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理 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8926036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 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理 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理 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理 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曾宪兰【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章的第四节,由前面宇宙环境的知识可知,地球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自转和公转。本节先谈地球的自转运动,只要掌握了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就能为以后学习公转运动和地理环境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地球的自转,就地表来说是在作圆周运动,所以可从方向、周期、速度三个方面来了解它的特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由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其中最显著的是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异、地转偏向和地球形状变扁等现象。本节课的重点是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地转偏向问题;难点是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异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

2、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图”,并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学会运用“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德育目标:使学生形成物质普遍联系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学方法】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一些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对学生来说很抽象,不容易领会。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以新兴的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从创设情境入手,采用直观教学,变宏观为微观(如以地球仪代替地球)、变静态(如课本插图)为动态(如动画)、变抽象为形象;再通过低起点、高坡度式的层层设问,创造协作学习与会话环境,在

3、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逐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突出直观教学,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演示法。利用地球仪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一些难以观测、难以想象的地理过程模拟式地展现出来,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形象生动。二是情境法。通过切合实际地创设一些情境,设计恰当的问题,以案例式使每个知识点能自然地导入引申,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主动与老师协同学习,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水到渠成地实现意义的建构。【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设计问题:毛泽东主席有一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种情况可能吗?通过引用伟人诗句,

4、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巧妙地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地球自转的特点1.方向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请学生上讲台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自西向东”。提醒学生,圆周运动常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来描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双边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层层设问,通过演示引入,由浅入老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设问: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在南极上空看,又怎样?(教学生运用“北右南左”法则)设计问题,课后思考: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天上的星星是否都是东升西落?九月的星空图里的星星是如何运动的?深,使学生全面认识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其产生的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同时提高观看星图的能力。

5、结合手势法则,使学生能牢固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能分析各种地球运转示意图打好基础。2.周期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讲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概念。用自己创作的电脑课件,演示说明恒星日与太阳日差异的原因。设计问题,学生回答:假如今晚八时在某一位置看到某颗恒星,明晚要在同一位置看到同一颗星,应在什么时刻去看?看九月的星空图,为什么观测日期每推后 15 天,观测时刻要提前 1 个小时?假如地球不公转、或自东向西自转、或自东向西公转、或自转公转都是自东向西,太阳日和恒星日各有什么不同?(课后思考)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异问题较抽象、很费解,用多媒体手段可进行模拟,形象、生动。通过多角度设问,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

6、维能力。3.速度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介绍角速度的概念,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 15/小时。介绍线速度的概念,显示线速度示意图,得出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回应导入新课时提出的问题。设计问题,学生回答:两极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怎样?同纬度的两地、同经度的两地、或纬度、经度都不同的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各有什么异同?本问题较浅显,但也不能一笔带过,否则学生容易忽视。通过设问,可对这一知识点加以强化,也解决了课后练习题。小结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方 向 自东向西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周 期太阳日( 24 时)角速度 15/小时速度 线速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列出表格,让学生填充,由学生自己归纳出

7、地球自转的特点。方便学生记忆,培养学生归纳能力。促成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以达到教学目的。、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意义:情境组 长期以来,劳动人民养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多数宾馆的大厅都挂着一些时钟,每个时钟显示不同的时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首次使用远程大炮,射程达 100 多公里,而每次发射后炮弹总是向右偏离目标 1 公里多。初中地理是这样描述地球的形状的: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以上事例,各表示地球自转哪方面的地理意义?分别与地球自转及其特点有何关系?自主学习、协作对话:问题组 如果地球不自转、或不公转、或不自转也不公转、或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同,昼夜

8、更替的情况各将怎样?同经度的地方、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有何差异?南北半球和赤道,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是如何偏向的?如何证明地球不是正球体?代表发言、及时反馈: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后,由代表回答以上问题。利用电脑演示、引导学生想象昼夜之分与昼夜更替及其形成。结合惯性定律,图示说明南北半球和赤道地转偏向的情况(再次教学生运用另一“北右南左” 法则);再举出大量有关的事例,并用自制电脑动画演示地转偏向的成因。播放动画,说明地球形状变扁的原因。意义建构、引申提高:问题组 如果昼夜更替的周期变长或变短,对我们的生活将带来什么影响?如果想最早进入 21 世纪,你该怎么做?如果想最早看到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又该

9、怎么做?长江三峡河段,由于南岸较陡,所以房子多建于北岸。为什么南岸比北岸陡些?根据这部分内容体系的特点,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 创设情境、导入意义、自主学习、协作对话、代表发言、及时反馈、意义建构、引申提高四个环节,在老师的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下,学生协作学习,凭自身经验和已有知识,共同建构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本课总结【教学评价】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加大信息量,提高课堂密度。3.通过老师的层层设问、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