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味翡翠翡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翡翠几乎成了玉的化身、玉的代名词。自古就有人养玉,玉养人美谈。翡翠有七色:绿、紫、黄、红、蓝、白、黑,其中以绿色最为人们所青睐。以绿为美的审美标准从翡翠被发现以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这种执着除了人们对绿色寄予了美好的情愫,客观上也是因为绿色的翡翠极为稀有。翡翠主要的识别特征是:颜色不均,绿色走向延长;带油脂的强玻璃光泽;变斑晶交织结构;有凉感,在查尔斯镜下颜色不变。翡翠,自古被认为是天地造化之精灵,聚日月之光华,蕴山川之秀美。千百年来,翡翠不仅是一块美丽的石头,还被人们赋予了种种神秘的信仰和精神寄托。古人、今人皆爱玉
2、, “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虽然我们对翡翠有着特殊的情结,但对其的认识,却是一知半解。翡翠的鉴赏翡翠固然妩媚动人,可对于她的鉴赏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来评价一块翡翠原料的质量是许多专家研究、思考的问题。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颜色:颜色是评价翡翠最重要的因素,翡翠价值最高的是绿色,其次是红色、藕粉色等,颜色的好坏直接影响翡翠的价值。要考虑颜色的好坏,就要具体分析翡翠颜色是否正,浓淡是否适宜,颜色的冷暖,颜色的分布是否均匀等几个方面。即所谓的:正、浓、阳、均。正:就是指色调的范围,根据主色与次色的比例而定,就是说要纯正的绿色,不要混有其他的颜色。例如油青中常有混油
3、蓝色、价值就会降低。浓:指颜色的深浅,就翡翠绿色来讲浓度最好在 70%80%之间,90已经为过浓了。颜色太浓会影响透明度,太浅太淡也不好看。一般认为,翡翠颜色以浓淡适宜为佳。阳:是指翡翠颜色的鲜阳明亮程度,翡翠的明亮程度主要是由于翡翠含绿色和黑色或灰色的比例来决定的。绿色比例多颜色会明亮,若含黑或灰色多了,颜色就灰暗了,行家往往采取形象的方法来表示颜色的鲜阳。例如:黄杨绿、鹦鹉绿、葱心绿、辣椒绿、都是指鲜阳的颜色。而菠菜绿、油青绿、江水绿、黑绿,则指颜色沉闷的暗绿色。 越鲜阳的翡翠,自然价值越高。均:是指翡翠的颜色分布的均匀度。翡翠的颜色一般分布都是不均匀的,如能得到颜色分布均匀的翡翠实在也不
4、是容易的事。有些原料的绿色是分带分布,有些原料的颜色是团块状的,有些是一条线。翡翠的颜色若是利用得好,利用得巧,这件原料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其价值。最佳的颜色:应该是绿色纯正、绿色浓度在 7080、颜阳明亮、颜色分布均匀,这类高档翡翠,行家习惯称为老坑种。(二)透明度翡翠的透明度,指的是光能透过翡翠的深度,行话称之为“水头” 。翡翠是岩石,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多晶体的集合体,多数为半透明,甚至不透明。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更喜欢翡翠,就喜欢翡翠那种半透不透,水灵灵的感觉。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的晶体颗粒大小、排列方式以及杂质的含量等,都对其透明度有直接影响。一般翡翠行家将透明
5、度称为“种“、“水份“。透明度好的就是水份足,种好;透明度差的就是种差或水份很干。有些行家用很形象的词来表达翡翠的透明度,例如:玻璃种、冰种、干青种等等。翡翠原料的透明度越好,价值越高,尤其在评价中高档翡翠时,透明度对价值的影响往往高于颜色,有一定色又种好的翡翠才能成为高档货。对低档翡翠来讲,有色无种要比无色有种贵许多,在这种情况下颜色则比透明度更重要。(三)结构我们这里讲的翡翠结构是指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的结晶微粒的粗细、结晶体的形状及其组合分布方式,行家称“底“或“地“。一般来讲,硬玉矿物结晶颗粒越小,翡翠的质地就越细;硬玉矿物结晶体越粗大,翡翠的质地就越不好,感觉不细腻,抛光效果就差,价格
6、也就越低。我们可以将翡翠的质地大致分几类,从非常细细较粗粗很粗这五个级别,一般好的翡翠质地都很细,也可以根据地子的好坏,来分析翡翠原料价格的差异,研究出一般的规律来,就会较容易知道“地子“对翡翠价值影响的幅度。(四)干净程度翡翠的评价像其它宝石一样,干净程度也直接影响其价值。翡翠的瑕疵主要有白色和黑色两种。黑色瑕疵有的是以点状分布,也有成丝和带状分布,主要是黑色的矿物,例如角闪石等。白色的瑕疵主要以块状、粒状分布,一般称为石花、水泡等,主要是以白色的硬玉、矿物和长石矿物。通过对翡翠的瑕疵大小、分布特征,以及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剔除,是否会对翡翠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综合分析后,才能确定瑕疵对翡翠价值的影响程度。(五)切工翡翠成品加工分为光身成品和雕花成品两大类。光身制品对原料要求较高,不能有裂纹,因为一有裂纹就很容易见到。有裂纹的翡翠,大都用来做花件,通过雕刻手法可以掩盖裂纹。 因此在评价光身成品与花件时,在同样质量的情况下,光身制品要贵过花件雕品,当然有特别精湛的雕玉则例外。(六)裂纹裂纹,如果一块翡翠料上有大的裂纹,这将大大影响其价值。影响程度要依裂纹的大小、深浅、位置等因素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