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痛一、 辨证施护1. 寒邪内阻(1) 主要症状:腹痛急暴,遇冷则甚,得温较缓,痛处拒按不显,怕冷,蜷卧,口不渴,大便或溏薄,或秘结,小便清利,舌苔薄白,脉弦紧。(2) 施护措施饮食调护:饮食宜温热,忌生冷瓜果、凉拌菜,可适当用姜、葱、芥末等作调料。药物内治:治以温中散寒为法,方选正气天香散加减。常用药有香附、乌药、干姜等。其他疗法:可灸神阙、关元、中极等穴位,或给予腹部热敷法、葱熨法、盐熨法以温中散寒止痛。给服木香、肉桂粉各 1.5g,用以温中止痛。痛时稍进热食或热饮,可饮生姜红糖茶,缓解疼痛。药后观察:观察患者腹痛部位、程度、时间,有无伴随症状,如怕冷、蜷卧等。康复指导:腹痛甚者,应卧床休
2、息。一般腹痛不重,时作时止者,可根据体力及病情,适当下床活动。2. 中脏虚寒(1) 主要症状:腹痛绵绵,时作时止,或感挛急,痛处喜按,喜热恶冷,饥饿及疲劳后痛势更甚,大便稀薄,伴见神疲,气短,畏寒,舌苔淡白,脉沉细。(2) 施护措施饮食调护:饮食宜选温热、细软、易消化之品,冬季可多食羊肉、狗肉。药物内治:治以温中补虚为法,方选附子理中汤合小建中汤加减。常用药有附子、干姜、党参等。其他疗法:灸足三里穴位,腹痛时增加气海、关元等穴位。大便稀薄者,可服附子理中丸 5g,每日 2 次,口服,或以丁桂散置入阳和膏贴脐部。药后观察:观察患者腹痛部位、程度、时间及有无神疲、气短、畏寒等症状。康复指导:冬季可
3、用羊皮或狗皮做成腹兜覆盖脐部,增暖防寒。腹痛甚者,应卧床休息。一般腹痛不重,时作时止者,可根据体力和病情,适当下床活动。3. 气滞血瘀(1) 主要症状:脘腹或胁下胀痛或刺痛,痛引少腹,胸闷嗳气,或痛位固定,触之有形,苔薄,舌质紫黯,脉细涩。(2) 施护措施饮食调护:可食大蒜、韭菜、香菇等行气温中。山楂、酒酿能行气活血。忌食或少食土豆等壅阻气机的食物。药物内治:治以理气活血化瘀为法,方选柴胡疏肝饮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常用药有柴胡、枳壳、青皮等。其他疗法:痛时给予沉香延胡索粉,用以理气止痛。药后观察:观察患者腹痛部位、程度、时间,有无伴随症状,如胸闷、嗳气等。康复指导:中药、饮食均宜偏温服。应卧床休
4、息。一般腹痛不重者,可适当下床休息。如扪及腹部有癓块,应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配合必要地检查,及早明确诊断。4. 湿热积滞(1) 主要症状:突然腹痛,痛势持续加重,或阵发加剧,腹部胀满,拒按,口中干苦。大便多秘,或泻而不爽,小溲黄赤,或见身热,胸脘痞闷,呕恶,嗳腐吞酸,舌苔黄腻,脉濡数。(2) 施护措施饮食调护:控制饮食,必要时可暂时禁食,待痛缓解后,先予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逐渐增加食量,恢复普通食物。药物内治:治以清化湿热、通腑导滞为法,方选大承气汤加减。常用药有大黄、厚朴、枳实等。其他疗法:腹痛且胀,矢气少者,可用芒硝 30g,以布包推平敷于腹部,可以消胀止痛。药后观察:观察患者腹痛部位、程度、时间,有无伴随症状,如口干苦、身热、胸脘痞满、嗳腐吞酸等。康复指导:大便泻下次数多者,应增加饮水,卧床休息。一般腹痛不重者,可适当下床活动。二、健康教育1. 适寒温,避免外邪侵袭,寒痛者尤需注意腹部保暖。2. 平时节制饮食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不食生冷食物及瓜果,也不贪食辛辣之品。3. 进食时避免忧郁、气恼等情志刺激,以免立即奔走或从事其他剧烈活动。4. 保持大小便通畅。5. 有消化道疾病者,更应注意摄生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