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当前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摘要: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经济社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也日益显著,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关键词:贫富差距 现状 原因 对策一、什么是贫富差距及其评定标准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收入差距主要属于经济问题;财富差距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
2、、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就是基尼系数。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于 1922 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 0.2 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 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 0.3-0.4 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 0.4 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 0.4-0.6 为差距偏大,0.6 以上为高度不平均。二、我国当前社会贫富差距现状(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中国社科院在
3、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 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 12 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 2007 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 7.5 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 7.3 倍。但 1990 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 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 3.331,绝对差距达到 9646 元。2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
4、,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最近,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作出的一份评估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收入行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快于低收入行业,将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报告举例说,证券业、航空运输业、银行业等行业的职工年薪能达到 10 万元以上,而纺织业、农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行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却低于 2 万元。3 (三)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
5、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 年,东部地区人均 GDP 为 10732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 4302 元; 到 2005 年,东部地区人均 GDP 为 22200 元,西部地区为 8970 元。6 年间,东西部人均 GDP 差距由 6430 元扩大到 13230 元,增加了 1 倍多。2006 年,西部 12 个省市自治区 GDP 总和不到人民币 4 万亿元,约占全国 GDP 的 17%; 而东部地区 GDP 达到 2 万亿元的省份就有 3 个,其中江苏省为 21500 亿元,山东省为 22000 亿元,广东省为 25000 亿元。从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差
6、距的明显。三、原因分析1、贫富分化现象的产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我国自 1992 年提出要建立市场经济至今,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效率经济,它通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使得原材料、劳动力、人力资本、货币资本等社会资源源源不断的流向效益好的地区、行业和个人,从而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促进优胜劣汰,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然而社会总资源是相对一定的,它过多的流向效益好的地区、行业和个人,必然使更多的效益不大好的地区、行业和个人得不到其发展所需要的充足的社会资源,由于得不到其发展所需要的充足的社会资源,使其效益更加相对不大好
7、,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增强环路,如图一所表示,必然导致地区、行业和个人之间的贫富分化,而且贫富差距又逐步拉大之势。所以说,贫富分化的产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出现的副产品,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贫富的相对差距会越拉越大。这恰好验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句话: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市场经济当然也不例外。2、市场经济的体制与法制建设还不完善。导致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人为地极大的阻碍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使得一些信用差、品质差、道德差的个人与企业大发横财,而一些信用高、品质好、道德高的个人与企业则
8、深受其害,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原则,导致了人为地贫富分化。3、个人所得税及其征收方法的不合理。本来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之一,个人所得税的出台的初衷,是为了缩小贫富分化现象,体现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及其征收办法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首先,其元的起征额,这一规定已经违背了个人所得税出台的初衷。其次,其由所在单位代缴的办法只是约束了工薪阶层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行为。而对作为高收入的民营企业主而言,则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高收入人群缴纳所得税与否和多少,往往是靠觉悟而非约束机制来决定。这就造成了高收入人群纷纷逃税漏税的现象。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所征
9、收的所得税款中,工薪阶层所交纳的税款占以上,这严重违反了经济学原理的原则。这就使得个人所得税法成了“劫贫济富”的工具,人为地拉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4、法律上对民营企业主公私财产界定的混乱。众所周知,企业所得税率要远远小于个人所得税率,而对民营企业主而言,企业及全部或大部分为其所有,由于法律上还没有对其公司财产界定的规定,往往使人很难分辨出哪一些是其个人资产哪一部分是其企业资产,因而使很多所谓的民营企业家钻了法律的空子。他们往往用公司的钱来购买家庭或个人所需的汽车洋房等高档奢侈品,伺机大量偷、逃个人所得税款。因此出现了一些民营企业主一边每月只拿着一两千元乃至数百的低薪,一边却开着凯迪拉克,住着这
10、西式洋房,并且还为此津津乐道的怪现象。诚然,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贫富不断分化的现象的产生是合理的,但从长远来看,随着贫富的不断分化,财富越来越多的集中在越来越少的人手中,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人丧失购买力,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购买力锐减,进而减弱经济的发展后劲,影响经济的良性发展,甚至会引发大规模的经济恐慌,导致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倒退;而且,从政治上来看,持久的非合理的过于分化的贫富差距会引发很多的政治矛盾和社会危机,进而威胁到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因而,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国家政权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贫富分化控制在一个动态的合理的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但是一直到现在为止,如何真正有效的解决贫富分化的问
11、题,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定论。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解决路程来看,在分配领域,由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国家宏观调控在这一块所起的作用不很明显。所以,要想对贫富分化现象进行有效的调节,只能在再分配领域通过税收和支付转移两大杠杆予以实现。四、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对策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 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
12、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2、限制高工资,保护低工资。控制收入差距于适当的范围之内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报告中承诺缩小中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他说,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另外,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要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累进税率,还应征收遗产税、高消费税等。还要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农村的发展。3、发展慈善事业。形成三次分配格局。有
13、学者把“慈善事业机制”称为“三次分配”机制。要缩小财富差距,就应当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二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另外,对于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企业,政府应该在税收和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参与慈善事业,回报社会。4、对低收入群体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低收入群体多数自身素质不高,社会竞争能力不强,就业
14、条件普遍较差,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其进行免费的技能培训,使之掌握一技之长。5、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打破贸易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其他一切不符合市场原则的行为,保护一切符合市场规律和原则的行为,以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原则使各项经济活动能够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下健康运转,让一切以身弑法的个人和行为撞得头破血流。6、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 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4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分工 。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刘玲玲学号:200712031财公院 07 社保(0)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