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济宁市教学能手考试要点.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917911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宁市教学能手考试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济宁市教学能手考试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济宁市教学能手考试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济宁市教学能手考试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济宁市教学能手考试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市教学能手评选修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要点教育学考试要点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1.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1、萌芽阶段: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表现为许多零星的教育思想与观点,理论上并不成熟,方法上是经验总结和理性思考。2、独立形态阶段:主要特征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的独立学科。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3、20 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主要的教育学流派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

2、4、现代教育理论的新发展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教育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规律与教育(1)个体身心的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发展。(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

3、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补偿性的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水平;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三、理解教育与经济、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教育相对独立

4、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2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5、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着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1、教育有利于文化的传递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四、理解教师的劳动特点,掌握教师的职业素养、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教师劳动特点1)复杂性和创造性(2)连续性和广延性(3)示范性和主体性(4)长期性和间接性(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1)职业道德素养。(2)知识素养。(3)能力素养。(4)职业心理健康。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老师: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热爱、尊

6、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9、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学生:1、正确认识自己 2、正确认识老师环境方面: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加强学风教育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学制的历史沿革我国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从清末开始的。1902 年 壬寅学制 (未实行) 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3 年 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1912 年 壬子癸丑学制 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

7、女同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1922 年 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1951 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高等教育。1958 年 学制改革 由于后来的政治运动,我国基本上仍是沿用 1951 年政务院颁布的学制。- 3 -1985 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 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 年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单轨学制 以美国为代表。双轨学制 以西欧各国为代表,分支学制 介于上述两种学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六、了解课程

8、的类型,理解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含义,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的类型(一)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二)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三从对学生学习的要求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四)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五)根据课程任务 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型课程(六)从课程表现形式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

9、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开展。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2、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比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

10、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七、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方法及其应用。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2)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11、(双边性规律)(3)掌握- 4 -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4)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量力性原则。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八、掌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

12、本环节、教学评价的类型及功能。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辅助形式:个别教学、现场教学。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1. 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 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九、理解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方法及其应用。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

13、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过程。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学相结合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德育方法主要的德育方法有: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陶冶教育法 4.实际锻炼法5.角色扮演法 6. 品德评价法 7. 品德修养指导法 8.合作学习法- 5 -十、了解班主任工

14、作的内容与方法。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 )方法:分析书面材料法、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2.有效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中心环节)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9.个别教育工作。10 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一、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一)初创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 1877 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 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

15、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二)发展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 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末) 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四)完善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布鲁纳二、了解行为主义和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解并运用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并促进教学。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

16、结,因此属于联结学习理论。2、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地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包含四个要素:1.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整个人都要参与到学习之中,既包括认知参加,也包括情感参与;2.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3.学习是渗透性的,他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及个性等都发生变化;4.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和学到了什么;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是建立在其学习观的基础之上的。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

17、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体现在一下几方面:1、实或真诚 2、尊重、关注和接纳 3、移情性理解4、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学习理论观点的统称。建构主义的教学观:1、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2、教师除讲授学习材料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生成新能力和技巧,结- 6 -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组织、评价、监督、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最总能使学生独立进行理解性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

18、:(1)探究学习 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学习与所探究的问题有关的知识,形成解决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2)支架式教学 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独立完成的任务,然后逐步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习。(3)情境教学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情境教学。知识、学习是与情境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应该再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主要是以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取向,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来共同达成学习目标。三、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了解学习动机的分类和学习动机理论,掌握激

19、发与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2、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2)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3)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4)根据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5)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

20、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3、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 采用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育上广为流行的程序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心理基础,就是通过强化原则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要揭示动机的本质,必须关注人的需要。 马斯洛先后提出了六种需要 1.生理需要 2.归属与爱的需要 3.尊重的需要 4.求知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6、生存的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 - 7 -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

21、避免失败的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就是,给学生的任务既不应太难,也不应太易。(4)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是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归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因分为六种原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又把上述六种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5)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1.影响活动的选择;2.影响人

22、对活动的坚持性水平;3.影响人困难面前的的态度;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4.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等。(6)习得性无力感理论 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塞利格曼分为四个阶段:1、获得体验 2、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 3、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 4、表现出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影响后来的学习。4、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23、(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5)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3)控制作业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表达明确的期望。(5)提供明确、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7)有效运用表扬。(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四、理解学习迁移的含义,了解学习迁移的类型和学习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措施。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

24、他活动的影响。2、迁移的种类(1) 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 正迁移与负迁移零迁移(2) 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的不同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 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8 -(5)根据迁移发生的的方向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6)根据迁移范围的不同 自迁移、近迁移、远迁移(7)根据迁移的路径 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3、学习迁移理论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一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发的。形式训练说缺乏科学依据。(2)相同要素说桑代克等人认为,迁移是非常具

25、体的、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两种情境中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量也就越大。(3)概括化理论也称经验类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其主要观点是,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的迁移。对原理了解、概括的越好,迁移效果也越好。贾德在 1908 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4)关系理论认为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结果,是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与顿悟,而非由于具有共同成分或原理自动产生。苛勒所做的“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 二)当代迁移理论(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

26、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为迁移而教 ”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问题。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是影响迁移的三个关键认知结构变量。 (2)产生式理论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产生式的相似是迁移产生的条件。 安德森(3)情境性理论 格林诺4、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措施(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3)教授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迁移意识。(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五、理解知识和学习的含义,了解知识学习的类型,掌握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特点与学习过程。1、知识,指主体

27、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2、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3、知识学习的类型:(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3、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特点:命题、图式表征、表象及线性序列。 (命题和命题网络或图式)陈述性知识学习过程:获得、保持、提取。程序性知识的特点:产生式、产生式系统。程序性知识学习过程:陈述性阶段

28、、程序化阶段、自动化阶段- 9 -六、理 解 学 习 策 略 的 含 义 , 了 解 学 习 策 略 的 分 类 , 掌 握 学 习 策 略 教 学 的 特 点 与 方 法 。1、 学 习 策 略 是 学 习 者 在 学 习 活 动 中 , 为 了 达 到 有 效 的 学 习 目 的 而 采 用 的 规 则 、 方 法 、 技 巧 及 其 调 控 方 式 的综 合 。2、 学 习 策 略 包 括 认 知 策 略 、 元 认 知 策 略 和 资 源 管 理 策 略 三 个 部 分 。3、 训 练 学 习 策 略 的 教 学训 练 学 习 策 略 的 一 般 要 求( 1) 注重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训

29、练。(2)有效运用教学反馈。(3)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训 练 学 习 策 略 的 教 学 模 式在学习策略的训练教学中,非常讲究教学方法。只有根据训练原则,应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才能帮助学习者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七 、 掌 握 问 题 解 决 的 过 程 和 影 响 问 题 解 决 的 主 要 因 素 。1、 问 题 解 决 的 过 程 : ( 1)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 (2)理解问题,即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4)检验假设。2、 影 响 问 题 解 决 的 主 要 因 素

30、 : ( 1) 问 题 情 境 ( 2) 定 势 与 功 能 固 着 ( 3) 原 型 启 发 ( 4) 已 有 知 识 经 验( 5) 情 绪 与 动 机 。 此 外 , 个 体 的 认 知 结 构 、 个 性 特 征 以 及 问 题 的 特 点 等 也 会 影 响 问 题 解 决 。八 、 了 解 皮 亚 杰 与 科 尔 伯 格 的 道 德 发 展 阶 段 论 。皮 亚 杰 的 道 德 发 展 阶 段 论 : 即 儿 童 道 德 的 发 展 经 历 从 他 律 到 自 律 的 转 化 发 展 过 程 。( 一 ) 认 为 10 岁 是 儿 童 从 他 律 道 德 向 自 律 道 德 转 化

31、 的 分 水 岭 。1、 他 律 道 德 : 10 岁 前 儿 童 对 道 德 行 为 的 思 维 判 断 主 要 依 据 他 人 设 定 的 外 在 标 准 。2、 自 律 阶 段 : 10 岁 以 后 儿 童 对 道 德 行 为 的 思 维 判 断 大 多 依 据 自 己 的 内 在 标 准 。皮 亚 杰 通 过 一 些 对 偶 故 事 的 观 察 实 验 , 揭 示 了 儿 童 道 德 评 判 的 发 展 进 程 , 把 儿 童 的 道 德 分 为 他 律 道 德 和 自 律道 德 两 种 水 平 , 把 儿 童 的 道 德 发 展 划 分 为 四 个 阶 段1、 自 我 中 心 阶 段

32、 ( 2-5 岁 )2、 权 威 阶 段 ( 58 岁 ) 也 称 作 “他 律 期 ”3、 可 逆 性 阶 段 ( 810 岁 )4、 公 正 阶 段 ( 1012 岁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1、前习俗水平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相对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 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3、后习俗的水平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要点- 10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了解我国教育的性质、方针和原则,掌握我国基础教育相关制度安排、受教育者的权利义务、违反教育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教育性质总则第三条规定了我国教育性质:“

33、国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确定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 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总则第五条规定了我国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基本原则(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2)继承和吸收优秀文化成果的原则 (3)教育公益性原则(4)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5)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6)帮助特殊地区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原则(7)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原则(8)鼓励教育科学研究原则(9)推广普通话原则

34、(10)奖励突出贡献原则 我国基础教育相关制度安排1、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3、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4、实行学业证书制度。5、实行学位制度。6、扫除文盲教育制度。7、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 8、学校教育制度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 受教育者的权利:(1)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2)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资帮助的权利(3)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 (4)享有申述权(5)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受教育者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

35、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违反教育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定了承担法律责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掌握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的就学制度、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实施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和违反义务教育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管理体制:“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就学制度: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教育教学:第三

36、十四条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条件保障: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违反义务教育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11 -1.因工作失职或玩忽职守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法律责任(1)未能如期实现义务教育规划目标和达到办学条件要求的法律责任(2)对学生辍学未采取必要措施的法律责任(3)玩忽职守致使校舍倒塌并造成师生伤亡的法律责任2.妨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1)

37、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法律责任(2)不送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3.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款项和妨碍义务教育设施使用行为的法律责任(1)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款项的法律责任(2)妨碍义务教育设施使用的法律责任4.扰乱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秩序和侵犯师生人身、人格行为的法律责任(1)扰乱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秩序的法律责任(2)侵犯师生人身权利的法律责任5.使用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法律责任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掌握教师的权力义务关系、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与考核制度、违反教师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一)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

38、义务的权利,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有两种含义,一是法律关系一方面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二是法律关系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法律在赋予法律关系主体权利的同时,必须要规定其应履行的义务。(二)在不同场合下,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交叉的,并可以相互转化。权利和义务不是绝对的,有时是权利也是义务。教师资格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是公民获得教师工作应具备的特定条件和身份。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它是在当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教师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 核 :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

39、教师考核规章的考核内容、考核原则、考核程序,对教师进行的考查和评价。 违反教师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12 -第三十七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第三十八条 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

40、本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严重妨碍教育教学工作,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

41、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掌握我国未成年保护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学校侵害未成年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家庭保护:1、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 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2、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3、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4、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护。学校保护 1、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受教

42、育的权利保护2、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尊重3、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保护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掌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特殊教育的主要改革举措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1、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3、。2、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13 -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第三章 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教。(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 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 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十章 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十一)建

44、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教师职业道德考试要点1.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 年修订)的基本内容,理解各项道德规范的含义和要求。(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45、,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

46、,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道德规范的含义和要求:1.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14 -5.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2.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中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义务、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公正、教师职业幸福的含义。教师职业理想的含义:所谓教师职业理想,是指教师个体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既包括对将来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追求,也包括对做一个什么样理想教师的追求。教师职业公正的涵义所谓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

47、评价每一个学生。可以说,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教师职业良心的含义: 教师良心是老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老 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 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 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道德控 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 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 的有机统一。教师职业义务的含义:教师的道德义务是构成教师职业义务的基础,是教师依据一定的道德认识,在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自觉履行的对学生、他人和社会应尽的职责、使命和任务,也是学生、他人和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教师职业幸福的含义:教师的职业幸福是指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历史环境中的教师,在其自觉的为社会履行义务的教育活动中,由于感受到和理解到教育目标和教育理想的实现而获得的精神上的满足体验。3.掌握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1.加强学习 2.躬身实践 3.树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