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五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2,解热镇痛抗炎药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作用机制,抑制体内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 PG)的生物合成,3,大剂量阿斯匹林,小剂量阿斯匹林,(一),(一),4,5,目前已知COX有两型, COX-1 COX-2, COX-1主要存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促进生理性PG合成,如保护胃黏膜的PGE、调节血小板的T
2、XA2、调节外周血管阻力的PGI2和调节肾血流量的PGI和PGE; COX-2促进合成病理性PG,主要为PGE2,引起发热、疼痛和炎症,6,基本药理作用,解热作用:可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使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而对正常人的体温则没有影响。 镇痛作用:中等强度的镇痛作用,无成瘾性 。主要作用部位是在外周。 抗炎作用: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的疗效。,7,动物按体温分类,变温动物(蛇、青蛙冬眠),恒温动物,体温调节方式,行为调节-毛、衣,体温调节中枢调节,8,1.正常体温是如何维持的?, 37热敏神经元,冷敏神经元36,产热中枢,散热中枢,肌肉寒颤、皮肤血管收缩,
3、皮肤血管扩张、出汗,(-),(-),(+),(+),调定点,9,2.机体是如何发热的? 3.解热药是如何解热的?,外源性致热源(细菌、病毒),内源性致热源(坏死组织),WBC,内热原(细胞因子如:IL-1、IL-6、TNF等),体温调节中枢部位PG合成酶,PGE2,热敏神经元,冷敏神经元,解热镇痛抗炎药,(-),10,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影响之区别,11,组织损伤、炎症或过敏化学物质的生成和释放组织胺、缓激肽 PG 解热镇痛药(PGE1、PGE2、PGF2) 感觉神经末梢致痛,痛觉增敏,致痛,(),镇痛机制,12,解热镇痛药与吗啡镇痛作用的区别,13,解热镇痛药,协同作用,(),组织胺、缓激
4、肽、5-HT等释放,PG合成增加,非特异性致炎物质和抗原,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痛,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痛觉增敏,炎症 (红斑、水肿、疼痛 ),抗炎机制,14,抗炎抗风湿特点,起效快,可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和肿胀、改善功能等 不能根治原发病;不能防止疾病发展;停药后可能迅速出现“反跳” 不是病因性治疗药,但目前仍是抗炎抗风湿的首选药,类风湿性关节炎,(近端)指关节梭形肿大畸形,痛 风,可出现关节僵硬、肥大、畸形、痛风石、溃破。,17,按化学结构分类:水杨酸类: 水杨酸钠、乙酰水杨酸等。水杨酸钠因刺激性太大,仅供外用(鸡眼膏、风湿膏等)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呲唑酮类:保泰松、羟基保
5、泰松其它有机酸类: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吡罗昔康等,18,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19,【体内过程】 1.吸收:弱有机酸,口服吸收迅速。在胃肠、肝、RBC中迅速水解为水杨酸 2.分布:80%90%与血浆蛋白结合,游离型水杨酸分布到各器官,并可进入关节腔、脑脊液 3.消除:经肝代谢,经肾排泄,尿液pH值可影响经肾排泄(NaHCO3),20,【作用和应用】,1.解热:(一般剂量0.30.5g/次)用于体温高于38的高热和体温低于38的长期低热(热型是诊断疾病的症状之一,适度发热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如心率、酶活性、白细胞功能
6、),21,2.镇痛:作用弱,只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神经痛和痛经等慢性钝痛的治疗,22,3.抗炎及抗风湿 :(大剂量,35g/日)对急性风湿热患者在用药后2448小时可退热、关节红肿及疼痛缓,解全身症状改善,并可用于风湿热的诊断;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亦有明显疗效,目前仍是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23,4.抑制血小板聚集:小剂量(4080mg/日)即能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2(具有促进血小板聚集、收缩血管、血栓形成的作用)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防止血栓形成。,大剂量抑制血管PGI2合成(1:10),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栓形成,24,2影响血小板功能阿司匹林(一) PG合
7、成酶血小板磷脂 花生四烯酸 环内过氧化物(PGG2、PGH2)TXA2释放ADP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 。,25,5.其他:治疗胆道蛔虫。(喜碱恶酸),26,【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上腹不适(CTZ) 胃黏膜损伤(糜烂性胃炎,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抑制PG合成)。肠溶片、餐后或同服抗酸药、胃粘膜保护药,可减轻和避免上述反应,溃疡患者应慎用或禁用。,27,2.凝血障碍:出血倾向多见, VitK可对抗(抑制血小板、凝血酶原合成)。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VitK缺乏和血友病患者应禁用,术前一周停用,28,3.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阿司匹林哮喘(抑制PGE,白三烯
8、增多)用肾上腺素无效,需用糖皮质激素,29,4.水杨酸反应:大剂量(5g/d)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和听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谵妄、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精神错乱、昏迷。应立即停药,输液、用夫噻米、碱化尿液,加速排出 。,30,5.瑞氏(Reye)综合征:几少数病毒感染(流感、水痘、麻疹)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少年应用时,偶可引起严重肝功能损害合并脑病 ,严重者可致死。表现为短暂发热、惊厥、频繁呕吐、颅内压增高、昏迷及严重肝功能异常。故10岁以下患病毒感染的儿童禁用,31,禁忌症,消化性溃疡、哮喘、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vitK缺乏、血友病患者,32,又名醋氨酚、扑热息痛,是非
9、那西丁在体内的代谢产物,较非那西丁强、毒副作用少(非那西丁大剂量下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严重的肾损害,故已少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弱;几无抗炎、抗风湿作用(同功酶) 不良反应 较少,临床常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及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的患者(A.P.C、泰诺、百服宁等),33,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炎痛),【作用和应用】 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药之一。抗炎、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强,解热作用显著。不良反应严重,一般不作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使用。 主要用于:1.对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差的急性风湿、类风湿性
10、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 2.癌性发热及其他药物不易控制的发热。 3.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4,【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头痛、头晕、偶见精神失常 造血系统反应 可引起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再障。 过敏反应 皮疹、哮喘,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反应。 【禁忌症】哮喘、精神失常、消化道溃疡、癫痫、孕妇、儿童、从事危险及精细工作人员,35,布洛芬(ibrufen,异丁苯丙酸 ,芬必得为缓释剂),特点: 1.口服易吸收,t1/2为2h,可缓慢进入滑膜腔,并在此保持高浓度。 2.主要经肝代谢,代谢物经肾排泄。 3.其效力阿司匹林。主要用
11、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用于发热和慢性钝痛。 4.胃肠道的副作较阿司匹林少,病人易于耐受。,36,吡罗昔康 (piroxicam,炎痛喜康 ),特点: 1.血浆半衰期长(3645h)qd。2.抗风湿疗效同阿司匹林,3.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好。4.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亦可用于治疗痛风、痛经 美罗昔康:选择性COX-2抑制药,抗炎作用强,不良反应小,其适应症同吡罗昔康,37,塞来昔布(celecoxib)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2. 选择性抑制COX-2(强COX-1 数百倍), 治疗量 对COX-1型无明显影响。3. 应用: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术后镇痛
12、、 牙痛、痛经等。4. 不良反应:较非选择性药物轻,但仍有损害。,38,罗非昔布选择性抑制COX2,主要用于骨关节炎尼美舒利(nimesulide)1. 新型NSAID,较高的选择性抑制COX2。 2. 抗炎作用强、不良反应小; 3. 主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腰腿痛、牙痛、痛经治疗。,39,合理应用解热镇痛药,一、解热: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不同热型又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因此一般发热不必急于用解热药。但体温过高或持久发热,可消耗体力,引起头痛、失眠甚至惊厥,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故在明确诊断之后或体温在38以上者,方可用解热药。在用解热药时,剂量不宜过大,尤其是年老、体弱和幼儿,否
13、则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40,二、镇痛:根据疼痛性质选药 1.慢性钝痛,选用解热镇痛药,以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最常用,但以小量多次给药为宜。因大剂量给药只能延长作用时间,不增加药效,而不良反应却相应增多。 2.绞痛,胃肠绞痛、胆绞痛、肾绞痛,选用阿托品、山莨菪碱+吗啡。 3.急性锐痛,选用哌替定、吗啡,41,癌性疼痛镇痛三阶梯疗法WHO提出2000年达到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我国卫生部1991年4月下达了关于我国开展“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工作的指示。该方法就是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根据癌症病人疼痛程度和原因适当选择相应的镇痛药。,42,轻度:解热镇痛抗炎药(
14、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栓剂等)中度:弱阿片类(可待因、曲马朵等)重度:强阿片类(吗啡、二氢埃托啡、度冷丁等),43,在用药过程中尽量选择口服给药途径;有规律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只在痛时)给药,剂量个体化,需要时可加辅助药物,如解痉药、精神治疗(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还可采用针灸止痛,严重骨肿疼痛尚可采用放射治疗。如一种药物无效,不能换用同一阶梯药,而应选用作用更强的药物。,44,抗感冒药市场占有率排序,45,1、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解热作用机制为 A 抑制外周PG合成 B 抑制中枢PG合成 C 抑制中枢IL-1合成 D 抑制外周IL-1合成2、可预防阿司匹林引起的凝血障碍的维生素是 A VA B
15、 VB1 C VB2 D VK3、下列对阿斯匹林水杨酸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A 阿司匹林剂量过大造成的 B 表现为头痛, 恶心, 呕吐, 耳鸣,视力减退 C 一旦出现可用碳酸氢钠解救 D 一旦出现可用氯化钾解救,46,4、下列对布洛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具有解热作用 B 具有抗炎作用 C 胃肠道反应严重 D 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5、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生成的机制是 A 促进PGI2生成 B TXA2合成减少 C TXA2合成增加 D 直接抑制血小板凝聚 思考题 1.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药理作用是什么? 2.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3. 简述阿斯匹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4.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47,THANK YOU,