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食品生物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906233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生物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食品生物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食品生物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食品生物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食品生物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食品生物技术试题甘肃农业大学 12 级食品质量与安全-李红科一、单项选择题1 通 过 ( ) 和 酶 工 程 处 理 废 弃 物 , 提 高 资 源 的 利 用 率 并 减 少 环 境 污 染 ( A ) A发酵工程 B 基因工程 C 蛋白质工程 D 酶工程2 ( )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的应用的一个学科(B)A微生物学 B 食品生物技术 C 生物技术 D 绿色食品3 在引起食品劣变的因素中(C)起主导作用A虫害 B 物理因素 C 微生物 D 化学因素4下列哪些食品保藏方法不属于物理保藏法(B)A脱水干燥保藏法 B 熏制保藏法 C 冷藏保藏法 D 罐藏法5 细胞工程包括动植物题

2、的体外培养技术、 ( ) 、细胞反应技术。A细胞改造 B 细胞修饰 C 细胞杂交 D 细胞衰老6 自然选育过程中采取土样时主要选择( ) 之间的土壤(B)A 3-10cm B 5-15cm C10-15cm D 10-20cm7 下列不属于真空冷冻干燥法中冷冻干燥的步骤是(B)A制冷 B 高压 C 供热 D 抽真空8 食品生产中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D)A GMP B ISO C CCP D HACCP9 下列不属于纯种分离的常用方法的是(B)A 组织分离法 B 单孢分离法 C 划线分离法 D 稀释分离法10 下列分离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的是(B)A稀释分离法 B划线分离法 C组织分离

3、法 D 单孢分离法11( )是采样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C)A 培养 B 分离 C 筛选 D 鉴定12 诱变育种是以(C)为基础的育种A自然突变 B 基因突变 C 诱发突变 D 基因重组13 在整个诱变育种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是(A)A 筛选 B 分离 C 鉴定 D 培养14 分子育种是应用( )来进行的育种方式(B)A 酶工程 B 基因工程 C 蛋白质工程 D 细胞工程15 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菌株被称为(B)A“蛋白菌” B“工程菌” C “酶菌 ” D“细胞菌”16冷冻保藏的温度一般要求在( C )摄氏度A 1 B-1

4、0 C -20 D-517 发酵工业中培养基所使用的碳源中最易利用的糖是(A)A葡萄糖 B 蔗糖 C 淀粉 D 乳糖18(A)是人工配制的提供微生物或动植物生长、繁殖、代谢和合成人们所需要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A培养基 B 人工培养基 C 合成培养基 D 天然培养基19 在引起肉腐败的细菌中,温度较高时(B)容易发育A球菌 B 杆菌 C 沙门氏菌 D 链球菌20 下列载体适合于做大基因载体(B)A质粒 B 黏性质粒载体 C 表达载体 D 基因载体21 化学酶工程又称(A)A初级酶工程 B 低级酶工程 C 高级酶工程 D 低等酶22 下列哪种酶常应用于酶学研究和疾病治疗(B)A自然酶 B 化学修

5、饰酶 C 人工合成酶 D 固定化酶23 第一个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一种酶是(B)A乳酸酶 B 凝乳酶 C 胰蛋白酶 D 胃蛋白酶24下列哪种油料作物最易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改造(D)A大豆 B 向日葵 C 油棕榈 D 油菜25 超氧化物歧化酶又称(C)A BOD B COD C SOD D SOE26 下列(B)是最早发现的型限制性内切酶A Hind B EcoR C EcoR D Hind27(B)能明显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控制菌体合成代谢产物的流向。A 抑制剂 B 前体 C促进剂 D 消沫剂28下列哪种酶的特点是价格低、生产方式简单但产品种类少,应用范围窄(C)A化学修饰酶

6、 B 人工酶 C 自然酶 D 固定化酶29下列哪种细菌在基因工程常做为受体细胞(B)A噬菌体 B 大肠杆菌 C 霉菌 D 链球菌30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在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D)A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证明 B 第一组重组 DNA的出现 C “一种基因产生一种酶”的学说 D DNA 分子机构的阐明31酶的化学修饰又称(A)A生物分子工程 B 微观工程 C 分子工程 D 生物改造32 有些酶在通常情况下不合成或者合成很少,加入诱导物后就能大量合成,这种现象叫(C)A 酶促反应 B 阻遏 C 诱导 D 合成33用固体材料将酶束缚或限制于一定区域内,仍能进行其特有的催化反应并可回收及重复利用的一类技

7、术称为(A)A 酶的固定化 B 酶的强化 C 酶的变异 D 酶的改造34酶与聚合物载体以共价键结合的固定方法被称为(D)结合法A非共价结合发 B 离子结合法 C 双键结合法 D 共价结合法35下列标志着生物技术时代的新纪元的事件是(B)A DNA分子结构的阐明 B 第一组重组 DNA的出现 C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证明 D 青霉的大规模的生产36食品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它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用全新的技术来(B)A改变食品状态 B 设计新型的食品和食品原料C 创造新个体 D 改变食品的形态37食品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是(C)A 发酵工程 B 酶工程 C 基因工程 D 蛋白质工

8、程38 肉在自溶过程中主要是(A)产生许多氨基酸,并释放出不良气味A 蛋白质的分解 B 脂肪的分解 C 碳水化合物 D 氮源39 下列因素不会影响培养基质量的是(A)A工艺 B 原材料质量 C 水质质量 D 灭菌40工业发酵中一般都采用(A)的灭菌方法杀灭培养基中的有机物。A高压蒸汽灭菌 B 火焰灭菌 C 干热灭菌 D 常压灭菌41 根据最终产品的性质和特点,工业发酵过程不包括的内容结为(D)A 以菌体为产品 B 以微生物的酶为产品 C 以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产品 D 产品的变质42 迄今为止,催化效率最高的半合成酶是(C)A CP B AP C FP D EP 43 下列哪种酶的本质不是蛋白质

9、而是有机物(D)A 单合成酶 B 多合成酶 C 半合成酶 D 全合成酶44下列那种酶属于诱导酶(A)A淀粉酶 B 胰蛋白酶 C 凝乳酶 D 全酶45 下列哪种发酵方法是目前最主要的发酵方式(C)A 凝胶发酵 B 固体发酵 C 液体发酵 D 乳液发酵46 EcoR是从(A)中分离鉴定出来的A 大肠杆菌 B 凝乳酶 C 乳酸菌 D 面包酵母菌47 双链 DNA中没有配对的碱基被称为(C)A 单排碱基 B 断链 C 粘性末端 D 缺链末端48 下列属于常用的 DNA连接酶的是(A)A T4DNA连接酶 B 大肠杆菌连接酶 C T 4噬菌体连接酶 D 逆转录酶49常压灭菌又叫(B)A 干热灭菌 B 间

10、歇灭菌 C 火焰灭菌 D 高压灭菌50 下列载体哪一个是一种天然的极好的基因工程载体(C)A质粒 B 黏性质粒载体 C Ti 质粒 D 噬菌体载体51 用固体材料将酶束缚或限制于一定区域内仍能进行其特有的催化反应,并可回收及重复利用的的技术称为(A)A 酶的固定化 B 酶的捆绑 C 酶的修饰 D 酶的改造52 酶的固定方法中(A)是通过物理作用将酶固定在不溶水的载体上的A 物理吸附法 B 化学吸附法 C 生化吸附法 D 生物吸附法53 煮沸灭菌法是将要消毒的物品放在水中煮沸(B)A1030min B1530min C550min D1020min54直接在火焰上烧勺的灭菌方法是(C)A 火焰灭

11、菌法 B 煮沸灭菌法 C 干热灭菌法 D 巴士灭菌法55 下列哪种微生物用来发酵生产淀粉酶(C)A 青霉 B 细菌 C 曲霉 D 以上都不对56 在生产酶的方法中,利用合成的液体培养基在发酵罐内进行搅拌通气培养被称为(B)A 固体发酵法 B 液体发酵法 C 琼脂发酵法 D 凝胶发酵法57 肉在冻结时,实际使用的推荐温度是(A)A -18 B -30 C 0 D -1058 用来包装软罐头的包装的中层所采用的材料是(D)A聚酯 B 锡箔 C 聚烯烃 D 铝箔59 下列哪个是细胞工程的主要操作对象(B)A 细菌 B 细胞 C 原生质 D 各种细胞器60 细胞工程学科的理论核心是(A)A 细胞的全能

12、性 B 细胞的通透性 C 细胞的再生性 D 细胞的分裂性61 下列哪项是在细胞工程中细胞改造的良好材料(B)A 真核细胞 B 原核细胞 C 体细胞 D 病毒62 一个微生物细胞就是一个生命,而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在合适的条件下具有潜在的发育成完整植株或个人的能力,这就是(A)A 细胞的全能性 B 细胞的通透性 C 细胞的再生性 D 细胞的分裂性63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在体外无菌条件下的保存和生长称为(D)A 细胞繁殖 B 细胞生长 C 细胞的制取 D 细胞培养64 两个或多个细胞相互融合后,其细胞膜发生分子重排导致细胞合并、染色体等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称为(B)A 细胞的再生 B 细胞融合技术

13、 C 细胞的合并 D 细胞的重组65 下列哪项是许多微生物生长的良好有机氮源(D)A 硝酸盐 B 氨基酸 C 纯蛋白质 D 蛋白胨66下列哪种维生素与微生物关系较大(C)A 维生素 C B 钙类 C B 族维生素 D 维生素 A67 下列哪项是绝大多数微生物最理想的凝固剂(B)A 塑胶 B 琼脂 C 硅胶 D 明胶68 常用来观察微生物的运动特征、分类鉴定的培养基的是(D)培养基A半液体培养基 B 液体培养基 C 固体培养基 D 半固体培养基69 细胞融合又称(A)A细胞杂交 B 细胞重组 C 细胞组合 D 细胞破碎70 在酶工程中,用来啤酒澄清常采用的是(A)A 固定化木瓜蛋白酶 B 果胶酶

14、 C 葡聚糖酶 D 纤维素酶71 下列属于酶的性质的是(D)A高选择性 B 连续性 C 可行性 D 专一性72 下列哪些不属于食品风味中的四原味(B)A 甜 B 辣 C 苦 D 咸73 盐渍保藏方法要求食盐溶液的浓度应在(C)以上A 15% B 20% C 10% D 25%74 HACCP又称为(A)A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B 定量分析 C 食品生产的良好规范 D 预防性措施75( )在同一温度下的杀菌效率要比干热灭菌的方法高A 湿热灭菌法 B 巴士灭菌法 C 火焰灭菌法 D 间歇灭菌法76 下列方法不属于湿热灭菌法的是(B)A 巴士灭菌法 B 火焰灭菌法 C 煮沸灭菌法 D 高压蒸汽灭菌法

15、77 全合成酶的本质是(D)A 蛋白质 B 氨基酸 C 无机物 D 有机物78 根据酶的催化原理,模拟酶的生物催化功能,用有机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合成具有专一催化功能的酶的模拟物称为(D)A 自然酶 B 半合成酶 C 合成酶 D 人工酶79 进行微生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设备叫(B)A 发酵罐 B 培养箱 C 烘箱 D 烤箱80 嫌气培养又叫(C)A 转动培养 B 水培养 C 静止培养 D 药物培养81 采用活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生物反应过程称为(A)A 发酵过程 B 酶工程 C 细胞工程 D 蛋白质工程82 采用游离或固定化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生物反应过程则称为(B)A 发酵过程 B 酶反应过程 C

16、 细胞工程 D 蛋白质工程83 如果生物反应器中的反应是有酶催化的,这种反应器称为(D)A 酶感应器 B 动物反应器 C 生物反应器 D 酶反应器84 介于分批培养与连续培养之间的过渡培养方式是(A)A 补料分批培养 B 分批培养 C 连续培养 D 断点培养85 常用来大规模工业生产以及在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是(A)培养基 A液体培养基 B 半液体培养基 C 固体培养基 D 半固体培养基86 发酵工程中的空气灭菌一般要求染菌几率是(D)A 0 B 10-4 C10-2 D 10-387 在发酵工程中,最优化控制的目标首先是得到(C)A最完美的产物 B 最佳经济效益 C最大

17、量的发酵产物 D 最短的生产周期88在发酵工程中,最优化控制的目标其次是得到(D)A最完美的产物 B 质量最好的产物 C最大量的发酵产物 D 最短的生产周期、最佳经济效益89 在发酵工程中,酵母菌的最适 PH值为(D)A 6.5-7.5 B 4.0-5.8 C 4.0-5.0 D 3.8-6.090 发酵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消泡方法是(A)A 化学消泡法 B 生物消泡法 C 机械消泡法 D 添加剂消泡法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属于天然培养基的是(AD)A牛肉膏蛋白胨 B 尿素 C 氨基酸 D 麦芽汁培养基2 水分以各种形态存在于食品中,分别是(CD)A挥发水 B 自然水 C 自由水 D 结合水

18、3 人们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获得酶制剂即(AC)A化学合成 B 物理合成 C 提取和发酵 D 红外线制取4 酶发酵的生产工艺包括(BC)A 化学合成 B 发酵 C 分离纯化 D 灭菌5 在生产酶中的液体发酵法又分为(BD)A不连续发酵 B 间歇发酵 C 半连续发酵 D 连续发酵6 提高酶的产量可以通过(CD)来解决A添加营养物质 B 添加催化剂 C 添加诱导物 D 基因突变7 酶分子化学修饰方法很多,根据修饰方法和部位的不同酶分子的改造可分为(BC)A酶的深层修饰 B 酶的表面修饰 C 酶的内部修饰 D 酶的本质修饰8 根据修饰分子的大小和对酶分子的作用方式可分为(AD)A大分子的非共价修饰 B

19、小分子的非共价修饰 C 双分子的非共价修饰 D 大分子共价修饰9 采用吸附法将酶固定的方法有(BC)A 分子吸附法 B 物理吸附法 C 离子吸附法 D 等离子吸附法10人工酶可以分为(AB)A半合成酶 B 全合成酶 C 部分合成酶 D 合成酶11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的种类有(AC)A 表达载体 B 质粒载体 C 克隆载体 D 转基因载体12 根据酶工程研究和阶段问题的手段不同将酶工程分为(AC)A 化学酶工程 B 物理酶工程 C 生物酶工程 D 生化酶工程13 工业微生物利用的氮源可分为(AB)A 无机氮源 B 有机氮源 C 生物氮源 D 合成氮源14 培养基按成分不同可以分为(BC)A动物

20、培养基 B 天然培养基 C 合成培养基 D 植物培养基15 目前哪种酶主要可以用来降解啤酒中的蛋白质(CD)A 葡聚糖酶 B 纤维素酶 C 菠萝蛋白酶 D 木瓜蛋白酶16 发酵工程中的连续培养又可以分为(AB)A 恒浊培养 B 恒化培养 C 恒温培养 D 恒量培养17 发酵工程中的种子的制备工艺包括(BC)A 单独的种子制备 B 实验室种子制备 C 生产车间种子制备 D 大量的种子制备18 发酵生产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获得(CD)A 最快速度 B 最好效益 C 最大产量 D 最佳质量19发酵工程中的空气灭菌的过程中的辐射灭菌的原理是(BD)A 温度调控 B 破坏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C 破坏微生物的营

21、养成分 D 破坏微生物的活性物质20 发酵工程中发酵罐设计的原则有(BD)A 体积尽可能的小 B 发酵器能在无菌条件下工作数天,且稳定C 发酵罐的价钱尽可能低 D 尽可能低的功能消耗21 酶的特性有(AD)A专一性 B 主动性 C 溶解性 D 高效性22 发酵工程中增殖培养的控制因素为(AC)A 控制养分 B 控制光照 C 控制培养条件 D 避免污染23 诱变育种的主要方法是(CD)A 日照 B 改变培养基 C 物理方法 D 化学方法24 菌种保藏方法主要有(AB)两种。A 冷冻保藏 B 冻干保藏 C 水浸没保藏 D 单代保藏25 热灭菌法分为(AB)A 干热灭菌 B 湿热灭菌 C 紫外灭菌

22、D 消毒26 在酶的固定化中,采用共价结合法固定时用的聚合物载体应符合的条件是(AB)A 载体应便宜、易得 B 可反复使用 C 表面积小 D 具有专一性吸附27 采用物理吸附法进行酶的固定化常用的无机载体有(CD)A纤维素 B 硅藻土 C 硅胶 D 活性炭28 工业生产中培养基灭菌方法有(AB)两种。A 分批灭菌 B 连续灭菌 C 半连续灭菌 D 间歇灭菌29 种子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BD)A 细胞的形状 B 菌种的遗传特性 C 操作 D 培养条件30 微生物代谢产物类型包括(BC)A 酶类 B 初级代谢产物 C 次级代谢产物 D 三级代谢产物31 微生物的生长周期有五个阶段,第二和第四个阶

23、段是(BD)A 延滞期 B 加速期 C 减速期 D 稳定期32 下列发酵中的控制参数,属于化学参数的是(AC)A pH 值 B 菌丝形态 C 溶解氧浓度 D 黏度33 菌体浓度对发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BC)A 影响发酵温度 B 影响产物产率 C 影响菌体摄氧 D 影响菌体形态34 溶氧浓度对发酵的主要影响是(CD)A 影响菌体形态 B 影响操作 C 影响微生物生长 D 影响产物合成35 发酵液溶解氧浓度的控制可从(AB)两法面考虑。A 供氧方面 B 耗氧方面 C 微生物生长 D 温度36 影响发酵温度变化的因素中,产热因素为(AB)A 生物热 B 搅拌热 C 蒸发热 D 辐射热37 二氧化碳对

24、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包括了(BC)两个方面A 微生物形态 B 微生物生长 C 产物合成 D 微生物性质38 泡沫对发酵的负面影响包括(AC)A 降低发酵罐的装料系数 B 升高发酵温度C 增加染菌几率 D 改变发酵方向39 下列培养基成分当中的,是发酵中的主要起泡物质的有(CD)A 糖类 B 维生素 C 蛋白胨 D 黄豆粉40 消除发酵中的泡沫主要采用(AB)两种方法A 机械消泡 B 化学消泡 C 光照消泡 D 搅拌消泡41 酶的发酵生产的生产工艺包括了(BC)两个过程A 灭菌 B 发酵 C 分离纯化 D 挑选42 有机溶剂提取酶时,可使用的温度有(CD)A 18 B 20 C 3 D 543 影响

25、酶促反应的因素可分为(AB)两大类。A 可控因素 B 不可控因素 C 特定因素 D 随机因素44 酶促反应中的抑制作用分为(BC)A 互助作用 B 不可逆抑制 C 可逆抑制 D 协同作用45 细胞固定化常用的方法是(AD)A 吸附法 B 结合法 C 交联法 D 包埋法46 酶反应器按进料和出料方式可分为(BC)A 反复式 B 间歇式 C 连续式 D 倒流式47 果葡糖浆中的主要成分是哪两种糖(AC)A 葡萄糖 B 饴糖 C 果糖 D 麦芽糖48 糖化酶的来源有(AD)A 根酶 B 木酶 C 节杆酶 D 黑曲霉49 目前氨基酸的置换修饰行之有效的两个技术是(AD)A 定位突变 B 旋转突变 C

26、联体突变 D 盒式突变50 阻截作用可以分为(BC)A 底物阻截 B 产物阻截 C 分解代谢物阻截 D 酶制剂阻截51 基因工程有称为(AB)A .DNA 体外重组技术 B 分子克隆 C 微生物工程 D 细胞融合技术52 以下哪些是纯种分离的方法(AD)A 划线分离法 B 平板划线法 C 细胞分离法 D 组织分离法53 筛选可以分为(AB)A 初筛 B 复筛 C 精筛 D 粗筛54 以下哪些是物理诱变剂(AC)A 紫外线 B 红外线 C 快中子 D 白荧光55 杂交育种主要有(AC)两种A 杂交育种 B 细胞融合 C 原生质体融合 D 远源育种56 在冻干保藏中,以下(CD)属于冷冻保护剂A

27、葡萄糖 B 甘油 C 蔗糖 D 脱脂乳57 可以利用油脂作为碳源的有(BC)A 酵母菌 B 霉菌 C 放线菌 D 大肠杆菌58 以下哪些是新型发酵原料(AD)A 乙醇 B 盐酸 C 甲醇 D 醋酸59 搅拌器可以分为(AB)两种A 轴向推进 B 径向推进 C 节向推进 D 面向推进60 轴封可以分为(AB)两种A 填料函封 B 补料函封 C 端面轴封 D 侧面轴封61 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基因工程 B 细胞工程 C 酶工程 D 发酵工程62菌种的选育包括(ABCD ) A自然选育 B 诱变育种 C 杂交育种 D 分子育种63诱变育种采用的物理方法包括( ABC )A紫外线 B

28、 X 射线 C Y 射线 D 试剂64工业发酵培养基的成分来源有( ABCD )A碳源 B 氮源 C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D 前体、抑制剂、促进剂65培养基按状态可分为( BCD )A天然培养基 B 固体培养基 C 半固体培养基 D 液体培养基66发酵罐一般分为(AB )A嫌气发酵罐 B 需氧发酵罐 C 机械搅拌发酵罐 D 自吸式发酵罐67灭菌方法主要有( ABCD )A热灭菌法 B 射线灭菌法 C 化学药品灭菌法 D 过滤除菌法68射线灭菌法常用( ABCD )A紫外线 B 高速电子流 C X 射线 D Y 射线69工业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包括(BCD )A温度 B 物理参数 C 化学参数

29、D 生物参数70 要实现发酵过程并得到发酵产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BCD )A 有适宜的微生物生产菌种B 控制微生物进行代谢的各种条件C 有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D 有将菌体或代谢产物提取出来,精制成产品的方法和设备71 以下属于湿热灭菌法的有(BCD )A 火焰灭菌法 B 煮沸灭菌法 C 巴氏灭菌法 D 间歇灭菌法 72 纯种分离的方法常用的有( ABD)A 划线分离法 B 稀释分离法 C 增殖分离法 D 组织分离发73 发酵工业获得符合要求的菌种的途径主要有(ABC)A 从自然界分离筛选 B 从菌种保藏机构获得 C 从生产过程中的已有菌种中筛选发生正突变的优良菌种 D 从土壤中获得74 发

30、酵生产中常用菌种的保藏方法有(ABCD )A 冷冻保藏 B 冻干保藏 C 传代保藏 D 矿物油中浸没保藏75 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有(ABCD )A原材料质量的影响 B 水质的影响 C 灭菌的影响 D 其它影响因素76 以下属于需氧型发酵罐的有( BCD)A 酒精发酵罐 B 气升式发酵罐 C 机械搅拌发酵罐 D 自吸式发酵罐77 工业生产中培养基灭菌方法有(BD)A 化学药品灭菌 B 连续灭菌 C 干热灭菌 D 分批灭菌78空气除菌的方法有(ABC )A 加热灭菌法 B 静电除菌法 C 介质过滤除菌法 D 化学药品灭菌法79 发酵工业中影响孢子质量的因素有(ABCD )A 培养基 B 培养温度

31、和湿度 C 培养时间和冷藏时间 D 接种量80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发酵过程主要有(ABC)A 分批发酵 B 连续发酵 C 补料分批发酵 D 间歇发酵81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包括( ACD)A 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B 对酶的影响 C 对产物合成的影响 D 对发酵液理化性质的影响82 人体三大营养素包括(BCD)A 水 B 糖类 C 蛋白质 D 脂肪83 糖类包括(ACD)A 单糖 B 众糖 C 双糖 D 多糖84 维生素可以分为(BC)A半溶解性 B 水溶性 C 脂溶性 D 不溶性85 下列哪些是基因工程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ABCD)A 改造食品微生物 B 改善食品原料的品质 C 改进食品生产工艺

32、D 生产食品添加剂86 酶的分离纯化包括(ABD)A 抽提 B 纯化 C 定型 D 制剂87 酶的表面修饰包括(CD)A 单纯修饰 B 物理固定法 C 酶的小分子修饰 D 酶的大分子修饰88 做为酶制剂的生产菌应符合下列哪些要求(ABCD)A不能是致病菌 B 不易退化 C 产酶量高 D 发酵周期短89 酶的固定方法有(ABCD)A吸附法 B 共价键结合法 C 交联法 D 包埋法90 食品酶工程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有(ABCD)A 改进啤酒工艺,提高啤酒质量 B 改进果酒、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C 食品保鲜 D 生产高果糖浆91 在干酪、鲜奶或奶粉中,加入一定量的溶菌酶的作用(ACD)A 防止微生物污

33、染, B 提高产品质量 C 延长贮存时间 D 保证产品质量92 葡萄糖氧化酶可直接加入发酵啤酒及果汁中,它的主要作用是(BC)A 增加口感 B 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C 有效防止罐装容器的氧化腐蚀 D 提高食品质量93发酵过程中的空气灭菌,在对很小的微粒来说, (D)除菌效果是很有限的A 加热灭菌法 B 辐射杀菌 C 高压杀菌法 D 静电除菌94 固体葡萄糖氧化酶剂在-15可保存(A)年A 8年 B 5 年 C 6 年 D 2 年95固定化酶的缺点是(ABCD)A 酶活力有损失 B 投资大 C 只能用于水溶性底物 D 不适于多酶反应96连续灭菌方法中应将配置好的液体培养基预热到(D)A 50-55

34、 B 40-45 C 55 D 60-7097 在发酵工程中,按一定的速度向培养系统内添加新鲜的培养基,同时培养液以相同的速度流出,使发酵罐内培养物的液量和微生物细胞生长的速度保持稳定的培养方式称为(C)A 分批培养 B 间歇培养 C 连续培养 D 半连续培养98 引起食品劣变的因素中光线会导致食品发生的变化有(ABCD)A 食品成分的分解 B 引起变色 C 变味 D 维生素 C的损失99 细胞工程的重要技术是(B)A 细胞的发酵 B 细胞融合技术 C 细胞的杂交 D 细胞的选择性切割100引起食品品质劣变的因素中的生物因素中最活跃的是(D)A 阳光暴晒 B 虫害 C 酶 D 微生物101 生

35、物技术主要内容有( ABCDE )A 细胞工程 B 基因工程 C 蛋白质工程 D 酶工程 E 发酵工程102下列哪些可作为微生物的无机氮源( BCD ) A 尿素 B 氨气 C 铵盐 D 硝酸盐103培养基种类繁多,根据其物理状态可以将其划分为( ACD ) A 固体培养基 B 半液体培养基 C 半固体培养基 D 液体培养基104 目前发酵工业大多数采用( C )来制备大量的无菌空气A 加热灭菌 B 静电除菌 C 介质过滤除菌 D 射线灭菌105 下列哪些是前体物质( BCD )A 谷氨酸 B 甘氨酸 C 吲哚 D 高丝氨酸106 突变的特点( ABCD )A 自发性 B 稀有性 C 稳定性

36、D 独立性107 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有( BC )A 氰化物 B 烷化剂 C 碱基类似物 D 氯化物108 微生物的一个生长周期包括( ABCD )A 延滞期 B 对数生长期 C 分化期 D 衰亡期109 染菌可以分为( ABC )A 种子期染菌 B 发酵前期染菌 C 中期染菌 D 末期染菌110 以下哪些不属于深层空气过滤介质( C )A 棉花 B 活性炭 C 硅胶 D 涤纶四、判断题(正确的在题目后的括号中填“” ,错误的填“” )1、 诱变育种的方法中物理方法的诱变剂主要是射线,最方便有效的是紫外线。 ()2、 冷冻保藏时须缓慢冷冻,快速解冻。 ()3 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是相互依存

37、、相互促进( )4 酶合成与菌株生长成相交状态,生长停止时,酶产量达到最低( )5 用固体发酵法生产酶时,培养基厚度一般大于 5cm( )6 固体发酵法生产酶的特点是设备简单,便于推广,但培养基利用不完全,劳动量大( )7 液体发酵法目前重要的方式是利用合成的液体培养基在发酵罐内进行搅拌通气培养( )8利用间歇发酵生产酶的特点是产酶量低,营养物质浪费多( )9 酶的表面修饰中的小分子修饰是利用一些适宜的小分子修饰剂来修饰酶表面的一些基团( )10目前,酶的生产主要以微生物为原料进行发酵( )11没有酶就没有新陈代谢( )12 干热灭菌的效果比湿热灭菌的效果更好。 ()13 化学物质不适合用于培

38、养基的灭菌,只适合局部空间或某些器械的灭菌。( )14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等的一切病原微生物。( )15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 )16利用包埋法进行固定化的酶,酶活力增强,但此法对作用于大分子底物不适宜( )17载体的化学本质是 DNA( )18基因工程是用人工的方法把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剪切、拼接、重组形成基因重组提最后境高效表达获得人们想要的基因产物( )19基因克隆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20球菌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 )21 DNA连接酶中最常用的是大肠杆菌连接酶( )22 质粒是能自主复制的双链环状 DNA分子,它位于细菌的染

39、色体之上( )23在酶的固定化过程中,将酶同含有离子交换基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的方法是离子吸附法( )24在制备抗体酶的方法中的引入法是借助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来制备的( )25酶的分离纯化中的抽提是把酶从材料转入溶剂中制成酶溶液的过程( )26化学修饰是指通过对酶分子的改造以达到结构改性的目的( )27任何一种酶都有它相对应的抗体( )28 用来发酵生产酶的菌种应选择发酵周期较长的菌种( )29固体发酵生产酶的缺点是劳动量大( )30固体发酵生产酶是目前主要生产酶的方式( )31 发酵工程中的连续培养是一种在封闭系统中进行的培养方法( )32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体现在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细胞生长而且

40、也会对代谢产物的生成产生影响( )33 在发酵过程中,培养基的连续发酵较间歇发酵的优点是所需的设备较少( )34 发酵工程的连续培养中的微生物细胞所处的环境条件自始至终基本保持不变( )35 补料分批培养又称半连续培养( )36 在发酵工程里,培养基连续灭菌中的间歇灭菌法是中小型生产厂家经常采用的一种培养基灭菌方法( )37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体现在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细胞生长而且也会对代谢产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38 在发酵工程中,同一种微生物不会因为培养基条件不同导致发酵最适的温度不同( )39 控制发酵过程中的 PH值条件,将会促进微生物正常的生长和繁殖( )40 同一种微生物,培养时的 PH值不同,不会影响发酵产物( )41 微生物生长的最适 PH值和发酵产物形成的最适 PH值往往是相同的( )42 发酵工程中发酵液的 PH值是一个反映发酵过程的综合指标( )43 对通气发酵过程来说,过多的持久性泡沫有利于发酵的进行( )44 化学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