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中国贫富差距现象摘要:社会学强调的是社会效益,核心是公平问题,而贫富差距又是人们首先所关注的。本文从社会保障,社会群体资产,社会心理因素方面,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贫富差距的问题,以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社会走向稳定,走向和谐。关键词:贫富差距 社会保障 群体资产 心理因素 社会发展1、我国贫富差距现状自 90 年代深化改革阶段以来,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有研究表明,表征这一分化程度之一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预警线,到 1995 年,全国的基尼系数为 0445。这一数值比 1983 年的基尼系数的估计值高出 16 个百分点,比 1988 年的估计之高出 7 个百分点。全国的基尼系
2、数平均每年以 1 个百分点的速度在不断上升。根据大多数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中国现在的基尼系数在 0.458 以上,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 0.49 以上。即便是按 0.458 来算,中国现在的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围。 【1】从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来看,如果扣除农民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费用,再把城市居民各种福利也计算进来,那么中国的城乡差距实际已经达到了 5:1 或者是 6:1。这个数字差不多居世界之首。 【2】2、社会保障与贫富差距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底线能否得到保障,是基础性的民生问题,涉及到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是否具有最为基本的前提和平台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国家的具体状况不容乐观。经过 20 多年
3、的改革发展,我国财政收入突飞猛进,外汇储备更是居于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在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在 GDP 当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我国现在只有 15%的社会成员享受到公共卫生保障;【3】大量的社会成员缺少起码的最低生活保障或者享受不到足额的、政策所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大量的城市居民更是购买不起起码的住房。对于大批的贫困者来说,其基本生存状况恶化到什么地步,向下变化的空间有多大,没有限度,难以预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宗旨难以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难以达到;更有甚者,大量社会成员对于改革发展的认同程度难以明显提高,社会团结合作程度容易
4、降低,诱发社会动荡的因素容易迅速增加,社会整体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严重降低。显然,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中国就难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难以渡过改革发展最为艰难的时期。3、社会群体资产与贫富差距现在人们对于贫富差距问题的关注,多是从收入差距的角度着眼,几乎将贫富差距等同于收入差距。有学者指出,目前中国占总户数 20%的最富有户收入,占有全部收入的 51%以上,而 20%低收入户只占 4%左右。从主观感受方面来看,多数社会成员已认为贫富差距是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 【4】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购买日常耐用消费品以及住房等固定资产支出的大幅度加大,意味着其基本的生活成本大幅度增加。而对于高收入
5、者来说,在住房等固定资产方面的优势,虽然也意味着其生活成本的增加,但同时更意味着其资产收益的增加和资产变现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在一个社会当中,居民之间如果在资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那么,对于这个社会长期的不公正态势将起着一种明显的维持和加重的作用。个别在“金字塔塔尖上的人 ”不是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的,而是通过一些不正当、不公平的手段实现了富裕的目的。这就让大多数人对一些“金字塔塔尖上的人” 不那么信服。 【5】中国现在的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之间、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问题毫无疑问地就更加严重。四、社会心理因素与贫富差距在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社会成员充满了强烈的利益冲动,却没有一整套相应的可
6、以遵循的规则体系。当前的社会转型使旧有的制度性安排被打破,而新的制度安排尚未建立,在社会中就出现了大量的由于正式制度缺位所造成的“ 制度真空” 。 【6】所以,社会成员经济和社会的位置往往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一种大起大落的状况,比如一夜暴富或者是一夜间下岗失业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会产生各种反差明显的示范效应。于是,大量的社会成员往往是无章可循,对于自己的未来前景往往具有一种不确定的感觉,人们无法预料自己将来的具体处境,惟恐一步赶不上就步步赶不上,心里不踏实。这一切,进而使整个社会迷漫着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和浮躁的社会氛围,使社会焦虑成为中国现阶段一个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社会焦虑往
7、往会产生加重、放大贫困者以及低收入者对贫困问题的感受,加剧大多数社会成员对贫富差距问题的不满和恐惧。往往引发形成大量的越轨行为,形成大量的无序现、更加倾向于通过违规的利益驱动行为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更加拉大了贫富差距。中国贫富分化的加剧已成为社会的严重问题,在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以及不同收入群体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在缩减贫富差距、均衡利益差别等问题上,已民心所向、势在必行。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扩大问题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实际上要严重得多。对于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问题严重性的轻视或掩饰,将会妨碍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理念的实现,妨碍和谐社会的建设,妨碍中国现代化进程持续、健康地推进。参考文献【1】吴忠民贫富差距合理论有误?专家撰文挑战权2003 年 3 月 28 日【2】陆学艺专题研究报告之中国中间阶层研究报告世纪中国第 252-254 页【3】常亮对贫富差距是关注过多还是关注不够2004 年 10 月【4】左大培我们今日为何陷入困境中国报道周刊 2004 年 8 月【5】孙立平利益时代的冲突与和谐 南方周末2005 年 01 月 01 日【6】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状况、原因和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