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6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 学生版(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3 题(12 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 ,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 有声。余问故,阍 童答曰:“老虫” 。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 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 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邮馆:驿站旅馆。砉(hu)然:象声词。阍(hn):守门的人。良:很。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 分)(1)不 胜 惊错 (2)鼠何 名
2、 老虫 12. “余惊错欲走”是因为 。 (4 分)13.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 (用自己的话回答) (4 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3-15 题。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 典 ,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侍郎:古代官名。绂(f):李绂,人名。赀(z):通“资” ,钱财。衢(q):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 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 22937 卷,11095 册。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3、。 (2 分)(1) 少 时家贫 少: (2)无不立 对 对: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 读之。译文: 15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3 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9 题。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长洲尤翁开钱典 。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 ,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
4、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 ,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 ”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 ”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人服其识。(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钱典:当铺。詈(l)语:骂人的话。事:量词。件,样。- 2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3 分)A尝 舟 行过市桥(乘船) B因好语 遣 之(打发)C某将衣
5、质 钱(抵押) D 反 出詈语(返回)17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 耳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5 分)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2 分)译文: 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3 分)译文: 19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4 分)答: (四)阅读陶渊明:四海和丘山 ,完成 9 -17 题。 (3
6、9 分)陶渊明:四海与丘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他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父亲都作过太守。后家道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孟嘉家生活。陶渊明在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描述外祖父:“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傍若无人。 ”陶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 。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既有“猛志逸四海”的追求,又有“性本爱丘山”的志趣。孝武帝太元十八年,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之愿,担任祭酒一职,后因官场黑暗而辞官。安帝隆安四年,他又投入桓玄门下。元兴二年,桓玄篡夺帝位,他不愿
7、同流合污而再返田园。元兴三年,刘裕起兵讨桓平叛。陶渊明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冒险到到建康,担任刘裕参军。他写诗明志:“千里虽遥,孰敢不至!”义熙元年秋,他任彭泽县令, 晋书陶潜传记载: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贵避抱赢疾。复为镇军、建成参军,谓亲朋日:“ 聊欲弦歌 ,以 为三径 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 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日:“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 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责,不私事上官。郡遗骨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 吾不能为 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
8、归去来兮辞。宋文帝元嘉元年,他已贫病交加,但对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粱肉,他挥而去之。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遗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答:“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虽然生活清贫,但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他在与子俨等疏中描写自己的情趣:“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遏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这种快乐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他的笔下,田园生活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又如读山海经) (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颅回- 3 -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因中蔬微雨从东来,好 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 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好一个“不乐复何如”!陶渊明不是没有痛苦和烦恼,只是因为有这种热爱自然、怡然自得的精神品格,他能比较容易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平衡。 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 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 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 尽,期在必醉。既
10、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蛄,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_章自娱, 颇示己志。忘 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南朝昭明太子萧统十分推崇这位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他认为陶渊明那些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诗篇可以使人忘却世问的奔竞争夺,培养旷远、真率的情感获得精神的自由。到了隋唐,陶渊明得到的评价越来越高。北宋年间,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欧阳修盛赞:“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王安石评价“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 ;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
11、、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 (摘编自陶渊明诗文及有关资料,标题为编者所加)【注释】弦歌:出任邑(县)令。三径:常指归隐后的住所。癯:瘦。【读通文字】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6 分) (1)妻子 固 请种粳( ) (2)索 简贵( )(3)拳拳 事 乡里小人邪( ) (4)先生不知何 许 人也( )(5)或 置宿而招之( ) (6) 造 饮辄尽(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3 分)A吏白应束带见 之 孔子云:何陋 之 有?(陋室铭 )B亦不详 其 姓字 其 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 乃 赋归去来兮辞 屠 乃 奔倚其下(狼 )D忘怀得失, 以 此自终 以 中有足乐者(送
12、东阳马生序 )ll.为文中画横线处断句。 (用“”断三处) (3 分)州 召 主 簿 不 就 躬 耕 自 资 遂 抱 赢 疾。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大意。 (3 分)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译文: 【参考】起:站起,起来;兴起;起用;出现,产生;建造。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 10 版,商务印书馆)_【读析文章】1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和评论陶渊明的?简要归纳,填入下面方框内。 (4 分)(1)_ -(2)_ -(3)_ -(4)_14文中有三处提到陶渊明的“志”:“猛志逸四海” ,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 “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结合全文,
13、简要写出陶渊明“志”的具体内涵。 (4 分)【读品文学】- 4 -15 读(山海经) (其一)如何体现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这一点?请结合这首诗的词句加以品析。 (4 分)16.文章在介绍陶渊明时,为什么要多次引用史料?请简要分析。 (4 分)【读悟文化】17.儒家主张“济世安民” ,道家崇尚“ 自然平和” 。陶渊明是“儒”?是“道”?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你的阅读积累,参考名家点评,写出你的看法及理由。 (8 分)【儒家情怀】 “陶是个知识分子,骨子里是心忧国家,要踏破不平救黎民,治天下。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一时彭泽县里削富济贫、充实国库的政改实验搞得轰轰烈烈。正
14、是:翻身一怒虎啸川,秀才出手乾坤转!” 一梁衡【道家风骨】 “(陶)是个非常平和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 “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 ” 鲁迅(五)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 15-19 题。 (14 分)愚溪诗序唐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 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
15、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节选自古文观止 ,略改动)【注释】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家:安家。龂龂(yn yn):形容争辩的样子。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6、(3 分)A灌水之 阳 河 阳 之北 B故 更 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 更 有此人C皆山水之 奇 者 邑人 奇 之 D大舟不 可 入也 潭中鱼 可 百许头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 分)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译文: - 5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2 分)遂 负 土 累 石 塞 其 隘 为 愚 池18 “是溪” “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分)答: 19作者文中说自己“愚” ,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 分)答: (六)与王介甫 第一书(15 分)【宋】曾巩巩启:近托彦弼、黄
17、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 ,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 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 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
18、人,请相度示及 。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巩再拜。(选自曾巩集卷十六 ,略有删改)【注释】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区区:自称的谦词。潜:藏。开廓:开阔,扩大。相(xi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 (3 分)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 有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1)及舟船侍从以 西 ( ) (2) 恨 不与足 下共讲评之( )(3)欧公更欲足下 少 开廓其文( ) (4)余 俟 到京作书去( )16用现
19、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 分)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 耻也。译文: 17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2 分)答: 18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 推断。 (3 分)答: (七)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14-19 题。胡翰传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 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 6 -都,公卿交誉之。 或 劝之仕,不应。 既 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
20、荐翰者,召至金陵。时 方 籍 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 鲜 习兵,籍之,徒糜饷 耳。 ”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 ,文曰胡仲子集 ,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示顺生 胡翰明招 山中人,高义无等伦。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我学如赘疣 ,未成先误身。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注释】籍:这里指征召。 。下同。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顺生:人名。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1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
21、处) (2 分)太 祖 即 罢 之 后 聘 修 史 书 书 成 而 归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 或 劝之仕( ) 既 归( ) 时 方 籍金华民为兵( ) 鲜 习兵(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 分)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译文: 17文中“ ”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2 分)A于 B以 C而 D乃18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 分)答: 19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 ,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3 分)答: (八)阅读下面一则文言,回答问题 13 分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
22、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距至也。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槌,顶有口,状若贠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臭过兰椒,味过醪醴。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 经营一国,无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埒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识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7
23、 -【注释】甔槌(dnzhu):盛水的陶器。瀵(fn):泉水。醪醴(lol):美酒,埒(li):山上水道。札厉:瘟疫。侪(chi):共同,一起。孳(z)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通“富” ,繁盛。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1)迷而失涂,谬之一国。 ( ) (2)臭过兰椒,味过醪醴。 ( )(3)缘水而居,不耕不稼。 ( )1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2 分)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过则醉,经旬乃醒译文: (2)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译文: 17.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分)答: (九) 纪鸮 鸣
24、【唐】林简言(1)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2)长庆元年,简言去鄜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洎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因问其故,曰:“某与邻,俱贾食者也。某以槐故,利兼于邻。邻有善作鴞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鴞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又私于巫者,俾于鬼语:槐于去,鴞不息。 主人有母者且瘵,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 ”(3)简言曰:“
25、假为鴞鸣,灭树殃家,甚于真鴞,非听之误耶?然屈平謇谔,非不利于楚也,靳尚一鴞鸣而三闾放;杨震訏谟,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鴞鸣而太尉死。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 ”(选自寓林折枝 ,有删减)【注释】鸮(xio):鸟名,俗称猫头鹰。謇谔:正直敢言。訏谟:远大宏伟的谋划。14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 (2 分)莫 不 凛 然 惧 悚 以 为 鬼 物 之 在 槐 也 不 日 而 至 也15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分)A东渭桥槐树下的饭店虽然简陋,但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留住夏日的凉风 ,所以客人很多。B林简言离开夏阳的时候来到槐树下,发现大槐树没有了,
26、只好去别人家,他向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槐树被毁的原因。C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常常趁人不注意爬到树上乱叫,声音忽上忽下,忽大忽小,很滑稽。D店主的母亲有肺结核病,听信巫师的鬼 话,担心大祸临头,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 8 -侍母亲,以致于门庭冷落。16第(2)段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鸮鸣者的丑恶?请仔细品读,具体分折。 (4 分)17本文与王安石伤仲永的写法相似,根据提示填写下表空缺处。 (2 分)篇目 说理伤仲永 神童才华泯灭 阐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纪鸮鸣 槐树被毁 (十)阅读【甲】 【乙】两个文段,完成 8-13 题。 (19 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27、,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
28、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刚。洵(xn):确实。浣:洗衣。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 分)(1) 仿佛 若有光 ( ) (2) 悉 如外人 ( ) (3)其丈夫 方 担粪灌园 ( ) (4)自 恨 不如远甚也( )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屋舍俨 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 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 属 余顾而慕 之C 具 答之 老幼男女
29、 俱 耘于田间 D不足 为 外人道也 以 为 此一家之中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 分)(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11翻译下列句子。 (6 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译文: - 9 -12 【甲】 【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 分)答: ( 一 ) 文 言 文 阅 读 【 本 题 满 分 12 分 】子犹 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然则俭不可乎?曰:吝不可耳。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郑余庆素吝。一日,忽召
30、亲朋 数人会食。众皆怪之。侵晨赴之。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厨家蒸烂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王罴性俭率。镇河东日,尝有台使 至,罴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 爨 造成,用力不少。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原文有删改)【 注 释 】 子 犹 : 即 本 文 作 者 冯 梦 龙 。 台 使 : 中 央 最 高 行 政 机 构 派 出 的 使 者 。 舂 ( chn) : 用 杵 捣去 谷 物 的 皮 壳 或 捣 碎 。 爨 ( cun) : 生 火
31、 做 饭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忽召亲朋数人 会 食 会:适逢 B众皆 怪 之 怪:觉 得奇怪C皆 匿 笑强进 匿:偷偷地D乃裂去薄饼 缘 缘:边缘 9下列句子中, “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例句:贫不得不俭, 而 俭者不必贫A余强饮三大白 而 别 (湖心亭看雪 )B中峨冠 而 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C呼尔 而 与之 (鱼我所欲也 ) D民殷国富 而 不知存恤 (隆中对 )10下列句子中,与“罴为设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 )B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悉贞良死节
32、之臣 (出师表 )D舜发于畎亩之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一 天 , 郑 余 庆 请 亲 朋 好 友 去 吃 饭 , 大 家 一 早 就 去 赴 宴 , 结 果 直 到 日 头 高 照 , 郑 余 庆 才 出 来 。B郑余庆让左右侍从叮嘱厨子“蒸烂去毛,不要折断它的颈项” ,大家以为他要请吃蒸鹅蒸鸭之类。C 王 罴 对 使 者 浪 费 粮 食 的 做 法 甚 为 不 满 , 命 令 侍 从 撤 去 食 物 。 由 此 可 见 他 节 俭 直 率 的 特 点 。D子 犹 认 为 , 节 俭 是 一 种 品 性 , 与 生
33、 活 贫 穷 毫 无 关 系 。 他 提 倡 节 俭 , 但 是 反 对 过 于 吝 啬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3 分 )译文: - 10 -(2)尔之择选,当是未饥!(1 分)译文: 【2016山东省菏泽卷】【2016山东省淄博卷】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屠 暴 (残忍)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B将军身 被 (通“披” ,穿着)坚执锐 (司马迁陈涉世家 )C尝 贻 (赠)余核舟一 (魏学洢核舟记 )D非 澹泊 (也写做“淡泊” ,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分析】本题考查
34、实词的解释,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暴:突然。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积累。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0 分)太宗尝谓中书今岑文本 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 亦犹蜃 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 刺股,董生 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 ”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 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 德。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
35、文学家。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苏秦:战国纵横家。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 讲学时以惟幕遮掩,以求专心。饬:整理。懿:美好。(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 分)苏秦刺 股 (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 知道 ( )(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夫人 虽 禀性定 故余 虽 愚,卒获有所闻B必须博学 以 成其道 我 以 日始出时去人近C燧动 而 焰发 有地臆然 而 高D博学成而 为 美 为 人谋而不忠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2 分)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译文: (4)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个观点展开
36、了对话,请分别写出 A、B 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4 分)答: 【分析】译文: 唐太宗曾对中书令岑文本说:“人虽然秉有一定的天性,但必须博学才能有所成就。就好比蜃的本性含有水,要见到月光才能吐水;木的本性含有火,但要燧石敲打才能发火。人的本性含有灵气,可是要通过学习,才能美好完善。所以历史上有苏秦刺股读书,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的美谈。不勤奋于道艺,功名是不会树立的” 。岑文本回答说:“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礼记说:“玉石不经雕琢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所以古人以勤于学习为美德” 。【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文
37、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11 -句意为:苏秦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股:大腿;句意为:玉石不经雕琢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知道:懂得道理。 (2)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 “意义”指词的含义, “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A前后句:虽:虽然;B.前句:以:来后句:以:认为,以为;C.前句:而:表顺承后句:而:表修饰;D.前句:为:成为后句:为:给,替。故
38、选:A。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 、 “删” 、 “调” 、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夫” ,句首发语词,可不译;“性” ,本性;“情” ,情趣;“饬” ,整理句意为: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 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4)本题是对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他们共同的观点是:
39、学习对人的重要性A 句运用类比从正面的说理方法,通过“蜃月光而水垂;木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于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B 句运用类比从反面的说理方法,通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反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答案:(1)股:大腿;知道:懂得道理。 (2)A (3)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4)他们共同的观点是:学习对人的重要性A 句运用类比从正面的说理方法,通过“蜃月光而水垂;木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于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B 句运用类比从反面的说理方法,通过
4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反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点评】文言实词“名”的用法:名字,名称。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左忠毅公逸事 ) ;命名。而此独以钟名(石钟山记 ) ;名义。二贵酋名曰馆伴(指南录后序 ) ;名声,名望。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 仁 ) ;著名的,闻名。故虽有名马( 马说 ) ;说明,说出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 。(二) (8 分)【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4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 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 中空。嘐嘐聱聱 ,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
42、;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苏轼黠鼠赋【注】拊(f):拍。橐(tu):袋子。嘐嘐(jio)聱(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虿(chi):蝎子一类的毒虫。- 12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 分)其一 犬 坐于前 犬: 橐坚而不可 穴 也 穴: 此鼠之 见 闭而不得去者也 见: 不能无变色 于 蜂虿 于: 11翻译下面的语句。 (2 分)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译文: 12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 ,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 分)答: 13两文均“叙事”而“达意” ,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
43、明。 (2 分)答: 10. 答案:像狗一样咬洞被在 评分:每小题 0. 5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11. 答案: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 2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12. 答案: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人对方圈套。评分:每个方面 1 分,共 2 分。 意思对即可。13. 答案:甲中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氷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賦)重在“悟理” ,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评分:每个方面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一)文言文阅读(10 分)赵惠王 谓公孙龙曰:“寡人事 偃 兵十馀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