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名词解释:(考四个)(20 分)1) 鲍姆加登: 鲍 姆 加 登 , ( 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 17141762)又 译 鲍 姆 嘉 通 。 德 国 哲 学 家 、 美 学 家 , 被 称 为 “美 学 之 父 ”。 在 美 学 史上 , 鲍 姆 加 登 第 一 次 赋 予 审 美 以 范 畴 的 地 位 , 认 为 审 美 是 感 性 认 识 的 能 力 ,这 种 感 性 理 解 和 创 造 美 , 并 在 艺 术 中 达 到 完 美 。 美 学 即 研 究 感 觉 与 情 感 规律 的 学 科 , 从 此 , “美 学 ”作 为 独 立 学 科
2、诞 生 。 主 要 著 作 有 关 于 诗 的 哲学 默 想 录 、 美 学 、 形 而 上 学 等2) 空灵: 禅宗主张在普通的、日常的、富有生命的感性现象中,特别是在大自然的景象中,去领悟那永恒的空寂的本体,这就是禅宗的悟。一旦有了这种悟和体验,就会得到一种喜悦。这种禅悟和禅悦,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就是空灵。3)美感 : 美感,是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对于美的认识、评价和欣赏。在西方美学史上,美感又称为审美鉴赏、审美判断与 欣 赏 。4) 意境: 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就是主观与
3、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5) 崇高:西伯来人的历史一部艰难的历史。面对无边无际的磨难,无法逃避的死亡,希伯来人把求生的欲望,幸福的幻想,炽热的情绪,转化为对万能之主耶和花的信仰。这种宗教信仰,使受难变为赎罪,使死变为复活,使人生变为通向天堂的荆棘丛生的道路。这种宗教信仰,追求对有限人生的精神超越。正是这宗超越精神,使希伯来文化产生出一个完全不同于希腊文化的审美形态:崇高。6) 优美: 希腊雕像,尽管有的怡然恬静,有的充满激情,而映现的灵魂则是沉静的、和谐的。古希腊的这种单纯、静穆、和谐的美,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优美。7) 悲剧: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
4、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悲剧的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新生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在严重的实际斗争中显示出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在这里,悲剧是一个美学范畴,而不是戏剧的种类。简单题:(考三个) (30 分)1、 非理性美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否定普遍理性的意义,强调本能欲望和感性艺术2)人的本质不是理性,而是非理性 3)人的个体性、偶然性、一次性、体验性、不可重复性4)艺术是宣泄表现而非摹仿再现:镜与灯2、 简要说明人的本质力量的构成。1) 人的需要力量。人旨在满足自身存在要求的心理动力。需要构成人从事各种行为的根本动机2) 人的实践
5、力量。生产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实践主体改变实践对象的力量,实践是人的存在的现实基础3) 人的认知力量。认知:探索、发现和理解事物的心理活动4) 人的情感力量。情感是人对它者与自身关系的体验评价。它分为肯定性的情感与否定性的情感爱与恨5) 人的意志力量。它是人在从事行为时指向特定目的的力量,它分为肯定性的意志与否定性的意志6) 人的想象力量。它是人在心理中改造旧意象而构造新意象的力量,也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心理本质力量7) 人的语言力量。就是运用语词符号表现自己、沟通他人的能力。可分为理性的语言力量与感性的语言力量 3、崇高的特点是什么?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具有压倒一切的力量和强
6、劲的气势。在形式上表现为粗犷激荡、刚劲雄伟的特征。从美感上看,它给人以惊心动魄、激奋昂扬的审美感受。从根本上说,崇高体现了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处于激烈矛盾状态所显示的伟大精神和力量。Ppt:1)在人与对象的冲突中实现感性自由存在2)表现在巨大粗犷雄伟怪异的感性形象上3)心理体验是先惊慌恐惧然后再振奋激荡4)审美效果主要是锻炼意志以及增强自信4、美与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美与真的区别在于:首先,真是客观规律本身,而美是通过实践,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其次,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民去追求真理,了解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联系;而美却是欣赏的对象,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
7、的肯定,美是一种情感关照的对象。5、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无功利性。美感无功利性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没有直接的实用功力的考虑。2)直觉性。直觉性就是王夫之所说的“现成” 、 “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3)创造性。创造性是美感的重要特征。因为美感的核心乃至是生成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时情与景的契合,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 ,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4)超越性。美感是体验,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因此超越性是美感的重要特征,所谓超越是对主客二分的关系的超越。因而也是对自我的超越,是对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和有意义的超越,这种超越也是一种精神的超越。5)愉悦性。愉悦性是美感的明显特征,是美感的综合效应
8、或总体效应。6、美与善的区别是什么?美和善的区别表现为三点:a、 与功利的关系不同,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关系,功利是潜伏在形象中的。善则与功利直接相联系。b、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不同,善有形式,但是不讲求形式。人们对善的把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去揭示对象的功利性质;而美则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形式,强调内容要显现为生动的形象。c、 善是意志活动的对象,而美是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总之,美离不开真和善,但是又有所不同。只有人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也就是真的时候,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并且表现为生动的形象才可能有美的存在。论述题:(考两个) (30 分)
9、1 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的特殊本质和意义是什么?一类是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最早的是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早于柏拉图。他们提出“美是和谐”的著名命题,他们认为美的本质是和谐。他们的和谐是以比列关系为基础的。一类是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从主观精神本体来说明美的本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柏拉图的“美是理念”的理论。后来黑格尔对美下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就是继承柏拉图的路线。另一类是从观赏者的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修谟。休谟说:“美并不代表食物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理,每一个
10、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具有的意义:都是以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为前提,这种思维模式把“我”与世界分开,把主体和客体分成两个互相外在的东西,然后以客观的态度对对象作外在的描述性观测和研究。这种思维模式把对“美”的研究引到一条斜路上去了。2、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四大派及其对美的本质的主要看法。中国美学四大派及对美本质的看法是:1) 蔡仪:美是客观的。他主张美是客观的,也就是认为自然物本身就有美。2) 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他们主张美是主观的,美在心不在物。就美与美感,是美感决定美。3) 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他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他认为蔡仪看到了没得客观性而忽视了美的社会性,
11、朱光潜看到了美的社会性,而忽视了美的客观性,所以二人的观点都是片面的,而他自己则把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4) 朱光潜:美是主观的统一。他主张美是主观的统一。他认为美既不是全在物,也不全在心,而在于心物的关心上。3 审美趣味是否可以进行争辩?如果可以,应该如何展开争辩?审美趣味可以争辩。审美趣味确有高下俗雅之分,因此可以进行区分相互争论,阳春白雪不必蔑视下里巴人,应该鼓励充分扩展审美趣味 。4. 美感为什么是直觉性的?理性因素是怎样在美感中发挥作用的?原因:1) 审美不是涉及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而是事物感性形象显现人性内容2) 内容不在形式之外之后而在其中3) 人在自身存在中实现的本质力量所以无须思维就能直接加以把握尤其是具有体验体悟的鲜明特征 理性因素:美感的形成无须经过逻辑推理,完全通过直觉顿悟的途径实现,靠分析论证得到的是文艺评论,凭借概念创作只会导致公式美感的形成无须经过逻辑推理,完全通过直觉顿悟的途径实现,靠分析论证得到的是文艺评论。凭借概念创作只会导致公式分析题:与时尚当中性感时尚的看法有关(20 分) 从性感转向交感? 从直观形象变成生理刺激 为露而露肉弹攻势开肉铺 把性感时尚变成色情挑逗 情色文艺的势头越来越强 拳头枕头暴力色情成主角性感时尚的鉴赏心理 把对象当炫美形象 而不是实用性实体 采取审美直观态度 把本能升华为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