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学理论导论(第三章·象征主义).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8873667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导论(第三章·象征主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文学理论导论(第三章·象征主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文学理论导论(第三章·象征主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文学理论导论(第三章·象征主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文学理论导论(第三章·象征主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象征主义,一、概述,三、批评方法,二、基本理论,四、运用实例,(一)定义,一、概述,象征主义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 是19世纪末始于文学,以后影响到戏剧、绘画、哲学等领域的一中文艺思想。文学中象征派有宣言、有理论,美术中的象征主义不过是一种艺术倾向而已。象征主义艺术家反对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对自然的客观摹写,强调主观精神的表现。他们认为人的内心世界是不明确的、难以把握的,只能通过象征的手法,用寓意和象征性的然而又是具体可感的形象来隐喻主题和情感,暗示微妙和神秘的内心世界,通过形象来寻找在外事物与内心世界的对应关系,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象征主义反映了当时一种不正视现实,向神秘

2、的精神世界寻求灵感和启迪的思想倾向。,(二)产生和发展,一、概述,1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惯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象征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比喻是一次性的,或者说是临时性的,其意义只存在于相应的语境当中,而且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单一,易于理解;象征的形象和含义之间往往是一种整体性对应关系,而不是像比喻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相似,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

3、远较比喻深广。,(二)产生和发展,一、概述,2象征主义的先驱者:波德莱尔和爱伦坡。美国诗人爱伦坡的理论和创作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诗歌创作原理中倡导反自然、反说教的诗学主张,并强调形式美、暗示性和音乐性,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理论滥觞。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1857)则可以看作是第一部具有象征主义特质的诗作。在恶之花中,波德莱尔用肉感的笔调描写病态的性爱,歌颂“心灵与官能的热狂”,但也表达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在文学史上,恶之花可以看作是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之间的过渡作品,它仍然袭用传统的诗歌韵律,仍然依靠修辞的作用,但这却是第一部以城市和社会中的人性之丑恶作为审美对象

4、的诗作,表达了现代人在社会丑恶中焦虑、烦躁的状态。,(二)产生和发展,一、概述,3象征主义流派出现于1886年。先是诗人勒内吉尔发表了一部言词研究,诗人马拉梅为它写了前言。这部论著试图系统地肯定自从波德莱尔以来在诗歌艺术上陆续出现的新倾向和新成就。稍后,巴黎有一个原籍希腊的年轻诗人,笔名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这个称号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这篇宣言获得广泛热烈的响应,文学史上认为这一事件标志着象征主义流派的产生。,(二)产生和发展,一、概述,4发展阶段:象征主义在欧美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也称前期),为创建和发展时期(1850年188

5、0年),代表人物为法国诗坛的保尔魏尔兰、阿尔蒂尔兰波、斯蒂凡马拉美;第二阶段(后期),分为高潮和分化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为瓦雷里、里尔克、叶芝、艾略特等。,保尔魏尔兰:发扬了象征主义者强调诗歌音乐性的一面,他在其诗的艺术(1884年)中主张:诗歌应该首先具有音乐性,那是流动的、朦胧的、清灵的;选词上要求模糊和精确相结合;要色晕而不要色彩;不要格言警句、插科打诨类的东西。总之,诗歌要追求一种弥漫渗透的气氛。 魏尔兰的诗作亲切自然,韵律之美妙在象征主义诗人中独树一帜。代表作品还包括三年以后、白色的月、狱中等。,阿尔蒂尔兰波:为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象征主义者力求

6、发现(或破译)隐藏在日常事物后面的真实,超现实主义者则进一步要求通过直觉和幻想创造事物之外的真实。从这个意义上将,兰波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中比较激进的一位。兰波的诗作以其瑰丽的色彩而著称。其醉舟一诗中,诗人自比一只无舵无锚的醉舟,在大海上随波逐流,无所羁束。诗风诡谲绚烂,是象征主义诗歌中的精品。在另外一首著名诗歌母音中,兰波用五种不同的色彩象征法语的五个元音字母,然后通过具体的描绘把形状、颜色、气味、音像和运动等因素交织起来,以求实现“通感”的境界。此外,散文诗地狱一季也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之作。虽然兰波和魏尔兰关系十分密切,但两人的风格却大不相同。魏尔兰以亲切自然、音韵和谐见长,兰波则以奇特意象和

7、梦幻色彩著称。1912年,兰波被刚刚崛起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尊为鼻祖。,斯蒂凡马拉美被誉为“象征主义之象征”,是象征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是第一个将象征主义理论系统化的诗人。马拉美提出“纯诗”理论,认为诗是从无到有、超越经验的独立存在;诗是一种魔术,运用咒语来创造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绝对理念世界。在创作方法上,马拉美十分强调暗示性的重要。他曾说:“叫出一个事物的名字就会破坏诗的大半乐趣理想的方法是暗示事物。”马拉美的理论具有神秘主义和唯美主义的色彩。他在理论上建树颇高,被同代象征主义诗人誉为领袖,而他本人的诗作却并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收录在1887年出版的诗集中的天鹅,以及历时二十余年而未完

8、成的海洛狄亚德。然而马拉美最著名的作品却是写于1876年的牧神的午后。这首诗后来经音乐家德彪西为之谱曲而广为传播。诗歌根据希腊神话中牧神追求水中仙女的故事写成。,托马斯史登斯艾略特是英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创作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代表作荒原已经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诗歌之一。荒原取材自关于“圣杯”的古老传说,把丧失了信仰的现代世界比作一个荒原。在诗中,艾略特旁征博引,涉及到了大量神话传说和象征意象,并运用了多种古语言和现代语言。尽管诗人自己为之加注了50多条注释,却还是鲜有人能读懂。艾略特的另一篇重要作品是四个四重奏,以高度抽象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暂时与永恒之间的对立统

9、一观点的思索。艾略特的诗作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和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无论是荒原还是四个四重奏都体现了解救人类最终极的途径就是皈依宗教的观点。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籍,转向宗教剧的创作。,(二)产生和发展,一、概述,519世纪9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在法国有衰落之势,但其影响却渐渐越过国界,想直接各地流行和传播。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学思潮和运动。,(三)象征主义的显著领域,一、概述,1诗歌(以上的作家及作品都是诗歌领域)2戏剧:象征主义的理念在19世纪90年代进入欧洲的戏剧领域。比利时的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被认为是第一位象征主义剧作家。1890年,旅居巴黎的梅特林克发表闯入者,标志

10、着象征主义戏剧的诞生。该剧以抽象的概念“死亡”为题,没有具体的情节或环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戏剧叙事风格。但由于象征主义侧重暗示和朦胧之美,适宜于抒情,而不适宜于描写冲突和具体的人物性格,因此象征主义戏剧的成就十分有限,且并没有如诗歌一样形成一场国际性运动。3 小说、散文,豹 在巴黎动物园 里尔克,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杆, 缠得这么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11、,【评论】该诗以笼中豹的形象,隐喻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处境,用“思想知觉化”的方式,表现诗人孤独、困惑的心境。诗人奥古斯特施塔尔评价说:“自然的生活空间的丧失或者对它的威胁是世纪更替时的一个重要题目。”评论家埃德加奈斯认为的特点在于诗人“从动物的内心状态出发进行叙述,仿佛他与它化为同一”。“全诗圈出了豹的本质,刻画出对令人绝望的无聊和单调的想象。”翻译家袁可嘉分析这首诗歌说:“与其说是在描写关在铁笼中的豹子的客观形象,不如说是诗人在表现他所体会的豹子的心情,甚至还可以说是他借豹子的处境表现自己当时的心情。”,车过黄河 伊沙,列车正经过黄河 我正在厕所小便 我深知这不该 我 应该坐在窗前 或站在车

12、门旁边 左手叉腰 右手作眉檐 眺望 像个伟人 至少像个诗人 想点河上的事情 或历史的陈帐 那时人们都在眺望 我在厕所里 时间很长 现在这时间属于我 我等了一天一夜 只一泡尿功夫 黄河已经流远,伊沙,原名吴文健,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1966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西安,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持“民间立场”,以“口语写作”。其诗偶有解构倾向,其文常以犀利示人。,弃 妇 李金发,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靠一根草儿,与

13、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 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 长染在游鸦之羽, 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 静听舟子之歌。衰老的裙裾发出衰吟, 徜徉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 为世界之装饰。,李金发(1900.11.211976.12.25)原名李淑良,笔名金发,广东梅县人。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

14、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被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弃妇简析从表层含义来看,诗歌塑造了“弃妇”这一总体性意象,诗中的其他分体性意象则共同构成了“弃妇”意象的各个侧面。全诗共四节前两节用第一人称倾诉了弃妇的内心世界的悲凉与痛苦,面对世俗的冷漠与歧视,她的灵魂感到无可逃避的重负,她祈望倾吐,却又无人倾听,就连上帝这一灵魂的救赎者也不能够给她带来多少慰藉,因而,她只有把自己一腔幽怨与愤懑之情付之山泉,让它随飘零的红叶一起流走。诗人创作这首诗,其本意绝非只是对弃妇孤独、绝望的生存处境的同情与哀叹,而是借用弃妇这一象征体,隐喻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不幸与悲苦的深切感受,同时也曲折地传达出自

15、己面对这个冷漠的、缺乏公正的世界内心孤独而又愤怒的复杂情感。,(一)应和性(象征主义的核心和第一原理),二、基本理论,在波德莱尔看来,人的感觉不是孤立无援的,而是跟自然界中的景物具有相互应和的关系,或者说,是自然界的景物唤起了人的某种感觉。因此,诗人表达自己的感觉时不要直接把它呈现出来,而要借助与内心感觉相互应和的景物暗示出来。用景物来暗示相应的感觉,这种写法就是象征。,在波德莱尔的“应和”原理后来被马拉美发展成“暗示”说。所谓“暗示”就是用事物暗示人的精神状态。也就是把波德莱尔所说的感觉与自然景物的相互应和变成自然景物对感觉的单项暗示。因而,暗示事物而不是指明事物就成了象征主义诗人的基本目标

16、之一。,应 和 波德莱尔,自然是一庙堂,那里活的柱子 有时说出了模模糊糊的话音, 人从那里过,穿越象征的森林, 森林用熟识的目光将他注视。如同悠长的回声遥遥地汇合 在一个混沌深邃的统一体中, 广大浩漫好像黑夜连着光明 芳香、颜色和声音在相互应和。,有的芳香新鲜若儿童的肌肤, 柔和如双簧管,青翠如绿草场, 别的则朽腐、浓郁,涵盖了万物。像无极无限的东西四散飞扬, 如同龙诞香、麝香、安息香、乳香 那样歌唱精神与感觉的激昂。,(二)神秘性(象征主义的第二原理),二、基本理论,所谓神秘性其实源于诗人对神圣美的追求。神圣美其实是一种想象美,它并非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现实美。象征主义诗人认为现实美只是神圣美

17、的倒影,远不如神圣美那样高超和完美。因此,象征主义诗人把神圣美作为自己的表现的对象。但是,神圣美却飘渺不定,难以把握,这就必然使象征主义作品具有一定的神秘性。简言之,象征主义的神秘性首先来自表现对象:神圣美以及作为其倒影的大自然和人生;其次来自象征主义或暗示手法的创作宗旨。事实上,象征与暗示正是为了表现和增强美的神秘性,或者说是朦胧性。,(三)音乐性(象征主义的第三原理),二、基本理论,象征主义诗人对音乐性的追求和波德莱尔的通感理论(波德莱尔发现在美的欣赏和创造活动中,人的各种感官是同时发挥作用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是一个彼此交融、相互应和的整体,在写作中将不同的感觉加以沟通,可以达

18、到增强作品形象性的目的,并使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是密切相关的。对美的偏爱促使他们一方面追求视觉画面的流畅,一方面追求听觉声响的和谐。在象征主义诗人中,极力推崇诗歌音乐性的是魏尔伦,他认为完美的诗最重要的是音乐性。正如他在诗艺中所说的:“音乐,永远至高无上!让你的诗句插翅翱翔,让人感到她从灵魂逸出,却飞向另一种情爱、另一个天堂。”,黄昏的和谐 波德莱尔,那时候到了,花儿在枝头颤震, 每一朵都似香炉散发着芬芳; 声音和香气都在晚风中飘荡; 忧郁的圆舞曲,懒洋洋的眩晕!每一朵都似香炉散发着芬芳; 小提琴幽幽咽咽如受伤的心; 忧郁的圆舞曲,懒洋洋的眩晕! 天空又悲又美,像大祭台一样。,小提琴

19、幽幽咽咽如受伤的心; 温柔的心,憎恶广而黑的死亡! 天空又悲又美,像大祭台一样。 太阳在自己的凝血之中下沉。温柔的心,憎恶广而黑的死亡! 收纳着光辉往昔的一切遗痕! 太阳在自己的凝血之中下沉。 想起你就仿佛看见圣体发光!,【评析】本首诗写诗人对日落黄昏的感受和印象,它的显著特色是诗句有节奏地反复出现,上段的二、四两句和下段的一、三两句重复,整个诗歌因此形成一种层层推进的效果。因此,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战胜了音乐。而且,诗人内心感觉的逐渐变化与太阳的缓缓跌落在诗中形成了一种相互的“应和”。,(一)因“象”见“意”,关注隐喻,三、批评方法,应和性首先是个创作问题,诗人把他的感觉通过相应的景物暗示出来。

20、因此,读者在作品中所能看到的是在语言中呈现出来的一系列景物意象。作为读者,其首要任务是对作品进行还原,也就是通过意象揣测作者的内心感觉。但是,随着象征主义诗歌的发展,象与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作品的晦涩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就为读者的因“象”见“意”造成了一定难度。,纯 诗 侯 马,有时私下里我也这么认为 “人生得一、二知己足矣” 我这么说并非全是由于自己的失意 要知道追求浓于水的伟大友情 经常需要发动血流成河的暴力革命 去年秋天 在京城的北太平庄 我同伊沙、徐江一道拜访王一川教授 王教授自然钟爱他的弟子 但我们也不太造次,恰到好处 没有一再使用他家里的卫生间 这样,下楼后我们

21、找到一僻静处 解决问题。恍惚间,我忆起有一年我们结伴旅游 沿途三人争论着纯诗的问题 每隔几小时就下车舒畅舒畅 背向公路,面朝旷野 溅起的沙尘沾在鞋沿 而同行的女伴显然在克制 她们的膀胱满胀,但不动声色 真是令人钦佩 现在我这样评价这件事,要知道 血固然浓于水 尿也浓于水呀,小学课堂上的一幕 赵思运,教室里四十八个人齐声朗诵 纪念白求恩 整齐 嘹亮 突然一个孩子问道 老师 如果教室里四十八个人同时放屁 会是怎样呢 我只能这样回答 我只能要求大家统一口径 让大家统一放屁是绝对不可能的,赵思运,男,1967年生,教授。1990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99年12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文

22、学硕士;2005年7月毕业于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博士后。2006年11月晋升教授。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学院副院长。兼任东南大学世界华文诗歌研究所兼职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浙江省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柔刚诗歌奖”第17、18、19届评委,当代诗坛(香港)编委。,(二)把握大致情调,引发相关联想,三、批评方法,既然象征主义作品注重传达的是“独特的个人感情”,实际上,这就有意消解了读者探求作者原意的可能。从根本上说,对作品能否真正理解体现的是精神交流的极限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相对的,彼此的隔膜却是绝对的。因此,不少诗人曾经表示过他们的作品并不要求读者完全理解

23、。在这种情况下,读者所能做的是通过作品中不断变换的意象体会诗人试图呈现出来的意识流动。由于作品中意识即使作者本人也未必完全清楚,作为读者,只要能把握它的大致情调,并引发相关联想,就算读懂了一首象征主义诗歌。事实上,作为接受作品的主体,读者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做出自己的解读。对于“诗无达诂”的象征主义诗歌来说,读者依据作品得到的理解,甚至是与诗人原意不同的误解都不能说成错误。,(三)体会声韵节奏,领略听觉意象,三、批评方法,事实上,音乐性是理解一首诗的最好入口。象征主义诗人之所以追求音乐性,就是因为它最能体现诗人的内心情调。诗歌的韵律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听觉意象,这种听觉意象往往是心灵之声的直接反

24、映。因此,把握了诗歌的韵律,就意味着触及了诗人的心灵。当然,由于象征主义作品往往深奥难解,要想深入理解作品,有必要对诗人及其生活的社会和时代有尽可能多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读者破译作品的意象密码,并有助于增强对作品的深入把握。,四、运用实例,(一)尘埃落定(作者:阿来),【作者简介】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中专师范,遂成迄今为止最高学历。毕业后做中学教师近五年。曾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后因“重述神话”项目,全心创作新书格萨尔王(已出版),遂辞去社长职务。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

25、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尘埃落定,1998年3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获奖情况】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于2000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委认为这部小说视角独特,“有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轻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显示了作者出色的艺术才华”。著名军旅作家柳建伟更是肯定地说,阿来有可能以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改编为电视剧2002年导演闫建钢将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改编为25集电视连续剧,李解出演“二少爷

26、”,刘威出演“麦其土司”,宋佳出演“土司太太”。,2、改编为川剧为庆祝新中国60华诞而特别创作的川剧尘埃落定在锦城艺术宫首演。作为中国戏剧改编茅盾文学奖的开山之作,该剧充满藏文化元素,舞台气势恢宏,加上省川剧院院长“二度梅”陈智林、戏剧声腔“女状元”沈丽红等川剧名角酣畅淋漓的表演,现场上千观众掌声不断。据悉,该剧首演后,经过进一步加工打磨,将赴厦门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角逐曹禺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全新出击的尘埃落定在演出市场也是未演先热,目前,北京、宁波、绍兴的演出商已预订了该剧20场演出。,电视剧 尘埃落定 剧 照,【故事梗概】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当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土族统治

27、着,麦其土司便是其中之一。老麦其土司有两个儿子,大少爷为藏族太太所生,英武彪悍、聪明勇敢,被视为当然的土司继承人;二少爷为老麦其土司酒后与被一个毛皮药材商买来送给他的汉族太太所生,天生愚钝、憨痴冥鲁,很早就被排除在权力继承之外,成天混迹于丫环娃子的队伍之中,耳闻目睹着奴隶们的悲欢离合。 麦其土司在国民政府黄特派员的指点下在其领地上遍种罂粟,贩卖鸦片。很快暴富,并迅速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武装力量,成为土司中的霸主。眼见麦琪家因鸦片致富,其余的土司用尽心计,各施手段盗得了罂粟种子广泛播种,麦琪家的傻少爷却鬼使神差地建议改种麦子,于是在高原地区漫山遍野罂粟花的海洋里,麦琪家的青青麦苗倔强的生长着。

28、是年内地大旱,粮食颗粒无收,而鸦片供过于求,价格大跌,无人问津,阿坝地区笼罩在饥荒和死亡阴影下。大批饥民投奔到麦琪麾下,使得麦琪家族的领地和人口达到空前的规模。就在各路土司日坐愁城,身临绝境之时,却传来二少爷开仓卖粮,公平交易的喜讯。傻子少爷也由此得到了女土司茸贡的漂亮女儿塔娜,并深深地爱上了她。 各路土司云集在二少爷的官寨举杯相庆、铸剑为犁。在黄师爷(当年的黄特派员)的建议下,二少爷逐步建立了税收体制,开办了钱庄,在古老封闭的阿坝地区第一次出现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商业集镇雏型。 二少爷回到麦琪土司官寨,受到英雄般的欢呼,但在欢迎的盛会上,却有大少爷那令人不寒而栗的阴毒的眼光。一场家庭内部关于继

29、承权的腥风血雨又悄然拉开了帷幕。 终于,在解放军进剿国民党残部的隆隆炮声中,麦琪家的官寨坍塌了。纷争、仇杀消弥了一个旧的世界终于尘埃落定。,“傻子”形象,【解读】,傻子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叙述者。他是土司醉酒后和汉族太太所生的“傻瓜”,他傻里傻气疯疯颠颠却又不断做出惊世骇俗之事。(1)书中的其他人物,除了书记官翁波意西,几乎人人都说他是傻子,而他也向别人介绍自己就是那个人人都知道的土司家的傻瓜儿子。的确,他“傻”得很明显:出生一个月时坚决不笑;两个月时任何人都不能使他的双眼对任何呼唤做出反应;十三岁时和女人有了肌肤之亲以后才开始记事;见到茸贡土司的女儿之后才明白女人有漂亮和不漂亮之分

30、。这个脸上带着梦游一般的神情的傻子说话做事总是不符合常理,常常答非所问,顾左右而言他,他似乎就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甚至面对“奇迹出现时”,众望所归、群情激昂的局面也无动于衷,依然用傻子的眼睛冷眼旁观。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明明知道麦其家的仇人最后要向他复仇,他居然不躲避也不先下手杀了他们,还傻乎乎地在床上摆好姿势等仇家来杀死自己。,(2)可是一个傻子不可能看穿汪波土司从牺牲者耳朵里取得罂粟种子的阴谋;一个傻子不可能会善于把握商机,以投机家般敏锐的眼光劝说麦其土司及时调整种植结构,让麦其家在竞争中占尽先机;一个傻子也不可能有先见之明,拆去边境上修建用来屯兵粮的城堡外墙,使战争堡垒变成商贸中心,大

31、发其财;一个傻子更不可能预见到历史的发展趋势,准确地预言土司制度的没落。,(3)从小说内部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来看,傻子复杂的个性是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性格。土司制度统治下的藏族地区,封建等级观念、种族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在土司家族的成员和所有当地人眼中,麦其土司娶一个没有来历的汉族女人做太太本来就是件让人无法理解的事,开始人们就预言麦其土司和汉人女子的好日子不会长久,说明他们对土司和异族女子的结合总怀着一种反面的期待,这种期待也延续到了傻子身上,人们潜意识里就认为他有一种天生的缺陷,即没有纯正的藏族血统。因此在幼年的傻子表现出些微的异常时,他们便迫不及待地认定他的智力有问题,而事实上傻子的确在某

32、些方面有些迟钝,但并没有人们认为的那样严重。,(续3)人对自我最早的认识是从别人那里感知的,傻子最初是根据别人眼中的形象来确定自己的。他的父母、他的哥哥都把他当傻子看,甚至奶娘侍女之类的下人都能直呼他“傻瓜”,于是他也相信了自己是个傻子,更何况他渐渐意识到了做傻子的好处:他可以肆无忌惮地宣泄情绪,他自由、任性,“侍女不给来给我穿衣服,我就会大声叫嚷”,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畏惧世俗的眼光,麦其土司家种下罂粟后,人人都对这种传闻可以带来银子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却只有傻子可以“无数次地撅起屁股,刨开浮土看种子怎样发芽” ;他不被别人堤防,往往能够听到真话,麦其土司说“谁说傻瓜儿子不好,我在你

33、面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你死去的哥哥面前,我可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跛子管家也说“要是跟的不是你,而是大少爷,想到什么话,我是不敢说的” ;他能够得到别人的宽容和爱,“有时也对一些事情发表看法,说错了就等于没说过,傻子嘛。说对了,大家就对我另眼相看”;他的哥哥也因他是个傻子而爱他,“因为他无须像前辈兄弟之间那样,为了未来的权力而彼此防备”。他深深体会到做傻子的好处,所以安于做一个傻子,同时正因为他“傻”,所以经常被人们忽视,这使他能够从烦琐的世事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于是他有了比聪明人还聪明的可能。,(续3)小说中运用了另一个人物翁波意西来衬托傻子,不少评论都说傻子和翁波意西构成了

34、“一个人物分两体”,或“两体合一式”的人物形象模式。“翁波意西是傻子精神的传道者,他的理想就是傻子的理想,他的预言就是傻子的预言”,的确,他是小说中与傻子在思想上有交集的人,甚至可以称为另一个傻子。他们都因思想进步与众不同而被视为异类,他们心意相通彼此理解,翁波意西失去舌头后,傻子竟然能够和他用眼神对话,并经常替没有舌头的他道出心声。他们都是对方在那个世界中唯一的知己,翁波意西说“都说少爷是傻子,可我要说你是个聪明人,因为傻而聪明”,傻子说“一有书记官在,我就是这个世界上的聪明人了。但是傻子的智慧有他愚钝的外表作掩护,翁波意西的智慧却锋芒毕露毫不遮掩,他妄图去干预“土司政治”,结果却失去舌头,

35、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傻子的傻在这特定的环境中是傻子的保护色。,(续3)傻子生在一个被权力阴影笼罩的时代,土司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在自己的领地上主宰一切,享受一切,土司的家人同样享有特权,自由人和奴隶们也被土司的权力牢牢制约着,权力渗透进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当傻子无意中体验到了做一个土司是件美好的事情时,他原本纯净的心也感受到了权力的魔力,萌生了做土司的欲望;而他所在乎的人,他的母亲他的妻子他的追随者们也都希望他能当上土司,于是他又有了“聪明”的必要,并开始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他的智慧。这样看来,傻子的“傻”和“不傻”在小说中都是有具体原因的,他在“傻瓜”和“聪明人”之间的摇摆很大一部分是

36、由于他周围人和事的作用。作者对这个形象的塑造是符合人物性格发展规律的。,(4)再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来看,傻子这个形象有着更深一层的意蕴,他承载了作者关于“人”关于历史的诸多观念,因而才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作者阿来说过他在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努力追求一种普遍的意义,追求一种寓言般的效果”,那么作为小说主人公的傻子必然也是个有着丰富寓旨的喻体。傻子是一种人的生命状态的象征。傻子每天早上醒来要问的两个问题似乎带些纯朴的哲学味道,“我是谁?”“我在哪里?”这是傻子对生命存在的一种深刻反思,这是人在进行人生价值的重构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无法超脱现实包围的心理反映,他的“傻”喻指人生存的困

37、惑与茫然。,(续4)傻子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发展的状态。小说选取的时代背景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当时的中国早已不是封建社会,整个社会处于动荡和转型期,而川边藏区康巴高原上依然实行着土司制度。土司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封建领主制,土司的权力来自于皇帝,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再被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社会所容纳,最终必定会在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走向崩溃,而土司制度下的藏族文化也必然会受到汉族文化的冲击,造成一种失落和迷茫的民族文化情绪。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把文中的傻子看作一种文化状态的具体物化,即汉藏文化的结合体。因为这个傻子,他虽然生活在藏族土司制度这样一个封闭的、文化自成体系的传统社

38、会中,却“不认同传统,也不认同现实,其特立独行的思想与判断充满特异性,傻子的存在价值实现了由一元向多元转变的全新的文化品格,傻子的思想行为中包含了许多现代精神的元素,并同古老的藏文化整合成一种充满现代性的独特思维模式”,这使得他虽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但又显示出超凡的智慧和独到的眼光。,(续4)他的“傻”是是两种文化的互相对立所造成的混沌状态。他的“不傻”是汉藏两种文化的碰撞过程中擦出的进步的火花。小说的结尾部分傻子总结了自己的一生:“我当了一辈子傻子,现在,我知道自己不是傻子,也不是聪明人,不过是在土司制度将要完结的时候到这片神异的土地上来走了一遭”,他知道那个过渡的时代才是他的时代,他悟出

39、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完成了自己潜在的使命,完成了旧的死灭和新的诞生。他是历史过渡期的见证人,是两种制度两种文化交接的最早感应者,这也恰恰是作者所赋予他在小说中角色意义。,(续4)而这样人物形象并非阿来的独创,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可以说是傻子的前辈。二十世纪末出现的傻子形象于二十世纪初出现“狂人”形象有着继承关系,他们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普遍的文化意义。“狂人”的“狂与不狂”,傻子的“傻与不傻”,都是为了让读者在思考人物内部的二元对立中,了解到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的两重性的形象其实就是作者思想的载体,都具有深刻的寓意,都是“人和历史的象征”。“狂人”和傻子都是新旧时代转变时出现的,他们的

40、生命形态既象征了非常时期“人”的生存状态,又象征着两种社会形态两种文化转接的状态,只不过狂人的文化背景更深刻更普遍(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而傻子背后的尘埃世界更特殊更边缘(川藏交界地区土司制度);狂人的呼喊更激烈,更为外显;而傻子的言行更从容,更为潜隐。,(5)综上所述,尘埃落定中二少爷的“傻”对于作者来说,是一种独特的叙事视角,作家就是在以傻子这个非常态的人物形象来表达作家的某种特殊感受和特殊观念;对于作品来说,傻子的傻与聪明看似是矛盾对立的,其实也不难理解,这是主人公的一种生存方式:先天的发育迟钝,反而让主人公在这特定的生存环境中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他乐于当傻子,乐于超然于物外以一颗平静的

41、心来观察周围的事,这使得他比别人更容易洞悉事物的本质,所以当他对权力产生欲望的时候,他就自然而然的显露出不同于常人的聪慧来达到争夺权力的目的。傻子是一个平常而又不平凡的人,他的平常在于他像普通人一样懂得趋凶避吉,他的不平凡在于他的先见之明及独特的政治触角。傻子绝不麻木不仁,傻子对很多人和事都充满深情,傻子爱故乡的每一寸土地,爱美丽浪漫的侍女卓玛,爱地位低贱的伙伴尔依等等。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很有意思:“我想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来像个傻子。”傻子背负着痴呆的名声,却担当着智慧的化身。这是这种“傻”消融了嫉妒和仇怨,能够以广阔的胸怀包容世事的突变,似乎看透了历史的玄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