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猪料的配制珠海市昌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哺乳仔猪提供最大的能量摄入,考虑到需要尽可能满足弱仔猪的营养需要,乳猪料的能量设计不可太高,以提高弱仔猪的采食量。 仔猪出生后,蛋白质和脂肪沉积迅速增加。在出生至 21 日龄断奶期间,仔猪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线性增加,平均增速分别为 2538g/d 和 25 35g/d。哺乳至断奶过渡期间,由于断奶应激的影响,蛋白质增长减慢,而脂肪增长通常为负值。在这一时期,蛋白质沉积速度既与采食量有关,又与饲料中可利用蛋白的含量有关。在良好的保温条件下,体脂肪的动员速度与采食量及饲粮中可利用蛋白的含量密切相关。 依据美国相关资料,哺乳仔猪的维持代谢能需要为 470kJ/k
2、gBW0.75d,仔猪断奶(4周龄)后第 1 周的维持代谢能需要为 453kJ/kgBW0.75d,第 2 周为423kJ/kgBW0.75d。仔猪的维持代谢能需要还与环境温度有关,环境温度低于临界温度1时,代谢能需提高 2%5%。 1.1 初生仔猪已含有较高量的胰脂肪酶,但 3 周龄前胆汁分泌量少,不能激活胰脂肪酶和乳化饲料脂肪,这时仔猪消化脂肪的能力有限,直到 16 日龄的仔猪的胃仅能消化25%50%的饲料脂肪。母乳中的脂肪是以乳化状态存在,所以其脂肪利用率较高,据报道,仔猪对母乳中脂肪的表观消化率约为 95%。3 周龄后随着胆汁分泌逐渐增加,对饲料脂肪的消化吸收才逐渐加强。在断奶仔猪中,
3、摄入代谢能用于生长、蛋白质能量沉积和脂肪能量沉积的效率分别为 0.72、0.66 和 0.77,与生长猪的相应值接近。 1.2 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 仔猪出生后生长快速、生理变化急剧,对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需要高。但仔猪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例如仔猪胰蛋白酶含量在 5 周龄前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到 6 周龄才开始增加,因此在 5 周龄前仔猪对饲料蛋白尤其是植物性蛋白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断奶后营养源从母乳转向固体饲料,饲粮中高蛋白质水平往往导致仔猪腹泻和生长抑制,因此确定仔猪饲粮适宜蛋白质水平尤为重要。综合相关研究报道,19%21%的粗蛋白质水平可满足 420kg 仔猪的需要,建议 410kg 阶段
4、采用21%,10 20kg 阶段采用 19%。 仔猪氨基酸需要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之一。生长猪的氨基酸需要分为维持需要和蛋白质沉积需要,维持和蛋白质沉积的理想氨基酸比例不同。由于仔猪维持需要的氨基酸所占比例与生长猪不同,不同阶段体组织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同,仔猪尤其断奶仔猪免疫、抗氧化、抗应激、维持肠道功能等对某些氨基酸的特殊需要,因此,仔猪的理想氨基酸模式不同于生长肥育猪阶段。实际表明,有些氨基酸的需要量确实不同,例如谷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去探索,应用上可参考理想蛋白模式来灵活掌握。 1.3 矿物质需要与维生素需要 断奶仔猪对添加食盐有积极反应,因此, NRC 调高了仔猪
5、钠和氯的需要量。饲粮中的钾、钠、氯是相互作用的,应考虑电解质平衡,尤其是乳猪饲粮中往往钾含量较高。相关研究报道表明,仔猪适宜的电解质平衡值为200300meq/kg 。 虽然不同研究得出的铜、铁、锌、锰需要量差异较大,而实际上的需要可能接近。分析可能原因:品种不同,会略有差异;动物体内微量元素吸收、利用互相影响,不同研究者设 计的基础饲粮中其它微量元素水平不同,影响目标元素的需要量研究结果;部分研究的试验动物偏少,仅以生长性能评价得出的需要量不准确;部分试验设计梯度偏少,影响结果的精确性;环境不同,猪应激状况不同,可能需要略有不同。微量元素不仅影响仔猪的生长,还涉及安全和环保问题。尤其当前仔猪
6、饲料普遍使用高铜、高锌,其微量元素含量普遍高于仔猪营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仔猪对铜、铁、锌、锰的需要量及其比例仍很重要。 高剂量铜和锌促进仔猪的作用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但高铜、高锌带来的残留和污染问题应引起重视。系列研究表明,使用有机螯合物,可降低铜、锌的用量,达到高剂量硫酸铜、氧化锌的效果。但实际生产上不一定达到,因而造成一些生产成本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应当另开思路。 多年来,国外对猪的维生素需要量开展了大量研究。NRC 对维生素的推荐量是基于不出现缺乏症的最低需要量,未能考虑到快速生长、断奶、免疫、应激等需要,而这些对于饲养仔猪非常关键。近十年来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NRC 对脂溶性维生素的
7、推荐量可满足仔猪正常生长的需要,但要获得最佳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需要 25 倍于 NRC 需要量。(2)为满足仔猪最佳生长的需要,二倍于 NRC 推荐的水溶性维生素量是必要的特殊情况下还需更高。实际上,我国大部分饲料中维生素添加量早远高于 NRC 标准,因而在这方面较少存在问题。 2 饲料配制技术与原料的选择要点 我们要根据乳猪的营养需要特点来配制乳猪料,掌握乳猪料的配制技术及其特点;在选用一些原料时考虑的原则是:供应稳定、品质保证、价格适中。例如小肽类产品,其质量不是很稳定,选择时要谨慎。 2.1 选择能量饲料的要点 2.1.1 玉米是首选原料。玉米品质要求容重在 700 以上,无发霉现象
8、,破碎粒要少。最好使用 50%左右(占所用玉米) 的膨化玉米,但不能使用太多,否则猪容易粘嘴(对颗粒料而言) ,进而影响适口性。膨化玉米目前没有标准,个人经验认为膨化玉米糊化率达 88%以上就可以了。玉米破碎粒度径直为 2.0 即可(径直 1.0 以下最好不超过 20%)。其次可选用一些小麦,使用量不超过 10%,可不用另加小麦酶制剂。 2.1.2 乳清粉、乳糖、蔗糖。乳清粉、乳糖、蔗糖也是乳猪料优质能源,使用乳清粉实质就是使用乳糖,因而乳糖含量很重要,其中乳源蛋白的作用很好,但没有乳糖重要;蔗糖不仅可提供能量,还可以改善适口性,乳猪对蔗糖有偏爱,其效果优于糖精钠制品。在使用这些原料时要经调质
9、混匀,这些原料属于热敏性原料,容易焦化,焦化对猪适口性有负面作用。 2.1.3 油脂。目前乳猪料使用油脂,对乳猪来说最好的油脂是椰子油,其次为大豆油、玉米油、猪油、牛油、鱼油。椰子油很贵,大豆油是比较实际的选择。在使用一定量的膨化大豆后,可不用油脂。使用油脂时一定要关注品质,杂质、水分、碘价、酸价、过氧化值是必须测定的指标。 2.2 选择蛋白质饲料的要点 在对乳猪料中蛋白质原料的在对乳猪料中蛋白质原料的选择过程中,消化率是蛋白原料选择的第一标准,其次是良好的氨基酸比例和含量,其中重点考虑的氨基酸有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因此在选择蛋白原料时,最好选择上述氨基酸含量较高且配比
10、合理的原料。同时由于乳猪采食量的限制,所以要尽量寻找高营养素含量的蛋白质原料,以节约空间。在采食量有限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乳猪提供营养浓度含量高且消化性好的日粮,从而保证其在仔猪阶段尽可能获得理想的日增重,为全程效益打下基础。 2.2.1 大豆类制品。大豆类制品是目前最丰富的蛋白质来源,然而因其加工工艺不同,乳仔猪饲料中豆制品蛋白的可选择性较多:膨化大豆,不仅是豆油来源,也是优质的豆类蛋白的来源,但膨化大豆用量不可过多,一般不宜超过 15%。目前膨化大豆没有标准,个人认为脲酶低于 0.05,可消化蛋白高于 60%就可以用了;豆粕,是植物蛋白,其消化率往往达不到乳猪要求,同时还含有一定的抗营养因
11、子,但它是乳猪料的常用、也是合适的蛋白来源;大豆分离蛋白,虽然其蛋白质含量较高,由于使用低温豆粕制造,因此也可能存在一定量的抗营养因子,所以在加工过程可以经过酶降解的方式;但是,由于有些产品经酶降解后,会产生苦肽而影响适口性,因此在选择时,一方面要可溶性较好,另一方面还要保证较好的适口性。从目前应用效果来看是很好的,就是价格偏高;大豆浓缩蛋白,豆粕经过热酒精浸溶,去掉了其中部分多糖类,相当于把蛋白质浓缩,因而它的价值高于普通豆粕,但是其消化率还是有限的;发酵豆粕,豆粕经过发酵,消化率大大提高,蛋白质含量也有所提高,抗营养因子遭到破坏。因此发酵豆粕有可能是未来乳仔猪饲料的首选原料,不过因为不同的
12、厂家发酵菌种和工艺不同,对乳仔猪料的价值差异很大,使用时也要谨慎。目前发酵豆粕在乳猪料中用量不可过多,否则会有负面作用。 2.2.2 乳源蛋白。一般作为饲料蛋白来源的主要是高蛋白含量的乳清粉和乳清浓缩蛋白WPC-34,它的消化率和氨基酸组成仅次于血浆蛋白粉。如果单纯以蛋白质含量计算,其价格不低于血浆蛋白粉。现在多用作人类食用,供应量又相对有限,所以无法在饲料中大量应用。 2.2.3 血浆蛋白粉。血浆蛋白粉在可消化吸收率、氨基酸组成以及降解产生小肽的速度方面都具有优势,是优质的乳猪蛋白质原料。尤其对于同源血浆蛋白粉,由于其本身就含有丰富的小肽,而且在氨基酸组成上与猪的接近,所以效果更好。但由于同
13、源性疾病存在的可能性,对该类原料的使用要小心谨慎。另外其价格昂贵,供应不稳定也限制了使用正常化。若需使用时,用量要用到 3%才有显著效果,最好选用美国进口的。 2.2.4 肠绒蛋白(DPS)。DPS 也是乳猪蛋白质的优质来源,与血浆蛋白粉合用效果很好。DPS 不仅提供优质蛋白,还可以防止断奶应激伤害乳猪肠道粘膜。同样,出于同源性疾病的考虑,使用也要小心。目前只有美国进口的可以用,其价格也偏高,另外,渠道、供应量仍受限制。 2.2.5 鱼粉。鱼粉应是大家最熟悉的优质蛋白原料了,使用时一定要测新鲜度,鉴别掺假的程度及理化指标的检测。由于鱼粉品质实在难以控制,建议不要多用,最好控制在 2%以下。2.
14、2.6 小肽类制品。目前有许多小肽类制品应用在乳猪饲料中,也是近来饲料营养研究领域 中最热门的东西。这类产品应属于功能性蛋白原料。当然到成熟、稳定使用还有一段时间,应是未来很有光明前景的优质蛋白源。 2.2.7 其余蛋白质来源。例如肉骨粉、棉籽粕、菜籽粕、DDGS 等仍处于研究中,用量要严格限制。 2.3 饲料添加剂的选择要点 2.3.1 药物添加剂。在我国的饲养环境下,在乳猪料中使用药物性添加剂必须的,依据我国农业部的相关条例及公告,目前可选择的药物添加剂有维吉尼亚霉素、杆菌肽锌、硫酸粘杆菌素、那西肽、效美素、恩拉美素、喹乙醇、土霉素、金霉素、盐霉素等。 2.3.2 高铜、高锌添加剂。使用高
15、铜时,不要使用高锌;相反,使用高锌时也不需要用高铜。另外,高铜、高锌与药物添加剂有协同作用,使用时,高铜、高锌的剂量不要用到太高,没必要,也易造成环境污染。 2.3.3 酶制剂。酶制剂是非常好的东西,研究应用在继续深化中。由于乳猪料制粒温度不会高于 80,很多酶制剂可以使用。从多年的应用效果表明,复合酶的效果优于单一酶制剂(植酸酶除外)。 3 品质控制及加工要点 品质控制和加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可惜有许多饲料企业不重视。一个好的乳猪料配方,有好的原料,而没有品质控制和加工技术做保证,依然做不出好的乳猪料产品。配方、原料、品控、加工四者紧密地结合好,才能生产出好产品。国家饲料产品配制执行的六项指
16、标,饲料厂的化验室一定要自己做到,其他一些关键性指标,也需定期送检相关单位。其实不花什么经费、时间,却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使用产于某地的硫酸锌,它的重金属超标否,送检一次就可以了。只需在改变供货渠道时,再去送检即可。正大集团的品管部从技术部门分开,独立起来,这一点值得学习。 做好乳猪料最好还能自己单位可检测淀粉糊化率、可溶解性蛋白、鱼粉新鲜度、过氧化值及部分卫生指标如沙门氏菌等重要指标。 乳猪料的品控和加工与其它猪料大都相同,没有多少特殊性。只是使用了一些热敏性原料,特别要注意控制制粒温度、调质时间。调质温度对淀粉糊化有很大影响。据报道,调质温度与糊化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制粒机进机粉料和出机颗
17、粒料温度相差越大,糊化度越高。 乳猪料粒料不能做得太硬,太硬了严重影响适口性。纵观饲料加工工艺的全过程,除饲料配方外,影响饲料颗粒硬度的加工工艺有:原料的粉碎工艺,原料的膨化和膨胀工艺,原料的混合、加水、喷油工艺,蒸汽预调质工艺,制粒过程中的模具的选择,后熟化、后喷涂工艺,干燥冷却工艺。其中尤其是蒸汽调质工艺,调质效果直接影响颗粒的内部结构和外观质量。调质时间越长,淀粉糊化度越高,成形后的颗粒结构越致密,硬度也越大。出于对乳猪消化 道的生理特点及饲料消化率的考虑,要求淀粉糊化度高些,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其它方法来适当降低乳猪料的硬度。由此,选择合适的压缩比环模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讲,制粒环模压缩
18、比为 68 就可以了。若膨化原料用得多,压缩比为 3 就可以了,这样做出来的料就松脆,只是粉率偏高一些。 膨化后的玉米、大豆经过粉碎后,颗粒大小一般不存在问题。其它的常用原料主要是玉米、豆粕,粉碎后颗粒大小对乳猪的消化、吸收有些影响。一般来讲,乳仔猪咀嚼饲料能力强于生长肥育猪,无论玉米还是高粱,无论是粉碎还是挤压破碎,颗粒大小都没有影响仔猪生长速度,但是有试验表明,大麦粒度为 635 微米时生长速度比 768 微米时提高 5%,并改善了饲料利用率,说明粒度大小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与原料的种类也有关系。粒度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影响也与机型和饲料品种之间的互作有关。目前研究结果表明,从各方面因素综
19、合考虑,颗粒在 400 微米600 微米是合适的。 若做粉料,要注意混合均匀性。研究表明,当仔猪饲料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从 106.5%降至 28.4%时,平均日增重提高 41%,饲料利用率提高 18.52%,采食量提高 18.33%。因此,断奶仔猪饲料混合时间应达到 46min,其变异系数按照我国配合饲料标准要求不大于 10%,以保证饲料充分混合,营养成分分布均匀。所以,最好采取两次粉碎工艺(配好混匀后,再粉碎一次) ,这样,产品外表就像单一原料做的,也更加均匀了。 最近研究表明, 颗粒的糊化率对动物生产性能有着巨大的影响。有数据显示,提高糊化率 5%10%,可使动物生产性能提高 3%5% ,对乳猪料来讲也有相同效果。温馨推荐:珠海市昌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根据乳猪的性能特征以及乳猪料的营养搭配、平衡以及母猪的营养供给。以微生物酵母为原材料,经过高效酶解破壁工艺,专门生产出一种品牌“诱饵康(醇厚型) ”产品,该产品具备乳猪所需要的营养氨基酸、B 族维生素,同时具有改善肠道,提高有益菌群的平衡,还具有吸附霉菌毒素等作用。 “诱饵康”不但可以提高乳猪的采食量,适口性,而且还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乳猪的免疫系统,是养殖户的最佳选择。珠海市昌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