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2.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继新世纪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温家宝指出,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
2、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各地方、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用大力气抓好建设节约型、友好型社会工作。,为什么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呢?,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含义: 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
3、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材料1 表一、我国人均资源情况,注:国内石油生产年均增长仅1.7%,石油需求增长则达6%,对外依存度2003年为36%,现在上升到44%。,为什么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材料2、每万美元GDP能耗吨油当量及能源总利用率情况,注: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经济增长中75%靠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投入,25%靠技术进步。,由材料1、2反映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其中石油供应缺口大,对外依存度高,严重的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反映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 是人与自然和
4、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去年上海市夏天用电最紧张的时候,市政府决定所有宾馆、大型商场、所有商务楼的温度要调高1,就是从原来的23调到2425。所有市委、市政府的机关楼首先采取这个措施,结果就节省了100多万千瓦的电力。所以,这是有很大潜力的。有人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人家有钱要花,我们无法禁止,而且说这样的消费还可以促进发
5、展、带动就业。我认为,你有花钱的自由,但是任何人没有随意浪费社会公共资源的权利,因为资源不是属于个人的,不是钱能够买来的。浪费的行为,应该遭到全社会的谴责和鄙视,并被相关的法律法规所禁止。,可见,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再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此必须转变关于发展的传统观念,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
6、展同步,努力做到不久新帐,多还旧帐,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突破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必须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更加科学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国家,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全社会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氛围,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