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5部分:通信协议—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doc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8817092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 页数:238 大小:4.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5部分:通信协议—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8页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5部分:通信协议—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8页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5部分:通信协议—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8页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5部分:通信协议—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8页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5部分:通信协议—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L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 4-5 部分:通信协议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Data acquisi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al energy part4-5:communication protocol - object oriented data exchange protocol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201X - XX - XX 发布 201X - XX - XX 实施国 家 能 源 局 发 布DL/T 698.45201X

2、代替 DL/T 6981999 DL/T 698.45201XI目 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 术语和定义 13.2 符号和缩略语 34 通信架构 44.1 信息交换模型 44.2 面向应用连接的数据交换 44.3 请求/响应类型的数据交换 .44.4 通知/确认类型的数据交换 .54.5 服务器模型 55 数据链路层 55.1 帧结构 55.2 字节格式 95.3 传输规则 96 应用层 .126.1 应用层服务规范 .126.2 应用层协议规范 .246.3 应用层数据单元规范 .296.4 应用层编码规范 .687 接口类与对象标识

3、 .687.1 对象模型 .687.2 接口类的表示方法 .697.3 接口类 .697.4 对象标识 1107.5 接口类管理 122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对象标识定义 .123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物理单位枚举定义 .186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有关一致性协商 .189附录 D(资料性附录) 校验算法 .192附录 E(规范性附录) 安全认证说明 .195附录 F(资料性附录) 安全模式参数 .197DL/T 698.45201XII附录 G(资料性附录) 状态字、特征字、模式字 .200附录 H(资料性附录) APDU编码举例 .205附录 I(资料性附录) 版本信息 .221DL

4、/T 698.45201XIII前 言本部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DL/T 698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分为以下部分:DL/T 698.1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1部分:导则;DL/T 698.2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2部分:主站技术规范;DL/T 698.31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DL/T 698.32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2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厂站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33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3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 6

5、98.34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4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公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35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5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36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6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信单元要求;DL/T 698.41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DL/T 698.42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2部分:通信协议集中器本地通信接口协议。DL/T 698.43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3部分:通信协议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DL/T

6、698.44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4部分:通信协议微功率无线通信;DL/T 698.46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6部分:通信协议采集终端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协议;DL/T 698.51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5-1部分:测试技术规范功能测试;DL/T 698.52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5-2部分:测试技术规范远程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本部分为DL/T 698新增的第4-5部分,并与以上标准共同构成对DL/T 698-1999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的修订。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电力行业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7、、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林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威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南京新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炬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郑安刚、巫钟兴、刘宣、阿辽沙叶、祝恩国、郜波、姜洪浪、翟峰、付义伦、杜新纲、葛得辉、彭楚宁、周晖、章欣、徐英辉、赵兵、孟静、邹和平、刘兴奇、惠晨、赵婷、D

8、L/T 698.45201XIV王伟峰、郑松松、王朝亮、朱佳柯、陈石东、田海亭、夏桃芳、范建华、孟宇、蒋长献、李力、李耀、谭赣江、刘永波、顾君、张小秋、冯秋雄、陈杰、陈飞虎、魏灵坤、王于波。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DL/T 698.45201X1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 4-5 部分:通信协议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主站(以下简称“主站”)、采集终端或电能表(以下简称“终端”)之间,采用的面向对象具有互操作性的数据传输协议,包括通信架构、数据链路层、应用层、以及接口类及其对象

9、和对象标识。本部分适用于主站、采集终端、电能表之间采用点对点、多点共线及一点对多点通信方式的通信数据交换。水、气、热等表计的数据采集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6262.1-2006 信息技术 抽象语法记法(ASN.1) 第1部分 基本记法规范GB/T 17966-2000 微处理器系统的二进制浮点运算CJ/T 1882004 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 790.6-

10、2010 采用配电线载波系统的配电自动化 第6部分 A-XDR编码规则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 object oriented data exchange protocol基于面向对象建模方法建立的一套适用于采集系统的互操作性数据交换通信协议。面向对象建模以接口类实现继承关系,以对象来封装数据及操作,以对象为互操作的基本要素。3.1.2 对象标识 object identification标识终端中对象唯一名称的编码。3.1.3 逻辑名 logical name用于标识接口类的实例,它是接口类的第一个属性,它的值与对

11、象标识一致。DL/T 698.45201X23.1.4 类标识码 class id用于区别对象接口类的标识码,相当于接口类的名称。3.1.5 服务器地址 server address指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访问模型中的服务器(Server)的通信地址。3.1.6 逻辑地址 logic address指终端的服务器模型中逻辑设备的地址。3.1.7 客户机地址 client address指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访问模型中的客户机(Client)的通信地址。主站访问采集终端时,采集终端为服务器,主站为客户机;主站访问电能表时,电能表为服务器,主站为客户机

12、;采集终端访问电能表时,电能表为服务器,采集终端为客户机。3.1.8 采集启动时标 acquisition start time指启动一次采集任务时的设备时钟当前值,其值只与启动时刻有关,与执行的时间长短无关。3.1.9 采集成功时标 acquisition time指客户机成功接收到服务器响应时的设备时钟当前值。3.1.10 采集存储时标 acquisition storage time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的时间。3.1.11 采集规则 acquisition rules描述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的内容及其对应关系。3.1.12 组地址 group address具有某一相同属性的设备群组编码,

13、如属于同一行业,同一变电站,同一线路,可以响应同一个命令。3.1.13 通配地址 the wildcard address在十进制编码表示的地址码中出现一位或多位采用了通配符的地址码被称为通配地址。DL/T 698.45201X33.1.14 消息鉴别码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用于鉴别消息的完整性的固定长度的认证标识。3.2 符号和缩略语符号和缩略语见 表1 。表 1 符号和缩略语符号和缩略语 全文 表示A Address 地址域ACD Ask Call Demand 请求访问标识AD Acquired Data 采集数据APDU APplication lay

14、er Protocol Data Unit 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A-XDR Abstract eXternal Data Representation 抽象的外部数据表示B Binary 二进制CA Client Address 客户机通信地址CSD Column Selection Descriptor 列选择描述符DAR Data Access Result 数据访问结果DIR Direction 传输方向位ESAM Embedded Secure Access Module 嵌入式安全控制模块FCS Frame Check Sum 帧校验H Hex 十六进制HCS Head Check S

15、um 帧头校验IC Interface Class 接口类LSB Least Significant Bit 最低有效位MAC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消息鉴别码MS Meter Set 表计集合OAD Object Attribute Descriptor 对象属性描述符OI Object Identify 对象标识OMD Object Method Descriptor 对象方法描述符PIID Priority and Invoke ID 序号及优先标志PIID-ACD Priority and Invoke ID with ACD 带请求访问标识的序号及优

16、先标志PRM Primary Request Message 启动标识位RCSD Record Column Selection Descriptor 记录列选择描述符RN Random Numbers 随机数ROAD Record Object Attribute Descriptor 记录型对象属性描述符RSD Record Selection Descriptor 记录选择描述符SA Server Address 服务器通信地址SC Scrambling Code 扰码TI Time Interval 时间间隔TSA Target Server Address 目标服务器地址= 定义为D

17、L/T 698.45201X44 通信架构4.1 信息交换模型本部分信息交换模型见 图1 。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换借助于通信协议实现。图 1 信息交换模型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应用进程使用最高层协议应用层的服务,所以应用层是唯一包含服务组件的协议层,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APDU)通过数据链路层协议传输帧的链路用户数据域传输。4.2 面向应用连接的数据交换本标准中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是基于应用连接的数据交换,数据交换过程见 图2 。客户机应用 服务器应用客户机 服务器预连接时间第一阶段 : 建立应用连接第二阶段 : 数据交换第三阶段 : 断开或超时断开应用连接图 2 面向应用连接的数据交换过程客户

18、机和服务器在开始通信前,之间的通信信道必须先完成连通,简称预连接。预连接建立后,默认具有一个最低权限的应用连接,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可直接进行数据交换。当客户机需要得到较高权限的服务器服务时,客户机必须发起建立较高权限的应用连接。4.3 请求/响应类型的数据交换本标准支持客户机应用进程向服务器应用进程提出服务请求,服务器应用进程向客户机应用进程提供远程服务响应,见 图3 。服务响应(SERVICE.response)服务请求(SERVICE.request )客户机应用 服务器应用客户机 服务器DL/T 698.45201X5图 3 请求/响应类型数据交换4.4 通知/确认类型的数据交换本标准支

19、持服务器应用进程根据客户机预先定制的主动上报内容,向客户机应用进程提供远程主动上报数据服务,客户机应用进程向服务器应用进程回复服务确认,见 图4 。客户机应用客户机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服务确认(SERVICE.response )服务提供(SERVICE.notification)图 4 通知/确认类型数据交换4.5 服务器模型服务器模型见 图5 ,物理设备由若干逻辑设备构成,每个逻辑设备由若干可访问的接口类对象构成,包括一个预先建立的应用连接对象(简称预连接对象)、若干个应用连接对象、若干个其他接口类对象。逻辑设备0为必须具备的逻辑设备。预连接对象为逻辑设备必须具备的对象。应用连接对象为可选对象

20、,根据访问权限所需进行增加。其他接口类对象为可选对象,根据设备功能所需进行增加。图 5 服务器模型5 数据链路层5.1 帧结构5.1.1 帧格式本部分采用异步式传输帧结构,定义见 图6 。DL/T 698.45201X6起始字符(68H)长度域 L控制域 C 帧头地址域 A帧头校验 HCS链路用户数据 APDU或APDU分帧片段帧校验 FCS结束字符(16H) 帧尾图 6 帧格式定义5.1.2 长度域 L长度域L由2字节组成,定义见 图7 。 bit15 bit14 bit13 bit12 bit11 bit10 bit9 bit8 bit7 bit6 bit5 bit4 bit3 bit2

21、bit1 bit0保留 帧数据长度图 7 长度域定义用户数据长度:由bit0bit13组成,采用BIN编码,是传输帧中除起始字符和结束字符之外的帧字节数。5.1.3 控制域 C5.1.3.1 控制域格式定义控制域C为1个字节,按位或位的组合使用,定义见 图8 。bit7 bit6 bit5 bit4 bit3 bit2 bit1 bit0传输方向 DIR 启动标志 PRM 分帧标志 保留 扰码标志 SC 功能码图 8 控制域 C 定义5.1.3.2 传输方向位及启动标志位传输方向位:DIR=0表示此帧是由客户机发出的;DIR=1表示此帧是由服务器发出的。启动标志位:PRM=0表示此帧是由服务器

22、发起的;PRM=1表示此帧是由客户机发起的。传输方向位DIR和启动标志位PRM组合意义见 表2 。表 2 传输方向位 DIR 和启动标志位 PRM 组合意义DIR PRM 组合意义0 0 客户机对服务器上报的响应0 1 客户机发起的请求1 0 服务器发起的上报表 2(续)DL/T 698.45201X7DIR PRM 组合意义1 1 服务器对客户机请求的响应5.1.3.3 分帧标志位分帧标志位为0表示此帧链路用户数据为完整APDU;分帧标志位为1,表示此帧链路用户数据为APDU片段,收齐所有片段按片段序号合并后为完整APDU。5.1.3.4 扰码标志位扰码标志位: bit3=0,表示此帧链路用

23、户数据不加扰码;bit3=1,表示此帧链路用户数据加扰码,发送时链路用户数据按字节加33H。5.1.3.5 功能码功能码采用BIN编码,定义见 表3 。表 3 功能码定义功能码 服务类型 应用说明0 保留1 链路管理 链路连接管理(登录,心跳,退出登录)2 保留3 用户数据 应用连接管理及数据交换服务47 保留5.1.4 地址域 A5.1.4.1 地址域组成地址域A由可变字节数的服务器地址SA、和1字节的客户机地址CA组成,定义见 图9 。服务器地址 SA客户机地址 CA图 9 地址域定义5.1.4.2 服务器地址 SA5.1.4.2.1 服务器地址定义服务器地址由地址类型、逻辑地址、地址长度

24、N及其N个字节地址组成,定义见 图10 。bit7 bit6 bit5 bit4 bit3 bit2 bit1 bit0地址类型 逻辑地址 地址长度 N 1字节地址 N字节DL/T 698.45201X8图 10 服务器地址定义服务器地址第一个字节用bit0bit7表示该字节八位位组的最低位到最高位,定义为:a) bit0bit3:为地址的字节数,取值范围:015,对应表示 116个字节长度;b) bit4bit5:逻辑地址; c) bit6bit7:为服务器地址的地址类型,0 表示单地址,1 表示通配地址,2 表示组地址,3表示广播地址。5.1.4.2.2 单地址当服务器地址SA的地址类型为

25、单地址时,其地址长度为可变长度,字节数由地址长度域表示,最长16字节,对应取值范围为1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0保留,其排列是高位在前,低位在后,十进制每两位占一字节,用bit0bit7表示一字节八位位组的最低位到最高位,各字节中bit7bit4对应十进制高位,bit3bit0对应低位,为压缩BCD码方式,即每字节二进制高低各4位分别编码表示两个0到9的十进制数,且分别对应十进制数的高低两位。当排列的最后字节中的十进制低位(即bit3bit0)为FH时,表示为无效,也就是说当服务器地址的十进制位数为奇数时,最后字节的bit3bit0用FH表示。举例如下

26、:单地址=12345678的排列见 图11 。LSB LSB LSB LSB1 2 3 4 5 6 7 8第 1字节 第 2字节 第 3字节 第 4字节图 11 单地址=12345678 的排列单地址=123456789的排列见 图12 。LSB LSB LSB LSB LSB1 2 3 4 5 6 7 8 9 F第 1字节 第 2字节 第 3字节 第 4字节 第 5字节图 12 单地址=123456789 的排列5.1.4.2.3 通配地址当服务器地址的地址类型为通配地址时,其地址长度为可变长度,字节数由地址长度域表示,排列是高位在前,低位在后,十进制每两位占一字节,用bit0bit7表示一

27、字节八位位组的最低位到最高位,各字节中bit7bit4对应十进制高位,bit3bit0对应低位,为压缩BCD码方式,即每字节二进制高低各4位分别编码表示两个0到9的十进制数或通配符AH,且分别对应十进制数的高低两位。当排列的最后字节中的十进制低位(即bit3bit0)为FH时,表示为无效,也就是说当服务器地址的十进制位数为奇数时,最后字节的bit3bit0用FH表示。通配符对应十进制按位使用,即:通配地址的某些十进制位为AH,表示该位可为0到9的任意值,同时,凡不大于传输帧中通配地址所能表示的最大值的,且符合通配地址要求的服务器地址被选中。举例如下: 通配地址=12345678A,其排列见 图

28、13 ,表示服务器地址不大于999999999的且符合123456780123456789的服务器都需响应。LSB LSB LSB LSB LSBDL/T 698.45201X91 2 3 4 5 6 7 8 A F第 1字节 第 2字节 第 3字节 第 4字节 第 5字节图 13 通配地址=12345678A 的排列5.1.4.2.4 组地址当服务器地址SA的地址类型为组地址时,同5.1.4.2.2 。 组地址对系统中凡是属于该群组的服务器都有效,无需回答。5.1.4.2.5 广播地址当服务器地址SA的地址类型为广播地址时,广播地址=AAH。广播地址对系统所有服务器都有效,无需回答。5.1.

29、4.3 客户机地址 CA客户机地址CA用1字节无符号整数表示,取值范围0255,值为0表示不关注客户机地址。5.1.5 帧头校验 HCS帧头校验HCS为2字节,是对帧头部分除起始字符和HCS本身之外的所有字节的校验,校验算法见附 录 D。5.1.6 链路用户数据链路用户数据包含一个完整的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APDU)字节序列或APDU的分帧片段,APDU定义见6.3.4 。5.1.7 帧校验 FCS帧校验FCS为2字节,是对整帧除起始字符、结束字符和FCS本身之外的所有字节的校验,校验算法见附 录 D。5.2 字节格式帧的基本单元为8位字节。链路层传输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低字节在前,高字

30、节在后。5.3 传输规则5.3.1 字节规则传输规则包括:a) 采用串行通信方式实现本地数据传输时,在发送数据时,在有效数据帧前加 4个 FEH作为前导码。b) 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 1。c) 帧的字符之间无线路空闲间隔;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 33位。d) 如按 e)检出了差错,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 33位。e) 帧头校验 HCS和帧校验 FCS。f) 接收方校验:1) 对于每个字符:校验起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2) 对于每帧:DL/T 698.45201X10检验帧头中的起始字符和帧头校验 HCS;识别长度 L;每帧接收的字符数为长度域 L+2;帧校验 FCS;结束字符;校

31、验出一个差错时,校验按 c)的线路空闲间隔;若这些校验有一个失败,舍弃此帧;若无差错,则此帧数据有效。5.3.2 分帧传输5.3.2.1 分帧传输规则当一个APDU数据组帧的长度超过协商的最大帧长度时,采用分帧传输。采用分帧传输时,控制域中分帧标志位置1。数据接收端应对分帧进行逐条确认。5.3.2.2 分帧传输格式定义分帧传输时,链路层的链路用户数据为分帧传输帧,分帧传输帧格式定义见 图14 。分帧传输的确认帧仅包含分帧格式域,不含APDU片段。分帧格式域APDU片段 链路用户数据图 14 分帧传输帧格式定义5.3.2.3 分帧格式域定义分帧格式域为2字节,按位或位的组合使用,具体定义见 图1

32、5 。bit7 bit6 bit5 bit4 bit3 bit2 bit1 bit0bit15 bit14 bit13 bit12 bit11 bit10 bit9 bit8图 15 分帧格式域定义bit0bit11:表示分帧传输过程的帧序号,取值范围04095,循环使用;bit12bit13:保留;bit15=0,bit14=0:表示分帧传输数据起始帧;bit15=1,bit14=0:表示分帧传输确认帧(确认帧不包含APDU片段域);bit15=0,bit14=1:表示分帧传输最后帧;bit15=1,bit14=1:表示分帧传输中间帧。5.3.2.4 分帧传输交互规则分帧传输交互可由服务器或

33、客户机任意一侧发起,适用于主动发起的数据服务或者被动应答的数据服务,发送方将APDU应用数据单元分割成若干个片段,通过分帧方式依次发送。DL/T 698.45201X11由服务器或客户机启动传输的数据分帧传输过程见 图16 。客户机 / 服务器应用进程客户机 / 服务器应用层客户机 / 服务器数据链路层服务器 / 客户机数据链路层服务器 / 客户机应用层服务器 / 客户机应用进程启动分帧传输A P D U ( F r a g m e n t )分帧传输帧分帧传输确认中间传输过程b l o c k = 0分帧类型 = 0 0b l o c k = 0分帧类型 = 0 0b l o c k = 0

34、分帧类型 = 1 0A P D U ( F r a g m e n t )X X . i n d i c a t i o nR E P O R T . i n d i c a t i o nD a t aX X . r e q u e s t /R E P O R T . n o t i f i c a t i o n分帧传输确认b l o c k = 0分帧类型 = 1 0分帧传输最后帧b l o c k = N分帧类型 = 0 1分帧传输最后帧b l o c k = N分帧类型 = 0 1图 16 服务器/客户机启动传输的数据请求服务的分帧过程服务器响应客户机请求的数据分帧传输过程见 图1

35、7 。客户机应用进程客户机应用层客户机数据链路层服务器数据链路层服务器应用层服务器应用进程A P D U ( F r a g m e n t )发起分帧传输中间传输过程b l o c k = 0分帧类型 = 0 0X X . r e q u e s tD A T A ( A P D U ) D A T A ( A P D U )X X . i n d i c a t i o nX X . c o n f i r mX X . r e s p o n s e分帧传输b l o c k = 0分帧类型 = 0 0D a t a分帧传输确认b l o c k = 0分帧类型 = 1 0分帧传输确认b

36、 l o c k = 0分帧类型 = 1 0分帧传输最后帧b l o c k = N分帧类型 = 0 1A P D U ( F r a g m e n t )分帧传输最后帧b l o c k = N分帧类型 = 0 1DL/T 698.45201X12图 17 响应数据请求的服务分帧过程分帧的起始帧,block=0,type=0; 分帧传输确认帧,type=2,block为最近一次收到正确的帧序号。对端在接收到该确认报文后应准备并传输下一个数据块,此数据块包含分帧序号block=上次正确发送的帧序号+1。分帧传输中间帧,type=3,block=收到确认帧的帧序号+1。分帧的最后一帧,bloc

37、k=N(N为实际包序号),type=1,分帧传输完毕。6 应用层6.1 应用层服务规范6.1.1 应用层服务概述6.1.1.1 应用层服务对象组件应用层服务对象是构成客户机和服务器应用层的主要组件,它使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服务规范包含客户机和服务器应用进程在各自应用层的逻辑接口,并向应用进程提供服务。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应用服务对象都包括预连接、应用连接和数据交换三个必备组件。6.1.1.2 预连接预连接服务适用于交换网络传输信道,如以太网、GPRS等,当其完成物理连接,建立透明通道后,需要在此通道上建立预连接并进行管理。预连接对应客户机和服务器各自应用层提供的服务见 表4 。 表 4 应用层

38、提供的预连接服务服务名称 客户机应用层服务 服务器应用层服务预连接 LINK(.indication,.response) LINK(.request,.confirm)预连接服务(LINK)由服务器发起,客户机响应,LINK服务包括:a) 登录:在完成物理连接,建立透明通道后,服务器应用进程按预连接配置参数向指定客户机发出登录请求,客户机应用进程给予确认,完成预连接。b) 心跳:服务器采用“心跳”的方式来保证预连接通道处于活动状态。c) 退出登录:在建立预连接后,不允许服务器主动断开。若要变更,需重新配置服务器预连接参数,服务器在重启后生效;或接收到客户机执行“复位”方法后,向原客户机发出退

39、出登录指示,然后再按照新配参数执行新的预连接登录。对于本地通信信道,如RS485、红外等,当物理连接建立时,默认预连接的通道即存在,不需要额外的建立以及预连接管理。6.1.1.3 应用连接6.1.1.3.1 应用连接窗口为访问服务器的接口类对象,首先要建立一个应用连接,并创建一个可以相互通信的语境。这个语境主要包含:应用语境的信息、使用身份验证机制的信息,以及其他需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包含在“应用连接”的接口类对象中。DL/T 698.45201X13服务器可以授予不同的访问权限给应用连接,访问权限涉及一组接口类对象,这组对象可以在给定的应用连接内被访问,即可视对象。客户机可以通过读取应用连接对

40、象的“可访问对象列表”属性而获得可视对象列表,即应用连接窗口,并利用应用连接对象所提供的方法,在已建立的应用连接内获得当前语境等更多的信息。在预连接通道上,默认具有一个最低权限级别的应用连接窗口,即“预建立的应用连接窗口”,在此窗口内,客户机不需要进行应用连接协商以及安全认证等便可访问该应用连接窗口的内容。6.1.1.3.2 建立和断开应用连接建立应用连接(CONNECT),由客户机向服务器发起,用于确认客户机和服务器双方通信的应用语境,包含协议一致性、功能一致性以及安全认证等内容。服务器可同时支持若干个应用连接,互不干扰,但对同一个客户机,同时仅支持一个应用连接,当同一个客户机再次请求建立应

41、用连接时,服务器如接受了客户机的再次请求,则前一个应用连接自动失效。断开应用连接(RELEASE)用于正常断开一个已经建立的应用连接。由于不允许服务器提出正常断开应用连接的请求,所以RELEASE.request服务只能由客户机提出,并且通常情况下,服务器不得拒绝此请求。每一个应用连接在建立过程中,可以协商应用连接的静态超时时间,当连续无通信时间达到静态超时时间后,服务器将使用RELEASE.notification通知客户机,应用连接失效将被断开,此服务不需要客户机做任何响应。应用连接对应客户机和服务器各自应用层提供的服务见 表5 。表 5 应用层提供的应用连接服务服务名称 客户机应用层服务

42、 服务器应用层服务客户机建立应用连接 CONNECT(.request,.confirm) CONNECT(.indication,.response)客户机断开应用连接 RELEASE(.request,.confirm) RELEASE(.indication,.response)超时断开应用连接 RELEASE(.notification)6.1.1.3.3 预连接时建立的应用连接预连接时建立的应用连接不需要使用CONNECT服务,即认为CONNECT已经完成,因此,预连接时建立的应用连接可以看成是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完成预连接时应用连接已经存在,任何时候它都不能被断开,仅具有最低权限级

43、别,窗口内容由服务器定义。这种应用连接简化了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数据交换,省掉了建立和断开应用连接阶段,仅有数据交换阶段。当客户机需要得到较高权限的服务器服务时,客户机必须发起建立较高权限的应用连接。6.1.1.4 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服务是用于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是通过逻辑名引用来访问接口对象的属性或方法。数据通信服务对应客户机和服务器各自应用层提供的服务见 表6 。表 6 应用层提供的数据交换服务服务名称 客户机应用层服务 服务器应用层服务读取 GET(.request,.confirm) GET(.indication,.response)DL/T 698.45201X14设置 SE

44、T(.request,.confirm) SET(.indication,.response)操作 ACTION(.request,.confirm) ACTION(.indication,.response)表 6(续)服务名称 客户机应用层服务 服务器应用层服务上报 REPORT(.indication,.response) REPORT(.notification,.confirm)代理 PROXY(.request,.confirm) PROXY(.indication,.response)这些服务可分为两种通信类型:请求/响应类型、通知/确认类型。请求/响应类数据交换服务是:读取(G

45、ET)、设置(SET)、操作(ACTION)、代理(PROXY)。通知/确认类数据交换服务是:上报(REPORT)。请求/响应类数据交换服务是通过客户机和服务器应用进程之间的数据交换来提供并完成的,即:客户机应用进程通过调用应用层的某个服务请求XX.request,服务器应用层接收到客户机请求后向服务器应用进程发出服务指示XX.indication,然后应用进程通过调用服务XX.response以响应客户机请求,客户机应用层接收到服务器响应后向客户机应用进程返回服务确认XX.confirm。其正常服务顺序见 图18 。客户机应用进程客户机应用层客户机数据链路层服务器数据链路层服务器应用层服务器

46、应用进程X X . r e q u e s tD A T A ( A P D U )D A T A ( A P D U )X X . i n d i c a t i o nX X . r e s p o n s eD A T A ( A P D U )D A T A ( A P D U )X X . c o n f i r m时间图 18 请求/响应类型的正常服务顺序对于请求/响应类数据通信服务,在通信语境商定后,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数据通信服务集是完全对等互补的,即:服务集相同,只是XX.request服务换成了XX.indication服务,XX.response服务换成了XX.confirm

47、服务。因此,一个XX.request的APDU与一个XX.indication的APDU对等;一个XX.response的APDU与一个XX.confirm的APDU对等。通知/确认类数据交换服务也是通过客户机和服务器应用进程之间的数据交换来提供并完成的,即:在客户机向服务器定制了主动上报的情况下,服务器应用进程通过调用应用层服务YY. notification,客户机应用层接收到服务器上报后向客户机应用进程发出服务指示YY.indication,然后客户机应用进程通过调用服务YY.response向服务器予以确认响应,服务器应用层接收到客户机确认响应后向服务器应用进程返回服务确认YY.con

48、firm。其正常服务顺序见 图19 。客户机应用进程客户机应用层客户机数据链路层服务器数据链路层服务器应用层服务器应用进程Y Y . i n d i c a t i o nD A T A ( A P D U )D A T A ( A P D U )Y Y . n o t i f i c a t i o nY Y . c o n f i r mD A T A ( A P D U )D A T A ( A P D U )Y Y . r e s p o n s e时间DL/T 698.45201X15图 19 通知/确认类型的正常服务顺序对于通知/确认类数据通信服务,在通信语境商定后,客户机和服务器

49、的数据通信服务集也是完全对等互补的,即:服务集相同,只是YY. notification服务换成了YY.indication服务,YY.response服务换成了YY.confirm服务。因此,一个YY. notification的APDU与一个YY.indication的APDU对等;一个YY.response的APDU与一个YY.confirm的APDU对等。6.1.1.5 有关传输的时间标签时间标签用于传输的过程和时效性判断,其包括一个开始发送时间和一个允许传输延时时间。允许传输延时时间,是指从开始发送至对方接收到能解析的完整的应用层数据单元之间所允许的传输延时时间。对于请求/响应类数据交换服务,时间标签由客户机产生,随请求传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据此判决收到的请求的过程和时效性,如判别有效,响应收到的请求,并在响应中将接收到的时间标签返回客户机。对于通知/确认类数据通信服务,时间标签由服务器产生,随通知传送给客户机,客户机据此判决收到的通知的过程和时效性,如判别有效,确认收到的通知,并在确认中将接收到的时间标签返回服务器。时效性判断规则:在时间标签中允许传输延时时间大于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