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线看沪深股市中国股市从1991年至今已近18个年头,股票数从不足十只到一千多只,市值也到了20万亿元。中国股市造就了无数的创富奇迹,也留下了许多财富陷阱。让我们从一个较长的时期回顾中国 A 股市场,并结合中国经济 GDP 的增长和利率的变动来探讨对 A 股的长线投资。表一为深圳综合指数从1991年收盘价110点历经17年于2007年收于1447点。最上一栏持有1年复合收益率反映以相应年度年底收盘价买入后持有1 年的收益率,本收益率为复合收益率。例如1991年栏,持有16年复合收益率表示,以110点的价格买入深圳 A 股后持有16年,折算成年复合收益率为17.47%。从表一来看,持有一年最大收
2、益率为181.42%(从1995年的113点至1996年的318点) ,持有一年最大亏损率为-41.17%(从1993 年的234 点至1994 年的140 点) 。持有三年最大收益率为66.24% (从2004年的315点至2007 年的1447点) ,而持有三年最大亏损率为-22.32%(从 1992年的241点至1995 年的113点) 。随着持有期限的延长,投资收益率将逐渐减少。持有五年的最大收益率为41.23%(从1995年的113点至2000 年的635 点) ,最大亏损为-15.23%(从2000年的635点至2005 年的278点) 。持有十年最大收益率为15.73% ,最小收
3、益率也有4.90%,还没有亏损。长线来看,持有十年以上最高的收益率为23.68%(持有12年,从1995年的113点至2007年的1447点) ,最小收益率为1.1%(持有13年,从1992年的241点至2005年278点) ,最小收益率仍为正数,但若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该投资则为亏损。2000年度买入是最糟糕的一个决策,因为到了2006年持有长达6 年仍然为亏损,直到2007年才有盈利,基本上是一路下跌,对持有者的心理和心情会是巨大的考验。1992年最高点是368点,而 2005年收盘价为278点,也就是说经过13年的漫长持有期,投资收益仍然为负数,可见1992年的高点大致透支了今后十多年的
4、业绩成长。这也是 A 股市场的特点,投机性比较强,牛市时高估严重,熊市时低估严重,当然同时也给踏对节奏的投资者以巨大的盈利空间。2000年的高点 635也经过了大致8年才于2007 年重返高位。对2007年的1447点,大致也透支了今后若干年的业绩成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说都处于高位。以长线的角度投资中国 A 股,时机的选择相当重要,在高点如1992年,2000年,2007年投资会带来惊人的亏损,需要长期的等待方可扳回,但投资收益率仍很低,可能还赶不上CPI 的增长。而在相对低点,如创出新高后回调50%以后买入,一般来说持有三年以内当有盈利,在牛市来临后,收益率会相当可观。表二反应了中国经济
5、的增长,从1991年起高速增长至2007年,GDP 从1.9 万亿元至24.6万亿元,同比增长率最低7% ,最高13.4%,年复合增长率为9.54%,该速度相当可观。不过 A 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并未随 GDP 般平稳增长,而是起伏相当大,却与股市指数契合度较高,熊市时业绩衰退,牛市时增长较快。一方面,因为 GDP 的增长由投资、内需和净出口构成,一些年份 GDP 的增长主要由投资和净出口带动,结果是以内需为主且市场属高度竞争状态,定价话语权不高的公司,业绩未能随 GDP 增长。表三反应从1991年至2007年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元人民币于1991年初以1 年定期存款的方式存入银行,到期后续存1
6、年期,到2007 年能取出 2.31元(未考虑利息税) ,年复合增长率为5.05%,相对于 CPI 而言应该是贬值的。而 A 股从1991年至200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是17.47% ,大大高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这也是股市的风险收益。但若于1992年,2000年的高位买入 A 股,则会有相当长时期的收益率会低于1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这反应了进入 A 股的时机确实非常关键。扣除 CPI 的 A 股收益率估计和 GDP 增长率相当,可见从长期来说股市不是一个零和的赌博式的场所,大致还是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能够反应出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当然股市的平均收益率也不可能太高。对于没有太多时间来研究和关注股市,但又想通过股市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的这部分投资者来说,通过基金定投是个不错的想法,但若想收益率能超过平均水平,似乎要对定投设定点条件。如从技术面说,指数在突破前一个高点一定幅度(如30%-50%)则停止定投,相反在复合收益率达到了25-30%以上应该逐步减持,待股指回落后再重新定投。从基本面讲,在主要蓝筹股的市盈率超过25-30倍,市净率在 3.5倍以上,也要停止定投,开始减持。如此长线投资收益率应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此方法应有一定可行性。作者:熊烈 工作单位:湖北中锐会计师事务所 写于:2008 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