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如何写议论文: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归纳、逻辑、反证、类比、对比、因果、比喻、归谬.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8839127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写议论文: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归纳、逻辑、反证、类比、对比、因果、比喻、归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如何写议论文: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归纳、逻辑、反证、类比、对比、因果、比喻、归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如何写议论文: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归纳、逻辑、反证、类比、对比、因果、比喻、归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如何写议论文: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归纳、逻辑、反证、类比、对比、因果、比喻、归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如何写议论文: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归纳、逻辑、反证、类比、对比、因果、比喻、归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议论文的说服性 议论文是对某个议论对象,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 议论文展开议论是以说服读者为目的的。它无论对什么问题、什么事物展开议论,无论在议论中表达什么见解,提出什么主张,讲述什么道理,或者反驳他人的什么观点,都是为了达到说服读者,令读者信服的目的。如果说,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是它的解说性,要把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向读者解说清楚,那么,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则是它的说服性,从思维类型上来说,要回答出“为什么”,要讲出道理来说服读者。叶圣陶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文章例话)这正说明了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议论文

2、不但要论说对某一议论对象的见解,表示作者的态度(即观点),而且要阐明为什么提出这种见解,为什么抱这种态度。这个阐述“为什么”的过程,就是证明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证明,必须由论题、论点、论证几个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也就是构成议论文特点的要素。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 论题,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提出来要进行论述的问题,是论证的对象。 论题并不表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个设问句,无所判定,不表示判断,只表达发问,等待回答。“论权威”、“青年运动的方向”,“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也不是判断。它们都规定和限制文章的论述范围和论述的重点,决定着议论展开的方向和途径,是贯穿

3、全文内容、组织结构的线索。论题一般都出现在标题或序言中,论题的表达方式是设问句,如“什么是人才学”,也常用突出主要意念的词组,如“青年运动的方向”等。一篇文章论述的论题是全文论述的中心,不仅议论文的议论部分要围绕它,就是非议论性的内容也要服从它,它是全文内容的中心线索,起着统摄全文的作用。 论点,又叫论断,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

4、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实论点的根据,在逻辑学上,它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判断。在证明中,它担负着回答“为什么”的任务。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两类。事实性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性论据包括个别事例,概括性事例和数字。理论性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

5、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在不同时期内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的定义、法则和规律,一般的公理、常识以及成语、谚语等等。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法,也就是指材料和观点有怎样的逻辑联系,例如论据和论点之间呈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的联系。它担负着回答“怎样证明”的任务。 议论文不分长短,皆须具有论题、论点、论据、论证几个要素。这些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共同完成证明任务。 (二)安排要富有逻辑效果 在论点与论据的安排中展开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安排得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中心论点能否得到突出,能否有说服力量。安排得好,不但思

6、路顺畅,层次分明,而且富有逻辑说服效果;相反,不但思路滞涩,层次不清,而且缺乏逻辑说服力量。可见,富有逻辑效果地安排论点、论据展开论证,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是多么的不可忽视。 各种文体的文章的安排规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于各种文体思维形式的不同,安排也有各自的特点。议论文不同于描写记叙的文章。它主要是按照事理的逻辑联系进行安排的。议论文一般是按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次序来安排,表现在文章中是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人们常把它称为“三段式”。这“三段式”是个基本型。由于论题、论点、论据的广泛,内容的各种各样,不仅序论、本论、结论三个大部分变化多端,就是其中每个小的部分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

7、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变化多端。 1、序论 序论,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即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使读者对文章所要论述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引起注意。常见的序论写法有如下几种: A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提出中心论点。例如: 有步骤、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引进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高速服务,这是当前一项重大的经B 交代背景,说明写作的目的和原因。例如: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经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这个问题被搞得混乱不堪。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

8、反正,十分必要。 C 提示内容,对全文作扼要的介绍。例如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是一个总题目。为了叙述的方便,分为十二个小题目。在这里,也要说到敌我矛盾的问题,但是重点是讨论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D 因事设问,启人思考。例如: 武钢孟宪成同志对一米七轧机工程所提的意见,十分肯定,很值得我们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花费了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攒下来的钱,引进了当代最先进的轧钢设备和技术,为什么收不到应有的经济效果?今后怎样减少以至杜绝这种得不偿失的建设工程? E 从日常生活现象落笔。例如; 笼里养着两只母鸡,一只爱唱,另一只喜静。主人根据母鸡下蛋之后报唱的现

9、象,以为所有的蛋都是那只唱鸡产的,因此很偏爱它,捉得蟑螂也专是喂给它吃,但日子一久,秘密揭穿了:原来那只唱鸡下蛋很少,而不叫的那只却一天一个,且蛋刚落地就一声不唱离开鸡窝,由那只唱鸡站在蛋边大喊大叫。 下文便由此及人,主张人要少高谈阔论,多干实事。 G 引经据典,说古道今。例如不要打错了屁股说的是领导干部有了错误,要引咎自责,不要向下推卸。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龙文鞭影中有一则库狄杖吏的故事:“南北朝库狄连姓,愚鲁,居室常患蝇,乃呼门吏杖之。曰:汝所司何事!乃故放其入来。”本来门吏只负责看家护院,哪里管得了苍蝇,可是愚蠢的库狄却以不忠于职守把苍蝇放进来为罪名,把门吏痛打了一顿。这就是打错了屁股。

10、 上述叙论部分的开头,只是几种常见的类型。 序论是议论文之首,在一篇文章中具有重要作用。好的序论简明扼要,既能鲜明的提出问题,统领全文,又能引人入胜。抓住读者。 2、本论 本论是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点部分。它的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或反驳谬论的错误。 这一部分的安排和论证层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和论据的联系,论述的先后次序,文章的层层推理,这些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规律,并考虑说服效果来组织安排。要做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富有逻辑效果地统一起来。 本论的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A 并列式 并列式也叫平列式。它的安排特点是对中心论点所涉

11、及的几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论述。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它们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文章的论点。如张友渔的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围绕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正确地运用社会主义法制,以保证“四化”的顺利进行这一论点。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制在当前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法律实施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 B 推进式 推进式也叫递进式。它的安排特点是根据各层次之间的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的关系来进行论述。如周恩来的要造成一种民主风气郑重论述艺术民主的问题。文章开头部分就指出: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民主作风不够。接着,文章针对“一言堂”,不让别人讲话的弊病,对症下药,阐

12、明“我们所发表的意见,都允许大家讨论、商榷”的道理。最后集中分析批判“五子登科”(套框子、抓辫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的坏风气,只有去掉“五子登科”的坏风气,民主风气才能建立起来。再如陶铸的崇高的理想由远到近,从古到今,围绕中心论点,步步深入地阐发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 C 推进和并列的结合式 这样安排的文章,一般是篇幅较长的。这样的文章往往是以安排形式为主,中间杂以别一种安排形式。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提出问题,接着就对各个阶级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文章步步深入,层层展开,用的是推进式。然而,在对各阶级分析的那一层次中,又逐一分析了地主买办阶级、中产阶级、

13、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用的是平列式。就整篇来而言,这叫推进式中包括着平列式。作者运用这种结合形式,完满地表达了文章的内容,收到了好的表达效果。 以上是议论文本论安排的三种基本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本论部分究竟采取哪种,这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决定,不能随意安排。 3、结论 结论,是议论文的解决问题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做出答案。结论是全文的综合与概括,总结与提高。 (三)论证的方法 议论文的写法主要是论证。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说,是运用论据证实论点的全部逻辑推理过程,这个过程表示论据和论点之间是用何种逻辑的方法联系起来或统一起来的。 那么,论点和论据究竟是怎样联系

14、起来的呢?或者论据是以怎样的方式证明论点的呢?这就是论证方法的问题。论证的方法同推理形式有联系,但又不尽相同。它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地运用。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 1、举事例 举事例就是用典型的具体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就是这种方法。这是运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易于掌握,用得也普遍。 举事例论证,最重要的是注意论据和论点方向的一致性和紧密的统一,不可有距离。例如有一篇文章谈到写作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问题时,举例道: 著名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就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写了大量的悲喜剧以及诗歌,终于成了不朽的艺术大师。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傍晚

15、乘凉时发现苹果往地上掉,为什么不往天上掉?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得出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这一科学论断。 这里,举莎士比亚一例还可以,虽然说得不够透彻,但与论点总还有一定的直接关系;举牛顿的事例则不恰当,因为他虽然也观察、思考,但非写作中的事。2、事理引申 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已知的事理论据来证明论点。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所以又有叫“演绎法”的。例如下面一段文字: 坚决执行中央的路线、政策和发扬民主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中央的决策是在广泛地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央允许同志们遵照正常的组织程序提出意见,但是绝不准从事党章所不允许的活动。这就是说,我们并没有限制民主

16、。但是,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允许随便发表和中央相对立的意见或不一致的意见。我们大家都晓得,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这里面提到的“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就是一个大家已知的“大道理”,用它来证明“干部和党员都要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坚决执行中央的路线、政策”这个论点是很有力量的。 运用事理论证常常表现为引用名言警句。名言警句具有公认的真理性,用它们来证明某一具体事物的真实性,是极有说服力的。这类例子很多,就不再赘述。使用事理论证,特别是引用名言警句立论,应注意: A 引用的事理与论点真正构成一种紧密的内存联系。 B 对于引语一般要作一些阐明、说明,不要引完就单下结论,以免给人浅薄的感觉。 C

17、 除了由于论辩的需要,必须引用大量的论述外,引语要力求简洁。作者要善于抓住引语的精华。 3、反证 顾名思义,反证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间接地证明论点。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先看下面一例: 如果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从实际出发,反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还说得上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呢?那会把我们引导到什么地方呢?很明显,那只能把我们引导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只能引导工作的损失和革命的失败。这段文字中“如果”之后用的便是反证法:不是从正面讲实事求是会怎样,而是从反而讲不实事求是会怎样,来证明实事求是的意义。在论证中,凡是为了证明自己主动提出的论点的正确,先证明与

18、这个论点相矛盾的另一个论点是错误的,或者为了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外一个论点是正确的,都是反证法。 4、类比 这种方法是将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以另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证明这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例如:回顾苏联托洛茨基派在一九二三年这一年中反党篡权活动的史实,我们不难看出:王张江姚“四人帮”一九七六年在我国进行的篡党夺权活动,在很多方面就是托洛茨基匪帮的故伎重演。在本质上“四人帮”和托洛茨基匪帮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是穷凶极恶的野心家,祸国殃民的害人虫,不择手段的阴谋家,彻头彻尾的反革命。这两个黑帮在共产党员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伟

19、大领袖逝世前后,走的是同样的阴谋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道路,遭到的也是同样的人心丧尽,完全破产的可耻下场。 “四人帮”与托洛茨基派有许多相同之处,可以类比。通过类比,“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面目暴露得更加清楚。 在进行这种类比论证时,特别应当注意所类比的事物一定是一类,具有本质方面的相同点,如同上例。如果不属一类事物,虽有某些相似之点,只可以比喻,而不能类比,例如把革命人民对反动派的坚决斗争同武松对老虎的斗争相比,只能说是比喻而不能类比。 最后谈谈练基本功的问题。基本功对拿笔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练是不行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几个月不写东西

20、呢? 这里,写作、绘画、歌唱可以类比,因为这些都属于文艺创作的范围,有相同的本质属性。 5、对比 对比,是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所以,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因而,用得也很普遍。 对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横比”,一种是“纵比”。“横比”是把同一时期的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例如赞牺牲精神,开始列举了太原工学院副教授栾弗,归国定居的年轻女科学家赵芬,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九旬老人徐良董,浙江省象山县无机轻体板材厂女青年郭秀莲与王竹平等人,为建设四化甘愿牺牲一时一已的利益直至个人生命的模范事迹,作者热情地赞扬了人

21、们的牺牲精神。接着,文章批评另外一些人: 可惜,现在有些人还缺少这种牺牲精神。他们脑子里装的不是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是四化大业,而是个人眼前的“实惠”。不是吗?这种极端利已者的人生观,和前面那种人相比,显得何等渺小,和我们今天的历史重任何等不相称?牺牲精神是可贵的、高尚的,由于以利已广义者的人生观来反衬,显得更为可贵、高尚。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写作中能够经常运用这种论证方法。 “纵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情况作比较。比如现在有些文章在论述党的某一经济政策的正确性时,往往讲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生产形势,群众生活过去与现在的变化

22、,使用的就是这种对比方法。 6、因果互证 这是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它可以用原因来证明作为论点的“结果”;以原因的必然性证实结果的必然性。例如刘少奇的人的阶级性中的一段: 人的阶级性,是由人的阶级地位决定的。这就是说,一定集团的人们,长期站在一定阶级地位,即站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地位,以一定的方式,长期的生产着,生活着与斗争着,即产生他们的特殊生活样式、特殊的利益、特殊的要求,特殊的心理、思想、习惯、观点和气派,及其对其他集团人们与各种事物的特殊关系等等,而与其它集团的人们不同,或者相反。这就形成了人们特殊的性格,特殊的阶级性。 这段文字先讲了结果,

23、亦即论点,然后讲促成这结果的原因,也就是论据。 7、比喻 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可以叫做“喻证法”。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喻巧而理至”,恰到好处的比喻往往能帮助说清道理。所以,这种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论证中。这类例子多得很。例如毛泽东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针对一些同志对实行“精兵简政”政策的意义认识不足,一连用随季换衣,孙悟空对付铁扇公主,“黔之驴”等三件事作比喻,深入浅出地加以阐明。再比如前面讲“引论”时举例的下蛋、唱鸡及其它一文,通篇是用鸡的形象来帮助说明问题的,给人的印象是具体的生动的,比喻是一种帮助说理的好方法,但由于任何比喻都是缺陷的,特别是同论点缺乏本质上

24、的内在联系(有些喻体完全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事物),所以,它不能作为论证的主要方法。要透彻有力的论证问题,主要还是靠对实际材料进行研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说理透彻,令人心悦诚服,主要不是靠几个比喻,而是靠对当时形势的科学分析。 8、归谬法 “归谬”,就是导致谬误。这种方法是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用它作为前提,导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仅用于反驳错误观点。 上面列举了几种主要的、常用的论证方法,其中,除了“归谬法”专用于驳论文章外,其余几种对于立论、驳论文章都是适用的。 论证方法作为人类思维活动形式的反映,是不难把握的。有时,我们所以感到难,除了由于书本介

25、绍有关知识时显得过于零碎、抽象的原因之外,也有学习脱离实践的原因。联系实际,任何理论、知识都容易理解,也容易把握。掌握论证的方法,也是这样。只要把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同我们日常的认识活动联系起来,再借鉴报刊上的优秀文章,又坚持练笔,一定会很熟练的运用这些方法。18 论据的叙述技巧选自怎样写论文(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5 年版)。于成鲲论事析理是议论文写作的一个传统手法。通过对事情简洁明了的叙述,让读者了解借以立论的事物的面貌和来龙去脉,从而为立论提供依据。由于陈述的道理不同,因而对论据的叙述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一、记事说理记指记载,事指客观的历史事实。通过历史人物的经历、事迹的记叙和议论讲明一个道理

26、,这是我国早期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如国策中的司马错论伐蜀范雎说秦王颜斶斶念。说齐王唐雎说信陵君等说理文都属于这一种类型。这一类文章既有叙事描写又有议论,文笔生动,记事完整,论说雄辩,观点很鲜明。司马错论伐蜀,记叙的是司马错与张仪当着秦惠王在伐蜀还是伐韩问题上的一场辩论。文章记事交代简略,记载论辩详细,最终司马错的意见被秦惠王采纳了。范雎说秦王描述范雎开始只是吞吞吐吐、“唯唯” 再三、不说实情,后来才讲明他之所患。颜斶说齐王 记载的是颜斶与齐宣王之间在“主为贵”还是“ 士为贵”问题上的一场唇枪舌战,终于以齐宣王的归真反璞使颜斶得胜。在现代文中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一开头就是“

27、我们赢了!”“中国女排夺得了世界杯!”接着是举国为之欢呼的一段概括描写。这是交代事实,不是议论,下文的学习女排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议论,正是从这件事而产生的。所以,它是论根,是议论的依托物;张志光同志的文章功名难夺报国心(见 1981 年 3 月 30 日光明日报)分别叙述了我国近代科学史上三位科学先驱:詹天佑、冯如、谭根的事迹。通过叙述事实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那就是他们都具有“ 功名难夺报国心”的品格。这篇文章先提出三位科学家的名字,未说先张其本。下面有两层论述,一层论述他们的才能,他们的一生,是登高涉远、破奥解谜的一生;是献身科学,为祖国扬眉吐气的一生。另一层论述他们的志气,从而导出

28、“ 功名难夺报国心” 的结论。环绕这两层意思叙述事迹,展开议论,并从而引出结论。这种情况与前一篇文章不同。事实的叙述既是提出问题的依托,又是论点必须的论据。二、论事析理另有一类议论文,写的也是历史人物及其有关事迹,但写法很不相同。虽然也有事,但以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评论为主。如苏东坡的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就是这一种类型。范增论先用一笔记叙一个历史事实:刘邦用陈平之计离间项羽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范增怒而请归。接着作者就范增的去发表看法,集中说明范增的去是必然的,只是去得太晚了。留侯论也只叙了一句“ 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 。并未详述这个故事,也未叙述张良一生的有关

29、事迹。仅仅是通过剖析老人为什么授书于张良,说明只有忍小忿才能就大谋的道理。贾谊论亦如此,仅就梁王堕马死,贾谊自伤哭泣以至于夭绝一事发表议论。文章着重分析了汉文帝未能重用贾谊实行削诸侯之策略的客观原因,认为贾生志大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未能谨其所发。晁错论也同样,说明他的死是“失足” 自取的,并未详叙错的事迹。通观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类文章叙事简略,重在通过个别事件评述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发表个人主观见解。叙事在这里仅仅作为议论的发端和评述对象。孟超的陈老莲学画,借明末画家陈老莲渡江拓杭州府学李龙眠七十二贤石刻的故事(即摹写十天拿给人看,人家说“似”,则喜,又摹十天,出示人,人家说“勿似”

30、,则更喜),说明创作的两个阶段,从“ 形似”到“ 神似”的飞跃和相互关系。(见长短录一书)。巴人的况钟的笔(见1956 年散文小品选 )借 “十五贯”中况钟拿起朱砂大笔在验明正身的时候,听到犯人喊冤枉落不下去,接连三起三落这件事,说明我们写文章应当对人民负责,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大勇气、大智慧,敢于坚持真理。这两篇文章和苏轼的人物论有相似之处,即抓住某一事发议论,也有不同点,后者并不重于对人物的评价。现代的人物论比较全面评述一个人,像苏轼的写法较少。三、依理述事这一类论述方法和前两类又不同。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般论述方法。作者先提出一个论点,再举出事实一一证明,说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真实的。

31、贾谊的治安策就是这么写的。开始,他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国险固,诸侯强大之后必然与天子有相疑之势。上疑下,必讨;下疑上,必反,自然就不能安。为证实这一点,举了亲弟淮南厉王长、亲兄之子齐悼惠王子兴居济北王、高帝兄刘仲之子吴王濞谋反的例子,说明现在如此,数十年后,诸侯强大起来,欲为治安就更难了。因此,他建议文帝及早采取措施削弱诸侯的力量。先举了高帝对待韩信、英布、彭越、张傲、贯高、陈豨、卢绾等例子说高帝如何征伐、诛夷的。并以文帝与之对比。再以冯敬密奏淮南厉王反被刺而死和长沙王吴芮的忠诚为例子从正面说明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和功少最完、势疏最忠的道理。结论是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文章从分论点入

32、手层层论证,从正面和反面反复说明削弱诸侯的力量的重要性。中心论点虽并未一开始就出现,但目随纲而伸展,步步围着中心进行。论据的使用自然也呈现出“ 伞形”似的展开。由于用枚举方法例子很多,每一个例子都十分简括。有时从反面连举若干例子,一笔而过,突然插进一个正面的例子,予以评述,令人难以忘怀。这种阐述论据的技巧,实在令人赞叹。恩格斯说:“在纯事实的叙述与描写上,引据本身就是单纯的例证。”马克思资本论一卷第三版序言。在治安策一文中也用了一些引语,其中有论断,如黄帝曰:“日中必慧,操刀必割” ;也有故事的解说,前者为议论的依据,后者为推理作类比,相辅相成,各有其妙。四、复述评析唐弢同志在门外汉手记(见繁

33、集)中转述鲁迅曾用过的一个印度故事。说的是一个老人带着一个小孩到城里卖东西,归来时他骑着驴,小孩徒步。听人说这老头不懂道理让小孩走路他骑驴,他便改成小孩骑驴自己走路。又听人说小孩不晓事让老人走路自己骑驴,他便和孩子一起骑在驴上。后来又听人说两人骑一个小驴子太残酷了。他没办法了,于是对孩子说,这一下,怎么办呢?只有抬着驴子走了。唐弢同志全文引述了这个故事。唯其如此,才能使人明白作者想借这个故事批评创作中那种没有主见的情况。但是,如果要评论红楼梦,也照样把红楼梦里的故事讲一遍,就不行了。那样的话,一篇文章就得写上百把万字。又不能照抄,又要让读者明白作品的内容,怎么办呢?因此,就只能用自己讲述的方法

34、,将一百多回所描写的故事概括为一两百字的故事。这就是评论文学作品时常用的复述方法。文学评论中的复述与一般议论文的举例不同,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再创造。文学评论的复述既不能照抄,又要生动、形象、准确地反映原来作品所表现的内容。这种生动形象的叙述,和描述性的评述柔和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巧妙的议论,这才具有文学评论的特点。如果叙述干巴巴的,评论又很概念化,读起来就很枯燥。海涅引述了詹姆生夫人介绍威尼斯商人的女主角鲍西娅的一段话,是很有光彩的。 “她身上具有她应有的那种莎士比亚经常赋予他的女角的可爱的禀性,以及她的种系所具有的那种尊贵、温婉和优雅,外加她个人独特的天赋:高度的智力,热烈的情绪,果断的

35、决心和达观乐天的性格。这些都是她天赋的禀性。除此以外,她又兼具她的地位、她的周围关系所赋予她的诸多优异出众的后天教养。她是一个王侯般声望和百万家产的继承人;一个善解人意、侍奉周到的侍女成天陪伴着她;她在芬芳的气氛和奉承取悦中长大。这便在她身上造就了一种骄矜,一种高贵庄严的美,一种雍容的气度,这一切在她和那些显赫的亲昵的接触中,就在举止谈吐间表现出来。” 海涅莎士比亚笔下的女角 第 87 页(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 6 月版)。鲍西娅是威尼斯商人中并不比夏洛克逊色的艺术形象。莎士比亚通过对话与动作描写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却并没有评述性的介绍。评论家根据剧作中的描写对人物作了评述性的介绍。这种介

36、绍中有描写也有议论。两者自然地融为一体。通过评论家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鲍西娅确实像是在大理石的宫殿里,在饰金的天花板下,在雕嵌着斑斓碧石的地面和杉木地板上长大的小姐,她充满透彻的智慧、纯真的柔情和活泼的机智,美极了。文学评论中不仅介绍人物如此,介绍故事情节也同样是将充满激情的描写和理智的分析细心地结合起来。并且往往不是静止地像一般议论文那样先介绍一个论点,再举出例子加以证明,而是在介绍与评论人物的过程中,把故事情节轻轻地带出来。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介绍,在议论文中运用论据时虽然都要用叙述,由于不同的议论方法,在使用叙述的时候大为不同,有史论中的记实,同时介绍历史人物的经历与议论;有论事说理中先张

37、其本,为立论先寻其根的简略叙事;有直接论述某一理论观点,先持论,后以事实依据作为证明;也有文学评论中评议与描写叙述相结合的复述。叙述方法不同,效果亦大为不同。可见,要写好议论文,要把道理讲通讲顺是一个方面,怎样把有关的事叙述好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阅读指要议论文中免不了有叙述。这叙述和记叙文中的叙述不同,要求服从于说理。由于说的理不同,叙述也有种种不同。本文对议论文中的叙述作了具体的分析,这对我们写作议论文不无裨益。本文介绍了下列论据的叙述技巧:史论中的记实,同时介绍历史人物的经历与议论;论事说理中先张其本,为立论先寻其根的简略叙事;直接论述某一理论观点,先持论,后以事实依据作为证明;文学评论中评议与描写叙述相结合的复述。仔细阅读本文,看作者怎样阐释这四个方面,说得是不是有道理。你写议论文时,怎样处理议论文中的记叙的?在这方面有什么心得?阅读本文后,有什么新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