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网企标Q/GDW 179-2008(含修改版) 与DL/T 5092-1999、Q/GDW 102-2003 的比较,1 范围,国网企标Q/QDW 179-2008:110kV-750kV DL/T 5092-1999: 110kV-500kV Q/GDW 102-2003:750kV,总则,对重要的送电线路提高一个安全等级,即对110kV-330kV采用二级,对500kV、500kV、750kV采用一级,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1.2。 线路重要性按电压等级将线路分为三类(主要与覆冰率取值有关)一类:750kV、500kV、重要330kV二类:330kV、重要220kV三类:220kV
2、及110kV,国网企业标准首版:新增安全等级划分及线路分类,国网企业标准修改版A:保留安全等级划分,取消线路分类,即红字部分取消,路径:新增和修改内容,5.1路径选择应采用卫片、航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新技术,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必要时可采用地质遥感技术 。 5.7耐张段长度,单分裂导线线路不宜大于5km;两分裂及以上导线线路不宜大于10km;对轻、中、重区耐张段不宜太长,一般不应超过10km、5km、3km。如运行、施工条件许可,耐张段长度可适当延长。当耐张段长度较长时应考虑防串倒措施。在高差或档距相差悬殊的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应适当缩短。 5.8选择路径和定位时,
3、应注意限制使用档距和相应的高差,避免出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的档距,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 5.10 运行抢修特别困难的局部区段线路,采取适当加强措施。 注:红字为修改版A新增加内容。,气象条件,大跨越基准高:指与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距离,1、基本风速、基本冰厚重现期及基准高的确定,2、 冰区划分与取值,设计冰区宜划分成:轻冰区:10mm及以下;中冰区:大于10mm小于20mm;重冰区:20mm及以上。 设计冰厚:轻冰区宜按无冰、5mm、10mm设计;中冰区:宜按15mm、20mm设计;重冰区:宜按20mm、30mm、40mm、50mm等设计,必要时还宜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
4、 对易覆冰地区特别重要输电线路宜提高覆冰设防标准。 地线设计冰厚应较导线增加不小于5mm。 对于相对高耸、山区风道、垭口、抬升气流的迎风坡、较易覆冰等微地形区段,以及相对高差较大、连续上下山等局部地段的线路应加强抗冰灾害能力。DL/T 5092-1999:只分轻冰区和重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地区),国网企标主要新增:,注:红字为修改版A新增加内容。,3、国外的重现期水平,IEC50年 150年 500年 ASCE(美国)50年 100年 200年 400年,ASCE,IEC风速和冰与重现期的关系,导线和地线,7.7在稀有风速或稀有覆冰气象条件时,导线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其拉断
5、力的70%(原行标为60%)。导线悬挂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其拉断力的77%(原行标为66%) 。 7.8地线选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的配合不宜小于表4的规定 。,50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地线用镀锌钢绞线最小标称截面应不小于100mm2。,国网企标主要新增和修改:,导线和地线,7.16 悬垂线夹、间隔棒、防振锤等处导线上的动弯应变应不大于符合表7所列值。表7 导线微风振动许用动弯应变表 单位为,绝缘子和金具,绝缘子尚应满足正常运行情况常年荷载状态下安全系数不小于4.0。,8.1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8所列数值。双联及以上的多联绝缘子串应验算断一联后的机械强度,其荷载及安全系数按断
6、联情况考虑。 8.1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验算荷载是指验算风或验算冰气象条件下绝缘子所承受的荷载。,注:红字为修改版A新增加内容。,国网企标主要新增和修改:,绝缘子和金具,8.3 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 2.5 断线、断联、验算情况 1.5 8.6 与横担连接的第一个金具应转动灵活且受力合理,其强度应高于串内其他金具强度。 8.7 输电线路悬垂V串两肢之间夹角的一半可比最大风偏角小510,或通过试验确定。8.8 线路经过易舞区应适当提高金具和绝缘子串的机械强度,并宜采取安装防舞装置等防舞措施。 8.9 在易发生严重覆冰地区,宜采取增加绝缘子串长和采用V型串、八
7、字串。,绝缘配合、防雷接地,式中: nH 高海拔地区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 H 海拔高度,km; m1 特征指数,它反映气压对于污闪电压的影响程度,由试验确定。 各种绝缘子m1参考值见附录C。,9.7 高海拔地区污秽绝缘子的闪络电压,随着海拔升高或气压降低而变化,悬垂绝缘子串的片数,宜按下式进行修正。,国网企标主要新增和修改:,绝缘配合、防雷接地,9.9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为便利带电作业,带电部分对杆塔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不应小于表12所列数值。,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50cm。,绝缘配合、防雷接地,式中: H 海拔高度,m; m 海拔修正因子,工频、雷电电
8、压修正因子m=1.0;操作过电压修正因子见图1中的曲线a、c。 如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则表13所列的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9.11 空气放电电压海拔修正系数Ka可按下式确定:,9.13 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对于同塔双回直线塔,220kV及以上线路的保护角均不大于0,110kV线路不大于10;对于单回路,500750kV线路对导线的保护角不大于10,330kV及以下线路不大于15;单地线线路不大于25。对中重冰区线路的保护角可适当加大。,导线布置,10.2 对1000m以下档距,水平线间距离宜按下式计算:,表15 ki系数,式中: ki 悬垂绝缘子串系数,见表15;
9、D 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 Lk 悬垂绝缘子串长度,m; U 输电线路标称电压,kV; fc 导线最大弧垂,m。 一般情况下,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水平线间距离与档距的关系,可采用附录C所列数值。,国网企标主要新增和修改:,杆塔型式,中、重冰区线路不宜采用下列型式的杆塔: 导线非对称排列的杆塔; 导线与地线无水平偏移的杆塔; 塔身断面非正方型铁塔。,杆塔荷载,12.1.3各类杆塔均应计算线路正常运行情况、断线(含分裂导线时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不均匀覆冰情况和安装情况下的荷载组合,必要时尚应验算地震等稀有情况。,国网企标修改版A主要新增及修改如下:,12.1.5 悬垂型杆塔(不含大跨越直线
10、塔)的断线(含分裂导线的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应按-5、有冰、无风的气象条件下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1 单回路杆塔:单导线时,断任意一根导线;分裂导线时,任意一相有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 2 双回路杆塔:单导线时,断任意两根导线;分裂导线时,任意两相有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 3 多回路杆塔:单导线时,断任意三根导线;分裂导线时,任意三相导线有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 4 地线断线情况:不论带多少回路的杆塔,断任意一根地线,导线未断;,杆塔荷载,12.1.6耐张型杆塔的断线(含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应按-5、有冰、无风的气象条件下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1 单回路和双回路杆塔,在同一档内断任意两相导线或有
11、纵向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 2 多回路及以上杆塔,在同一档内断任意三相导线或有纵向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 3 断任意一根地线、导线未断; 12.1.7对于10mm及以下的冰区导线、地线的断线张力或不平衡张力应不低于表18值,垂直冰荷载取100设计覆冰荷载。,表18 10mm及以下冰区导线、地线断线张力或不平衡张力取值表,杆塔荷载,12.1.8 不均匀覆冰情况按5、有不均匀冰、10m/s风速的气象条件计算;不均匀覆冰的导、地线不平衡张力应不低于表19值。垂直荷载按不小于75%设计覆冰荷载计算。表19 10mm及以下冰区不均匀覆冰的导、地线不平衡张力取值表;,12.1.9 各类杆塔不均匀覆冰的不平
12、衡张力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1 每相导线和每根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均匀覆冰荷载,组合使杆塔产生最大的弯矩; 2 每相导线和每根地线同时不同向有不均匀覆冰荷载,组合使杆塔产生最大扭矩; 3 部分相导线和一根地线同时有不均匀冰荷载,组合使杆塔承受弯扭的最不利组合。,杆塔荷载,1 取消原表18(导线、地线断线时覆冰率)、表19(覆冰不平衡张力覆冰率),请根据工程实际进行判断。 2 断线张力或分裂导线的不平衡张力取值适当减小。,国网企标修改版A主要修改如下:,10mm及以下冰区导线、地线断线张力或不平衡张力取值对照表,杆塔荷载,国网企标修改版A主要修改如下:,10mm及以下冰区导线、地线断线张力或不平衡张
13、力取值对照表,杆塔荷载,3 不均匀覆冰时不平衡张力适当减小,国网企标修改版A主要修改如下:,10mm及以下冰区不均匀覆冰的导、地线不平衡张力取值对照表,杆塔荷载,4 断线(含分裂导线时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的荷载组合有所区别:,国网企标修改版A主要修改如下:,悬垂型杆塔: 原标准:同一档内,任意三分之一相导线有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 修改版A: 1 单回路杆塔:单导线时,断任意一根导线;分裂导线时,任意一相有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 2 双回路杆塔:单导线时,断任意两根导线;分裂导线时,任意两相有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 3 多回路杆塔:单导线时,断任意三根导线;分裂导线时,任意三相导线有不平衡张力。
14、地线未断。,耐张型杆塔: 原标准:单回路杆塔在同一档内断任意两相导线、地线未断、无冰、无风。 双回路及以上杆塔,在同一档内断任意三分之一相导线、地线未断、无冰、无风。 修改版A: 1 单回路和双回路杆塔,在同一档内断任意两相导线或有纵向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 2 多回路及以上杆塔,在同一档内断任意三相导线或有纵向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杆塔荷载,国网企标修改版A主要修改如下:,5 各类杆塔不均匀覆冰的不平衡张力应计算的荷载组合作了具体规定: 原标准:未具体规定 修改版A: 各类杆塔不均匀覆冰的不平衡张力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1 每相导线和每根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均匀覆冰荷载,组合使杆塔产生最大的弯
15、矩; 2 每相导线和每根地线同时不同向有不均匀覆冰荷载,组合使杆塔产生最大扭矩; 3 部分相导线和一根地线同时有不均匀冰荷载,组合使杆塔承受弯扭的最不利组合。,杆塔荷载,12.1.16导线及地线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WxWoZSCcdLpB1sin2,国网企标修改版A主要新增及修改如下:,B1导、地线覆冰风荷载增大系数,5mm冰区取1.1,10mm冰区取1.2;,表21 风压不均匀系数和导地线风载调整系数c,校验杆塔电气间隙时,档距小于200m取0.8,档距大于550m时取0.61,档距在200m550m之间风压不均匀系数采用式11计算。,杆塔荷载,国网企标修改版A主要修改如下:,1
16、2.1.17杆塔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Ws=WoZSZB2As (12)B2杆塔覆冰风荷载增大系数,5mm冰区取1.1,10mm冰区取1.2;,12.1.18绝缘子串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WIWOZB3AI (13)B3绝缘子覆冰风荷载增大系数,5mm冰区取1.1,10mm冰区取1.2;,杆塔荷载,国网企标修改版A主要修改如下:,杆塔结构设计基本规定,国网企标修改版A主要修改如下:,13.2.1结构或构件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应采用下列表达式: o(GSGK+QiSQiK)R (14) 式中: o结构重要性系数,按线路的重要性和安全等级选定。重要杆塔结构取1.1,临时使用的各类
17、杆塔结构取0.9,其他线路结构结构取1.0;可变荷载组合系数,各级电压线路的正常运行情况,应取=1.0;断线情况、安装情况和不均匀覆冰情况,应取=0.9;验算情况,应取=0.75;,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15.1 导线对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应根据导线运行温度+40(若导线按允许温度+80设计时,导线运行温度取+50)情况或覆冰无风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计算垂直距离,根据最大风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进行风偏校验。输电线路与主干铁路、高速公路交叉,采用独立耐张段,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应取1.1,应按验算覆冰条件和导线最高温度校核对被交叉跨越物的间隙距
18、离。输电线路与标准轨距铁路、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交叉时,如交叉档距超过200m,最大弧垂按导线温度计算时,导线的温度应按不同要求取+70或+80计算。,国网企标修改版A主要新增及修改如下:,15.9 输电线路与甲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厂房、甲类物品库房、易燃、易爆材料堆场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气)体贮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杆塔高度加3m,还应满足其他的相关规定。,重要线路及特殊区段加强措施研究,目录,1 前言 2 线路杆塔的可靠度指标 3. 风、冰荷载重现期 线路杆塔荷载取值 5 风、冰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6重要跨越段设计原则 7结论,1、前言,本专题通过对线路杆塔的可靠度指标、线路杆塔的安全等级、线
19、路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风、冰荷载重现期对杆塔荷载的影响、线路杆塔荷载取值及其对造价的影响的分析计算,确定差异华设计原则。同时,通过对重要线路及特殊区段加强措施的研究,为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编制依据提供技术支持。,2、线路杆塔的可靠度指标,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2-1的要求。 表2-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对重要的送电线路,如500kV城市环网、电气化铁路的专供线路、电厂的送出线路以
20、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和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线路,为确保大中城市供电,对城市电网供电的主干线路等应采用安全等级一级。,线路杆塔的安全等级,2、线路杆塔结构的可靠度目标,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可靠指标,不应小于表2-2的规定。 表2-2 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可靠指标 100年一遇时,杆塔结构破坏类型为延性破坏,因此,重要线路按安全等级一级取值,杆塔结构构件可靠度目标应取3.70。,线路杆塔结构的可靠度目标,2、线路杆塔的可靠度指标,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设计
21、使用年限并考虑工程经验确定,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线路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2、线路杆塔的可靠度指标,表2.3.1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与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1.2塔重相当时的设计覆冰厚度、最大设计风速推算值,重要性系数与荷载对比分析,2、线路杆塔的可靠度指标,1)特高压交流1000kV晋东南南阳线路 表2.3.2 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塔重的影响,重要性系数对塔重、造价的影响,3、风、冰荷载重现期,国际输电线路通用标准IEC60826中,对风、冰荷载重现期选取取决于所设计线路的安全等级,并分别规定了1、2、3级安全水平重现期取值:分别为5
22、0、150、500年。 美国输电线路结构荷载导则(1991,ASCE)对风、冰荷载重现期对应不同的可靠性水平分别取50、100、200、400年一遇,而且只有临时线路的重现期小于50年一遇。,3、风、冰荷载重现期,我国与IEC标准、欧洲标准和美国导则的风、冰荷载重现期(回归期)是有差别的见表3。 表3 风、冰荷载重现期比较表,从表3看,我国的风荷载重现期较小,设防水平低于其他标准,但实际上,我国在线路设计时,尚有荷载分项系数1.4,并考虑气象统计资料的尚欠完整,规定了最小设计风速,例如,我国500千伏输电线路的最小设计风速不低于30米/秒。因此,我国对照国外标准的各种电压等级的线路的重现期已经
23、达到50年至200年的水平,有的甚至更高。,4、线路杆塔荷载取值,500kV输电线路设计时,除非有可靠的观冰资料,可按重现期内的数理统计确定设计冰厚,鉴于目前我国气象资料对冰厚的统计资料较少,没有条件按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设计冰厚,因此,在500kV输电线设计冰厚的取值应比110-330kV提高一个等级,一般可增加5mm。对于110-330kV线路,当其担负整个城市的供电重责,或者是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线路和铁路交通的专用线路,或者是该地区供电的唯一线路,设计冰厚也应较一般线路提高一个等级。,4、线路杆塔荷载取值,要取得较为可靠的观冰成果,观测年限应在5-10年以上。由于观冰站建设和
24、运行成本较高,所以要通过观冰站获得较为实用的设计覆冰资料代价比较昂贵。 新建线路工程设计覆冰厚度一般是依靠对沿线气象台站、电力部门、电信部门,有时包括当地居民的收资调查,再进行分析确定。一般取值为所收集到的已发生覆冰厚度最大值再适当留有裕度。 因此在新版重冰区设计规定中提出,有足够的覆冰观测资料,并确认资料有效性的情况下,应采用概率统计法确定线路设计冰厚;甚少或无覆冰观测资料可用时,应通过对附近已有线路的覆冰调查分析确定设计冰厚。,5、风、冰荷载对结构的影响,5.1风的重现期取值对杆塔结构构件可靠度的影响 当重现期由30年提高到50年,风速提高了5。风压提高了10.3,当重现期由30年提高到1
25、00年后,风速提高了12,风压提高了25.4,按DL/T5092-1999规程和DL/T5154-2002规定设计杆塔,由JC法计算其可靠度变化如表5-1。 表5-1重现期取值对杆塔结构构件可靠度的影响,注:(1) 上表按线条风荷载效应占大风荷载总效应的60计;(2) 30年重现期统计风速等于最小设计风速;(3) 未考虑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1.1; 由表5-1可知,当重现期由3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后,杆塔结构构件可靠度提高了约1个等级(0.5为1个等级),提高到100年一遇后,杆塔结构构件可靠度提高了约2个等级。,5、风、冰荷载对结构的影响,5.2 风的重现期取值对塔重的影响 表5-2 重现
26、期取值对塔重的影响,5、风、冰荷载对结构的影响,5.3 覆冰厚度对杆塔荷载的影响 杆塔的荷载随着电线上和杆塔上的覆冰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以400mm2导线为例,当覆冰厚度由10mm增加至15mm、20mm、30mm和50mm时,过载冰荷载比较见表5-3。 表5-3 400mm2导线增加覆冰厚度的对比表,5、风、冰荷载对结构的影响,5.4 覆冰厚度对塔材耗量和造价的影响以500kV单回线路400mm2导线为例,覆冰厚度为10mm、15mm、20mm、30mm、50mm时测算的塔材耗量和造价对比见表5-4: 表5-4 覆冰厚度对塔材耗量和造价的影响对比表,6、重要跨越段处理措施设计原则,6.1重要跨
27、越段设计原则 对于跨越主干铁路、高等级公路等重要设施及运行抢修特别困难的局部区段线路,提高设计标准。这些重要跨越采用独立耐张段,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 对于相对高耸、山区风道、垭口、抬升气流的迎风坡、较易覆冰等微地形区段,以及相对高差较大、连续上下山等局部地段的线路应加强抗冰、风灾害能力。 6.2重要跨越段费用测算 6.2.1重要跨越段费用测算条件 (1)选择LGJ-400/50导线单回路,风速V=30m/s,覆冰C=10mm,一般跨越按四基塔,其中两基塔按33m呼高,两基跨越塔按51m呼高;考虑独立耐张段时两基跨越塔按51m呼高,另使用30m呼高JT1-30耐张塔,四基塔结构重要性系数
28、取1.1。 (2)选择LGJ-630/45导线双回路,风速V=30m/s,覆冰C=10mm,一般跨越按四基塔,其中两基塔按33m呼高,两基跨越塔按51m呼高;考虑独立耐张段时两基跨越塔按51m呼高,另使用30m呼高SJT1-30耐张塔,四基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6、重要跨越段处理措施设计原则,6.2.3重要跨越段费用测算,由表6.2-2看出,LGJ-400/50导线单回路,考虑独立耐张段跨越,本体投资增加约125万元,静态投资增加约169万元,LGJ-630/45导线双回路,考虑独立耐张段跨越,本体投资增加约246万元,静态投资增加约324万元。,7、结论,(1) 高压输电线路应按其对国
29、民经济的作用,划分安全等级。 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等级由有关部门,根据线路在电网中的重要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输送容量的大小等划分。 (2) 按照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规定,对重要的送电线路提高一个安全等级,即对重要的500kV和750kV线路采用一级,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不小于1.1;500750kV线路及重要110330kV线路采用二级;110330kV线路采用三级;(3) 根据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选取线路风、冰等气象条件的重现期。建议对110330kV线路及其大跨越取30年,500kV750kV线路及其大跨越、500kV取50年,800kV、1000kV取100年一遇。 (4) 对安全
30、等级高的重要输电线路也可适当提高风、冰气象条件的重现期或增加稀有风、冰的验算条件。,7、结论,(5) 对于一般线路跨越主干铁路、高等级公路等重要设施及运行抢修特别困难的局部区段线路,提高设计标准。这些重要跨越采用独立耐张段,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经测算,LGJ-400/50导线单回路,考虑独立耐张段跨越,本体投资增加约125万元,静态投资增加约169万元,LGJ-630/45导线双回路,考虑独立耐张段跨越,本体投资增加约246万元,静态投资增加约324万元。 (6) 对于相对高耸、山区风道、垭口、抬升气流的迎风坡、较易覆冰等微地形区段,以及相对高差较大、连续上下山等局部地段的线路应加强抗
31、风、冰灾害能力。 (7) 对于2008年初冰灾地区,提高覆冰设防标准。在对此次冰灾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冰区划分。重要线路设计覆冰厚度提高一个覆冰等级,对极端情况按验算条件设计杆塔强度。,差异性设计指导意见,重要线路划分原则,1、核心骨干网架包括: (1)特高压电网; (2)500、750千伏电网最小的骨干网架,每座变电站有至少1回出线; (3)向重要负荷供电的330、220千伏变电站至少1条连接主网的线路。 2、战略性输电通道包括: (1)大型水电送出线路; (2)大型煤电送出线路; (3)大型核电送出线路; (4)跨国输电工程; (5)跨区联网输电工程。,重要线路划分原则,3、重要受端
32、电源送出线路中的至少1条线路要作为重要线路(重要受端电源是指一次能源运输和供应保证度高的受端电源)。 4、重要负荷供电线路包括向一级、二级负荷及其他重要负荷供电线路中的至少1条线路。 5、对于运行抢修特别困难的局部线段和跨越主干铁路、高等级公路等设施的重要跨越作为重要线路考虑。,重要线路设计标准,1、按照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重要送电线路的重要性系数取1.11.2,使其安全等级提高一级。110330千伏线路由三级提高到二级,设防水平达到50年一遇。500750千伏由二级提高到一级,设防水平达到100年一遇。特高压线路、直流线路安全等级标准为一级,设防水平为100年一遇。,重要线路设计标准
33、,2、根据冰区划分图,在相同条件下,重要线路提高5-15mm覆冰设防标准,并按照提高15-25mm覆冰进行验算。 3、对于跨越主干铁路、高等级公路等重要设计的跨越应采用独立耐张段。,重要线路设计标准,4、逐步提高城市配电网电缆应用的比重,城市配电网的重要线路宜采用电缆。 5、对覆冰地区的重要线路考虑安装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并采取防冰措施。研究采取增加绝缘子串长和更多采用V型串等措施,防止或减少重要线路冰闪事故的发生。相关变电站应考虑装设除冰、融冰设施。,有关工作要求,对规划的重要线路,按照重要线路设计标准,开展规划设计和前期工作。 对在建的重要线路,按照重要线路设计标准,对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
34、校验。 对已建的重要线路,按照重要线路设计标准,进行设计核算,不满足标准要求的进行改造。,工作思路,1、根据业主委投的项目查找原工程设计气象条件;工程量指标(基础、塔材) 2、根据业主确定的重要性线路,按重要性线路标准确定新的气象条件; 3、计算单回路和双回路一基直线塔、耐张塔进行详细的对比计算。找出比例关系,推算其他塔型的塔重; 4、统计对重要交叉跨越该耐张塔的工程量; 5、对中、重冰还要考虑耐张段的缩短改耐张塔的因素; 6、提工程量,算本体投资; 7、结论和建议。,报告内容,1、工程概况(规模、建设时间、投产时间、工程量、本体投资) 2、原气象条件 3、新气象天件 4、海拔情况(相对高差情况) 5、原交叉跨越情况、采取的跨越方式。 6、现在的交叉跨越情况、采取的跨越方式。 7、杆塔计算结果(不同条件下的重量关系) 8、新标准工程量、本体投资 9、结论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