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在校大学生二、课程性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现阶段作为公共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三、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教学,使学生在三个方面实现发展:(一)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觉意识,树立积极正确职业态度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实现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做出努力的积极态度
2、。(二)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清晰地了解自身角色特性、未来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相关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三)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具备自我认识与分析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四、能力要求1、职业态度转变要求:了解职业角色知识和能力要求,建立积极正确的职业态度。2、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能力要求:使学生树立自己的专业意识,增加专业兴趣,初步确定就业行业去向。更好地了解自己
3、,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3、人际交往能力要求:掌握与同学、老师、上级、同事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方法和技巧。4、求职就业能力要求:全面提高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和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等求职就业的能力,增强适应就业市场竞争的能力。五、教学内容本课程在教育过程中全程实施,总课时 38 学时,分别安排在一、七、八、九、十学期,其中第一学期 18 学时,第七、八学期计 10 学时,第九、十学期210 学时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学期 教学内容课时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一)职业发展与规划导论1.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2.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
4、别,以及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3.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4.生涯规划与未来生活的关系;5.职业角色与其他生活角色的关系;6.大学生活(专业学习、社会活动、课外兼职等)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2学时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及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明确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关系。(二)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1.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身因素;2.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因素;3.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环境因素。2学时课堂讲授、调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外部重要因
5、素,为科学、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做好铺垫与准备。(三)认识自我1.能力与技能的概念;能力、技能与职业的关系;个人能力与技能的评定方法;2.兴趣的概念;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兴趣的评定方法; 3.人格的概念;人格与职业的关系;人格的评定方法;4.需要和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价值观的评定方法;5.整合以上特性,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4学时课堂讲授、使用测评工具、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了解自我,并了解自我特性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第一学期(18学时)(四)了解职业1.我国对产业、行业的划分及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国内外职业分类方法;2学时课堂讲授、
6、分组调查、课堂讨论、优秀毕业使学生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32.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3.根据设定的职业发展目标确定职业探索的方向;4.职业信息的内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能力和技能要求、从业人员共有的人格特征、未来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对生活的影响等;5.做充足职业准备。生报告与调研(一)了解职业环境1.探索学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构成的小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2.了解国家、社会、地方区域等大环境中的相关政策法规、经济形势,探索其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2学时课堂活动、典型案例、小组讨论使学生了解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和限制,能够在生涯决策和职业选择中充分利用资源(
7、二)职业发展决策1. 决策类型;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的影响因素(教育程度、工作及家庭对决策的影响,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 ;2.决策相关理论;决策模型在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过程中的应用;3.做出决策并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4.识别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问题解决技能;5.识别决策过程中的消极思维,构建积极的自我对话。2学时课堂讲授、个人经验分析、游戏、小组讨论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决策类型和决策的影响因素,思考并改进自己的决策模式。引导学生将决策技能应用于学业规划、职业目标选择及职业发展过程。第一学期(三)提高就业能力1.目标职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这些技能与所学专业课程的关系;评价个人目前所掌握的专业技
8、能水平;2.目标职业对通用技能(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客户服务等)的要求;识别并评价自己的通用技能;掌握通用技能的提高方法;2学时典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团队训练、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具体分析已确定职业和该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以及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43.目标职业对个人素质(自信、自立、责任心、诚信、时间管理、主动、勤奋等)的要求;了解个人的素质特征;制定提高个人素质的实施计划;4.根据目标职业要求,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四)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1.学校和职场的差别;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 2.初入职
9、场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2学时课堂讲授、经验分享、优秀毕业生报告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和职场、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建立对工作环境客观合理的期待,在心理上做好进入职业角色的准备,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一)搜集就业信息与简历撰写、面试技巧1.了解就业信息;2.搜集就业信息;3.分析与利用就业信息。4.简历制作的注意事项;5.求职礼仪;6.面试基本类型与应对技巧;7.面试后注意事项。2学时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 使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的搜集渠道,帮助毕业生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与质量。使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掌握面试的基
10、本形式和面试应对要点,提高面试技能。(二)就业心理适应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2.心理调适的作用与方法;3.建立个性化的心理调适方法。2学时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职业心理分析与调试使学生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抒解负面情绪。(三)就业权益保护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2.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签订;3.违约责任与劳动争议;4.社会保险的有关知识。2学时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模拟训练、劳动争议仲裁案例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第七-八学期(10学时)(四)创业教育
11、1.创业的内涵与意义;2学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52.创业精神与创业素质;3.成功创业的基本因素;4.创业准备及一般创业过程;5.创业过程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及对策;6.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时 模拟训练、创业典型,现身说法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五)报告会2学时优秀毕业生、企业人员做报告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积累相关技能,发展良好品质,成为合格的职业人。第九-十学期就业形势与政策10学时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报告会使学生了解当前就业的形势与相关政策六、教学要求及建议1、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
12、、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以及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2、在教学中,使用互动教学法,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3、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
13、习见习等方法进行。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工具,包括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优秀毕业生、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七、考核方式6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过程考核、项目考核与结业测试相结合的形式。1、本学期达到总学时 1/3 学时缺课,取消考试资格;2、过程细则:过程考核分四部分进行,包括:课上项目活动表现、出勤情况、课堂作业、及结业测试。平时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 15%;课上项目活动表现,占总成绩的 20%;课堂作业,占总成绩的 15%;结业测试,占总成绩的 50% 。3、学生
14、最后成绩为优、良、及、不及四个档次。八、教学组织1、本课程由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2、课程由教研室进行统一实施与安排,由院教务处、督导处全程检查与督导。3、由教研室统一制定期末考核试题,学生课上作答,统一收卷,期末录入总成绩。九、教学评价(一)学生评价1、评价内容方面,要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两大方面进行评价。职业发展规划是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需要评价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包括对个人和工作世界的了解程度、短期和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情况。2、评价重点方面,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应加强过程评价。提倡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的自我了解、职业了解和职业决策过程。3、评价方式方面,要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知识可以使用考试等量化的评价方式;对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老师和学生的访谈等方式进行。(二)教师评价1、通过教评教、学评教等方式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效果进行评价考核。2、通过课程教学交流会及示范课的形式,定期组织所有任课教师和相关部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总体评价。3、教研室对任课教师进行不定期听课活动,以规范、监督教师教学质量。73、根据学院教师管理条例对教师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