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此电路由哪几个基本环节组成?2、简要分析各环节工作原理;3、画出各个标注点的电压波形。答案如下: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由以下五个基本环节组成:同步环节;锯齿波形成及脉冲移相环节;脉冲形成、放大和输出环节;双脉冲形成环节;强触发环节。一、同步环节同步环节由同步变压器 Tr,晶体管 V2,二极管 VD1,VD2,R1 及 C1 等组成。锯齿波是由起开关作用的 V2 控制的, V2 截止期间产生锯齿波, V2 截止持续时间就是锯齿波的宽度,V2 开关的频率就是锯齿波的频率。二、锯齿波形成及脉冲移相环节电路中由晶体管 V1 组成恒流源向电容 C2 充电,晶体管 V2 作为同步开关控制恒流源对 C2
2、的充、放电过程。晶体管 V3 为射极跟随器,起阻抗变换和前后级隔离作用,以减小后级对锯齿波线性的影响。 工作过程分析如下:当 V2 截止时,由 V1 管、Vs 稳压二极管、 R3、R4 组成的恒流源以恒流 IC1 对 C2 充电, ,调节 R3 可改变 IC1 从而调节锯齿波的斜率。当 V2 导通时,因R5 阻值小,电容 C2 经 R5、V2 管迅速放电到零。所以,只要 V2 管周期性关断、导通,电容 C2 两端就能得到线性很好的锯齿波电压。锯齿波电压 Ue3 与 Uc、Ub 进行并联叠加,根据叠加原理,分析 V3 管基极电位时,可看成锯齿波电压 Ue3、控制电压 U4(正值)和偏移电压 Ub
3、(负值 )三者单独作用的叠加。当三者合成电压 Ub4 为负时,V4 管截止;合成电压 Ub4 由负过零变正时,V4 由截止转为饱和导通,Ub4 被钳位到 07 V。电路工作时,往往将负偏移电压 Ub 调整到某值固定,改变控制电压 Uc 就可以改变 Ub4 的波形与横坐标(时间 )的交点,也就改变了 V4 转为导通的时刻,即改变了触发脉冲产生的时刻,达到移相的目的。三、脉冲形成、放大和输出环节如图所示,脉冲形成环节由晶体管 V4、V5 、V6 组成;放大和输出环节由 V7、V8组成;同步移相电压加在晶体管 V4 的基极,触发脉冲由脉冲变压器二次侧输出。当 V4 的基极电位 Ub407 V 时,V
4、4 截止时,V5、V6 分别经 R14、R13 提供足够的基极电流使之饱和导通,因此点电位为一 137 V(二极管正向压降按 07 V,晶体管饱和压降按 0.3 V 计算),V7、 V8 处于截止,脉冲变压器无电流流过,二次侧无触发脉冲输出。此时电容 c3 充电。充电回路:由电源+15 V 端经 R11-V5 发射结-V6-VD4-电源-15 V 端。C3 充电电压为 28.3V,极性为左正右负。当 Ub4=0.7V 时 V4 导通,点电位由+15V迅逸降低至 l v 左右,由于电容 c3 两端电压不能突变,使 V5 的基极电位点跟着突降到-273 V,导致 V5 截止,它的集电极电压升至 2
5、.1V,于是 V7、V8 导通,脉冲变压器输出脉冲。与此同时,电容 C3 由 15V 经 R14、VD4、V4 放电后又反向充电,使点电位逐渐升高,当点电位升到-13 3 v 时,V5 发射结正偏,又转为导通,使点电位从 21 V又降为-137 V,迫使 V7、V8 截止,输出脉冲结束。四、双脉冲形成环节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要求触发脉冲为双脉冲,相邻两个脉冲间隔为 60。 ,V5、V6 两个晶体管构成“或门”电路,当 V5、V6 都导通时,V7 、V8 都截止,没有脉冲输出。但只要 V5 、V6 中有一个截止,就会使 V7、V8 导通,脉冲就可以输出。五、图的右上角那部分电路即为强触发环节。变压器二次侧 30 V 电压经桥式整流,电容和电阻形滤波,得近似 50 V 的直流电压。当 V8 导通时, C6 经过脉冲变压器、R17(C5)、V8 迅速放电。由于放电回路电阻较小,电容 C6 两端电压衰减很快,N 点电位迅速下降。当 N 点电位稍低于 15 v 时,二极管 VD10 由截止变为导通。这时虽然 50 V 电源电压较高,但它向 V8 提供较大电流时,在 R19 上的压降较大,使 R19 的左端不可能超过 15 V,因此N 点电位被钳制在 15 V。当 V8 由导通变为截止时,50 V 电源又通过 R19 向 C6 充电,使N 点电位再次升到点 50 V,为下一次强触发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