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所不知道的“急救知识”之骨折固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骨折固定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影片、图片及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自我体会来引起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骨折的了解。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骨折固定的方法2、教学难点:骨折固定的方法三、授课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大多数骨折由创伤引起,称为创伤性骨折;其它的可由骨骼疾病所致,包括骨髓炎、骨肿瘤所致骨折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发生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一、骨折分类: 根据骨折处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分为: 1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骨
2、折端不与外界相通。2 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 1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边疆性部分中断 2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边疆性全部中断 二、骨折固定的目的: 1、减少伤病人的疼痛; 2、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神经; 3、减少出血、肿胀; 4、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化为开放性骨折;5、便于搬动病人。 三、骨折的急救原则: a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 b有大出血者,要先止血。 c骨折部位未固定之前,严禁搬动或运送伤员。搬运脊柱骨折的伤员,尤其要小心,防止损伤其脊髓。 d已暴露的骨头严禁送回组织内,其伤口周围应作清洗消毒处理,然后用纱布将伤口包好。 e
3、防止休克。并发休克、颅脑或脏器损伤时,应紧急处理。 f现场的条件和骨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固定方式。固定要牢固,不能过松、过紧。 g骨折的关节突出处要加衬垫,以加强固定和防止皮肤压伤。 h急救处理和包扎固定后,应立即送往医院。四、治疗原则:1. 复位 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功能锻炼的基础。早期正确的复位,是骨折愈合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2. 固定 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3. 功能锻炼 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的恢复患肢的活动。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4、、消除肿胀,减少肌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五、骨折的急救要点: 骨折的临时固定,是对伤处加以稳定不使活动,使伤员在运送过程中不因搬运、颠簸时断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减轻伤员痛苦,其要点是:l、止血:应先止血,后包扎固定。 2.、加垫:在骨突处要用棉花或布块等软物垫好,要使夹板等固定材料不直接接触皮肤。 3、不乱动骨折的部位 4、固定、捆绑的松紧要适度。固定时应外露指(趾)尖,以便观察血流情况。固定完成后应记录固定的时间,并迅速送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治。操作要点:1、置伤病人于适当位置,就地施救;2、夹板与皮肤、关节、 骨突出部位
5、加衬垫,固定时操作要轻;3、先固定骨折的上端,再固定下端,绑带不要系在骨折处六、常见骨折的急救方法 (一)颈椎骨折: 症状:同脊柱骨折,只是骨折后如发生瘫痪,其位置较高。有时可使呼吸肌麻痹致伤员死亡。 处理:禁止乱加搬动。运送时,必须有一人牵引并固定头部,头两侧垫上沙袋或衣服,不屈不伸,以免造成颈髓损伤引起高位截瘫。固定时,伤员应仰卧,尽快给伤员上颈 托,无颈托时,可用沙袋或衣服填塞头、颈两侧,防止头左右晃动,再用布条固定。 (二)锁骨骨折: 多由摔伤或车祸引起。锁骨变形,有血肿,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锁骨固定带:伤病人坐位,双肩向后,安放锁骨固定带。 三角巾固定:先在两腋下各垫上一块棉垫,将
6、三角巾折叠成 4 横指宽条带,以横“8”字形缠绕两肩,使两肩尽量往后张,胸往前挺,在背部交叉处打结固定。两肘关节屈曲,两腕在胸前交叉,再用一条三角巾,从上臂肱骨下端处绕过胸廊,两端相遇时打结。 “T”这字夹板固定:预先做好“T”形夹板(直板长 50 厘米,横板长 55 厘米) 。用“T ”字形夹板贴于背后,在两腋下与肩胛部位垫上棉垫,再将腰部扎牢,然后,固定两肩部。(三) 、胸腰椎骨折: 胸椎骨折时应平卧,腰椎骨折时应俯卧,于硬木板上,木板长、宽应与病人身高、肩宽相仿;头颈部、足踝部及腰后空虚处垫实,双肩、骨盆、双下肢及足部用宽带固定于木板上,以避免运输途中颠簸、晃动。双手用绷带固定放于腹部。
7、 (四) 、肋骨骨折固定: 先在胸部骨折垫些棉花,在受伤者呼气状态下用宽绷带围绕胸部紧紧地包扎起来,固定胸壁。用大悬臂带扶托伤侧上肢。 (五) 、脊柱骨折固定法: 脊柱骨折时,不能轻易移动伤员,应依照他伤后的姿势作固定。俯卧时,以“工”这方式将竖板紧贴脊柱,将两横板压住竖板分别横放于两肩上和腰骶部,在脊柱的凹凸部加上软物品,先固定两肩并将三角巾的末端打结胸前。然后,再固定腰骶部。 伤员仰卧时,如不需搬动,可在腰下、膝下、足踝下及身旁放置软垫固定身体位置。 (六) 、肱骨干骨折: 有甲板时:放置衬垫,一块 木板放于上臂外侧,从肘部到肩部,另一块放于上臂内侧,从肘部到腋下,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上下两
8、端,屈肘位悬吊前臂,然后用三角巾(或者布带)将上臂固定在胸部,固定时应露出指端,检查甲床血液循环。 无甲板时:可将上臂自然小垂用三角巾固定在胸侧,用另一条三角巾将前臂悬挂在胸前,或者先将前臂吊挂在胸前,用另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固定在胸侧 (七) 、前臂骨折:有甲板时:把两甲板分别放置在前臂的掌侧和背侧,可在伤员患侧掌心放置一团棉花,让伤员握住掌侧甲板的一端,使腕关节稍向背弯曲,然后固定,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挂于胸前。无甲板时:可将伤侧前臂弯曲,手端略天高,用三角巾悬挂于胸前,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伤臂固定与胸前。 (八) 、大腿骨折木板固定:用两块木板,一块长木板从伤侧腋窝到外踝,一块短木板从大腿根内侧到内踝,在腋下、膝关节、踝关节骨突部放棉垫保护,空隙处用柔软物品填实,用七条宽带固定。先固定骨折上下两端,然后固定膝、踝、腋下和腰部,如仅有一块夹板则放于伤腿外侧,从腋下到外踝,固定方法同上。用“8”字法固定足踝:将宽带置于足底,环绕足背两端交叉,再环绕踝部回返打结固定,露出趾端,检查甲床血液循环。 (九) 、小腿骨折木板固定:在膝关节、踝关节骨突部放棉垫保护,空隙处用柔软物品填实,取两块木板分别放置于伤肢的内侧和外侧,一块长木板从伤侧髋关节到 外踝,一块短木板从大腿根到内踝,用五条宽带固定。先固定骨折上下两端,然后固定膝 踝,用“”字法固定足踝,趾端露出,检查甲床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