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山岛发展战略规划.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889239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3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山岛发展战略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三山岛发展战略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三山岛发展战略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三山岛发展战略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三山岛发展战略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区 域 分 析 与 区 域 规 划 苏 州 市 三 山 岛 旅 游 发 展 战 略 规 划( 2013-2020 年 )小组成员 邹琪 滕佳辉 周力行 贾璐瑶 钱雨芬 冯圆 杨帆 班级 地理与城乡 1321 指导 教 师 单鹏飞 学 院 环 境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小组分工:邹琪(组长) (1331502111):旅游空间布局+空间结构图、功能分区图、游线设计图 滕佳辉(1331502112):保障体系+区位分析图周力行(1331502113):规划总则+规划范围图杨帆(1331502114):规划区基本概况+旅游资源评价图钱雨芬(1331502116):市场定位及目标+市场开发图贾璐

2、瑶(1331502117):旅游发展方向、重点、产品+旅游产品分布图冯圆(1331502121):Swot+开发现状图1.规划总则 1.1 规划目的是三山岛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今后三山岛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相关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根据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在区域规划和合理组织区城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按三山岛自身建设条件和现状特点,合理制定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发展性质、规模和建设标准,安排用地的功

3、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布局,布置城市道路和交通运输系统,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定规划实施步骤和措施。最终使城市工作、居住、交通和游憇四大功能活动相互协调发展。1.2 规划范围位于苏州城西南五十余公里的太湖之中的面积约 1.6 平方公里的三山岛。1.3 规划期限20132030 年;1.4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 年 8 月;(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年 10 月;(3)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 年 12 月;(4)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与工作指南2002 年 11 月;(5)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技术要求2008 年;(6) 世界地质公园网

4、络指南与标准2008 年 6 月;(7) 国家旅游休闲计划纲要2012 年;(8) 江苏省地质遗产保护规划2011-2020 年;(9) 苏州市吴中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年;(10) 苏州市东山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1) 苏州市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总则 ;(12) 太湖风景名胜区东山京剧三山岛规划 ;1.5 规划理念与规划原则 A、规划理念: 一是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三是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充分利用三山岛自然地形特点,集中体现科技规划、人文规划、环保规划和谐统一的内涵,既有现代建筑风格,又有民族建筑韵律规划思想与原则。指导

5、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1)创新特色,开放平台:充分挖掘旅游业的研发、创新内涵,塑造具有创新特色的功能、空间布局、景观特色 (2)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实行紧凑和集约化的发展格局,建立以面向公众利益为基点的交通、设施配套体系;贯彻节地、节水、节能等措施;尊重山、水等自然生态环境,确保三山岛的健康、安全。 (3)立足长远,引导实施:从时间和空间的更高层面上去认识三山岛发展的远景和趋势,用区域的观点思考的发展,并注重近远期结合安排建设时序,提出科学合理的实施建议。 B、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人工环境中生态系统是人工环境中自然和人工要素的集合,它们是

6、环境相互依存性,相互影响形成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2)可持续发展原则 通过用地布局的可变性、道路系统的秩序性、建筑多功能性、使三山岛既便于近期的滚动发展,又适应远期发展变化带来的新需求, 。 (3)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道绿化、雕塑、建筑等全方位体现三山岛的人文文化。2.规划区基本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区位 三山岛地处:东经 12016 45“ 1217 55“ 北纬 311 25“ 312 30“ 居江浙两省交界,历为苏沪杭和锡沪杭及今后“申芜运河“之咽喉。故有:“吴王在道时,俗称三山门。2.1.2 地质地貌 三山本岛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走向,从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大山(北峰

7、) 、行山(中峰)与小姑山(南峰) ,并于北部分布有东泊小山与西湖小山,从而形成了“三山两谷”的基本地貌特征。其中大山海拔高度为 84.3m,行山为76.2m,小姑山为 44.2m,东泊小山为 24.9m,西湖小山为 20.5m。泽山与厥山的海拔高度则分别为 46.2m 和 36.7m。三山岛的居民点除山东外,基本全部分布在本岛上由大山(北峰) 、行山(中峰)与小姑山围成的谷地之中,而泽山、厥山和蠡墅山上无人居住。本岛的地被主要由自然次生林、人工经济林及农田所组成,其余三岛则主要由自然次生林组成,部分种植有经济林。从地形上看,三山岛各山的坡度主要在 30以下,而部分由于采石所形成的断崖面在 7

8、0-90之间。2.1.3 气候气象 三山岛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而多雨,季风明显,夏季以东南季风为主。该岛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由于受太湖水体调节的影响、水热资源丰富,故冬不太凉,夏不太炎。无霜期年平均长达 233 天。太阳辐射、日照及气温以太湖为高中心,沿江地区为低值区。降水量分布也具有同样规律。2.1.4 水文水质 (1)植物 三山岛的植被分布主要由自然次生林、人工经济林、农田及部分观赏植物所组成。其中次生林以阔叶混交林为主,植物主要种类有乌桕、香樟、胡颓子、橡木、石楠、合欢、楝树、盐肤木、湿地松及杉木等乔木;冬青、竹类、枸骨、黄杨等灌木;有首乌等爬藤类植物;同时,在

9、滨太湖地区还生长有大片的芦苇、荷花、睡莲等湿生与水生类植物。岛上居民主要种植桔、梅、枣、枇杷及茶等经济作物,其中“洞庭红”橘与“马眼枣”等较为著名,在岛上分布也较为广泛,据最新统计,岛上百年以上古枣树已达 692 棵。粮食作物方面,目前岛上没有水稻种植,但准备复垦。目前在经济林下菜地里多种植白菜、青菜、豌豆、蚕豆、菠菜及水芹等蔬菜。(2)动物 三山岛上有蟒蛇但无毒蛇,鸟类有鹩哥鹰、猫头鹰、捉鸟鹰、鸳鸯、红嘴海鸥、布谷鸟、杜鹃、白头翁、斑鸠、野鹌鹑、野鸭等。另外,太湖水域有如白鱼、白虾、银鱼等各类丰富的鱼类资源。同时,岛上居民大多养殖有鸡鸭等家禽,另有部分农户还饲养家兔。2.1.5 土地现状 2

10、.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历史沿革历史上三山岛内平均每 0.18 平方公里,原有寺、庙、庵十座这些寺、庙、庵有些已废,但仍有残存景物。其中,三峰寺始建于唐朝咸通十三年(公元872 年) ,传有 1008 间,僧真铨法师开山,大部分毁于清朝咸丰十年(公元1860 年) 。传说,三峰寺建后存余金银九缸十三甏。隐藏何处不详,如有后人得金银者,须修寺,供有三世如来、十殿阎王等。现有重建三峰禅寺庄田记云:“三峰古刹也,四面皆平湖,遥岭屏列空际,是山屹乎其中,孤绝而巧,世人呼为小蓬莱,以其与人境别也,钟鼓三百年,风月三万六千顷,胜概甲吴中,高士往往萃焉。 ”文革初尚有二十余间,毁于 1966 年。2

11、004 恢复重建,现在的三峰寺精致典雅,清净庄严,寺内僧人注重静修学习,保持出家人传统古朴形象,寺内有经书免费结缘。 2.2.2 行政区划及人口三山岛位于苏州城南 50 公里的西南太湖中,有三山、厥山、泽山等岛屿组成,总面积 2.8 平方公里,隶属东山镇。其中三山岛的行政村的居民点主要集中在本岛即三山岛上。 三山岛有桥头堡、西湖堡、东泊堡、小姑堡以及山东堡等五个自然村,6 个村民小组,293 户人家。到 2012 年底三山岛总人口 806人,人口密度为 288 人/ km2,其中户籍人口 801 人,外来人口 5 人,男 382 人,女 424 人,男女比例为 9:10。而岛上实际常住人口只有

12、 508 人,以中老年与儿童为主。其中各村落人口分布如表 1-1。表1-1三山岛居民点分布情况统计表自然村 户数(户) 居民人数(人) 人数比例()东泊 68 196 24桥头 98 239 30西湖堡 54 152 19小姑 55 160 20山东 18 54 7总计 293 801 1002.2.3 经济概况 2010 年三山岛村民人均收入 18000 元,2011 年村民人均收入 26000 元,2012 年人均收入达 30000 元。 目前的产业构成基本为第一产业(农业、林业、副业)和第三产业(旅游业)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占 GDP20%,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80%,而第二产业基本处

13、于空白状态。岛内劳动力分布情况为:中老年以从事农业和旅游业(农家乐)为主,而青年则多在苏州市区与东山镇从事不同类型的职业。第一产业:三山岛第一产业主要以农、林、渔也为主,整个岛屿共有近 600 亩的果林面积,其中大部分为柑桔,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因大量南方无核蜜桔的东下,洞庭红桔开始逐渐被淘汰,三山岛果农率先开始改良柑桔品种,现已全部改良成了优质蜜桔,年产量在 25 万斤左右。另外,三山岛一年四季还盛产碧螺春茶叶、葡萄、枇杷、杨梅、樱桃、马眼枣等,其中葡萄园有 20 亩,采用套种的方式还种植了番茄、草莓、黄瓜等,马眼枣有 692 棵,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马眼枣达 600 多棵,2012 年马眼枣总

14、产量在 20 吨左右,比2011 年翻了一倍。此外,湖中水产有白鱼、白虾、银鱼、鳜鱼等。 第三产业:三山岛主要产业是生态旅游业,占三山岛全年 GDP 的 80%。 ,目前,三山岛共有农民旅馆 96 家,每家床位在 20 至 100 之间不等,总床位数为 4460 床。三山岛的生态旅游业收入主要来自农家乐住宿、吃饭、观光自行车、特色小商品出售以及旅游采摘等项目,其中年总产值为 6000 万元,农家乐总收入为 5000 万左右。其中农家乐接待设施分布如表 1-2。表 1-2 农家乐接待设施分布表地点 旅游住宿设施(家)所占比例(%)床位数(床) 所占比例(%)东泊 27 28 1350 30桥头

15、35 36 1750 40西湖堡 10 10 400 9小姑 19 20 760 17山东 5 6 200 4比较 2012 年吴中区三山岛和其他各村经济发展水平,三山岛经济总量为 6000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30000 元,在东山镇排名第一,发展处于绝对领先位置。2.2.4 基础设施条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基础设施 三山岛的交通方式可分为陆上与水上两类,陆上主要以电动车、自行车及步行为主,水上主要以游船与快艇为主。游客可根据各自需要并视在岛上逗留时间的长短选取车行、步行或水上交通等方式游览全岛风光,整个三山岛将由于不同交通方式所提供的不同视角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貌,同时也可为游

16、客提供更为丰富的游憩体验。 三山岛的交通设施包括游船码头、民用码头、车船换乘中心、电瓶车停靠点等。岛上共有 2 个游船码头和停靠点,分别位于桥头和东泊,车船换乘中心位于游人中心处,游客于码头下船后,可乘坐环岛观光电瓶车到达各个景区景点。同时为了方便游客,规划沿主干道,于各主要景区、景点处设置了多个电瓶车停靠点。 陆上交通路线 三山岛的陆上交通路线分为主干游路、次游路、辅助游路三个层次。其中主游路主要指位于本岛上的环岛主干道和岛内部的连通性主干道,宽度 4m,可通行电平车和自行车,是连接各个景点的主要交通线路;次游路是联系主干道和各景点之间的交通线路,宽度 1.52m 不等,坡度在 6以下的可通

17、行自行车;辅助游路是三山岛整个交通路线系统中的辅助交通路线,是对主游路和次游路的补充,宽度在11.5m 之间,主要以步行为主。 水上交通路线 三山岛的水上交通线路分为水上对外交通线、水上主要观光游线、水上民用交通线三个层次。其中水上对外交通线是三山岛与外界的主要联系通道,可与东山陆巷码头和西山石公码头相联系;水上主要观光游线可分为环岛水上环游线与岛岛联系线,可根据旅游产品的游憩组合与线路的安排具体确定;水上民用交通线是为了更好地组织游客的游览行为与岛上居民的生活生产行为,目前水上观光游线与水上民用交通线已经分离。 (2)给水基础设施 三山岛给水方式主要为集中供水和独立供水两种方式。集中供水的基

18、本流程为:太湖取水水厂(包括沉砂池滤池加氯消毒清水池)增压泵用水点,其中取水口与水厂设在大山北面,水厂日处理能力为1500 吨。独立用水为打井用水,主要是为了满足游客和村民生活、生产需要,其中农家乐旅馆热水供应主要采用小锅炉和太阳能两种方式供水。 岛上的消防用水采用与生活用水合用的同一供水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太湖水为消防用水水源。景区森林消防,除在大山和行山设置消防指挥中心外,还应根据森林防火规范设置一定量的了望塔及防火道。同时严禁火种带入林区,杜绝火灾隐患,建立完善及时的报警系统。 (3)排水基础设施 三山岛排水体制采用完全分流制。 雨水排放采用自然排水、明沟排水及管道排水等多种方式进行雨

19、水排放,以达到投资小见效大的目的。其中自然排水在景区内的山体部分,根据地形的自然起伏,在划分分水线、汇水线,确定排水分区后,在三山岛内按其排水方向进行排水、引导、汇合进入截洪沟,进而排入排水主干管或排入就近水体之内;在泽山岛和厥山岛则直接排入太湖之中。明沟排水在三山岛内,沿主、次干道敷设有盖板明沟,形成环网状排水系统,通过一定的排水口将集中的雨水排入太湖之中。同时,在主干道与山体汇水线交叉处,设置涵洞进行雨水排放。管道排水在建筑物密集区可采取管道排水方式,将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排水主干明沟或水体之中。 三山岛已建成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对景点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后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

20、理厂的日处理能力为 1000 吨,其中桥头东泊片区污水主干管管径为 600mm;小姑片区污水主干管管径分 600mm 和 400mm 两种。20009 年,对污水管道不能覆盖到得部分散落居民点建设了 4 座 15 吨级,2 座 2 吨级、2座 1 吨级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来处理附近村民的日常生活污水。 (4)供电基础设施 三山岛电源由西山石公线接入,沿主干道地下敷设 10kv 电缆线,连接到区内各变电站,从变电站以 380v 与 220v 电缆线接入各用户之中。主要布局如表 1-3。表 1-3 各区域用电负荷分配及变电站布局表区域(地点)用电类型 负荷量(kw)变电站布局东泊 旅游接待设

21、施、居民用电360 2 台100KVA+2 台80KVA 变电机组桥头 旅游接待设施、居民用电600 6 台100KVA 变电机组西湖堡 居民用电 100 1 台100KVA 变电机组小姑 旅游接待设施、居民用电160 2 台80KVA 变电机组山东 旅游接待设施、居民用电260 1 台100KVA+2 台80KVA 变电机组(5)能源供给 由于三山岛风景区位于太湖之中,采用城市燃气管道供气造价大,且不甚方便。故风景区内的气源选择采用从区外运入罐装燃气。 (6)电信、邮政、广播以及网络设施现状 三山岛风景区内电话主要由固定电话组成:风景区内的固定电话用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管理设施、宾馆以及居民

22、。无线通讯主要是移动和联通两大通讯信号。在游人服务中心有一邮筒,收发邮件、寄包裹、邮政储蓄等功能由东山镇的邮政所完成。三山岛内有线电视普及率 95%,游人中心处设置广播站点,将有线广播与照明结合,沿线布置。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将会逐渐进入风景区,成为风景区内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离不开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网上宣传、网上订票、网络管理等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宽带网络通入游人服务中心、宾馆、管理站、居民点以及其他各住宿接待点。采用光纤传输,与电缆共管地下敷设。 (7)环卫养护设施 公共厕所主要布置在停车场、码头、游人服务中心、文化商贸中心、主要休憩点及主干道上,其中

23、主干道每 1000 米左右设一座公厕,山地游线上每隔30 分钟的游程设置一座公厕为原则。根据三山岛景区的选址和地形地貌特征,目前在全岛共设置了 4 处公共厕所,其中桥头 2 处,娘娘庙 1 处,东泊 1 处;垃圾箱主要沿主次干道布置,人流密集的场所如停车地点、码头、休息点等附近都设有垃圾箱,其中主干道每隔 50100 米,次干道每隔 100200 米设置垃圾箱(山地游线按每隔 5 分钟的游程设置一个垃圾箱,整个三山岛目前有150 个垃圾箱。社会事业发展 (1)教育基础设施 目前整个三山岛只有一所湿地学校,用来宣传湿地科普知识。在服务中心还有 2 间科普教育基地,1 间村民教育基地,用来针对三山

24、岛农业种植技术方面的宣传讲解。 (2)医疗卫生及福利设施(规模待补充)三山岛现有卫生院一所,主要针对本村村民,服务中心有医疗服务站,可为村民和游客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老年活动室 200 平方米,可用于村民下棋、聊天。(3)文化、娱乐设施 三山岛服务中心现有图书阅览室一间,共计藏书 3000 册。另还有文体活动中心,党员活动中心各一间。 (4)体育设施 三山岛目前有健身场地三处,分别位于桥头、小姑、西湖,主要满足村民日常的体育锻炼等项目。 2.3.1 旅游发展总体概况(数、量、空间分布)三山岛旅游资源按资源作用可分为三大类:大一类是为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考察考古服务的资源,如地球科学文化中厥、泽

25、二岛的陨击坑,考古文化中的洞穴等。这一类文化旅游资源正处于无人保护、管理废弃状态;第二类是为观光游览服务的风景名胜文化和三山传统文化(包括寺庙文化、明清古建筑文化等) 。风景名胜中原有著名景点 10 处,由于开山采石、不合理建设等反方面的原因、致使景点遭到破坏,现存仅 6 处,且这流出景点仍处在保护、管理机制不完善的状态中。寺庙文化,有 1999 年重修的吴祀祠,现香火不断。明清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又无人整修,资源状况不容乐观;第三类是体现三山岛整体风貌的自然风光、民俗民风文化。其中,由于岛内建筑剧增,使自然风光遭到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锐减。民俗民风也有被岛外现代气息同化,甚至取代的可能。(

26、1)所具有的资源1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三 山 岛 拥 有 此 类 旅 游 资 源 亚 类 3 种 , 基 本 类 型 4 种 , 代 表 性 单 体 资 源 14 处 。厥山、泽山、十二生肖石、牛背石、一线天、狮身人面像、金鸡石、女娲补天石、 “四世同堂”石、马蹄印、仙人洞、断山残壁、龙头石。2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三 山 岛 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 1 种,基本类型 2 种,代表性单体资源 2 处。湿地、太湖、 ,太湖开发潜力较大。3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三 山 岛 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 2 种,基本类型 4 种,代表性单体资源 4 处。三山岛岛上林木葱郁,植被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4 天象与气候

27、景观三 山 岛 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 1 种,基本类型 1 种,代表性单体资源 3 处。日出、日落、日月同晖。5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三 山 岛 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 2 种,基本类型 4 种,单体资源 4 处。旧石器化石遗址、哺乳类动物遗址、花石岗遗址、新石器遗存。6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三 山 岛 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 5 种,基本类型 8 种,代表性单体资源 23 处。猎石寻根之家、师俭堂、九思堂、念劬堂、娘娘庙、吴氏荆贸堂、鞠氏书画院、抱风亭、人山桥、先奇桥、三峰寺遗址、渔民风情、查氏门楼、建筑构件陈列馆、姐妹桥、三山文物馆、关帝庙、秦家浜古建筑、盆景园、乡野公园、水葬台、唐井、顺济桥。

28、7 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三 山 岛 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 1 种,基本类型 3 种,代表性单体资源 4 处。:其太湖水产:白鱼、白虾、银鱼、莼菜史称为太湖四宝,还有一些当地居民自制的特产。8 农业类旅游资源2006 年,三山村投入巨资,在硬件建设上对全岛沿路外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其中游客码头投入 60 万元;农家乐内外环境改造投入 50 万元;观光电瓶车停车场投入 2 万元;沿路绿化投入 8 万元;路面修复投入 10 万元;并投入100 多万元建造东泊码头一座,和环岛路 1.4 公里等基础设施。投入 20 多万元,完善了景区的道路、指示牌、环保垃圾箱和环境绿化,投入 80 多万元在游客中心原来的

29、基础上扩大规模,完善了接待、投诉、安全保卫、公共卫生间等多方面的功能。对“农家乐”旅社经营户,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整治,硬件上对房屋外观墙面、内部装修进行改造。还根据苏州市农家乐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规范管理秩序,做到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信,确保农家乐经营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在软件建设上,投入 3 万多元,请上级环保部门对三山岛的生态环境进行测评;投入 5 万多元,对工作人员和讲解员进行培训。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挂片服务。三山岛树木茂盛,为了做好山林防火工作,投入资金 10 万元,修建了防火隔离带。为了保持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村里还成立了一支 10 人组成的环境卫生保洁员队

30、伍,专职服务,长效管理。例如:1、太湖奇石三山的象征板壁峰,石削陡立,被誉为江苏省石景一绝,如一道天然屏障把守山峦,似一座大自然的水石盆景,巧夺天工,象一只苍劲巨手,拔地而起,直揽云天。十二生肖石就在湖滨,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牛饮水,羊跪蹲、马、猪、兔、鼠等栩栩如生。还有金鸡石,一高一低,朝向东方,昂首引颈,频频报晓,至今啼哑嗓音,却雄姿不减。叠石:又名狮身人面石,高大雄伟,转头望去,此石凌空,雄踞于行山之颠,卧伏在岩体上,人面目光深邃,仰望太湖,神情之毕肖,气势之雄伟,酷似古埃及著名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令人不得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叹为观止。仙人洞:旁有悬崖峭壁,视夕照佳处。据说为亚洲板块断

31、裂层的断头。因毁关帝庙而塌。 牛背石:传说为天上“金牛”下凡,因常偷食太湖边稻谷而被人在尾巴上接上红头绳,后又被人发现,砍掉尾巴,从而化为石身永留在这太湖蓬莱。 香炉石:一石三鼎足,傍晚提网捕鱼,足间观日落情其境无穷。 石码头:傍岸那条条石船向太湖,旁有看船老人石。2.3.2 旅游资源评价 根据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逐一进行评分和加权总计,得出综合评价赋分值,再评定等级。具体评价结果如表 2-1:表 2-1 各级旅游资源单体名录和数量统计旅游资源类型级别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数量三级化石出土处 旧石器遗址、山峰寺遗址、明建古建区、文物馆 5二级溶洞、砖雕门楼、金鸡石、马蹄石、

32、狮身人面像石、板壁峰、十二生肖石、猫石、牛背石 孔雀园书法碑廊、太出观景点、文化雕馆、西湖小山观景点、娘庙、小姑堡、小姑山观景点、孤亭17一级东泊岛、日出东方 盆景园、水上活动场、垂钓区、攀岩 6经过对风景资源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将三山岛的风景旅游资源分为两个大等级、四个小等级:风景资源等级 风景资源名称数量(个)比例(%)特品级旅游 0 0资源四级旅游资源旧石器化石遗址、哺乳类动物遗址、花石岗遗址、新石器遗存 4 6.6优良级旅游资源三级旅游资源“四世同堂”石、板壁峰、水葬台、唐井、顺济桥 5 8.2二级旅游资源十二生肖石、牛背石、一线天、狮身人面像、金鸡石、女娲补天石、猎石寻根之家、师俭

33、堂、九思堂、念劬堂、娘娘庙、吴氏荆贸堂、鞠氏书画院、抱风亭、人山桥、先奇桥、三峰寺遗址、渔民风情、太湖、查氏门楼、建筑构件陈列馆、姐妹桥、三山文物馆24 39.3普通级旅游资源一级旅游资源白猫石、盆景园、乡野公园、关帝庙、秦家浜古建筑、庙会、湿地、水井、水池、老黄杨、桂花、黄杨、香樟、银杏、榆树、枣林、竹林、桔林、日出、日落、日月同晖、马蹄印、仙人洞、断山残壁、龙头石、厥山、泽山28 45.9三山岛 61 项主要单体旅游资源中,四级旅游资源仅有 4 项,占总数的 6.6%;旧石器化石遗址、哺乳类动物遗址、花石岗遗址、新石器遗存这些 遗址都没有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三级旅游资源有 5 项,占总

34、数的 8.2%;二级旅游资源有 24 项,占总数的 39.3%;一级旅游资源有 28 项,占总数的 45.9%。结论:三山岛主要旅游资源中,大部分属于普通级旅游资源,优良级旅游资源比例较小。2.3.3 旅游资源现状分析1.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2)一些动植物资源的损坏(3)背景环境的破坏(4)文物古迹的破坏2.三山岛开发现状(1)游览价值三山岛坐落在太湖中景色优美资源质量较好。并且形成农家乐特色的旅游地域组合较好。配套设施和集群状况较好。(2)市场距离离苏州和无锡都较近,位于长三角地理位置优越市场距离较近。并且和上海和南京,杭州等也有一定的联系和影响。(3)交通位置和通达性唯一到达三山岛的只

35、有轮船和汽艇。交通不便时间较慢。通达性不高。需要改善。(4)地区接待能力三山岛农家旅社较多。农家餐馆和烧烤区等参观还有娱乐设施较多地区接待能力较强。(5)环境承载量三山岛地域面积较小。再生和自净能力较差,生态教脆弱。为苏州的三类建设用地。环境承载能力较差所以要控制客流量。3.旅游发展的 SWOT 分析 3.1 发 展 优 势 条 件1.自然资源丰厚,独有环境优美三山岛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而多雨。该岛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由于受太湖水体调节的影响、水热资源丰富,故冬不太凉,夏不太炎。三山岛景区有自己的特色,青山绿水、山水共长天一色的湖岛风光是市区休闲场所所不能比拟的,新鲜

36、的地产花果和太湖湖鲜更具诱惑力。2.历史文化悠久,古宅古迹温床三山岛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远古人类发祥地之一。1984 年在三山岛发现了一万二千年以前的旧石器(打制石器)和古脊椎动物化石,1986 年 11 月举行的吴文化学术讨论会上,人们称之为“三山文化”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湖三山,其湖光山色,动静并存,壮悠兼备,是饱览吴中山水、太湖景色的仙境;是太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苏杭天堂丽境中唯一的群岛风光游览区。如板壁峰:谐名板壁峰,石削陡立,被誉为我省石景之最,如一座天然的水石盆景,真谓鬼斧神工。十二生肖石:石临湖沿,玲珑剔透,惟妙惟肖,奇形怪状,各有千秋。叠石:有名老虎石,高大雄伟,以

37、石著称,一端架在悬崖上,一端凌空落在峰尖,巧夺天工。 3.远离城市喧嚣,独尽空幽处从港口出发渡船抵达三山岛,已然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来自城市的焦躁与烦闷。离开城市,在三山岛上放慢生活节奏,及时调整城市生活给身心所带来的压力与不适,感受村庄的宁静与景色的沉寂,与纯朴的民风交融。4. 苏州市目前没有一所高档的集湖岛风光和休闲度假、农家生活等内容于一体的大型景区,开创性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市场潜力十分巨大。3.2 发展中的劣势或问题1.游艇安全存在隐患由于去三山岛的轮船班次较少,一些散客会选择农家快艇。有些驾驶员会因客人要求改变固定航线,有些地方水域较窄,渔船货船与旅游快艇混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2.

38、旅游资源屡遭破坏,部分旅游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三山岛旅游资源、珍贵文物由于开山采石或不规范挖掘而不断遭到破坏,前述 10 处著名景点中有 4 处被破坏,而损坏和丢失的珍贵文物更是不计其数,这给三山岛的旅游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一些可以发挥本岛优势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景点尚缺乏特色和整体设计。三山岛还存在着部分闲置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的问题,如燕窠古宅、古人类文化遗址东泊古洞等,这些景点若加以开发必将成为吸引游客的增长点。3.旅游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旅游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旅游服务行业管理极不规范 目前,环岛旅游线路并未形成,且小道、岔路纵横,加之无旅游路线图和路标,这给游客

39、游览观光带来了很多不便。与此同时,岛上景点无标注,古树名木没有标牌,也没有专职导游,这给三山岛的旅游文化传播带来了障碍。三山岛的农家旅社存在着经营管理不规范的现象,这也不利于岛上旅游业的发展。3.3 发展面临的机遇1.三山岛环境面貌、知名度、各种荣誉各方面突破性的提升三山村先后获得了“吴中区先锋村” 、 “苏州市文明村” 、 “吴中区优秀旅游企业” 、 “苏州市旅游行业先进单位” 、 “国家地质公园” 、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2.日益增加的人们希望逃离日常紧张生活感受农家乐趣的心理 当今身处社会重压下的工作人群有时候渴望逃离自己目前的紧张生活,寻求另一种方式来释放压力,农村这种悠闲慢

40、节奏的状态正好使他们所追求的。3.4 发展面临的挑战1.随着苏州商贸活动的不断增多和环太湖旅游带的精心打造,以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实力的飞速强大,人们生活水平将快速提高,对太湖风景区的接待能力和娱乐休闲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山岛仅是众多太湖景点之一,需要加强特色建设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源。2.防治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污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山岛以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相结合,旅游业是三山岛支柱产业,年接待游客 25 万以上。三产发展发展的同时,势必带来人为的破坏、污染。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岛上建立的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家庭旅馆,这些饭店每日产生约700 吨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太湖,对太湖造成污染。近

41、年来国家加大对太湖流域的污染治理,以保护其生态环境。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及当地相关部门对太湖流域污染物防治的相关政策,三山岛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势在必行。另外岛上化粪池不完善,雨污采用明渠未做分流。排放的污水急需进行统一规划、收集、汇集、处理以保护三山岛的整体环境。综上 swot 分析,对三山岛的旅游发展规划方面,应该做出以下努力进行具体改善 加强三山岛生态旅游的品牌打造; 提高该地区建设水平,营造地方景观; 大力发展地域经济,丰富城市商务和文化活动; 大力完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 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服务,建立三山岛旅游标识系统; 营造友好文明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道

42、德风尚,提高地区好客度;大力提高三山岛旅游服务质量4.旅游发展定位及目标 4.1 指 导 思 想以 旅 游 资 源 特 色 和 历 史 文 脉 为 基 础 , 以 旅 游 市 场 需 求 为 导 向 , 与 周 边 旅 游 城 市相 区 别 , 结 合 目 标 客 源 的 旅 游 偏 好 , 在 参 考 苏 州 传 统 形 象 定 位 的 基 础 上 , 结 合 时 代特 色 , 制 定 苏 州 旅 游 形 象 战 略 , 明 晰 苏 州 作 为 旅 游 目 的 地 的 城 市 形 象 构 架 。 以 强 化 苏 州 旅 游 城 市 个 性 , 提 升 苏 州 旅 游 城 市 特 色 和 市

43、场 竞 争 力 为 目 的 , 整 合地 区 旅 游 资 源 、 政 策 资 源 、 社 会 资 源 和 环 境 资 源 , 全 力 打 造 具 有 地 方 特 色 的 有 影 响力 的 目 的 地 形 象 。 规 划 近 期 以 产 品 品 牌 为 建 设 和 推 广 重 点 , 向 市 场 传 播 特 色 旅 游 产 品 概 念 ; 中 后期 则 过 渡 到 以 体 验 品 牌 为 建 设 和 推 广 的 重 点 , 向 市 场 传 播 文 化 体 验 品 牌 。4.2 总 体 定 位4.2.1 旅 游 形 象 定 位 秀山碧水:三山岛坐落在苏州城西南五十余公里的太湖之中,因北山、行山、小

44、姑山三峰联缀而得名,它虽无高峻巍峨之态,却有层峦叠嶂之姿。逶迤铺展,舒起缓伏,山水契默和谐,情致衍逸。小树花草生于石缝之间,山雀野鹰舞于峭壁之上,景致美妙怡人。三山的石质都是青石,暴露在地表的石头几乎都有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征。三山岛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苍山碧水,风景优美。再加上被太湖怀抱,风景优美,景色怡人,因此,在太湖的美誉下,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游玩观光。文化三山:三山岛有着深远独特的历史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远古人类发祥地之一。1984 年在三山岛发现了一万二千年以前的旧石器和古脊椎动物化石,1986 年 11 月举行的吴文化学术讨论会上,人们称之为“三

45、山文化”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发现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对研究太湖的成因、长江中下游乃至华东地区的成陆年限以及这一地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考古价值。三山岛还有十类文化:地球科学文化、远古文化、风景名胜文化、吴文化、太湖流域寺庙文化、洞穴学文化、人文文化、明清古建筑文化、石雕石碑墓志铭文化、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文化。三山岛不仅是吴县、苏州、江苏省的骄傲,而且是祖国的瑰宝,有朝一日将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让世人为之瞩目。综上,三山岛的旅游形象要素为秀山碧水、文化三山。随着近些年的发展,三山岛的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当地居民通过创建农家乐,让来此游玩的人们亲身体验采摘的乐趣,再加上

46、这个地方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能够让游客从巨大的生活压力中抽离出来,尽情享受自然的美好,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度假放松为主体的旅游形象。4.2.2 旅 游 市 场 定 位 国际市场客源:三山岛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来苏州旅游的海外游客人数不断上升,但是由于三山岛尚未有较好的开发,目前国际游客的游客量还是很少。国内市场客源:近年来,苏州市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国内游客逐年上涨。每年游客接待量都以 10%至 15%的速度持续增长。三山岛自 1997 年实行旅游开发以来,游客人数迅速增长。根据资料分析得知,每年有来自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浙江等地的数万游客上岛观光。

47、其中,苏州、上海、无锡等太湖周边城市的游客占游客总人数的 90%以上。综上,目前三山岛旅游业的客源主要是由国内游客所构成,苏州、上海、无锡等周边大城市是三山岛的主要客源地,客源市场的吸引范围也集中在周边地区,其客源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辐射沿海发达地区。根据影响客源市场主要因素的分析并结合近年发展的实际发展趋势,将苏州市三山岛的客源市场定位于:立足于苏州、上海等省市,大力发展国内其他旅游市场,尤其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市场,积极发展国内市场,主动开拓海外市场。4.3 发 展 目 标 4.3.1 总量目标 (产值)通过旅游业进一步增加三山岛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整体经济实力;通过旅

48、游业进一步强化本地文化特征;在旅游业中提倡环保和生态意识。三山岛现状的旅游发展还处于“量”的发展,对于“质”的提高却有所缺陷。在游客数量越来越多的同时,旅游品质却得不到提高,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将会导致不可持续的发展。当地应当控制旅游人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通过门票价格的调控和提供更多旅游路线来调节上岛的旅游人数。针对三山岛周边城市的旅游需求,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型的旅游业。针对不同人群设置不同旅游设施,完善旅游线路、增设水上游线、农业旅游等不同方式,使旅游产业特色化、产业化发展。4.3.2 游客规模及市场预测三山岛的客源市场中苏州市占 32%,省内其他城市占 23%,上海占 33%,浙江占 1%

49、,其他省或直辖市占 11% 。苏州和上海相近,其他地区的分布也较为均匀。根据调查来看,大部分游客到达苏州乡村旅游点的方式是自驾车,所以客源地的距离远近会直接影响到游客是否出行。苏州本市和苏州周边的地区游客占大部分,同样是离苏州很近的上海和浙江的游客比例却相差很大,这是因为上海是大都市,苏州历来是上海的后花园,而浙江旅游资源丰富,本身就已经有了很多特色乡村旅游点。 从图表上可以看出,三山岛历来以农业为主,村民收入低,但是自从 2001 年成立了三山旅游公司。三个月门票收入就达 6 万元。2002 年吸引游客就超过八万,门票收入 60 万。03 年、04 年成翻倍增长,分别为 120 万和 240 万,2005 年已达 315 万。2006 年旅游收入 360 万。现在村民收入稳步提高,可以看出只有充分利用三山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远古文化,来发展旅游业,才能摆脱困境,走上富民强村之路。苏州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而东山又位于苏州太湖风景区中心。苏州每年都会举行大型会议、经贸活动 2000 余场次。各景点游人每年有 5000 万人次。但苏州现有集山水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