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微粒性(含解析).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936934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微粒性(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微粒性(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微粒性(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微粒性(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微粒性(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物质的微粒性(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蒸馏水 B. 金C. 氯化钠 D. 金刚石2.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如图所示,提起压在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气化,则相同微小空间内微粒的变化最可能是:( )A. B. C. D. 3.为预防“非典“(SARS)病毒,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说明( ) A. 分子可再分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很小 D. 分子间有间隔4.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 A. 蒸馏水 B. 氯化钠2C. 金刚石D. C605.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硫酸铜 B. 干冰C. 氯

2、化钠D. 汞6.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A H2O 在通电条件下产生 H2 H2O 中存在 H2B NaOH 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Na+ , OH -C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温度越高,水分之间间隔越大D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A. A B. B C. C D. D7.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NaCl B. H2O C. CO2 D. Fe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不

3、显电性; 原子之间有间隔 A. 和 B. C.和 D. 和9.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 ) A. 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B. 分子的质量变化 C. 分子的体积变化D. 分子的种类变化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变,是物理变化,而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都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B. 一切物质都由分子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比原子大C. 气球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D. 双氧水(H 2O2)和水(H 2O)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1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 (王安石梅花 )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分裂成原子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很小312.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风的校园中能闻到梅花的芳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 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1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C. 10mL 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后

5、体积小于 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4.下列关于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气、铜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 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数目发生了变化C. 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D.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分子发生变化15.用打气筒可以压入远大于自行车车胎体积的空气,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二、填空题16.从分子观点看,纯净物是由_构成的,混合物是由_构成的. 17.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下图所示),通

6、过膜的主要微粒是_。18.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_ 构成的 19.Al 和 Al3+属于同一种元素,因为它们的_相同。Al 和 Al3+属于_(相同或不同)的粒子,因为它们核外的电子总数_(相同或不同) 。 20.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_;(2)1cm 3水中有 31022个水分子:_ 21.在烧杯 A 中装入 20mL 蒸馏水,滴入 23 滴石蕊试液;在烧杯中 B 中装入 10mL 浓盐酸,然后用一只大烧杯把 A、B 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图) 过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烧杯 A中液体变成_色由该实验可知(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是

7、:4(1)_ ;(2)_ 22.走进食堂。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 三、实验探究题2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 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HCl)能发生如下反应,NH 3+HCl=NH4Cl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 A 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根据现象回答问题:(1)生成物 NH4Cl 常温下的状态是_ (填“固体” 、 “液体”或“气体” ) ; (2)有同学认为先在 A 处产生白烟是因为 HC

8、l 分子比 NH3分子运动速度慢,请你分析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 (3)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_ (4)该实验中的注射器也可改用胶头滴管直接滴入液体,相比较用注射器的优点是_ 四、综合题24.请认真回忆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 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构成的 (填“原子” 、 “分子”或“离子” )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a=_时,该粒子是原子,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_当 a=8 时,该粒子是_(填“原子” 、 “阳离子”或“阴离子” ) 25.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

9、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 (2) 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 。 5(3)下图是 CO 与 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序号) 。A. B. C. D. 26.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今年我国要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非吸烟者往往因别人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 (2)夏天钢轨间的缝隙变小。 6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蒸馏水 B. 金C. 氯化钠 D. 金刚石【答案】A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气体、

10、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属、非金属固体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金、金刚石由原子构成;氯化钠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A【点评】气体、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属、非金属固体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2.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如图所示,提起压在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气化,则相同微小空间内微粒的变化最可能是:( )A. B. C. D. 【答案】D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分子之间的间隔决定物质的状态,

11、当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分子种类不变。故答案为:D。【分析】在物理变化中,微粒种类不发生改变,大小不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微粒之间的空隙。3.为预防“非典“(SARS)病毒,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7说明( ) A. 分子可再分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很小 D. 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微粒之间存在间隔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但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的教室内充满了过氧乙酸的气味是利用了分子不断运动的事实 故选 B【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微粒

12、之间存在间隔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4.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 A. 蒸馏水 B. 氯化钠C. 金刚石D. C60【答案】C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 A 项不正确;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 B 项不正确;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 C 项正确;C 60是由 C60分子构成的,故 D 项不正确。 【分析】该题考查了物质的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氧气等;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等。5.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硫

13、酸铜 B. 干冰C. 氯化钠D. 汞【答案】B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A、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汞是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一般说来,酸碱盐由离子构成;气体(稀有气体除外)或液体由分子构成;金属单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6.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A H2O 在通电条件下产生 H2 H2O 中存在 H2B NaOH 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

14、的 Na+ , OH -8C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温度越高,水分之间间隔越大D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A. A B. B C. C D. D【答案】B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A、H 2O 在通电条件下产生 H2 , 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A 不符合题意;B、NaOH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Na+、OH - , B 符合题意;C、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是因为热水中温度高,品红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C 不符合题意;D、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

15、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的更快,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7.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NaCl B. H2O C. CO2 D. Fe【答案】D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A 不符合题意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 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C 不符合题意D、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D 符合题

16、意故答案为:D【分析】一般情况下,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直接由原子构成;气态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既有金属也有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物质由离子构成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之间有间隔 A. 和 B. C.和 D. 和9【答案】B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正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能再分的粒子;说法错误;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分子、离子等;一切原子核

17、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除外,错误;原子不显电性,正确;原子之间有间隔,正确故选:B 【分析】根据原子的定义、性质、构成和带电情况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原子是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9.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 ) A. 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B. 分子的质量变化 C. 分子的体积变化D. 分子的种类变化【答案】A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分子间有间隔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占据的空间越大,即物质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热胀冷缩”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化,A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在变化

18、过程中,只要微粒中国龙不发生改变,则微粒大小也不会改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变,是物理变化,而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都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B. 一切物质都由分子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比原子大C. 气球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D. 双氧水(H 2O2)和水(H 2O)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答案】C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解:A、水蒸发是物理变化,分子、原子都不变,水电解是化学变化,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不变故说法错误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19、,但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只能说构成分子的原子比该分子小故说法错误C、球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说法正确D、双氧水(H 2O2)和水(H 2O)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说法错误故选 C【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同种分子性质相同1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分裂成原子 C. 分子10之间有间隙 D. 分子很小【答案】A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解:A、分子在不停

20、地运动的性质可以解释气味、挥发、蒸发、扩散等,所以正确 B、分子的可分性只能用来解释化学变化,所以错误C、分子之间有间隙能解释物态变化、热胀冷缩、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小于体积和等现象,所以错误D、分子很小常解释一滴液体中含若干个分子等,与气味无关,所以错误故选 A【分析】A、根据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及应用判断B、根据分子的可分性及应用判断C、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隙的性质及应用判断D、根据分子很小的性质及应用判断12.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风的校园中能闻到梅花的芳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

21、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 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答案】A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A、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无风的校园中能闻到梅花的芳香”就是花香的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A 符合题意;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受热时间隔变大,所以,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的体积不变,B 不符合题意;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化,C 不符合题意;D、冰融化成水是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分子种类没有改变,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物质的额微粒性,需要微粒的性质并能利用微粒的性质解

22、释常见现象。1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C. 10mL 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答案】B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A、 “酒香不怕巷子深” ,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A 不符合题意;11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升降而改变,B 符合题意;C、10mL 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 不符合题意;D、

23、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物质的微粒性,在物理变化中,微粒的大小是不会发生改变的。14.下列关于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气、铜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 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数目发生了变化C. 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D.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分子发生变化【答案】C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A. 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A 不符合题意;B. 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B 不符合题意;C. 原子和离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如:原子失电

24、子成为阳离子,得电子成为阴离子;阳离子得电子成为原子,阴离子失电子成为原子,C 符合题意;D. 化学变化中,当物质由分子构成时一定有分子发生变化,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物质有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是那种,金属、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常见气体由分子构成;碱和盐由离子构成。15.用打气筒可以压入远大于自行车车胎体积的空气,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答案】A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A、用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与分子之间的间隔有关系;A符合题意;

25、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可解释化学变化此现象为物理现象与此无关;B 不符合题意;C、打气筒可以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与分子之间的间隔有关系,与分子的大小、能否再分以及分子的运动无关;C 不符合题意;D、打气筒可以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与分子之间的间隔有关系,与分子质量、体积大小无关;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二、填空题16.从分子观点看,纯净物是由_构成的,混合物是由_构成的. 12【答案】同种分子;不同种分子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只有一种物质的叫纯净物,从微观上看,纯净物就只有一种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成

26、的物质叫混合物,从微观上看,混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分析】该题考查了物质的微粒性。17.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下图所示),通过膜的主要微粒是_。【答案】水分子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由图可知,海水通过分离膜,变为淡水,海水淡化中分离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其他离子不能通过;故填:水分子。【分析】根据图示中海水淡化原理分析。18.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_ 构成的 【答案】微粒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故填:微粒【分析】可以从物质组成或构

27、成的角度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Al 和 Al3+属于同一种元素,因为它们的_相同。Al 和 Al3+属于_(相同或不同)的粒子,因为它们核外的电子总数_(相同或不同) 。 【答案】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不同;不同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Al 和 Al3+属于同一种元素,因为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原子在变成离子是改变的只是电子数,质子数不变;Al 是原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Al 3+是离子,所以二者属于不同的粒子的原因是它们核外的电子总数不同。故答案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不同;不同。 【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8、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类别。20.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_;(2)1cm 3水中有 31022个水分子:_ 【答案】分子不断运动;分子体积很小,或分子很小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13【解析】 【解答】解:(1)说明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2)说明微观粒子很小故答案为:(1)分子不断运动;(2)分子体积很小,或分子很小【分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21.在烧杯 A 中装入 20mL 蒸馏水,滴入 23 滴石蕊试液;在烧杯中 B 中装入 10mL 浓盐酸,然后用一只大烧杯把 A、B 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图) 过几分

29、钟后,可以观察到烧杯 A中液体变成_色由该实验可知(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是:(1)_ ;(2)_ 【答案】红;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解:由题意及题给图示,知道浓盐酸具挥发性,不断运动的氯化氢分子进入 A 烧杯内形成盐酸,盐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答案为:红;(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2)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分析】分析浓盐酸的性质,熟悉酸和酸碱指示剂作用出现的现象,理解分子的不断运动性22.走进食堂。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 【答案】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走进食堂。能闻到香味,说

30、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故答案为: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分析】微粒的性质包括微粒小、在不停运动、微粒之间存在空隙。三、实验探究题2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 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HCl)能发生如下反应,NH 3+HCl=NH4Cl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 A 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根据现象回答问题:14(1)生成物 NH4Cl 常温下的状态是_ (填“固体” 、 “液体”或“气体”

31、) ; (2)有同学认为先在 A 处产生白烟是因为 HCl 分子比 NH3分子运动速度慢,请你分析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 (3)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_ (4)该实验中的注射器也可改用胶头滴管直接滴入液体,相比较用注射器的优点是_ 【答案】 (1)固体(2)分子的质量大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合理即给分) ;(3)阳光下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4)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挥发造成的污染等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解:(1)烟是固体颗粒,因为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铵,且产生白烟

32、,所以氯化铵是固体;(2)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6.5,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运动速度越快;(3)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度就加快,只要能说明温度高了运动速度快了的例子都可以,例如阳光下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4)由于注射器装入的药品少,现象明显,又是封闭状态,所以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挥发造成的污染等故答案为:(1)固体;(2)分子的质量大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合理即给分) ;(3)阳光下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4)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挥发造成的

33、污染等【分析】 (1)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氯化铵的状态;(2)根据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考虑;(3)根据温度与运动速度的关系考虑;(4)根据注射器的特点考虑四、综合题24.请认真回忆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 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构成的 (填“原子” 、 “分子”或“离子” )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5a=_时,该粒子是原子,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_当 a=8 时,该粒子是_(填“原子” 、 “阳离子”或“阴离子” ) 【答案】 (1)原子;离子;分子(2)10;10;阴离子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34、 【解答】 (1)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a=2+8=10,该粒子是原子原子序数=质子数=10当 a=8 时,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答案为:原子;离子;分子;10;10;阴离子。【分析】物质有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是那种,金属、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常见气体由分子构成;碱和盐由离子构成。当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小于时表示阴离子,大于时表示阳离子。25.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

35、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 (2) 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 。 (3)下图是 CO 与 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序号) 。A. B. C. D. 【答案】 (1)氯化钠(2)失去(3)D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 (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2)质子数为 11 的是钠元素,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3)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其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

36、的分子,故该反应中没有变的是碳原子和氧原子。故答案为:氯化钠;失去;D。【分析】物质有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是那种,金属、稀有气体16由原子构成;常见气体由分子构成;碱和盐由离子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质量、数目保持不变。26.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今年我国要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非吸烟者往往因别人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 (2)夏天钢轨间的缝隙变小。 【答案】 (1)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2)夏天温度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小.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 (1)吸烟生成烟雾,烟雾分子因为运动,扩散到空气中,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烟雾分子,造成被动吸烟;(2)钢轨由铁原子构成.每两根钢轨间都有一定的间隙,夏天由于气温高,使得钢轨中铁原子的间隔变大,表现为钢轨的体积膨胀,则钢轨间的间隙变小.故答案为:(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2)夏天高温,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小.【分析】微粒观点的主要内容: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处于永停息的运动状态中.(1)烟雾分子属气体分子,在空气中扩散较快,使非吸烟者被动吸烟;(2)铁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温度升高,则铁原子间间隔变大,反之则变小,夏天高温状态下,铁原子间间隔变大,使得钢轨体积膨胀,则钢轨间的缝隙变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