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生活化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883596 上传时间:2018-04-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活化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活化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活化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活化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活化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小学生活化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南京市江宁区陶吴中心小学 于农【摘 要】我们经常抱怨现在的品德教学只停留于说教,抱怨在此教学中所培养的是具有双重人格的一代,也就是说掌握了道德知识,但却没有行为。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感到学生品德成长需要成人给他们创造条件,也就是说,课堂播下了品德的种子,并让这粒种子发芽,还需要给予它生长的土壤和环境。为此,笔者将日常生活的课堂化大为小,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课堂化小为大,带领学生参与实践、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内心的品德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践证明,学生的品德成长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为他们创设令其生长的机会和空间。【关键字】生活化课堂 学生体验 品德成长 品德课堂

2、教学通过广泛的改革,大家已越来越重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笔者也在近几年尝试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 “走进学生心灵”等方面的研究,力求通过情感体验内化为学生真正的行动。但是,事实证明,虽然有些课让学生感动万分,甚至是泪水涟涟,我也丝毫不怀疑他们当时的情感,但是,常常是听课时很激动,行动时却被动。虽然品德形成的过程不是一堂课就能解决的。但是,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给孩子们播下了美好品德的种子,却不提供给他们适合它成长的土壤,又如何让美好的品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呢?为此,作为新课程实验的实践者,在喜悦地看到新教材提供的诸多实践机会后,根据学校实际及

3、学生特点,开展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旨在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不仅给孩子播下品德成长的种子,更给孩子提供发展品德、展示品德,让品德这颗种子生根、发芽的机会和空间,并鼓励他们运用在发展品德、展示品德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品德和见识,挑战社会上的假恶丑,创造出真善美。2一、生活化课堂的界定生活化课堂:是指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紧密融合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课堂内容生活化,课堂效益高效化的课堂。具有如下特点:(1)强调建立民主平等、互重互信、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课堂。 (2)强调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的课堂。 (3)强调以学论教、学以致用、教学用

4、合一的高效课堂。生活化课堂建设:即构建生活化课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途径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个性化发展。本课题在新理念的思想指导下,在小学教学实践中探索生活化课堂的操作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以使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二、生活化课堂建设的两大模式【模式一】化大为小,模拟生活,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品德课,其课程性质已由单一

5、“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转为“以儿童生活(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低年级)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中高年级)的综合课程。 ”由此,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新教材以主题教育为编排特色,内容更集中,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它使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成为了可能。为此,笔者积极实践,努力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以“活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通过模拟生活,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创设品德成长的空间。然而,由于课堂教学、学校教育本身的局限性,生活化教学中的“生活”不可能全部真实化。因此将真实生活

6、问题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重组、呈现,重3新诉诸学生的听觉、视觉,学生通过观看、倾听和参与,再现生活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感悟、体验和心得。案例一:让我们学会合作 。笔者将日常生活中的合作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如拼地图,全班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进行拼地图比赛,通过第一次比赛,分别让每一组同学说说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获得的经验。接着,再次进行比赛,使大家在合作中懂得,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有效的合作才能体现集体力量大。在这堂课中,笔者还安排了出板报、拔河等化小了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充分感受有效合作的重要性。案例二:买卖中的道德 。此课课后有一次实践活动“试试看” 。同学们在老师只给两张 8K 白纸的基础上,以

7、四人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合作的力量,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有方便面、各式衣服、膨化食品等。为了检验同学们的商品,进一步领会买卖中的道德及价格的秘密,笔者组织开展了班级商品订购会。首先,将同学们上堂课的产品分类展示在教室中央,随后各小组成员按照经理、质量监督员、采购员、营业员四个角色进行分工,再参与到商品订购会中。活动中,各角色成员按照自己的职责对相关商品进行订购,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活动后,大家对各类商品提了不少意见,比如商标、价格、质量等。随后,笔者从他们参与此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同角色对商品的感受组织了讨论。同学们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了商业人员工作的辛苦、产品质量对价格的影响以及参与商

8、业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及规则。模拟化的生活情境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使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从而加深对自己和他人行为方式的道德价值判断,并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行为。【模式二】化小为大,变大课堂,让品德的种子在实践体验中生长。巴浦洛夫曾说,我们的教育、教学、任何纪律、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连串的条件反射,品德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人们的第二天性,成为巩固稳定的品德行为,这种方法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品德形成,4往往不是从品德概念开始,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品德新课程为品德教学设计了许多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的积极实践者,笔者有针对性地结合本地的特

9、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让品德的种子在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案例一:学会辨别东、西、南、北 。如果想简便易行,也许通过“面北背南,左西右东”的口诀熟记及教师的引导,就能在理论上分辨东南西北并完成学校概貌图。但这仅是完成了知识点的学习,而没有掌握真正的方法。为此,笔者将全体学生带到校园内,通过实地观察与体验,通过分组的练习与实践,使同学们理解并掌握了“面北背南、左西右东”的使用方法,了解了学校各个方位的主要设施,感受到了校园的美丽,为下节课一起画学校作了充分准备。案例二: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 。在此主题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参观了学校附近的超市及农

10、贸市场。在组织学生到超市购物时,要求每位学生事先在家中作调查,看看家庭成员需要什么日常用品。同学们在参观及购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东西随便乱放对营业员及消费者带来的麻烦、运用多种方法找到需要的商品、遵守商场规则的重要性等。如小波同学,在购买铅笔中将一支 9 元的笔当成了 2 元,因只限带 10 元,他的其他东西买不成了。经调查,是因为有人随意将 9 元的铅笔放入了 2 元的笔筒。小波同学哭了一场,最后,还是在老师引导下,自主到营业部经理处协调,调了回来,买到了其它物品。他的案例使全班同学真正懂得了超市中不能随便乱放商品的规则。而到农贸市场,更让同学们感到惊奇,如原来市场经营者们在大家还在睡梦中时

11、就已经到市场了,原来咸鸭蛋不是地底下挖出来的,原来像树皮一样的东西是海带等等。这是课堂内的教学所不能起到的效果!将教育融于真实的生活中,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的道德观念,而且儿童通过真实生活也会不断地将道德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进而转化为良好的5行为习惯并更加热爱生活。三、生活化课堂的设计策略1活动设计,立足学生实际。无论课程怎样改,都离不开“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为此,生活化课堂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都应是在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教育目标和具体教学目标的调控下进行的。如果目的性、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就是再好的活动,也要忍痛割爱。同时,课堂活动的设计、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更不能忽

12、视学生现有的生活基础、认知水平与能力,由此,才能实现学生的发展。笔者曾经在全区上了一堂品德与生活的研讨课我的家 。课前,我也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与思考。对一年级学生的家庭生活进行调查,又根据现实生活调整了教学目标,力求在师生交谈家庭的快乐事中,让学生感受家庭的快乐,并愿意做爸爸妈妈的开心果,把快乐带回家。应该说课堂目标的定位是正确的,它做到了起点低,内容实。课堂教学中,主线是清晰的,教师时刻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之中,倡导师生平等的氛围,引导畅谈家庭的开心事。但是,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原先设想的效果,谈话中学生只能从同学的谈话、老师的引导中再现有共性的几例家庭乐事,而没有更多的富有家庭个性的事例,所以,

13、即便学生谈得很开心,但还是仅仅停留在谈上,学生在情感上没有深层次体验来自家庭的亲情与温暖, “把快乐带回家”这一永恒主题也就不能深深烙在学生心田。反思这堂课,主要原因不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与教师的课堂调控,而是本人一直担任中高段教学,忽视了对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谈话能力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我一贯运用的谈话形式。试想,作为刚刚要求“说完整一句话”的孩子,如何让他表达生活中充满温情的事件?他只能粗浅地来感知一件事,也就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看来,课堂教学只以单一的谈话方式是不可行的,需要精心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由此,充分体验家庭生活的美好,并愿意为家庭带去欢乐。62活动设计,面向每个学生。

14、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 而在我们经常看到的活动课中,活动的参与成为了一些佼佼者的平台,越是出色的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越多,这样的活动体验只是面向个别,而不是整体。为此,课堂活动的设计不能单纯为了几个擅长表演的学生的,它更多的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如我在教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的两册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感受身边的生活并热爱生活,我结合每个季节的到来设计了“春姑娘来了” 、 “欢迎夏姑姑” 、 “寻找秋天” 、 “冬爷爷来了”

15、四个活动方案。每次活动基本定位为一个月时间,每人下发一张记录表格,并要求学生每天记录真实生活的一点或几点发现,如天气、植物、穿着、饮食等等。教师则结合课堂进行交流、反馈。因为活动面向全体,所以大家都有自己的发现,大家又都能从别人的发现中感受更多的季节变化。由此,活动成了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的学习方式,他们对四季的感受也不再局限于课外书的介绍,从而实现了在真实生活中自主观察、真实感受。3活动设计,需要层层深入。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让学生获得探求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如果课堂活动只能让学生停留在好玩的基础上,不能

16、给学生深层次的认知与体验,是不能真正促进学生成长的,层层地深入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认识的发展,活动才有价值。在让我们学会合作一课中,笔者与教研组全体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对教材与学生进行了认真分析,并认识到学生的合作不外乎于扫地、出黑板报、参加比赛、小组合作等。虽然他们对合作有一定的感知,但是如何有效合作却是需要他们进行深刻感知的,为此,整堂课把“为什么要合作,怎样的合作是7有效的”定为本课的重点,并有层次地设计了课堂活动。【活动一】游戏活动:闪烁的六颗星,谁能看两遍说出他们的颜色?学生踊跃尝试,在失败中,教师引导他们想办法。最后,在六个人的合作中,使他们初步明白有些事情一个人做是有困难的,而几

17、个人合作,就能变得简单。游戏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课前游戏活动引入教学,使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自然地参与课堂。【活动二】小组讨论。在四人小组讨论中,学生明白,人人都发言,就能有更多的主意。这是初步的四人小组合作。【活动三】迎新黑板报比赛。教师结合学校少总部的比赛,让学生设计参加比赛的名单,激励学生夺冠。同学们在讨论中明确了合作要合理分工,扬长避短,合作能给集体带来荣誉。这是部分人的合作。【活动四】拔河比赛。学生通过两次亲身体验,总结了有效合作的多种方案,比如拔河队员之间、与拉拉队员之间的齐心协力、拔河的准备工作等等。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合作的方法。这是更多人的合作。正是这层层递进的活动,避免了品德课空对空的教师“说教” 、学生“表白”, 给了学生充分体验与感悟的过程,给了学生获取真知的过程。当然,除了课堂上品德活动的层层深入,还需要将活动延伸到班级、学校、家庭、社区等组织的实践活动中,从而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践行。生活化的课堂建设,给予了学生活动的机会,活动的权利,活动的空间。只要教师将情感、技能、知识的教育融合在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就能给予学生品德成长的空间,有教无痕便会成为可能。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的进一步重视,品德的良好种子一定能在孩子们的心灵生根、开花、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