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习 6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执教者:杨留军 语文不生活 横断山 ,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 ,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 ,路难行 . 敌重兵 ,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 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 , 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 ,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长征组歌 中的 四渡赤水出奇兵 敌重兵, 压黔境。 乌江天险重飞渡。 zhng, chng ( 重:多 ) (重:又一次,再一次) 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 , 军民鱼水一家人。 这句并非全是写实。 “ 天如火 ” 一是说写战士的革命精神如火一般猛烈,行军的热情如火一般
2、,二是说是写阳光照耀下的景象。 “ 水似银 ” 是描写在高山所看到的远方的河流如银练的壮观景象。水是远处的水,当然无水可喝了,当地居民给红军来送水,表现了军民鱼水情深。 语文不生活 敌重兵 ,压黔境。 敌军大批部队,集结在贵州边境上 。 乌江天险重飞渡 , 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江,由西至东横贯全省,谷深水急,险滩相接,形成贵州南北的天然屏障,自古称 “ 乌江天险 ” 。然而, 1935年 1月 2日,这个天险被红军踩在了脚下。红军渡过乌江后,先后两占遵义、四渡赤水,最终跳出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兵临贵阳逼昆明 红军南渡乌江后,佯攻息烽城,大军继续南下,蒋介石当时正在贵阳指挥督战,害怕我军直取贵
3、阳,急忙抽调部队增援息烽,并调云南军队到贵阳附近来防守。这时,红军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趋贵阳,而是向东进发,敌军纷纷向东调动,不料红军又突然转向西南,向云南方向急进,敌军担心红军进逼昆明,火速调集民团来守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指贵州军阀的“双枪兵” (敌军带有步枪和鸦片烟枪,人称“双枪兵” )不堪一击,一打就逃,红军乘胜急行军,向预定目标进发。 调虎离山袭金沙 指红军在调动大批敌军防守昆明后,虚晃一枪,撇开有防备的昆明,向敌人防守薄弱的金沙江挺进,抢占金沙江边的皎平渡渡口,经过 7天 7夜,红军全部渡过了天堑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国民党军围迫堵截的圈子,由被动争取到主动,取得
4、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 四渡赤水 飞渡乌江 威逼贵阳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江 横断山 ,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 ,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 ,路难行。 敌重兵 ,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 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 , 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 ,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表现了红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萧华( 1916 1985),长征中任红军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授上将军衔。在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时写下 长征组歌 。 2.作品简介 课文选自 长征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
5、 合唱组歌 ,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30周年而作,由 10个 乐章组成。 四渡赤水出奇兵 是其中的第四乐章。 写作背景介绍 1四渡赤水 1935年 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左 ” 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1935年 1月 19日,一渡赤水; 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 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四渡赤水 明确中心句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这一句画龙点
6、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四渡赤水 1横断山,路难行 “ 天如火来水似银 ” 用 比喻 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 渲染 红军行军的艰辛。 “路难行 ” 强调 了横断山的通行困难,以此 映衬 出红军战士不怕艰难、双脚走天下的大无畏精神。 出现了两次,作者借助这种 反复 的修辞手法, 加强 了作品的感染力。 2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全诗用这句话作结,作用有三。 前文写红军战士战无不胜,就在于 “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 。 末句正是对上几句内容的总结。 “ 真如神 ” 与诗题中的 “ 奇 ” 字相照应。 “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 饱含了作者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佩和赞美之情。 写作特色 感情色彩
7、鲜明。 作者热情地讴歌红军战士,如 “ 军民鱼水一家人 ”歌颂了红军战士和老百姓间的亲密关系; “ 战士双脚走天下 ” 赞扬了红军勇于吃苦的精神。同时,作者对敌人也进行了无情的嘲笑,如“ 敌人弃甲丢烟枪 ” 。 诵读不积累 清平乐 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丌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学习任务 1.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2.理解词义,诗意。 3. 体会作者的心情 作品注释 ( 1)望断:望得久,望得远。 ( 2)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 3)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 4)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
8、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 ( 5)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 6)漫卷:遍卷、席卷。 ( 7)在手: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 8)缚住:擒住。 ( 9)苍龙:指国民党反动派。 作者我知道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 12月 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 1976年 9月 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 马克思主义 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 、 战略家 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 、 中国人民解放军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导人 ,诗人, 书法家 。 六盘山 中国西部 山脉。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 甘肃省 东部。南段称陇山,南延至陕西省西端 宝鸡 以北。是近南北走向的
9、狭长山地。山脊 海拔 超过 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达2,942米。其北侧另一高峰亦称六盘山,达 2,928米,由平凉至静宁的公路经此。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 盘道 才能到达顶峰,因此得名。 六盘山 诗 意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作品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晴朗,望着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边。不达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六盘山上高峰挺拔,烈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现在革命的武装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哪一天才能
10、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眷恋,接着又起豪气, “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 从爽朗、舒畅的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征的目的地已经到达,浩瀚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接着吐出胸臆,化用宋代刘克庄 贺新郎 中三行: “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 虽然最后两句用的是设问句,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这首词写景、 抒情 工整分明,流转自然。 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织,浑然一体。 整诗洋溢着革命胜利的豪情,应用高亢雄壮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