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动物的运动课题 5.2.1 动物的运动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2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3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教学重点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教学难点 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教法学法教法: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归纳学法:发表见解、辨析正误、观察归类、完成习题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个性化补充一、组织教学:教师活动:问好,督促学生做好“课前演讲”准备学生活动:起立问好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为上课做准备
2、。二、导入新课:情境导入 :播放动物运动的录像,通过感观刺激激发学生兴趣,在此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所表现的如:捕食、求偶、迁徙等行为的各种各样的运动是依靠哪些身体结构,它们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三、讲授新课活动 1: 运动系统的组成 指导观察哺乳动物家兔和人的骨骼图,重点观察家兔和人的四肢骨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系统的结构基础。 设疑:骨与骨之间是怎样连结的? 活动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设疑:骨骼肌为什么能使骨动起来,它是怎样着生在骨上的? 下面用我们手中的材料来探究一下吧。- 2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小结:动物的运动是靠骨骼肌牵引骨围绕关节活动
3、而产生的,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播放屈、伸肘 flash 动画,动态展示屈、伸肘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协调配合,同时学生做屈、伸肘动作加深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设疑: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各种运动吗?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观看录像、小组讨论,总结出动物的运动不仅要靠运动系统还要靠神经系统的支配,还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各种运动。动物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四、练习巩固:教材 P45 及相关习题五、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回顾,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形成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六、作业练习册七、预习:动物有哪些行为
4、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前郭县第一中学( 生物 )学科课时教案设计个性化补充- 3 -课题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2说出某种动物行为的成因。3说明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教学重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教学难点 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先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教法学法教法: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归纳学法:发表见解、辨析正误、观察归类、完成习题等教学过程(教学环 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个性化补充一、组织教学:教师活动:问好,督促学生做好“课前演讲”准备
5、学生活动:起立问好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为 上课做准备。二、导入新课:情境导入 :我知道有不少同学家里现在或者曾经养过宠物。不知道大家有内有利用这个假期好好地观察过它们。现在我就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说说你家的宠物有哪些特别有趣的、让你印象深刻的行为。三、讲授新课活动 1: 先天性行为 特点: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举例:猫吃老鼠取食行为 乌贼释墨防御行为鸟类育雏繁殖行为 公鸡斗架攻击行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个性化补充- 4 -活动 2:学习行为特点:由遗传物质决定,环境因素的影响举例:小猫跟母猫学习捕鼠本领 大山雀偷喝牛奶在所描述的动物行为中,资料 1 和
6、 3 是先天性行为,资料2、4、5 都是学习行为。小结: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的不同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学习新的行为,包括条件反射、尝试法和顿悟学习。将一种刺激物与一件事情联系在一起就是条件发射;尝试法是动物通过反复的练习,越来越熟练地进行某种行为的学习过程;顿悟学习是不经历尝试阶段,运用已经知道的知识学做新的事情或解决一个问题。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某种行为时“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四、练习巩固:教材 P52 及相关习题五、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回顾,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形成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六、作业练习册七、预习:什么是社会行为?哪些动物具有社会行为?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前郭县第一中学( 生物 )学科课时教案设计- 5 -课题 5.2.3 社会行为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2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方式,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教学重 点 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教学难点 “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教法学法教法: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归纳学法:发表见解、辨析正误、观察归类、完成习题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个性化补充一、组织教学:教师活动:问好,督促学生做好“课前演讲”准备学生活动:起立问好设计意图:集中
8、学生注意力,为上课做准备。二、导入新课: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 蚁、的取食过程。1、蚂蚁的取食行为有何特点? 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三、讲授新课活动 1: 社会行为的概念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营业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 蚂蚁、蜜蜂等。活动 2:社会行为的特征放录像:蜜蜂的群体生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个性化补充- 6 -活动 2:社会行为的特征放录 像:蜜蜂的群体生活。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蜜蜂的社会行为特点
9、。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并提问:(1)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为 什么? 小结:动物的社会行为有什么特征: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活动 3: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蜜蜂、蚂蚁信息交流的录像。问题:1、 蜜蜂和蚂蚁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2、长尾猴又是怎样交流的?总结:本节课通过同学们查资料、举例,我们知道了许多营社会行为的动物,通过观察、分析营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归纳总结出了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四、练习巩固:教材 P59 及相关习题五、课堂小结学生总结 回顾,
10、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形成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六、作业练习册七、预习:P61“想一想,议一议”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前郭县第一中学( 生物 )学科课时教案设计- 7 -课题 5.3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人类存 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学重点 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等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 动物群体数量的消长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影响;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教法学法教法:观
11、察分析、比较、讨论、归纳学法:发表见解、辨析正误、观察归类、完成习题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个性化补充一、组织教学:教师活动:问好,督促学生做好“课前演讲”准备学生活动:起立问好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为上课做准备。二、导入新课:情景导入:介绍唐代诗人杜甫和杜牧笔下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千里莺啼绿 映红” 。使学生产生比较,突出动物和这个大自然的关系。三、讲授新课活动 1: 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课本上的资料。因为每一种动物都是生物圈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这个环节断了,就会影响食物链的其他生物的生存。出
12、示食物链图例引导学生总结: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列总是维持在 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8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 2: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展示一幅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食物网的图。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吃与被吃的关系,从而知道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网传递、在生态系统内形成循环的情况。活动 3: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明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给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可以说:植物时动物最大的“恩人”那么动物也不能做“忘恩负义”的小人呀!就寻找一切机会去报这个大恩大德。其中就有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引导学生分析 PPT 上四幅画中动物如何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再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动物帮助植物的行为是不是一种“报恩”行为?总结:这是生物圈中常见的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四、练习巩 固:教材 P64 及相关习题五、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回顾,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形成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六、作业练习册七、复习:13 章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个性化补充-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