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劳动社会学重点.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8857500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社会学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劳动社会学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劳动社会学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劳动社会学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劳动社会学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劳动社会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 劳动社会学的产生和研究内容1、劳动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选择或名词解释)2、 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3、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 )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 2)劳动者(3)劳动的社会关系(4)劳动的社会结构(5)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6 )劳动与社会变迁第二节1、科层制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方法提出的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利分等、分

2、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2、冲突理论:冲突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人类物质和社会物质。第三节1、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确立科学的研究方法论是开展劳动社会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劳动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观点:(1 )实际观点(2)实证观点(3)发展观点2、社会劳动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一、社会调查法分为(1)文献调查法,也称历史调查法,是通过收集各种文献资料、摘取与调查课题的有关信息,以获取对某一社会事实的认识的方法。 (2)访问调查法,由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直接向被访问者提出问题,要求被访问者给予回答,双方进行

3、交谈,从而获取所需信息,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方法。 (3)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垂询意见的方法。 (4)实验调查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二、社会统计法.三、比较分析法四、参与调查法。第二章 劳动第一节劳动与劳动的社会化1、劳动的概念:劳动是指人类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它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要求(1)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劳动( 2)经过交换(不论是与资本交换,还是与收入交换)的劳动(3)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劳动。2、劳动的

4、社会职能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的劳动,具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1)劳动创造社会财富(2 )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3 )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3、劳动的社会化概念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4、劳动社会化的内容劳动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2)劳动操作过程的社会化(3)劳动成果的社会化5、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以手工为基础的简单协作阶段( 2)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阶段(3)机器大工业阶段( 4)以微电子为主

5、角的新的技术革命阶段。第二节1、 三方机制的含义2、我国的三方协调机制:我国协调劳动 关系三方机制是指由政府劳动行政部门、雇主(企业)组织和工人组织三方代表,按照一定的制度、规则和程序,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3、我国三方协调机制的职能(1 )制定并监督实施涉及调整劳动关系的法规和政策。(2 )推行集体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双方己达成一致意见的集体合同草案需报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充分体现了政府对集体合同订立的干预,也体现了三方原则的精神。(3 )对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

6、局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形成共识。(4 )研究并组织实施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指导劳动争议处理工作。(5 )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6 )实施贯彻劳动就业方针,实行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三结合”方针。第三节1、职业的含义: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2、职业结构:职业结构,是指不同职业类型的劳动者在劳动者总体中的比例。3、职业结构变化规律:总的趋势是体力性的、非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而脑力性的、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4、我国职业结构的变迁:中国非农业劳动者的比例在 1999 年己超过一半,专业技术人员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7、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的规模也有了快速的增长。5、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劳动者的性别结构是男、女劳动者占总劳动者的比例。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再次,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的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程度。6、年龄结构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目前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 10%以上,65 岁以上占 7%以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首先,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不足。其次,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再次,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

8、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7、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统称。8、劳动保护的内容(1 )劳动安全和健康保护。包括劳动时间的限制、劳动速度的限制、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改善、特殊劳动者的保护。(2 )劳动的经济条件的保护(3 )劳动的社会条件的保护。9、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梅耶总结了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了际关系理论:(1)证明影响人劳动积极性的不仅有物质条件因素( 2)影响工人劳动生产率的不仅仅是生产条件、劳动环境和待遇的改进,最重要的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3)传统管理只

9、研究正式群体,而霍桑实验还提出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有其特殊的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成员的行为,还可影响正式组织中人们的行为(4)在领导类型上,霍桑实验强调了领导和群众沟通意见的重要。10、人际吸引是指个体在客观上体验到的对他人的依存关系,是个体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与亲和的表现。1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外,还受一些更为直接的、具体的因素影响,其中包括能力、品貌、气质、报酬、邻近与熟悉。第五节1、群体是人们为了追求社会需要的满足,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2、劳动群体是一种基本的和重要的社会群体,它是指从事劳动活动中具有一定关系的劳动者

10、所组成的群体。3、群体结构指群体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4、群体的正式结构是指群体中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之间根据指示规定和组织目标构成的一种有计划的组织格局以及权利与责任上的正式联系,是组织内部各职能、各职权之间的制度化的相互关系形式。5、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能够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增强组织的稳定性。第二,有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为。第一,破坏组织的整合力。第二影响组织的凝聚力。第三,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三章劳动者第一节1、劳动者的含义,所谓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

11、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地、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2、劳动者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2)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3)处于劳动岗位的人,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 (4)参与实际劳动过程。3、劳动者的素质包括自然素质(体力、智力、心理因素)和社会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4、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企业所特有的文化氛围。它既反映着企业职工这个特殊群体的文化特征,又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5、企业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企业意识、管理方式、企业规范、企业英雄人物和企业形象六个方面。6、企业文化的特征:独特性、功能整合性、实践性、渗透性、社区性、行

12、业性、群体性7、企业文化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效率功能、协调功能。第四节1、劳动者行为是劳动者所发生的社会行为,指的是劳动者在有意地构建其劳动时所进行的实践活动。2、劳动者社会化,指的是社会将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转变成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和时代文化,掌握社会需要的劳动技能和必要的劳动规范,遵守劳动纪律,适应工作环境的文化,从而履行合格的劳动的过程。3、劳动者社会化的内容?劳动者社会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学习和掌握一个职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2)了解和学习劳动规范,融入企业文化(3)适应人际关系,实现角色的转变。4、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 (1 )家庭教化(2)学校教化(3)

13、社会教化(4 )网络互动(5)劳动组织教化5、劳动者社会化的进程劳动者社会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劳动者社会化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预期社会化、初始社会化、基础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四个阶段。6、劳动时间包括制度内工作时间、加班加点工作时间和在非本职岗位的其他工作时间。7、 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对多数劳动者而言,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工资,因此,我们从工资率的变动来分析劳动者的劳动决策。8、劳动和闲暇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在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内,劳动时间越多,闲暇时间就越少;反之,闲暇就越多。劳动与闲暇是构成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第四章职业生涯1、职业与职业的特点所谓职业

14、,指人为维持自己的生计,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实现自我而进行的持续活动方式。这个定义有两层含义第一,它表明并不是任何工作都能成为职业,某项工作只有变得足够重要、足够维持自己的生计才能为职业。第二,职业是实现劳动者社会联系和实现自我而进行的持续活动方式,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职业的特征有(1)社会性( 2)差异性(3)层次性(4 )时代性2、职业生涯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3、影响职业生涯的八大要素影响职业生涯的相关因素有:健康情况、社会阶层的影响、教育、性别、年龄、负担、自我观、地理因素。4、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职业生涯管理(career management

15、)是指组织和个人根据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计划、发展和评估的过程,既包括个人的管理,也包括组织的管理。5、个人参与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对员工个人而言,参与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于增强对工作环境的把握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十分重要(2)有利于个人过好职业生活,处理好职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关系(3 )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6、职业锚,所谓“职业锚” ,是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和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自我观,这种自我观有三个部件:(1 )自省的才干和能力;(2 )自省的动机和需要(3)自省的态度与价值观。7、职业锚的五种类型(1)技术/ 职能型“职业锚”这一

16、类型的人在作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干的实际技术内容或职业内容上。 (2)管理能力型“职业锚 ”,这一类型的个体在职业实践中培养出、也相信自己具备胜任责任管理所必不可少的技能和价值观。 (3)安全 /稳定型“职业锚” ,安全锚的人追求稳定安全的前途,比如工作的安全、体面的收入,有效的退休方案和津贴等。 (4)创造型“职业锚” ,创造锚的个体时时追求创造完全属于自己的成就。 (5)处主、独立型 “职业锚” ,自主型个体追求的主要目标是随心所欲地制订自己的步调时间表、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尽可能少地受组织的限制和制约。8、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功的道路有哪些?(1 )立足本职的道路(2)自

17、学成长的道路(3)转换职业的道路(4)自我创业的道路第五章职业分层与职业流动1、职业声望:职业声望是财富、权力并列的相对独立的要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舆论,反映了特定社会发展历史时期人们对职业的社会心理评价。2、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1 )职业的社会功能。 (即某种职业对于社会的作用,包括对国家建设和公共福利的责任。(2 )职业要求,即一定职业对于任职者的教育程度、技能技巧、工作能力、道德品质、身体善等各方面的条件要求。(3 )职业报酬,泛指职业能给予任职者的各项利益。(4 )职业环境,即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各种工作条件。3、按行业划分的职业分层有 20 类。因为职业分层的具体内容主要表现为

18、权力、收益和声望上的差别,不同的职业由于对经济资源的占有和控制能力差异、拥有权威的差异,以及所具有权力大小的差别,进而导致了各种职业在收益和报酬上的差别。4、传统的社会分层理论分为两大学派,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学派,一个是韦伯学派。马克思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结构决定人们的社会行为。韦伯的出发点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行为构成社会结构的一种主动的生成力量,这是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在方法论上的不同。5、社会分层的意义?(1 )客观描述社会成员的基本构成(2 )揭示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3 )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稳定社会(4 )对调整社会阶层结构提出政策建议。6、职业流动的概念:职业流动是指劳动者为追求

19、自身的发展、寻求自己的价值而改变工作岗位,改换职业的行为。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7、 S=V/V0(0S1)如果我们用 V0 表示个人价值的期望价值,用 V 表示个人价值的实现值,用 S 表示劳动者个人价值的实现率。对于这一公式,可以从以下三种情况加以分析(1)劳动者个人价值的实现值很大,或者说期望值与实现值之差超于零。(2 )劳动者个人价值的实现值与期望值相差较大,个人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满足,才华和能力难以充分发挥。 (3)劳动者个人价值的实现值和期望值相关很大,个人的愿望基本上不能实现或大部分不能实现。 。当 S 值较大时,劳动者个人价值的实现率比较高,在工作单位的人员环境

20、中也相对稳定;当 S 值较小时,劳动者个人价值的实现率比较低,职工就超于流动。8、职业流动的决策步骤?(1 )明确职业流动的目标(2 )选取适宜的用人单位(3)分析接收单位的状况(4)分析由原单位流出的可能性(5 ) “流动”与“维持现状” 的比较(6 )完成流动9、社会青年的职业流动趋势?(1 )从产业的角度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于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2 )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开放城市以国外发达国家。(3)从企业的性质来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第六章 劳动组织1、组织概述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

21、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2、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1 )组织环境(2)管理体系(3)组织文化3、组织文化:这里的组织文化是企业的一个无形的构成要素。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的特殊文化倾向。4、企业劳动组织工作的内容有哪些?(1 )劳动定额与编制定员(劳动定额、编制定员)企业的编制定员是企业人员数量及其构成的基本标准。(2 )组织机构设置(按产品设置、按客户设置、按地区设置、按职能设置、按计划项目设置)第二节全重点1、正式组织:正

22、式组织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与力量的体系。2、 正式组织的特点?(1 )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2 )有正式的阶层结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有明确的分工职责,以协调人员的行动。 (3)成员的互动方式是正式而又片面的,组织的场地、设备、资源及活动程序也是正式的。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指以情感、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基础,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为纽带,没有正式文件规定的、自发形成的一种开放式的社会技术系统。4、非正式组织具有特点?(1 )较强的凝聚力(2)规模小结构松散(3)自发形成核心人物(4)满足成员心理的需要。5、非正式组织积极作用?A、化解矛盾,提高凝聚力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

23、信息通道传播快 D、维护个人自尊心。6、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A、非正式组织过于活跃,会干扰和影响正式组织的作用。B、如果引导不当,非正式组织会阻碍或破坏正式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C、非正式组织的信息传递快,有可能使“小道消息” “小报告”泛滥,成为影响稳定的因素。7、如何区别对待非正式组织的作用?(1 )分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组织 A 对积极型的非正式组织应当支持和保护 B 针对消极型的非正式组织,应当积极引导并加以改造。C 针对破坏型的非正式组织,要采取果断措施。 (2)针对不同类型非正式组织,采取不同的改造方法 A 兴趣转移 B 环境设置 C 联络感情 D 角色强化 E 目标导向8、韦伯

24、的三种权力A 传统权力 B 超凡权力 C 法定权力9、劳动组合的类型A 指令组合 B 任务组合 C 利益组合 D 友谊组合 E 委员会第七章劳动关系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2、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1 )在法律依据方面的主要区别,劳动关系是由劳动法 规范和调整的,劳务关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进行规范和调整。(2 )在主体及主体之间地位的区别(3 )当事人之间在隶属关系方面的区别(4 )用人单位对当事人在管理方面的区别(5 )用人单位对当事人在管理方面的区别(6 )支付

25、报酬方面的区别3、影响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刚考)(1 )主体因素 (5)政治环境(2 )环境因素 (6)制度因素(3 )经济环境 (7)传媒因素(4 )社会环境4、集体谈判是指资方和雇员代表借助谈判,旨在覆盖某一雇员群体的协议,以决定就业条件与待遇,协调雇佣关系的一种方法。集体谈判的主体有三方:雇员及其组织(工会) 、雇主及其组织(雇主协会)和政府。5、三方协调机制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劳动关系的通行做法和基本制度之一,是社会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和手段。6、中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内容?A、全面实行以劳动合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劳动用人制度B、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

26、同制度,建立企业劳动关系自我协调机制C、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有效预防和处理劳动争议D、制定和完善劳动标准,以调整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提供劳动政策基准。7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 8 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40 小时的工时制度;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8、工会的职能有哪些?A、代表功能 B、经济功能 C、政治功能 D、服务功能9、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地位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地位是由我国工会的性质决定的。工会作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

27、代表和维护者,通过依法行使其职权,在调整劳动关系中居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职权是指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依法行使的权利和履行职责。法律赋予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职权是由工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10、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作用?A、建立健全平等协商机制和集体合同制度B、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C、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D、建立健全调解劳动争议的机制E、建立健全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援助机制第八章 劳动报酬与社会收入分配1、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取其全面的满足,包括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工资、资金和津贴,还包括劳动者通过劳动得到其他方面的收益,特别是心理上与精

28、神的满足。它可以分为直接报酬与间接报酬。2、薪酬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薪酬分为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前者是员工的工资、津贴、奖金等;后者是员工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或良好的工作气氛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认为工资是资本广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现象,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态。3、 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A、确定薪酬管理的目标 B、选择薪酬政策 C、制定薪酬计划 D、调整薪酬结构4、薪酬管理的主要目标:(1 )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吸引和留住企业或组织核心员工( 2)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更高的工作绩效(3)使员工的能力不断得到开发(4 )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协调

29、。5、收入分配概念:所谓收入分配,是对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进行的分配,收入分配的类型分为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两种类型。二次配的基本途径为(1)国家凭借行政手段进行的强制性再分配( 2)自愿性强的再分配。6、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1 )制约收入分配的体制因素。a 分配受所有制形式的制约 A 所有制性质制约分配体制的特征 B 所有制结构制约分配关系的结构.b 分配方式受企业经营方式的制约 c 分配受宏观调控体系的制约(2)制约收入分配的经济因素 A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B 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分配的不公平 C 技术结构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7、分配不公的表面有哪些?A 基尼系数

30、 B 城乡收入差距 C 地区差异 D 行业差距 E 不同阶层的收入分配状况 F 两极分化初现。第九章 政府政策和劳动争议1、我国心甘中的政府劳动管理职能主要有哪些?(1 )转换管理机制(2)培育劳动力市场(3)进行社会服务(4)加强宏观调控(5)建立保障体制。2、劳动争议指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与义务而发生的争议。3、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A、劳动报酬和保险待遇的保障问题B、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因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较多。C、劳动保护和职业培训引发的争议D、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争议4、劳动争议处理原则A、合法原则 B、公正原则 C、调解原则 D、及时处理原则。第十

31、章 劳动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国家依法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的行为、机制和制度的总称。2、社会保障的内容?A、社会保险,指劳动者及其家属由于生育、年老、疾病、工伤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从而推动生活来源时,根据立法,由国家和社会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B、社会福利C、社会求助D、社会优抚3、社会保障的功能A、稳定的功能 B、调节的功能 C、补助的功能 D 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4、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1 )求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求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社会保障的有关措施保证每个成员在遇到各种风险事故时予以救助,使其不陷入贫困。 (2

32、)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3)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4)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5)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5、失业保险的主要特点?A、普遍性,普遍性主要是为了保障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失业后的基本生活,其覆盖范围包括城镇劳动力队伍中的绝大部分成员。B、强制性,强制性是通过国家制定法律、法规来强制实施的。C、互济性,失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社会筹集,由单位、个人和国家三方共同负担,缴费比例、缴费方式相对稳定。6、养老保险的特点?A、养老保险具有积累性 B、养老保险是一种最普遍、最重要的社会保险险种 C、养老保险保障的是全体劳动者D、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相对较高 E、养老保险的开支大,负担重。7、养老保险的五

33、种模式A、普遍保障的养老模式 D、强制储蓄的养老保险模式B、收入关联的养老保险模式 E、私营管理的储蓄积累养老制度C、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8、了解世界各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A、多样化趋势 B、效率优先趋势 C、基金运营商业化趋势 D、给付年龄提高的趋势 E、重归家庭的趋势 F 分步走的趋势第十一章 劳动与就业问题1、就业的概念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含义(1 )劳动者就业需具有劳动能力,包括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2)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即年满 16 周岁(3)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职业,而不是义务劳动(4)这种劳动是得到社会承认的职业并且合法化。2、失业与失业者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

34、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物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失业者为达到以下条件的人(1)年龄规定范围以外的夫工作者不是失业者( 2)丧失工作能力者不计入失业者(3 )在校学习者不叫失业者(4 )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工作或不积极去寻找工作的人不统计在失业者中( 5)有些未领取失业救济的未登记注册的无工作者,没有被计入统计数字。2、失业的类型A 摩擦性失业,一些人不得不暂时处在工作交换甚至职业变换状态中,这就是摩擦性失业。B 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或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因衰落部门的劳动者与扩展部门的工作需求不相吻合,或现有的职位窑同劳动者所处地理位置太远而形成的失

35、业状态。C 季节性失业,因季节变动所导致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夫。D 周期性失业,指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所造成的失业。E 隐性失业,这种失业主要是正值在计划经济时期出于需要,通过某种制度造成的3、失业治理的途径A 提高经济活动水平 。B 培育劳动力市场 C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4、劳动力转移的类型A 排挤型转移 B 控制型转移 C 自主型转移第十二章特殊劳动群体问题1、特殊劳动群体的概念特殊劳动群体是由于年龄、生理结构、技能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在社会劳动过程中,遇到了特殊的社会问题并因此而形成了独特行为规律的群体。2、职业性别隔离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女性”职业和 “男性”职业

36、的现象,它突出的表现为男女在某一职业中的构成比例与其在全部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不一致,男女两性就业的职业结构是指男女两性在业者在各种职业中所点到的比例和状况,它是衡量在业者就业质量和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历来学者们研究女性就业情况和女性社会地位的首要指标。3、影响女性人力资源投资的因素A 就宏观而言,人力资本投资的规模小,女性人力资本投资规模更小。B 由于历史和社会性别歧视行为的存在,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少于男性。C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由于生理上的差异,妇女因生育、照料子女等原因暂时退出劳动力市场。D 工作经验和职业变换是人力资本增加的主要途径之一。4、 提高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A 提高女性劳动力的文化素质B 加强女性劳动力职业培训,建立终生教育体系C 发展高层次女性劳动力教育D 家务劳动社会化5、移民的成本分析A 就业成本偏高 B 生存成本偏高 C 交通成本偏高 D 心理成本偏高 E 风险成本偏高第十三章 中国当代劳动问题1、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经济部门与农村的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