崔遵度志趣淡泊高雅,喜欢弹琴饮酒。他身为朝廷右史,却往在非常低下狭小的房舍中,房舍周围栽上竹子,退朝后,或默坐或弹琴独饮,怡然自得。C崔遵度为人方正有德,深得皇帝宠信。因学术品行俱佳,他被皇帝选为寿春郡王的侍友,皇帝亲自作七言诗以示宠爱,并且令寿春郡王以宾友之礼答谢。D崔遵度静心
12、研读易经,经常参与祭祀。他性格与众寡合,喜欢研读易经,也信奉易经,大中祥符年间,跟随皇帝封禅泰山,进升为博士,又到汾阴祭祀。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遵度领甲士百余背城而战,贼逾堞以入,遵度投江中,赖州兵援之,得免。(5 分)(2)诏宰相择耆德方正有学术之士,咸曰遵度力学,有士行,时称长者。(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戴叔伦陌上凉风槐叶凋,夕阳清露湿寒条。登楼望月楚山迥,月到楼南山独遥。心送情人趋凤阙,月随阳雁极烟霄。轩车不重无名客,此地谁能访寂寥。8诗人在诗中为何多次写到月?请简要分析。(6 分)
13、9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主旨的表达有怎样的作用?(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诗经卫风氓中以“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写氓对女主人公态度的急变,而家中兄弟们“ , ”更让他感到痛苦。(2)韩愈师说中“ , ”两句,表明只要能学到道理,就不必考虑对方年龄大小的从师之道。(3)曹操观沧海中描写山岛之景,突出其欣欣向荣景象的句子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
14、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压在信封里的钱申弓那一年,老主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将我装进一个信封里,然后贴上 8 分钱邮票,将我投入信箱,我经历了飞机汽车的长时间颠簸,最后来到了新主人的家。虽说 10 元数额不大,可在当时也不是一笔小数啊,试想,8 分钱一个鸡蛋,我可以换成 100 多个鸡蛋呢。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塞进窄窄的信封里,混混沌沌地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更可恶的是,这天,当新主人从邮差手中接过信封后,随手一撕,还差点没将我撕裂。不过我还真感谢他这一撕,让我一下子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美好:阳光那么灿烂,天那
15、么蓝,水那么清,空气那么新鲜,我原以为,从此我就不再与黑暗作伴了。可谁知道我想错了。主人不知道是兜里钱多了还是出于什么,心事沉沉,对我不屑一顾。严格地说,又是用那带着浓烈烟味的食指和中指将我夹着抽出来一下。准确地说,还不到三秒钟,便又默默无声地将我塞回了那个信封里,随手将装着我的信封塞进了书柜里,身上还压上重重的一本书。于是,我又回到了黑暗之中,而且被那重重的书本压得喘不过气来。我沮丧地在逼仄和黑暗之中跨越世纪,躺了足足 35 年。35 年哪,它可以使婴儿变成了大人,可以使大人变成了老者,甚至可以由沧海变成桑田。35 年里,我的那些兄弟们,在活跃的市场里遨游,由一元变成十元,再由十元变成百元,
16、百元变成千元,千元变成万元,一个个像滚雪球一样壮大。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可也十分无奈,谁叫我这么不走运!我热切地期待着主人将我释放出来。那一年,主人陷入了困境,晚上听到他和女主人在吵架,知道他的钱包里已经山穷水尽了。我听得出来,是主人生意亏损了,好像是工厂倒闭了,主要是在管理方面出现了失误。我想,是该我出山的时候了。可是等呀等呀,主人就像是将我遗忘了一样,连压在我身上的书本也没动一下。不但没动,我发现这段时间,主人发疯一样地买书,天天将新买回来的书往柜子里放,直压得我连呼吸都感到了困难。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困扰,主人潜心读书,虽然跟女主人时有口角,可也没啥大碍,慢慢地,好像他们又弥合了。男主人的工
17、厂东山再起了,心情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这晚,他在写字,女主人走进来念:财源广进,这四个字好!男主人又刷刷地写了一张:这个更好,鸿运高照!看得出来,主人已经度过了难关,生意走上了正轨,是家和事兴,还是事兴家和?还真有点说不清。可有一个是肯定的,我只有继续压在书缝里,直到终老。那一年,全民炒股,多少人一夜暴富,看得出来,主人也加进了这个行列。我想,该是我出山的时候了。而且有幸的是,主人被套住了,他的钱包又瘪了,甚至那一天女主人问他要 10 元钱买早餐,他也拿不出来。主人在愁苦,我心里却乐:你越是没钱就越是要想到我吧。可是我又错了。主人彻底地将我忘记了。后来发生一件事真让我痛苦欲绝,男主人因为炒股被
18、套,无法解脱,从高高的楼上跳了下来。女主人在哭,而我却没能出来送他一程。呜呜,主人一去,我重出江湖便更没指望了。直到很久以后的一天,我突然感觉到身上的压力轻了,一位爱好集邮的年轻姑娘将信封拿起,两只纤指伸进来,将我夹了出来:妈,快来看,这里有一张钱!女主人迈着龙钟的脚步来到书房,从姑娘手中接过我,混浊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是你爸生前留下的妈,我们有钱用了。还用什么,过去这 10 元钱,可以买到 100 多个鸡蛋,现在连 10 个也不到了,还是留着做个纪念吧。不,妈,从信里知道,这张钱是爸爸年轻时的一位年老朋友,临终前仓促间还给爸爸一笔钱的余款,在他遇车祸危急时刻爸爸曾用仅有的一笔钱救活了他的生命
19、。令人惊叹的是,为承载这张钱,信封上却不意间留下一枚价值无比的邮票,妈,这是一张猴票如今可买下数不清的鸡蛋;而就这张十元钞版本,收藏价也已很昂贵,决不是 100 枚鸡蛋价格可比的这些鸡蛋,也就像是当年那 100 枚鸡蛋,经过 35 年蛋生鸡,鸡又生蛋,蛋又生鸡,循环往复,硕果累累。姑娘又重复一句。哟,这是你爸爸积的善、积的德孵活了这些蛋和鸡。女主人抚摸着我,泪流满面(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 年第 11 期)(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我”是 30 多年前一笔归还的善款的余款,小说借“我”的遭际,折射了三十多年间人们在市场经济的冲击
20、下命运的跌宕与价值观念的变化。B本文对“我”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我”长期被冷落压抑的沮丧痛苦和无奈,对被释放的期待,被认可的欣喜等复杂的心理。C对男主人公写字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他东山再起后的喜悦,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我”的“家和事兴,还是事兴家和”的感慨则“意味深长”。D本文对女主人虽然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她是一个传统的贤妻良母,虽与丈夫偶有口角,但她爱家人,心地仁慈,这从她的三次流泪可以看出。E本文善于设置悬念,首尾呼应,情节委婉曲折,带有传奇色彩,无论是“我”的遭遇还是新主人的人生经历,都波澜起伏,结尾更是出人意料。(2)小说中的“我”在故事叙述方面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
21、析。(6 分)(3)“我”的新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说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一人物?请简要分析。(6 分)(4)小说结尾处写到当年的纸钞和邮票都成了昂贵的珍藏品,给接济者一家带来了意外的生机,有人认为这种处理不合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李大钊与他的“青春中华”1916 年 5 月,年仅 27 岁的李大钊在结束了两年多的留学生活后,从日本回到祖国。为了进一步施展政治抱负,在反袁斗争中威望空前提高的原进步党人梁启超、汤化龙和蒲殿俊在北京创办了晨钟报,邀请李大钊主持编辑工作,担任编辑部主任。
22、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工作,第一份晨钟报面世。李大钊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李大钊在文中向国人第一次阐述了他的理想主张创造青春之中华。他说,晨钟报的使命就是“青春中华之创造”。这是他当时的理想,也是他对国人,首先是对青年的号召。他认为,当时中国的出路就是要摆脱旧传统、旧观念的束缚,建立一个青春的国家。晨钟之使命一文是李大钊第一次正式地向社会提出他的“青春中华”宣言,正式向青年发出奋起自觉的呼唤。随后,他又陆续在晨钟报发表了 10 余篇短文,大多都是围绕激发青年这一主题的。但李大钊阐述“青春中华”思想最早的文章,却不是晨钟之使命,而是另一篇完成更早并且后来被广为传颂的经典之作青春。
23、青春一文最早发表于 1916 年 9 月 1 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写作青春时,李大钊虽远在日本,但一直非常关心国内的斗争局势。在反袁斗争的高潮期,他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信一定会胜利。李大钊在青春中指出,中华这个民族在人类历史上巍然屹立了几千年,创造了罕有的人类文明,这是历史事实,是不容否认的。但是,到了今天,它“衰老”了,“僵化”了,被以前的文明所束缚,背上了包袱。他号召青年勇往奋进,与旧传统割裂,去创造理想的中华。1918 年 10 月,李大钊在北大的同事杨昌济教授领着一个高个子青年来到位于红楼的图书馆,想找份工作。通过交谈,李大钊觉得这个青年言谈、见识非同一般,就安排他当助理员,这个青
24、年就是毛泽东。在北大期间,毛泽东一边工作,一边旁听哲学和新闻课,并想找名流请教。当时已是学界权威并已名满天下的李大钊,对这位只有中等师范学历的属员的时常登门请教,不仅有问必答,还经常推荐新书。多年后的 1949 年,中央领导机关自西柏坡进入北平,毛泽东无限感慨地说:“30 年前我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李大钊一直被认为是青年的挚友和导师,在青春一文中,李大钊说,能够担负再造青春中国重任的必定是青年,因为只有青年才具有青春的活力。他认为,青年一方面应当不断摆脱已成的各种观念的束缚影响,每天都保持无拘无束的青春活力;另一方面应当放弃对金钱、权力的追求,摆脱机械生
25、活的负担。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有“回天再造之精神”,有“拔山盖世之气魄”。李大钊一生清廉。北京大学当时规定,教授每月“初级为 240 元,随后可以加到 280元”。这样待遇,按当时普通生活标准,至少可以供养四五十口人的生活。但是李大钊却“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生活十分简朴。省下来的钱大部分用于活动经费,或是接济贫困学生。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常为生活费发愁。最后,北大校长蔡元培不得不关照会计科说:每月发薪时要先扣除一部分,亲手交给李夫人,免得李家“难为无米之炊”。李大钊早年就读于袁世凯创办的北洋法政学堂,一度拥护袁世凯。后来信奉过康梁的改良主义。到日本留学后,由于结识了章士钊等人,受其影响
26、很大,转而支持革命民主主义。回国后又追随陈独秀、胡适,从事新文化运动,并在这一过程中,率先信仰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一个人身上连贯地反映了 20 多年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和主要社会思潮的变迁。李大钊一生朋友很多,论敌、政敌亦不少。然而,他的论敌可以攻击他的信仰、言论、文章,但不会攻击他的人品;他的政敌,可以夺去他的生命,但不敢攻击他的人格。胡乔木评价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完人”。(摘编自蔡如鹏李大钊与他的“青春中华”)【相关链接】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 1989 年 10 月 29 日,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
27、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7 年 4 月,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 38 岁。(摘自“百度百科”)青年之学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李大钊晨钟之使命)(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一文中向国人阐述了他的理想主张,并号召青年无畏困难与障碍,追求进步与自由,建立一个青春的中国。B早在日本留学期间,李大钊就洞察到了革命发展的乐观形势,发表了最早阐述“青春中华”思想的青春,号召青年去创造理想的中华。C李
28、大钊认为,青年人只有与旧的传统、旧的思想割裂,不计名利,轻轻松松地生活,永葆青春的活力,才能够担负起再造青春中国的重任。D李大钊早年就有政治抱负,一直紧随时代潮流,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近代中国 20 多年历史发展和主要社会思潮变迁的见证。E文章详写李大钊在北大期间关心、爱护、引导毛泽东的事例,突出他对青年的巨大影响,甘当铺路石的精神,为建造青春中华所作的努力。(2)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发表晨钟之使命一文有何积极的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阐述。(6 分)(3)作为一篇为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写的传记,本文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4)胡乔木评价
29、李大钊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完人”,你怎样理解这一评价?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3 分)张明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走到哪儿都喜欢带着相机,那是因为他要及时拍下那些白驹过隙的瞬间。虽然欧盟峰会通过了加强财经纪律的“财政契约”,但“财政契约”并非灵丹妙药,不能一剂治愈欧债危机的顽疾。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本次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整治渣土车违法行为的攻坚战,目标任务明确,
30、成绩可圈可点,群众满意度较高。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才能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A B C D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谁都会垂垂老矣,需要年轻人帮助,谁的家中也都有年迈老人,一个社会之所以充满希望,一定是因为法理情都发育成熟,人们守法讲理有人情味所形成的。B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了最新推出的 24 条便民措施,人们普遍认为,落实这些措施,可在诸多领域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环节,提高服务质量。C在当代文学批评家李欧梵看来,茅盾的作品绝非完全写实,而更带有颓废美学和寓言的成分。这个说法,可能会让很多老读者大跌眼镜。D这是
31、上合组织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组织变革,这次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扩大上合的代表性和国际地位,反映出上合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没出事“你好我好大家好”, 出事便“相互推责”,已成多部门治理、多环节监管下的共同之处。安全标准也好,技术标准也罢,从本质上讲, 是监管的标准和态度的结果, 坚持一切从严并力求做到 “零风险” , 在标准上就必然会达到“史上最严” 就可能 “标准围绕监管转”, 监管有多么松散则标准就有多低效。 A 如果 就 只要 / 因而 所以B 一旦 其实 如果 那么 否则 /C 只要 / 只有 才能 不然 从而
32、D 假使 当然 既然 那么 / 因而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 。因为虽然白天的温度仍有三十几度, ,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有十多度。阳气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 。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日益增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17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负责人下列谈话的核心观点。(不超过 50 字)(6 分)(人民日报消息)2016 年 1 月 16 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负
33、责人就台湾地区选举结果发表谈话。全文如下:我们注意到台湾地区选举结果。近 8 年来,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与两岸同胞携手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建构两岸交流合作制度框架,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保持了台海和平稳定,这一良好局面得来不易,需要倍加珍惜。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不因台湾地区的选举结果而改变。我们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的意志坚如磐石,态度始终如一。我们愿意与所有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党和团体加强接触交流,与两岸同胞一道,维护两岸共同政治基础,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4、和台海和平稳定,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六、写作(6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五一”期间,重庆杨家坪步行街,图书论斤卖。一搭建的流动书店内全场图书每斤售价为 18 元人民币,吸引不少市民选购。购书现场很热闹,选购者踊跃,书籍种类繁多,包括时下的畅销书、中外名著等,还有不少装帧精美的精品书。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图书当萝卜白菜卖,是不尊重知识文化;有人认为有买有读,才能体现书的文化价值,利于知识的传播;也有人认为,这种销售方式可以冲淡人们对电子读物的喜爱,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手机依赖症。读了以上材料,你更认可哪种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