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关键词:幼小衔接 社会适应力 人与人交往能力 自理力幼小衔接问题是我国幼教科研的热点之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明确提出,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这说明幼儿园有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各种衔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做好细小衔接工作,关系到如何使幼儿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做好向小学生过渡的充分准备,使之顺利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并为今后一生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一、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幼儿园与小学有许多不同,校舍不同,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同,行为规范和要求不同
2、,上课时间不同这么多的不同,对于一个六周岁的孩子来说肯定难以适应,甚至导致恐惧心理和厌学行为,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些,提前做好”适应性”的工作,提高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学校的环境对幼儿产生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幼儿园大班老师来说,可以在大班第二学期对班里的环境进行特殊布置.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增设了“我要上学了” 、 “幼儿作业展览”等板块,在教室增设一些识字挂图,数学加减法表等使教室的环境布置与小学靠拢。上课的时间适当延长,上课的方法由游戏转向知识面型,课后还适当布置作业或预习功课。同时以口头语言为主的学习慢慢转向以文字符号为主。我还要求孩子每天背上装有简单学习用具的书包上幼儿
3、园,体验当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其次,可以抽时间组织幼儿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课堂、桌椅摆放、小学生的作业、小学生的一日生活情况等。或找一个小学生介绍小学生活的好处、乐趣。通过我的精心组织,孩子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距离开始变短、氛围相近,孩子入学后很快能适应小学生活。二、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据朱慕菊等人在 19901994 年开展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表明入学所点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学习适应困难和社会性适应困难两个方面,其中社会性适应能力困难主要青表现在任务意识与写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四个大方面。而人际交往的能力更加重要。孩子入学后,进入新
4、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的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在互助友爱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此外,孩子生活在集体中,难免与同伴发生一些矜持和冲突,这种情况发生后,孩子或退缩、或产生报复性行为,以致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要特别注重培养幼儿与小伙伴交往的能力,为孩子入小学后的社会适应早作准备。培养幼儿与人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是在六、七岁以前整个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准备起来的,是儿童入学前整个婴幼儿教育的结果;也不是光靠幼儿家庭的配合。应把培养幼儿能力这项工作贯穿于幼儿教育整个
5、的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比如教孩子学会自制、谦让、示好,当遇到玩具不多时不争不抢;到别人家去做客时要先敲门,要有礼貌地称呼主人;做小主人时要热情招待客人,并把家里好吃的好玩的东西拿出来执招待客人有小伙伴生病时,家长和老师就带着孩子们前去慰问,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友爱、合作的气氛,给孩子们带来温馨和欢乐,也有利于团结友爱、关心别人等良好品质的形成,进而专增加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三、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我在大班的日常教学中,根据幼儿喜欢游戏,兴趣转移快、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开设拼音字母口语游戏、数字兴趣小组、画面、讲故事,等 20 分钟一次的活动,
6、以后逐渐加长 时间,培养孩听说读写的兴趣和耐力。为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注意选择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故事,指导幼儿理解图画内容,按顺序仔细的看,教师做示范讲述,最后请幼儿完整讲述,提高幼儿说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说能力。例如:在带孩子游览动物园、参观博物馆时,让孩子仔细观察议论各种动物、事物的特征,有问题要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提出来、逛商店、市场时,让小朋友主动与营业员交谈,询问价格,提出购物请求,以此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父母还可以在家中自然、随机地引导孩子复习以前学过的常用字,让孩子感知体会汉字的特点,并对汉字感兴趣,但不要生硬地强求识字,提高幼儿读的能力,主要
7、通过家长坚持每天抽半个小时陪孩子一起阅读,会养成大班幼儿喜爱阅读的习惯,教大班幼儿写主要是教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握笔方法、正确的使用本子,听从老师的指导和会写数字等,而不是写文章,写作业,可以通过画面来发展他对手的小肌肉的控制能力,使他学会握笔、运笔的动作;也可专门设计一些宽窄不同的横竖格线或“迷宫图”要求孩子在中间不出格地画图和线,以提高他手部小肌肉的活动能力,一方面要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另一方面要防止幼儿大班教学小学化。应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而不是把识字的多少,会算多少题,作为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四、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现在
8、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能力弱是一个普遍地问题。孩子进入小学后有许多事不能由父母包办代替,小学老师也不能像幼儿园老师那样周到细致地照料孩子的一日生活,孩子们不但要能够独立自主地安排妥贴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而且要完成小学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生活自理能力差显然不能适应小学阶段的需要。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作为老师,在班里除了生活上多给幼儿一些指导、帮助和鼓励外,还应尽可能地多给幼儿一些锻炼的机会,比如有意识地让他们做值日生,分发图书,照顾自然角等。作为家长应该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自己睡觉、穿脱衣服、整理床铺、整理玩具、学具,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如摆碗筷、扫地、擦桌椅、洗袜子等。这样,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下,孩子到大班毕业时,就会独立做许多事,入学后会很自然地融入到小学集体生活中,顺利地完成学习和劳动任务。参考资料: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