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黄帝内经有感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成 书 于 大 约2000 年 前 的 秦汉时 期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 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其医学理论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黄 帝 内 经 包 括 素 问 81 篇 和 灵 枢 81 篇 ,各 9 卷 。它 分 别从 阴 阳 五 行 、
2、天 人 相 应 、五 运 六 气 、脏 腑 经 络 、病 机 、诊 法 、治 则 、针 灸 等 方 面 ,结 合 当 时 哲 学 和 自 然 科 学 的 成 就 ,作 出 了 比 较 系 统 的理 论 概 括 和 认 识 。迄 今 在 诊 治 学 上 仍 具 有 指 导 意 义 。黄 帝 内 经 把人的形体和精神看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认为人的形体病变可以影响精神,精神的状况又可以影响形体的病变,同时人体又是与外界环境(自然、社会 )紧密相连的;人体必须与外界环境取得平衡,按照自然界的变化来调节饮食起居和精神活动,前者 为“ 形神合一” 观,后者则为“ 天人相应” 观,二者充分
3、反映了黄帝内经中的“整体恒 动观” ,是其所主 张的两个基本观点。“形神合一”观,形神 问题即身心关系问题。黄帝内经一方面认为形为神之本。“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即神必须依附于形体才能存在,且其功能也只有在身体健康时才能正常发挥,这是符合唯物主义思想的。另一方面认为神为形之主。神本于形,同时也反作用于形。“精神内伤,身必败亡”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说明“神”可以直接影响“ 形”,决定 “形”的存亡。正因为神为形之主,所以神在病因、治疗、防病、养生方面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怵惕思 虑,则伤神,伤神则恐惧自失,破胴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 。心困恐惧和思 虑太过而伤及所藏之神,神伤则会
4、时时恐惧,不能自主,久而大肉削瘦,毛皮憔悴,气色枯天,死亡在冬季。黄帝内经中提到的“ 神”,一般指精神活动,是“ 心”的功能,主宰着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由此精神对形体的反作用是明显的。“天人相应”观 ,是说一个人的生存与天地二气的自然界是密切相关联的,人能顺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违四时的规律,了解十二经脉的道理,就能明达事理,不会被疾病现象所迷惑。黄帝内经将人的身体视为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强调人的生理现象的变化与自然界变化一般原理的一致性。“天有阴阳,人有十二 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 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这说明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都离不开人体内外
5、 环境统一的“ 天人相应 ”的整体观 念。 “形神合一”观与 “天人相应”观所体现出来的是整体观,把人与自然、社会、生理、心理等置于整体联系之中,并将其贯穿于生理、病理、 诊断、治 疗、养生各个 环节,对今天的医学临床实践仍有启发意义。当代医学模式正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过渡,继承和发扬黄帝内经的整体观,不仅对医学,而且对人类认识的发展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黄帝内经十分重视心理治疗过程中的医患关系,明确指出“病为本,工为标 ”,认为病人为本,医生为标,医生 应当根据病人的身心特点,去辨证施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会促进和提高疗效。说明黄帝内经关于医患关系的论述是富有科学
6、性的。另外,黄帝内经也十分重视心理因素,如望诊、问诊、切诊等,通过询问病人( 心理等),观察病人的精神、气色等来帮助诊治疾病。黄帝内经说:“诊病不 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 节,起居之 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 。诊治疾病 时,应尽量做到对病因、病史及相关情况细致了解掌握,才能有助于准确诊断治疗疾病。黄帝内经重视语言疏导,“人之情,莫不恶 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苦, 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呼?”,它从人“恶死而 乐生” 的本能出 发,告 诉患者不遵医嘱的危险,讲明遵从医嘱的好处,诱导患者创造治愈疾病所需要的条件。着重通过医生的说服教育转变患者
7、对医治疾病的态度和认识,取得患者的配合,以提高疗效。 这也是现代心理治疗应遵守的原则。黄帝内经指出“ 怒伤肝,悲胜 怒” ,“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 忧伤肺,喜胜忧” ,“恐伤肾,思胜恐” ,说明用一种情感去 纠正相应的情感,可以调节情感过激引起的病变。 黄帝内经是一部经典、深奥的中医药学著作,它不同于西医书籍那样将人体进行解剖、生理、病理等学科性细化,而是通过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理论构建了完整的中医药学体系。它除了是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外,同时是一部经典的哲学典籍,它帮助我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深奥智慧,论证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是表现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当然,其在医学、哲学方面的极大贡献和成就绝非三言两语所能概述清楚的。记录人:朱海明201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